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谈小说

合集下载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教案苏教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教案苏教版
其次,在师生互动环节,我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学生们是否能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较为沉默,是否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多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也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再次,在巩固练习环节,我给出的练习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们在解答过程中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是否可以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解答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重点题型整理
1. 小说基本特点分析题:
- 题目:请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元素,并说明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
- 答案:人物:《红楼梦》中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丰富人物关系。情节:小说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众多情节展现了封建家族的荣辱兴衰。环境:小说描绘了贾府的豪华、大观园的美丽以及社会风貌,为故事提供了真实的背景。
- 答案:祥子三起三落的情节展示了小说主题的悲剧性。祥子的奋斗和悲剧命运反映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剥削。
5. 小说创作方法分析题:
- 题目:请分析《草原》这篇小说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为小说的主题服务。
- 答案:《草原》运用了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通过真实描绘草原风光和藏族人民的生活,展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藏族人民的关怀,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从情节设置的角度进行分析。
-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情节展示人物性格和主题。
4. 巩固练习(10分钟)
- 教师给出一个小说情节片段,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元素,并指出如何通过情节展示人物性格和主题。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主备:王冲备课时刻:2020年10月20日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的情节,体会其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描述方式和对照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并体会其作用。

3.阅读茅盾的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学习阅读鉴赏小说的大体方式。

教学重点:目标一、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流程:一、通过交流展现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形。

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4题,听写词语。

二、结合学案预习导学4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交流展现的方式)(1)小说《百合花》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明确:“我”、小通信员、新媳妇;小通信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借被子,通信员救人捐躯,新媳妇缝衣服、献被子。

(2)“我”是小说中事件的见证人,“我”对小通信员的态度一直在转变,请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在方才接触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维持距离的作法而发生爱好,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崇拜的心情,送走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

(3)找出《百合花》一文中前后呼应的几处细节描述,试分析文中的小通信员和新媳妇的形象特点。

明确:细节描述:两次写通信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和树枝,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四次写衣服上门钩撕破的衣洞,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

形象特点:小通信员:腼腆、质朴、勇敢、酷爱生活、善解人意。

新媳妇:腼腆、羞涩、拘谨;酷爱战士、心灵纯洁美好。

(4)茅盾先生以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而反映这一深刻庄重主题,在那时最多见的笔调是什么?明确:用清新、俊逸的风格反映了庄重的主题。

那时最多见的是慷慨激昂的笔调。

(5)茅盾以为小说《百合花》在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方面有何特点?明确:作者把这二者结合更好,而且尽可能让读者通过故事进展的细节描述取得人物的印象;细节描述,安排得自但是又巧妙,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份,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教学教案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教学教案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教学教案《谈谈小说》教案一、教学目标:①掌握小说基本知识。

②了解典型的含义,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自学和讨论法四、使用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天空飘着雪花的静谧的夜晚,坐在温暖的家中,手捧一本小说,与书中的他共渡欢乐时光,是多么令人向往。

然而,你可知道怎样去欣赏小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谈小说吧。

(二)知识盘点:岁末了,各大商场、各大公司都在进行年终盘点,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下知识的盘点,请大家翻开课本259页,快速阅读内容,找出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下来。

(几分钟后,出示大屏幕上的问题,找学生回答)1、什么是小说?小说包括哪几个要素?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3、小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按篇幅长短,小说如何分类?(学生回答时,教师简要解释)(三)走进人物画廊:通过知识盘点,我们了解到小说的一些基本常识,我们也明白了,人物是小说的灵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画廊,猜一猜他们是谁,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出示大屏幕上的人物,让学生讨论、补充说出人物性格)孙悟空:勇敢、善斗、神通广大、忠诚、具有反抗精神。

林黛玉: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博学多才、对爱情执着。

林冲:武艺高强、循规蹈矩但逼上梁山后反抗到底。

诸葛亮:忠诚、有智谋。

少年闰土:勇敢、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

韩麦尔先生:爱国。

(通过这个环节,既让学生掌握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四)讲解典型:(出示大屏幕)为什么这些人物总那么栩栩如生,在我们心中长驻,因为他们都是个性鲜明的典型。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典型的知识。

典型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是共性个性的统一。

我们常说环境塑造人,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更主要的是社会环境,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

例如孙悟空,如果只看他的大闹天宫,我们也许会认为有些过分,但仔细想一想,孙悟空是在拼搏之后得到了一个齐天大圣的称号,他自认为得到了认可,受到了尊重,没想到只是个骗局,他的尊严受到了践踏,他的人格受到了侮辱,所以他的反抗才这么无法控制,他是在为尊严而战,大闹天宫是在这个特定背景下产生的。

小说家谈小说.ppt

小说家谈小说.ppt

(4)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
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 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 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 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 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 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 纯洁、美好。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往往对烘托人物心情(A)、渲 染环境气氛(B)、推进情节发展(C)、深化作品 主题(D)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以下两处环境描写 分别起什么作用? 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 温润的香味。( A ) 2、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我连那一轮皎 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AC )
6、探讨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 “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 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 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 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 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 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 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 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 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 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 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一部分(1、2)
专 家 评
概括叙述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明确 评论的重点。
第二部分(3—5)
分析作品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 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的特点。
第三部分(6)
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作品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
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 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1、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小说家谈小说阅读答案简单故事精致的情节

小说家谈小说阅读答案简单故事精致的情节

篇一:小说家谈小说阅读答案简单故事精致的情节篇二:小说家谈小说阅读答案简单故事精致的情节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茅盾).doc点击播放视频: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茅盾)篇三:小说家谈小说阅读答案简单故事精致的情节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作者把这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f8n()量,可是后来它就qi4n()在我们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例如,作者写团部的十九岁的通讯员带引“我”到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从“我”的眼中看这小伙子的()时,有这么一笔:“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点缀。

”后来(在小说里,这是隔开一大段的故事发展,差不多快到故事的后半截的时候),作者写这位通讯员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而自己回前线时,又描下这么一笔:“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这闲闲的两笔,前后呼应;这两笔之间有两千多字写故事的发展也写这位通讯员的风貌和性格,然而有了这前后呼应的闲闲的两笔,可就把这位青年通讯员的天真、纯洁、面临战斗而不紧张、爱好自然等等品性,异常鲜明地描画出来。

1.在文中注音后面的括号里填相应的字。

①f8n()②qi4n()2.文中括号中依次应填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不但描出人物的(),也描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②从“我”的眼中看小伙子的()时,有这么一笔……③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点缀。

[ ]a.风貌外表装饰b.外貌风貌妆扮c.风貌外形装饰d.外貌外形妆扮3.请简要概括这段评论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这两个细节描写为“闲闲的两笔”,可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又说“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闲闲的”与“没有闲笔”矛盾吗?为什么?3.《百合花》中呼应性细节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品性,安排得自然巧妙。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小说家谈小说》教案(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二)组织自主阅读《百合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三)细读课文,读后请说说你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明确:1、小通讯员的形象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

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

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家的创作过程和心得,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小说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创作中的技巧与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家的创作动机与灵感来源2. 小说结构与人物塑造3. 小说情节安排与矛盾冲突4. 小说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5. 小说创作的心得与体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家的创作理念、技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小说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创作要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小说创作中的心得与困惑,促进互动交流。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小说家谈小说》相关章节内容。

2. 经典小说作品:用于案例分析。

3. 写作素材:提供给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4.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精彩的小说片段引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觉得小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2. 讲解:介绍小说家的创作动机、灵感来源,分析小说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矛盾冲突、语言风格等要素。

3.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小说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创作技巧,如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小说创作中的心得与困惑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

5. 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创作短篇小说,锻炼写作能力。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篇短篇小说,下节课进行分享和点评。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学生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后写作任务中的表现,关注其在小说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运用。

2.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环节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培养自我评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小说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投稿参加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苏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苏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小说家谈小说》[学习目的]1. 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

感受小说中的人性美。

2. 理解认识作者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 了解作者把握小说的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学习过程](一)简介1. 课文包括小说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茅盾的评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1958年,任上海《文艺月报》小说编辑的茹志鹃,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了短篇小说《百合花》。

《百合花》写好以后,先后投寄过两家文艺杂志,都给退稿了。

第三次她把稿件寄给《解放军文艺》,也不能发表,负责任的编辑把小说转给了《延河》文学杂志,不久就发表了。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也是她写小说的处女作。

但在 58 年,《百合花》的命运不佳,也可说是“生(发表)不逢时”,历经许多坎坷曲折,几乎遭灭顶之灾。

1958年 3 月,茹志鹃的丈夫王啸平在南京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补划为“右派”。

此时,发表茹志鹃的《百合花》实在不是时候,她所在的工作单位掀起风浪。

一些“左”派指责这篇小说“缺乏阳刚之气”、“风格过于纤细”。

又提出批评说,茹志鹃已经“走到反党危险边缘”。

他们片面地认为,凡是革命题材,只能允许用豪放的笔法与所谓阳刚的风格,口号式的政治概念写,否则就是“反党”,作家就得入“另册”,划为“右派”。

那个时候对茹志鹃这个弱女子来说真可谓剑拔弩张,大有“围剿”之势。

茹志鹃处在危难之中,尽管有上海作协老作家王西彦仗义执言,毕竟势单力薄,难以挡得住那咄咄逼人的“左”风!正当女作家命悬于丝之际,正应验了“天无绝人之路”这句古话,将遭不幸的《百合花》,有幸被大文豪茅盾先生所赏识。

茅盾先生在 1958 年 6 月《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一文,该文一万多字,其中以二千多字的篇幅分析、欣赏并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茹志鹃创作的《百合花》。

茅盾先生写道:“《百合花》可以说是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于节奏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家谈小说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2、发现《百合花》中细节描写,说出它的巧妙之处。

3、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学会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

4、理解茅盾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作者表达和思想感情。

2.分析小说中的形象。

3、把握评论的主要观点,学习小说评论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茅盾先生对小说的评论观点。

2、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并加以运用。

学法指导:如何阅读小说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知识盘点
回忆小说的有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小说?
2、小说包括哪些要素?
3、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几点不同之处。

指点迷津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知道了这些基本的方法,我们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呢?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①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②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③思考和挖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2)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①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
②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

③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①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

②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

赏析小说《百合花》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准加点字的音。

(略)
(二)解词
(三)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我”、小通讯员、新媳妇
1、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2、借被子
3、通讯员救人牺牲
4、新媳妇献被子
二、再读文章,深入思考
(一)理清全文的线索、情节。

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开端----带路
发展----借被
高潮----牺牲、献被
结局----盖被
(二)体会精巧构思
1、看图谈感受:百合花有什么特点?
清丽纯洁淡雅……
2、找出与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并朗读。

3、复述百合花被的最后结局。

总结:
1、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百合花被子还和人物性格有关系。

三、精读文章,合作探究
探究人物形象(一)
1、百合花被子是新媳妇的,从她借被和献被这两个情节,你看到了新媳妇怎样的性格?娴静淳朴善良高洁
2、作者是运用什么描写手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新媳妇性格的发展
新媳妇:
1、不愿借被借被将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主动用它给烈士装殓遗体
2、刚到包扎所护理伤员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庄严而虔诚地为通讯员解衣、拭身、缝洞
小结:
总之,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

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美好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百合花:清丽纯洁高雅
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
探究人物形象(二)
从情节入手,说说小通讯员的性格特征:
1、从带路中可以看出:
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
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
憨厚老实,拘谨腼腆:
从张皇,数摸两个动词体现.
关心同志:
走走停停,给“我”两个馍馍
2、从借被中可以看出:
憨厚,不善言辞
3、从牺牲中可以看出:
崇高精神,对革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4、“百合花”仅仅是新媳妇心灵和性格的象征吗?和小通讯员有什么关系?
他纯洁高尚的心灵也像百合花一样.
5、百合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寓意?
象征纯洁高尚美好的军民之情.
6、说说你眼中的小通讯员的形象。

并体会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探究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
2、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通讯员对我的关心
3、衣服上的破洞
朴实、腼腆、执拗的性格、充满活力的体魄
探究人物形象(三)
讨论“我”在文中的作用
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探讨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

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
平景象。

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探讨对比手法的运用(一)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

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探讨对比手法的运用(二)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

”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

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探讨对比手法的运用(三)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

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

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主题: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谈谈你的心得:如何写小说评论?
1、有高度集中的论题。

(紧扣小说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


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

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

3、有有力的分析论证。

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