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古诗二首《绝句》∣人教(部编版)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15 古诗二首 绝句》示范课教案_11

《绝句》教学设计【教材解析】《绝句》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
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旨在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感受古诗中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
【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主要简单介绍杜甫,让学生了解杜甫,通过讲解杜甫写诗的背景,结合草堂前的景象给学生设置悬念。
重点让学生在感受古诗中的景物的同时运用吟诵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并感受画面,主要抓住“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这些景物和色彩来创设情境运用简笔画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古诗画面,通过先诵读再吟诵循序渐进的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加深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印象,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
2.学生的情况分析:吟诵是以一定的韵律和节奏符号等音乐手段来表现诗文情思和意境的有感情的读书方式。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这种传统的基础性读书方式在近代的新文化运动中随着新学堂的兴起,与私塾一起退出了教育。
如今,吟诵的兴起,对老师及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其对自然景物的认知只局限于表象,所以认知水平有限,且孩子对于吟诵无任何概念,在运用吟诵穿插教学时孩子对吟诵符号不是很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简笔画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景物画面,运用吟诵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内容,感受画面,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感知,达到继承、弘扬礼乐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记忆,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写“绝”字,会认“鹂、鸣、行、含、岭、泊”六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同桌讨论,吟诵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吟诵,理解“翠柳、青天、含、千秋”之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感知吟诵,理解“翠柳、青天、含、千秋”之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难点: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15课《古诗二首 绝句 》(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绝句》【教学目标】1.认识“鹂、鸣、岭等7个生字。
会写“绝、含、岭、吴” 4个字及扩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看图猜诗句,出示图片问:“我们都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谁来说一说?”学生举手回答或点名回答..........这学期学的《咏柳》,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今天我们学习诗人杜甫一首诗《绝句》,看看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2.知诗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接下来我们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二、讲授新课(一)初读古诗1.出示课件,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给诗文划分小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出示课件,识字,交流识字方法和技巧,并组词。
鹂(lí):巧记方法—美丽的小鸟组词:黄鹂鸣(mínɡ):巧记方法—小鸟开口叫组词:鸣叫鸟鸣加一加识字:绝(jué)=纟+色组词:绝对绝交含(hán)=今+口组词:包含含有岭(lǐng)=山+令组词:山岭西岭泊(bó)=氵+白组词:停泊泊车3.多音字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xíng (步行)行háng(银行)例:今天早晨,妈妈步行(xíng)去银行(háng)办事。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5.出示课件,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并组词、造句。
二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

二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二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一、导入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三、结束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绝句。
2.能够朗读、理解《绝句》诗句。
3.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语音练习:焦诗《绝句》。
2.阅读诗歌《绝句》。
3.理解诗句意境。
三、教学过程1.语音练习教师先朗读《绝句》诗句,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各个字的读音、音调、韵律,让学生注意情感的表达。
•学生跟读。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读音练习,注意各个字、词、句的读音和韵律。
•学生分小组朗读。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2.阅读诗歌教师先快速浏览整首诗歌,让学生感受整篇诗歌的整体氛围和主题。
•学生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学生单独阅读。
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理解诗句意境教师通过讲授文化背景、诗人生平、诗歌结构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的诗句,并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分小组鉴赏。
让学生分小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学生单独鉴赏。
让学生自己进行鉴赏,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四、教学评价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检测学生的语音、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是通过文化背景、诗人生平、诗歌结构等方面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的诗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题,达到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该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的细节部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古诗二首绝句∣人教

《绝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弄清诗句含义,展开想象,作画配诗,感受诗人的心境。
3、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与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弄清诗句含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感悟法、朗诵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甫肖像导入,检查预习。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b、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c、指名读、齐读。
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2、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情并茂。
)a、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换一换、加减偏旁。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
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
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
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
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2)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a、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b、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c、学习“鹭”,你认识它吗?(3)学习第三句a、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绝、鹂、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绝句》。
3.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四幅图:青菜叶上两蛋黄、熟鸡蛋白切成丁斜放在青菜叶子上、清炒鸡蛋白一撮、清汤上漂四个蛋壳)学生观察菜品,描述菜品,教师由此引导学生这四道菜分别可配一句诗,从而引入新课。
2.教师揭题并板书诗题。
(板书:绝句)(1)学习生字“绝”。
加一加识记:纟+色=绝;组词:绝对、绝技、绝活儿。
(2)理解“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四句一首,短小精粹。
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比较少见。
3.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结合插图,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
(1)(出示古诗)学生自主认读。
(2)指名读,教师正音:“鹂、岭”的声母都是“l”;“鸣、岭”是后鼻音;“泊”在本首诗中读“bó”。
(3)学习多音字“行”。
hánɡ(一行)(银行)(行列)运用:每个行业都有大师。
xínɡ(行动)(行走)(行进)运用:元元选择步行上学。
(4)识记字形。
①部件归类:鸟—鹂、鸣;口—鸣、含、吴。
②熟字相加:丽+鸟=鹂;口+鸟=鸣;今+口=含;山+令=岭;口+天=吴。
③创编字谜:美丽小鸟开口叫——鹂(鸣)嘴噘得比天高——吴(5)结合插图,学生认读、识记词语,相机理解“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绝、含、岭、吴”)引导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
(2)引导学生观看字的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字的间架结构。
(3)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
绝第四笔起笔要比“纟”起笔高。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教案(精选11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教案(精选11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绝句》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找对应的词语。
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3.词语连诗。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通用8篇)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古诗《绝句》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绝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
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本节课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学习了本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含”的妙用,了解诗的对子对照格式。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心情。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古诗的学习方法很多,本节课我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初读古诗——让学生根据本课认读的生字读准古诗正音。
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指导书写——写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变化”、写好左中右结构的“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弄清诗句含义,展开想象,作画配诗,感受
诗人的心境。
3、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与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弄清诗句含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感悟法、朗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杜甫肖像导入,检查预习。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b、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
c、指名读、齐读。
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2、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情并茂。
)
a、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换一换、加减偏旁。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
(翠:绿的意思。
)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
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
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
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
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
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
(2)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a、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b、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c、学习“鹭”,你认识它吗?
(3)学习第三句
a、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
b、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
c、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d、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
(4)学习第四句(辗转)
a、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
)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b、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
在虚宫格中书写。
c、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d、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
(齐读)
4、感悟课题
a、同学们,品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诗句太美了)
b、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
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
(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
5、想象诗句,感受美
a、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
(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b、练习。
(才子对对碰。
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
翠柳丝线,黄鹂悠鸣。
一行白鹭,志向青天。
雪岭含窗,别具一格。
泊船万里,驶之东吴。
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
六、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将本诗背会写会。
八、板书: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九、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