建筑论文1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文化赏析论文

中国建筑文化赏析论文

中国建筑文化赏析论文摘要: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赏析,揭示其美学观念、价值观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旨在增进人们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美学观念;价值观念;社会影响一、引言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平衡、和谐与精神境界的体现。

中国建筑文化蕴含丰富的美学观念与价值观念,既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又反映了中国人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关注。

本文将以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赏析为主线,探讨其美学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影响力。

二、中国建筑的美学观念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美学观念,主要包括平衡、和谐、尊重自然等。

平衡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点,体现在布局、比例和色彩的统一上。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称布局,强调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以达到整体的平衡感。

此外,中国建筑都追求整体的和谐效果,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和谐互动。

中国建筑是一种尊重自然的建筑,追求与自然共存、和谐共生的道理。

建筑师根据地形、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建筑材料,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方式,以保持与自然的和谐。

三、中国建筑的价值观念中国建筑文化体现了丰富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礼仪观念、人伦观念和社会观念等。

礼仪观念在中国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古代建筑常常是皇室或贵族举办仪式的场所,具有显赫而庄重的氛围。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人伦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多是家族或宗族共同生活的场所,注重家族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建筑布局和规模往往与家族的规模和地位相匹配。

此外,中国建筑还反映了社会观念,尤其是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注重建筑对社会环境的融入,以及建筑对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引导作用。

四、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中国建筑文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建筑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论文_1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论文_1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论文关于《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呈现出古典气息,体现出古典美,将传统的建筑材料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展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文章通过分析传统的建筑材料的色彩、形态和质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进行创新,指出了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建筑;传统建筑材料;创新1 传统建筑材料的传承在我国的各类学术活动中,不乏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挖掘,在对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发掘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地区的地域特征,对传统的建筑材料加以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建筑是具有地域性的,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建筑的设计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城市建筑设计大同小异,在建筑的设计中追求功能性,崇尚理性,但是建筑的设计中也缺乏了一种亲切感,建筑的形式比较单一,将地域性的传统建筑材料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民俗,使建筑的设计呈现出地域性特征。

对传统的建筑文化进行传承,建筑不仅仅具有功能性,而且也具有艺术性,应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体现出城市的文化。

建筑材料是呈现出建筑文化的主要的载体,可以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上设计现代建筑,将传统的建筑材料在新的工艺加工的基础上,使建筑具有现代化气息,同时也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传承。

2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类型和特点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一般是以土材和木材为主的,也包括石块、瓦块等,传统的建筑材料一般都是取材于自然的,不经过人工的雕琢与加工,能够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将传统的建筑材料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传统建筑材料不仅具有其功能属性,同时也具有一些深层次的内涵,让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情感方面的联想,古老的建筑材料是经过了上千年的传承的,带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范本模板】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范本模板】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一)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

,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

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4);30—33;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4, 24 (5);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 26-27;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刘力,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鲁睿,商业空间设计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二)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

有关建筑经济的论文

有关建筑经济的论文

有关建筑经济的论文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建筑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建筑经济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建筑经济的论文范文一:工程质量建筑经济论文1.工程质量与工程成本的相关分析1.1工程质量的变化对M1的相关影响大家知道,当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确定以后,工程质量做得越好。

那么需要投入的:资金和材料也就越多,也就是说,M1的值随着工程质量的提高而呈现不断增大的变化趋势。

二者的函数关系呈增函数的性质。

我们以工程质量做为横坐标。

以相应泡M1值做为纵坐标可以做出M1随工程质量的提高而增大的图象,在代表M1的纵坐标上有两个临界点A和B。

其中A点表示,当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品时相对应的M1值,B点表示当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品时相对应的M1值。

1.2工程质量的变化对M2的相关影响目前我国的工程预算定额和劳动定额部是以生产合格品作为计价依据的。

与此相适应.我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也是以达到合格品作为交付使用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说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品的标准即可以交付使用而无需再加工返修;如果达不到台格品的标准则不能交付使用,必须进行返修或加固,使其达到台格品标准后方能交工。

在返修过程中,工程质量越差,返修中需要投八的返修费用就越多;工程质量越好则需要投入的返修费用就越少,于是,M2的值随着工程质量的提高而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二者的函数关系呈减函数的性质。

我们以工程质量作为横坐标,以相应的M2值作为纵坐标。

可以作出M2随工程质量的提高而减小的图象,当工程质量为合格品时,所对应的M2值为0,即无需加工返修,而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C则表示当工程因质量问题而必须推倒重建时所需要耗费的费用。

很显然,C 点所对应的M2值不仅远远大于A点所对应的M1值.而且也大于B 点所对应的M1值。

1.3工程质量的变化对M的相关影响现在我们来分析工程质量的变化对总的工程成本M的相关影响。

如上所述.M=M1+M2,因此分析工程质量的变化对M的相关影响,就是要把工程质量的变化对M1的相关影响和对M2的相关影响合并到一起进行分析,为此我们把两个图象叠加起来。

建筑中的错位——一种建筑形态设计手法分析[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优秀论文]

建筑中的错位——一种建筑形态设计手法分析[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优秀论文]

建筑中的错位~—一种建筑形态设汁手法分析y639174摘要摘要当前国内对错位这种形态设计手法的认识和研究比较缺乏,本文从错位的概念入手’j哿“什么是错位?”“错位在建筑中怎样应用?”的问题展开,从建筑形态设计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由错位的普遍性,提出错位存在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通过实例研究,概括归类建筑形态的构成元素:点、线、面、体的错位形式,又使之外延成为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实际应用的手法,并对其存在与发展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而为创新建筑形象提供一种易操作的建筑形态设计手法。

关键词:错位对位建筑中的错位建筑构图形态建筑中的错位一种建筑形态设计手法分析英文摘要ABSTRACTTheresearchonthedisplacementthatisakindofformdesignskillisstillinsufficientnow.Thispaperattemptstoproceedwithconceptofthedisplacement,thenexpandingproblemabout‘、vhatiSthedisplacement?’’“howtoapplyitinarchitecturaldesign?”.Beinganalyzedandstudiedonarchitecturalformdesign,thedisplacementisputforwardtothereasonofitsexistenceanddevelopmentfromitscatholicity.Withtheexamplesaboutthedisplacementformresearch,thispapergeneralizesthedisplaceformelementsinarchitecturalthatarepoint、line、planeandsolidvolume,thenexpandsittobeactualskillinthearchitecturaldesign.Thedisplacementformexsitstoproceedwithmeaningwiththevalueofthedevelopmentthethoroughstudy,frombutforimagethatsettingupandconstructingthebuildingappearancedesignskillprovidesakindofeasyoperationKeywords:displacement,symmetry,displacementinarchitecturecompositionofarchitectureform知识水坝为您整理建筑中的错位一一种建筑形态设计手法分析第一章绪言第一章绪言1.1概述建筑造型的艺术效果即审美理想的表达是建筑师向往与追求的目标。

建筑毕业论文答辩

建筑毕业论文答辩

建筑毕业论文答辩建筑毕业论文答辩建筑毕业论文答辩是每个建筑专业学生都要经历的重要环节。

这是一个展示自己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机会,也是对自己长期努力的一次总结和检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准备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回答评委们的提问。

本文将探讨建筑毕业论文答辩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准备和应对策略。

首先,建筑毕业论文答辩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验。

在答辩中,学生需要展示自己对于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理解,并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此外,答辩还是学生展示自己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机会。

通过答辩,学生可以证明自己在建筑领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成功完成建筑毕业论文答辩,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他们需要重新回顾自己的研究成果,确保自己对于论文内容和结论有清晰的理解。

此外,学生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以便能够回答评委们的专业问题。

此外,学生还应该准备一个清晰而有逻辑性的演示文稿,以便能够向评委们清晰地传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可以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以获得宝贵的建议和反馈。

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他们应该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能够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回答评委们的问题。

此外,学生还应该能够展示自己的思维逻辑,以便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结论与相关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应该保持冷静和自信,不慌不忙地思考并给出合理的回答。

除了准备和应对策略,建筑毕业论文答辩还需要学生展示自己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在建筑领域,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建筑项目通常需要多个专业的人员协同工作。

在答辩中,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在团队项目中的角色和贡献来证明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展示自己在项目中的领导能力,如组织和协调能力,来证明自己的领导潜力。

工程类毕业论文(1)

工程类毕业论文(1)

工程类毕业论文(1)工程类毕业论文是工程专业毕业生必修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

工程类毕业论文一般分为论文题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相关理论、设计方案、实验分析、结论和研究展望等内容,下面将分点分别阐述。

一、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能够体现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创新性,同时也要简洁明了。

论文题目的选择要体现工程学科的特点,使得研究成果能够为工程实践所用。

二、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毕业论文的开篇,它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背景,同时还要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准备。

三、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指论文的目标和想要达成的研究成果,只有确定了研究目的才能清晰地进行后续的研究。

四、相关理论相关理论应该涵盖论文所研究的工程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成果,并从这些理论中筛选出最相关的理论,进行重点阐述。

同时也要针对前人研究成果做出评析和分析,为后续实验和分析作出铺垫。

五、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整个研究的重点,它与前四个部分相对应而言,它表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需要明确研究的方法、程序和步骤。

六、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是整个研究的重点,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检测,挖掘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与优点,实现论文“创新”的目的。

七、结论结论是整个毕业论文的重头戏。

除了直接概括研究成果,还需要回答研究目的是否达成,研究发现具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等问题。

八、研究展望研究展望是整个毕业论文的结尾。

它不仅概括了整个研究成果,而且会对研究的拓展范围做出剖析。

同时,还可对论文中存在的弊端和面临的挑战作出一定的预测与分析。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应该始终贯彻“重点突出、细节全面”的原则,通过以上的分点分析,它将在全篇更加清晰明了。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3篇)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如何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绿色施工,成为建筑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施工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革新与质量管理的分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革新1. 施工工艺创新(1)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以预制构件为主,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绿色环保等特点。

在建筑工程中推广装配式建筑,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2)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BIM技术将建筑信息与三维模型相结合,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可以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风险。

2. 施工材料创新(1)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节能、环保、轻质、高强度等特点,如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钢筋等。

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耐久性能。

(2)绿色建材:绿色建材是指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

推广绿色建材,有助于实现绿色施工、降低建筑废弃物排放。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施工方案编制:在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

(2)施工过程监控: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2. 施工组织管理(1)施工人员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2)施工设备管理:确保施工设备完好、适用,提高施工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混凝土裂缝的研究一、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及成因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可分为混凝土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类。

在此,我们就按此分类谈谈常见裂缝的成因。

(一)混凝土因自身特性产生裂缝1.收缩裂缝收缩裂缝顾名思义其产生原因就是混凝土硬化后水份蒸发体积收缩。

从理论上讲,当混凝土在无任何约束而处于自由收缩时,不会产生裂缝,而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总是受到各种约束的,如两端的约束、内部配制钢筋的约束等。

由于混凝土收缩过程中受到约束,因而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收缩裂缝。

一般来讲,混凝土受到的约束越大,其产生的收缩裂缝越多或越宽。

由于混凝土体积收缩是因为水份蒸发、干燥导致的,因而收缩裂缝也通常称为干缩裂缝。

因为混凝土中的水份蒸发通常情况下主要在混凝土浇捣后的硬化过程中和硬化早期一个月左右时间内完成的,尤其在硬化过程中水份蒸发速率相对较大;因而,相应地收缩裂缝出现的时间一般在混凝土浇捣后的硬化过程中和硬化早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拆模时收缩裂缝就已基本形成,有时只是因为裂缝太细、太窄不易被发觉,之后随着混凝土水份的进一步蒸发,其收缩裂缝逐渐变粗,或者由于产生渗漏等情况,才被发觉。

一般情况下,几个月以后,混凝土体内多余水份蒸发已基本完成,混凝土内湿度与环境湿度基本趋于一致,因而收缩裂缝的宽度发展也趋于停止,处于相对稳定状况。

当然,之后还将随着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而略有变化,当环境湿度变大时,混凝土将吸取空气中的水份,而收缩裂缝变窄些,反之当环境湿度变小时,混凝土收缩裂缝将变宽些。

另外,还随着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也将产生热胀冷缩现象,因而收缩裂缝也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变窄些,反之,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变宽些。

这种变化可分为:早期体积变化、硬化过程的体积变化、硬化后的体积变化。

见表1表1 混凝土体积变化分如果混Array凝土的体积变化受到束约,且混凝土自身抵抗这种变形的抗拉性能过低时,就会产生开裂。

可以说,混凝土自身收缩是其固有的物理特性,而由此类原因产生的收缩裂缝,占常见裂缝的绝大多数。

(1)干燥收缩由于水泥混凝土的脱水干燥,其长度或体积会有所减少,称干燥收缩。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主要是由于水泥石的干缩引起的;水泥石的收缩比混凝土大,约为普通混凝土的1d的龄期为基准,相对湿度70 %左右的环境下,最终的收缩变形为左右。

影响其干缩变形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内外两方面原因: 内因涉及单方水泥用量、用水量、水灰比、骨料(品种和单方用量) 以及构件大小(厚度) ;外因则涉及环境相对湿度、干燥时间等。

(2)水化收缩水泥和水反应后生成物体积,会比反应前水泥和水的体积减小;水化反应的同时,绝对体积也会减少,即产生水化收缩。

(3)混凝土自身收缩所谓自身收缩,是指在外部无水分供应时,水泥浆的骨架形成后,伴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逐步完成,水泥浆中的水被消耗,会形成弯液面而发生负压,出现的收缩现象。

(4)干湿引发的体积变化硬化后混凝土结构虽然是稳定的,但在水中或者高湿度的地方,会由于吸水而产生膨胀,称之为润湿膨胀。

影响其膨胀率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中单方用水量、水泥用量、水灰比、骨料以及构件的大小(厚度) 、混凝土浸水前的干燥状态以及水中存放期限等。

2.温度裂缝温差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差或由于温度的变化通过混凝土热胀冷缩效应而引起混凝土开裂的。

但这其中可分为二类。

一类为由于混凝土内部存在一个温度差,从而内部产生温度应力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的。

这一般发生在厚度≥lm的大体积混凝土中,出现时间一般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和硬化早期,其温度变化来源于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水化热,在混凝土表面由于热量散发较混凝土内部快,因而在混凝土表面和内部形成一个温度梯度,产生温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宽度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0.3mm,但若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温差过大,有时局部也会超过0.3mm。

此类裂缝有贯穿的,也有不贯穿的。

对于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升引起的膨胀是极其危险的。

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积在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发,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就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便形成较大的内表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

同时,随着水化反应的减弱,混凝土将逐渐降温,这个降温过程则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加上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也会引起的体积变形,当它们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的约束,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拉应力) ,当该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应力时,混凝土会产生贯穿整个截面的裂缝。

另一类温差裂缝并不是开裂混凝土本身内部有温度差引起的,而是出于整个混凝土结构中局部混凝土构件受环境温度的变化,通过热胀冷缩效应,对与其相关的构件产生拉应力。

当这个来自外部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开裂。

此类裂缝出现的时间较晚,一般在混凝土硬化后1~2年出现,一旦出现通常是贯穿的,宽度一般≤0.3mm,但个别局位也会超过0.3mm。

例如,在建筑物的东西两端墙角混凝土楼板处,由于墙角两侧的混凝土墙体受太阳的照射,温度升高,产生膨胀,从而对与之相连的混凝土楼板产生两个垂直方向的拉应力,其合力为45º方向,若该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楼板的抗拉强度时,则在墙角处的混凝土楼板会在与外界45º拉应力合力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产生45º的斜裂缝。

由于对混凝土楼板来讲这个温度变化而产生拉应力来自外部和结构有关,因而,这里对这一类温度裂缝的预防、控制不展开讨论。

影响温度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品种、水泥浆量、构件形状、断面尺寸、混凝土浇注时温度及外界气温等。

3.沉陷(塑性) 收缩裂缝的成因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摄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度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厚度不足模扳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所致,特别是在冬季,摸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障,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Oº一45º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

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二)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

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一旦出现很难补救,因此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越进行预防。

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良或者是钢筋保护层较薄,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使钢筋产生锈蚀,锈蚀的钢筋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此种类型的裂缝多为纵向裂缝,沿钢筋的位置出现。

钢筋在混凝土中腐蚀是电化学(原电池) 的反应过程。

决定钢筋腐蚀反应的基本因素是电位差、水和氧缺一不可,实际腐蚀速度大多不是受制于氧的供应。

cl¯是钢筋腐蚀反应的最强烈的活化剂, cl¯能破坏钢筋表面钝化膜从而引发腐蚀,也能增高溶液导电性、增大电位差、加速腐蚀反应;所以当混凝土中掺有氯盐或掺入cl¯时就容易引发钢筋锈蚀,现实工程中的钢筋锈蚀病害大多起因于此。

混凝土中钢筋表层腐蚀或铁锈后,体积可增加几倍,挤压其外侧混凝土并使之产生垂直于径向胀压力的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承耐能力就将在混凝土的保护层上引发出顺沿钢筋的纵向裂缝。

裂缝出现后,外面的水、气(氧) 可沿缝渗入并进一步加速腐蚀,如是发展下去,裂缝将更增宽、延长,甚至混凝土保护层大片破裂剥落。

钢筋截面可随着锈蚀发展而相应减小,细径钢筋甚至可被锈断并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混凝土结构受力裂缝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都可能出现裂缝。

例如早期受震、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

而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0%—40% 的设计荷载,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能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都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这类裂缝有的文献称之为无害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0.3nun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裂缝则应认为有害,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四)施工工艺及流程造成的裂缝1.施工不当造成的裂缝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模板支撑下沉,或过早除梁板底模和支撑等形成的裂缝;施工控制不严,由于施工荷载过大而导致出现裂缝。

2.在施工中,不规范的浇捣过程对裂缝产生也有直接影响振捣时间过短,或振捣不到位,混凝土都无法达到密实状态;而如果振捣时间过长,石子下沉上面砂浆偏多,该处水泥较多,干缩变形也就较大,收缩不均匀也容易产生裂缝。

3.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上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过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4.抹干压光造成的裂缝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5.养护不当造成的裂缝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如干燥过快,则通常在表面上产生宽度小且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开始养护的时间应该考虑气温、湿度、风速等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初凝时,需开始养护。

养护措施要合理,应该采用麻袋覆盖浇水养护,以保证混凝土表面能够充分的湿润,养护时间应在7 天以上。

养护不好则对混凝土整体质量影响特别显著,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施工期间,更要注意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湿度的控制。

6.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