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釂

合集下载

古诗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翻译赏析

古诗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翻译赏析

古诗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翻译赏析《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前言】《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是南宋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是为两件事而发:一是频繁的调任;二是朝廷内部的门户之争。

而究其深致,表现的是宦迹不定、人事掣肘使词人壮志难酬的牢骚不平之情。

【注释】淳熙丁酉:淳熙四年(1177)。

自江陵移帅隆兴:指这年冬天,作者由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迁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

被召:指被召为大理寺卿事。

司马监:司马汉章。

汉章名倬,时为江西京西湖北总领,故称之为监或大监。

赵卿:不详何人。

王漕:王希吕,时任转运副使之职,负责一路漕运等工作,故称之为漕。

次韵:依次用原唱韵脚的字押韵作和章。

公明:王炎的字。

枢密:即枢密使。

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叫薨。

兴:兴起、产生。

兴门户之叹,为朝中权贵各立门户、互相倾轧而叹息。

按王炎先与宰相虞允文有矛盾,允文推荐权吏部侍郎王之奇代替王炎的官职;后来朝廷又任命王炎为枢密使。

其后王炎以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潭州,被汤邦彦论欺君之罪,因而落职。

再后,考宗恢复资政殿大学士之职。

故前章及之:所以在词的上片提到这件事。

因到官oRG之三月便被召,故云。

貂蝉:即貂蝉冠,三公、亲王在侍奉天子祭祀或参加大朝时穿戴。

貂蝉贵客:这里实指当朝权贵王炎。

苑外麒麟高冢:由杜甫《曲江》“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化出。

意谓王炎划为当朝权贵,今已化为墓中异物。

人世竟谁雄:人世间到底谁能称雄呢?言外之意,人终有一死,又何必在生前争权夺利呢!一笑出门去:由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化出。

千里落花风:因作者被召离任,在淳熙五年晚春,故云。

《水龙吟》原文赏析

《水龙吟》原文赏析

水龙吟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大意:前两句写瓢泉声貌,“君无去此”至结束都是挽留瓢泉,愿其陪伴自己,不流逝出山。

列举的理由有:流昏涨腻生蓬蒿(外面的世界太污)、虎豹饮泉(外面的世界太吓人)、流入江海会参与导致人翻船(不要成为祸害)。

下片正面表达挽留之词,一曰自己无聊,二曰瓢泉可制茶制酒。

文本赏析瓢泉是稼轩一处甚为喜爱的游玩之地,相关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都很高。

稼轩经常通过瓢泉记录其作为曾经的一方大员,赋闲时期的所怀所思。

起句直入瓢泉,其声清,其色明。

琼瑶用比,镜秋毫用典,各见妥帖。

次句“君无去此”统摄全篇,接下来毫无废话,以“流昏涨腻”和“明监秋毫”的对比,开始设想泉水流到山外的境况。

虽然第二韵这样直入稍显仓促,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内。

全词从此开始,都是在向《招魂》致敬。

单看“些”字作为独有的语气词,已经可以直接地联想到《招魂》,而《招魂》的结构,是先陈述“魂”要面对的`远方世界有多么阴森恐怖,再极力铺陈原先居所的华美绚丽来留住“魂”。

大概率看过《招魂》原篇的“客”们,看到“虎豹甘人,渴而饮汝”两句(《招魂》原典),就全懂了:这首词的内容安排,和《招魂》基本是严丝合缝的一致。

当然上片之于《招魂》,还是有所突破的,不但体现在“流”、“涨”、“饮”处处扣着瓢泉本身的特性,更体现在“大而流江海”的奇妙联想,“覆舟如芥”对庄子典故的妙用,以及“君无助,狂涛些”的关怀。

“狂涛“很可能是身在江湖之远,对当时政治环境的譬喻。

过片“路险兮山高些”概括了上片的艰险之境,又营造了阔大的场面感,使得下面“块予独处无聊些”的收束显得更加有力。

“块”作“块然”之省,我认为是这篇的又一个亮点。

“块予”比“块然”之类的双音词强上万倍,如果是块然,那么断作“块然/独处/无聊些”,而单用块,则“块/(予/独处无聊些)”,“块”字像是在修饰后面的一句完整的话。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 赋琵琶》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 赋琵琶》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贺新郎·赋琵琶南宋-辛弃疾凤尾龙香拨。

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

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翻译:凤尾龙香拨。

凤尾琴板刻着凤尾,龙香柏木制成弹拨。

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盛唐开元间霓裳羽衣的乐曲曾经何等辉煌,但一切都成过眼云烟。

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最不幸的是浔阳江头的诗客,亭亭画船等待着出发,忽听音乐声悲悲切切。

记出塞、黄云堆雪。

记得王昭君出塞之时,当时黄云弥漫看去像茫茫白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当我离开故乡三千余里时,乐曲声声述说着无限的哀怨,我回头眺望昭阳的宫殿,只见孤雁在天边出没。

弦解语,恨难说。

琴弦懂得人间的情意,多少幽恨无法向人述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

征人去辽阳已经多年,如今什么音信都没有。

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佳人正在慢拨慢弹着琴,表达着心中的郁结,她的伤心泪沾湿了那美丽的长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她技艺超群,将《梁州》曲演奏得哀彻云霄。

千古事,云飞烟灭。

千古事,如一场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贺老再也没有消息,沉香亭北的繁华也从此风光不再,当音乐弹到这里,真让人伤心欲绝。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贺新凉》。

凤尾:凤尾琴;拨:弹拨。

开元: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客:诗客,诗人。

画舸:画船。

孤鸿:孤单的鸿雁。

辽阳:此泛指北方。

琐窗:雕花或花格的窗户;轻拢慢捻:演奏琵琶的指法与运用。

《梁州》:曲名,即《凉州》,为唐代凉州一带的乐曲。

贺老:指贺怀智,唐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者;定场:即压场,犹言“压轴戏”。

沉香亭:指唐代亭子,在长安兴庆宫图龙池东。

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题冷泉亭宋·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注释冷泉亭:唐代建筑,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为西湖名胜之一。

直节:劲直挺拔貌,代指杉树。

冠缨:帽子与帽带,代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

拱立:拱手而立。

佩环声急:此言翠谷泉声优美,如仙女环佩丁冬。

天峰飞堕:传说东晋时,有天竺僧人慧理见此山,赞道:“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

”(《临安志》引《舆地志》)方壶: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在渤海之东。

此云飞来峰是神仙用玉斧削就,可惜今已无人知晓了。

琅玕: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

危亭:高亭,指冷泉亭。

玉渊澄碧:潭水深绿清澈。

鸾凤:传说中的两种神鸟,常喻脱俗不凡之士。

浩歌:放声歌唱。

鱼龙泣:官水中怪兽为之动情。

翻译松竹夹道,劲直挺拔,像衣冠整齐的官吏一样,拱手而立。

逐渐进入青翠的山谷,泉水声像群仙乘风东下,身上的佩环发出铮铮响声。

谁能相信耸立在西湖边的这座千丈山峰,会是从天竺(印度)飞来的呢?这飞来峰是当年仙人用玉斧从方壶山削下来的,现在没人知道了。

泉水滋润了山间的草木,浸湿了溪畔的美石。

跨过小桥,登上高亭,俯视清澈碧绿的潭水。

乘醉起舞,摇动鸾凤似的身影;放声高歌,莫要使潭底的鱼龙悲泣。

我的家乡济南的风光景物和这里一样美丽,可恨现在被敌人占领,使我客居江南,有家难归。

赏析此词写景亦颇具匠心,欲写名泉,先写奇峰,欲写奇峰,先写水木。

层层牵引,种种铺垫,使冷泉周遭的景物形成绝佳的陪衬,刻画得十分着力。

虽写景状物,但时时不忘寓情于景,情景浑融一体。

词作自杉树写起,两排傲然挺立之木,其状恰如朝堂上拱手而立的官员,杉树之遒劲刚直,令人不禁暗叹人不如树。

以此为喻,作者深寄怀抱,倘所有官员均如杉树之堂堂正气,定能收复国土、重返故乡。

古诗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翻译赏析《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夜分溪馆渔灯,巷声乍寂西风定。

河桥径远,玉箫吹断,霜丝舞影。

薄絮秋云,澹蛾山色,宦情归兴。

怕烟江渡后,桃花又泛,宫沟上、春流紧。

新句欲题还省。

透香煤、重牒误隐。

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

携手同归处,玉奴唤、绿窗春近。

想骄骢、又踏西湖,二十四番花信。

【前言】《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是宋代词人吴文英为友人吴见山由苏入杭饯别时所作之词。

此词通过送别情景的渲染以及别后生活的设想,表达了作者对吴见山的深情厚谊。

【注释】①送:一本作“径”。

②信:一本作“讯”。

【赏析】“用韵”,即和韵,是用他人诗词所用的韵而作诗词。

分用韵、依韵、次韵三种。

陆游说:“古时有唱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

唐始有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

自元(稹)、白(居易)至皮(日休)、陆(龟蒙),其体乃全。

”吴见山,梦窗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梦窗词》中,题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词或用其原韵而作的竟有五首之多。

兹将词目列下:《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秋蕊香·和吴见山落桂》、《点绛唇·和吴见山韵》、《玉楼春·和吴见山韵》及《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可见吴见山必精于填词。

此词为饯见山由苏入杭。

“夜分”两句,述送别处。

傍晚时分,在临水的一所楼馆中为吴见山饯别。

向外望去,只见两岸渔灯分明。

秋风一停,岸边小巷里刹时变得寂静无声。

“河桥”三句,叙送别情景。

此处是说:从桥边延伸出去的路程漫长而遥远,玉箫声因为你的别离而至呜咽,白发人(指词人)为饯别词友而强自起舞弄影。

“薄絮”三句,希望语。

此处是说:这儿的景色如画,眼前秋高云淡,秋月朦胧,山色隐约,我希望能由此牵动你及早卸仕回来的念头。

“怕烟江”三句,担心话。

词人说:只恐怕你去杭之后,在渡过繁华的烟花江后,又会重交桃花运。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及译文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及译文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及译文《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是一首唱和词,但与一般酬答往来的庸俗之作大不相同,它写得感情饱满,痛快淋漓,内容丰富,形象鲜明。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及译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宋代:辛弃疾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译文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更换着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贺新凉》。

老大:年纪大。

那堪:“那”通“哪”;堪:能,可。

堪当重任。

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

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

瓜葛:指关系、交情。

楼头:楼上。

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发:头发,指像头发一样轻。

辛弃疾水龙吟

辛弃疾水龙吟

辛弃疾水龙吟辛弃疾水龙吟我们知道,辛弃疾自青少年时代起,就饱经战乱之苦,立志抗金,恢复中原,他的词也以激越豪放而著称。

但是在这首《水龙吟》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却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未免有点消极。

下面和小编一起去探讨一下这首古诗!诗人简介: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月日,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

南宋爱国词人。

他出生时故园被金人所占,他二十一岁便参加抗金起义军。

仕途一直坎坷,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

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

在镇江任上,他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

一生抱负未得伸展。

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

辛弃疾闲居江西铅山瓢泉时,写了几首瓢泉词。

很喜欢将其录文章后。

瓢泉在江西省铅山县期思村瓜山下。

辛弃疾取孔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含意,取名为瓢泉。

《铅山县志》记载:“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泉为辛弃疾所得,因而名之。

其一规圆如臼,其一规直若瓢。

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可鉴。

”水龙吟:学习填写《水龙吟》时,初见辛弃疾【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这首词,感觉新鲜有趣。

其实宋代以来有些词人用楚骚的“兮”、“些”等句式填词。

它是词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不同于一般词押韵时,是以句子最后一个字作韵脚,而是用<楚辞>语尾字“些”作后缀的尾字。

后来才知词作者又另用平声“萧、肴、豪”韵部的字作实际的韵脚。

这就是古人所谓的长尾韵。

“这种格律声韵具有和谐回应的美,犹如是有两个韵脚在起作用。

”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

早期词人多是离别伤感,以至美艳之词流行。

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屈原及作品在词中的出现就越来越频繁。

辛弃疾是熟练自如地运用楚辞句法形制的作家,楚骚是辛词的重要资源,也是构成其含蓄沉郁词风的要素之一。

原来辛词的根在屈原楚骚,怪不得如此深厚,根深叶茂。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翻译/译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释伊嵩:伊阕与嵩山。

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

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

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

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赏析/鉴赏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烟波浩淼。

“略为吴山留顾”,从侧面点明他此次离开汴洛一带南来,不是为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

对明媚的吴中山水,他只是略为留顾而已。

潜台词是说,他此次离乡背井,实在是因强敌入侵,迫不得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釂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釂》作者:辛弃疾
听兮清佩琼瑶些。

明兮镜秋毫些。

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
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

块予独处无聊些。

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子之乐,乐箪瓢些。

赏析:
瓢泉在江西铅山县东二十五里,泉水清冽,风景幽美。

作者在这里有处旧居。

光宗绍熙五年(1194)七月作者被解除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的职务后,便来这里“新葺茅檐”。

闲居宁宗庆元二年
(1196)又移居退隐。

这首词大致是闲居瓢泉时期写的。

杜甫《佳人》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仇兆鳌注概括其意为:“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

这首词在意境上同杜甫《佳人》诗有相近之处。

杜甫以“佳人”作为寓传,作者则以寄言泉水,寓写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感受。

上阕头二句,从视、听觉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欣赏、赞美之情。

“清佩琼瑶”是以玉佩声形容泉水的优美声响;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也曾写道:“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镜秋毫”是可以照见的秋生羽毛之末来形容泉水的明净。

这两句给瓢泉以定性的评价,表明了山泉能保持其可爱的本色,以下通过泉水所处的三种不同状态,来反映作者对泉水命运的设想、担忧及警告。

这些刻画,正好用以反衬起笔二句,突出“出山泉水浊”之意。

首先劝阻泉水不要出山(去此)去流昏涨腻,生长蓬蒿。

“流昏涨腻”取意于杜牧《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虎豹”句,用《楚辞。

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和“此皆甘人”。

虎豹以人为美食,渴了要饮泉水,它岂同于猿猱(之与人无害),不要为其所用。

“大而流江海”三句,反用《庄子。

逍遥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对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的语意,谓水积而成大江海,可以视大舟如草叶而倾覆之,泉水不要去推波助澜,参预其事。

这些都是设想泉水不能自守而主动混入恶浊之中,遭到损害而又害人的危险情况。

以上几种描述,想象合理,恰符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

下阕作者自叙,贞洁自守,愤世嫉俗之意。

路险山高,块然独处,说明作者对当前所处污浊险恶环境的认识。

故小隐于此,长与瓢泉为友,以期求得下文所描写的“三乐”即“饮酒之乐”、“品茶之乐”、“安贫之乐”。

词的上下阕恰好形成对比。

前者由清泉指出有“三险”,后者则由“无聊”想到有“三乐”。

其实“三乐”仍是愤世嫉俗的变相发泄。

瓢泉甘洌,可酿松醪(松膏所酿之酒),写饮酒之乐,实寓借酒消愁;瓢泉澄澈,可煮龙凤茶,品茗闲居,却不被世用;最后写安贫之乐,古人既往,聊寻同调,则与“一箪食一瓢饮”颜回一样的便是同志。

箪瓢之“瓢”与“瓢”泉之“瓢”恰同字,以此相关,契合无间。

总观全词,可以用刘辰翁对辛词的评语:“谗摈销,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

陷绝失望,花时中酒,托之陶写,淋漓慷慨”(《须溪集》卷六《辛稼轩词序》),来领略这首词的思想情调。

瓢泉的闲居并未能使作者的心情平静下来,反而是郁积了满腔的愤怒。

流露出的对官场混浊,世运衰颓的憎恶并不是衰婉之调,而是一种激昂之声。

不可以视之为“流连光景,志业之终”。

尽管词的上片阕似乎构成了不和谐的画面。

(上去阕多激愤,下阕多欢乐),但贯通一气的还是愤懑,不同流合污,自守贞洁的浩然之气。

这就是刘辰翁所说的“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其难言者未必区区妇人孺子间也”。

寓悲愤于欢乐之中,益感其悲愤的沉重。

“含泪的微笑”大概是最悲愤不过的了。

这首词是词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作韵脚的惯例,而是用《楚辞》语尾字“些”作后缀的尾字,
又另用平声“萧、肴、豪”韵部的字作实际的韵脚,这就是所谓的长尾韵。

这种格律声韵具有和谐回应的美,犹如是有两个韵脚在起作用。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