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合集下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曾亲自集结两千余人起义以抗金,后投入北方最强大的抗金队伍耿京领导的起义军。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一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

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

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译文二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诗歌鉴赏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诗歌鉴赏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诗歌鉴赏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诗歌鉴赏——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感人肺腑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其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鉴赏,一同领略其中的文学之美。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创作于南宋末年的作品。

此诗分为两首,前一首描述对大理石石台上的龙石的赞美,后一首则是对座于心亭上观景的心情的抒发。

整首诗以虚实相间的手法展开,字字真挚感人。

首先,辛弃疾通过对水龙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自然景观中的壮丽和雄奇。

他形容水龙“九脉云凝欲变态”,使人仿佛看到了水龙从云气中形成的奇特景象。

接着,他又写道“长洲日暖玉石砂”,用简短而有力的文字描绘出阳光的照耀下,大理石石台上温暖的感觉。

这种方式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而真实的画面,令人陶醉其中。

其次,诗中融入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出征多年,心中充满了对家乡、亲人和故土的眷恋之情。

辛弃疾感慨地写道:“红尘离别易销骨,不觉人生已鬓先斑。

”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长期离乡的苦闷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展现了辛弃疾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痛苦。

此外,辛弃疾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对历史的思考。

他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他希望超越世俗人生境遇,追求至高境界的意愿。

这种对境遇和命运的思考远超出了个人的感慨,透露出对时代和社会困境的关切,并呼吁人们勇于面对现实,超越自我。

最后,辛弃疾通过对建康的描写,揭示了他对政治沉沦的担忧。

他写道:“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表达了他对当时朝政腐败、兵荒马乱的失望之情。

这种关切和担忧,在读者心中激起共鸣,也引发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

总的来说,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以其独特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他通过对景物、思乡之情和时代困境的描摹,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两首

2023-11-06contents •背景介绍•作品赏析•历史地位•文化传承目录01背景介绍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背景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文学家、将领、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出生于济南历城,原为金国将领,但自幼就受到民族教育,始终以恢复中原为己任。

23岁时,因起义反金,被义军领袖耿京任命为“掌军参谋”。

25岁时,奉命南渡归宋,但因其回归南宋后,所上报之重要军事机密“塘报”被上级官员所忽视,导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

此后,历任地方官吏,积极整顿治安,稳定物价,政绩卓著。

由于其出生和成长于金国,亲身经历了国土沦陷的痛苦,因此其词多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气势豪迈奔放,风格以豪放为主,沉郁悲壮。

南渡归宋后,因不断上书为耿京鸣不平,并因此而受到朝廷官员的忌恨,被朝廷闲置了长达十年之久。

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宋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

写作时间《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写作背景建康(今江苏南京)。

写作地点作者在赏心亭的登临之中,面对着大好江山被金人占领,感受到自己胸怀壮志却报国无门的无限抑郁和悲愤,因此写下了这首词。

写作缘由02作品赏析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辛弃疾作为南宋将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之情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通过登高远望,表达了自己对于山河破碎、外敌环伺的忧虑和对于朝廷不作为的愤慨。

感慨时光流逝,壮志难酬词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等句,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壮志难酬、英雄无路的痛苦和无奈。

主题思想善用典故辛弃疾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如“张翰江东去”、“刘裕重来”等,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豪放风格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著称,他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如“尽西风,季鹰归未?”等句,表现了他对于故国的眷恋和对于民族复兴的期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
译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通过描绘景色来烘托作者的情感: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远处的山峦,有的像玉簪,有的像螺髻,向行人献出愁恨。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夕阳西下,我登上赏心亭,看着落日和断鸿,思念着故乡和远方。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拿起吴钩,拍遍栏杆,但没有人能理解我的登临之意。

下片主要运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脍多么美味,秋风又起了,张季鹰是否还在回家的路上呢?作者用张季鹰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如果去买田置地,恐怕会被人笑话,我没有刘郎那样的才华和勇气。

作者用许汜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那些只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鄙视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可惜时光如流水般消逝,我忧愁风雨,就像那树木一样,无法抵御岁月的摧残。

作者用桓温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有谁能请来歌女,让她用红巾翠袖,为我擦去英雄的眼泪呢?作者用这个问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词通过描绘景色、运用典故和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词的风格豪放悲壮,感情深沉激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原文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原文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原文翻译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④,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注释]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⑤“休说”句: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⑥“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

刘郎:即刘备。

⑦“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⑧揾(wèn):擦试。

③玉簪:碧玉簪。

④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

皆形容远山秀美。

⑤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

⑥吴钩:指吴国制造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一种兵器。

⑦休说: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⑧求田: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

刘郎:即刘备。

⑨“可惜流年”三句:流逝的时光。

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⑩倩:请托。

红巾翠袖:代指美人。

⑿揾(wèn):擦试。

别一文“揾”为“垧”意思都是为擦拭。

【译文】楚地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

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

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

我更不愿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我羞于见人,怕被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小看。

可惜时光年年,大好年华在风雨中白白过去,就连树木也是如此老去。

想到这里,我不禁伤感不已,落下眼泪。

好心的佳人用红巾绿袖,为我擦掉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鉴赏】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上片中须注意的字词
楚天: 泛指南方的天空
cén 岑:
小而高的山
Zān jì 玉簪螺髻: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 失群的孤雁
下片中须注意的字词
kuài 鲈鱼堪脍
shè
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 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 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 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求田问舍:房屋
可惜流年,
桓温:时光流逝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鲙, 张翰:念鱼归隐 尽西风季鹰归未? -乡思、仇恨 、激愤
求田问舍,
许汜:谋取私利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备:雄才大略
-为国为民
可惜流年,
桓温:时光流逝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鲙, 张翰:念鱼归隐 尽西风季鹰归未? -乡思、仇恨 、激愤
一、作者简介:
(1140-1207)字幼 安,号稼轩,宋代历 城人。辛弃疾在词人 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 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 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 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 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 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 骑 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 死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 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楚天千里清秋,
江景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山景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落日、断鸿、
江南游子。
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江景 山景 落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江景 山景 落日、断鸿、 游子
江景 山景 落日 断鸿 游子
意 境? 修辞手法? 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一)《水龙吟》:张翰,许汜、刘备,桓温
• 1、张翰——“尽西风,季鹰归未?“作者写晋人张 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吹来,很想吃家乡吴中的莼菜 羹和鲈鱼脍,便立即弃官还乡。像这样轻易地挂冠离 职,辛弃疾是做不到的。 • 2、许汜、刘备——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气”,写三国时的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着买田 置产,作者更不屑那样去做。在这里他要说明的是: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 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 3、桓温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说明自己心中怕的是时光如流水般飞逝,人也会在饱 经磨难之后很快地老去。他想到岁月催人老,报国壮 志难以实现;想到自己的苦恼并没有人能够理解,就 不禁掉下了英雄之泪!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 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 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 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 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
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
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
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 装,后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人的动作
找出富有表现 力的动词,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情感
把吴钩看了,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 栏杆拍遍, 无人会,

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
急切悲愤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
登临意。
忧愤孤寂
借 景 抒 情
情 景 交 融
对祖国 的热爱、 报国无 路、壮 志难酬 的悲愤
一、作者简介:
号稼轩,宋代历城人。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 是个英雄。
(1140-1207)字幼安,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 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 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 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 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 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 骑 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 死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 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忧惧国事飘摇, 桓温 时光流逝,北 伐无期
实北 表 现伐 达 的无 自 无期 己 奈、 对 对 与恢 国 比 遗复 事 憾中 飘 。原 摇 的、 愿时 望光 不流 能逝

两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寓情于景 (二)用典
意境品析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主题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 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 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 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 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 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 的爱国之情。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张翰:念鱼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时光流逝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张翰:念鱼归隐 -乡思、仇恨 、激愤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时光流逝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 悲凉心情。 深层含义? 断鸿 游子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 悲凉心情。 断鸿 喻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游子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求田问舍:房屋 qì ng
倩何人换取:请,使 wèn 揾 英雄泪: 擦 拭
春秋吴人善铸钩, 故称吴钩。 后也泛指宝剑。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
研读上片
长天 秋水 景 பைடு நூலகம்山
江景
写了什么?
游子
动作
看 拍 情 恨 景
落日
断鸿
心情 愁 无人会
官处理政务。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
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 (1181)罢官。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
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
被起用,但都不长。
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 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 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 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 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 为“苏辛”。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
--------辛弃疾
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 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下片描写对象有何变化?
季鹰 乐于归隐
用 典
许汜
刘备
谋求私利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2)赏析典故 • 辛词长于用典。在这首词中,作者分 别用了哪些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 的用意是什么?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
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 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 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内容丰富,言简意赅, 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 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修辞手法? 山景 落日 深层含义? 断鸿 游子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深层含义? 断鸿 游子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张翰:念鱼归隐 -乡思、仇恨 、激愤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为国为民 桓温:时光流逝 -控诉当朝、哀叹虚
掷年华、报国壮志难酬
张翰
反 例
1、做不到2、有 家难回的乡思3、 对金人、对南宋朝 廷的激愤,
不学、不做,
用 典
正 例
许汜
刘备 赞赏,雄才大略、 为国为民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张翰:念鱼归隐 -乡思、仇恨 、激愤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为国为民 桓温:时光流逝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上片中须注意的字词
楚天:
cén 岑: Zān
泛指南方的天空
小而高的山 jì
玉簪螺髻: 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 失群的孤雁
下片中须注意的字词
kuài 鲈鱼堪脍 shè
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 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 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 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 总之,《水龙吟》借景抒情。上阕以江水、远 山、落日、断鸿、游子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景象 广阔而淡远的画面……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景 写到人,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 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 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 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气象阔大。由客观 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 在推进中深化、升华。当夕阳西沉,孤雁哀鸣, 赏心亭上的词人,怎不对远在北方的故乡万分 思念。怎能不将其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看了又 看,悲愤地拍打起亭子上的栏杆呢?然而,这 一切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于种 种情绪激荡之下,墨客文人多生望远 登高之意,或游目览胜,明理致知, 或抒怀写志,怀人思乡。于是,万里 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 有长江大湖、白云红日,枝头杨柳、 陌上繁花;有豁达心胸、豪情壮志, 几许闲愁、无限悲凉。高楼一上,在 自然和个人的观照中,在历史和现实 的对比中,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 许许多多的锦绣辞章便蓬勃而生了。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 悲凉心情。 断鸿 喻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游子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 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 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 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 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 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