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
2023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核心课程《国际汉语教学案例》

2023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核心课程《国际汉语教学案例》摘要: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2023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核心课程《国际汉语教学案例》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3.课程目标:提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汉语教师。
二、课程内容1.课程背景与意义a.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b.课程对于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重要性2.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a.课程模块及涵盖内容b.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3.课程案例分析a.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学案例b.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c.跨文化交际中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4.课程实践与应用a.学生课堂模拟教学b.学生海外教学实习经验分享三、课程评价与反馈1.课程评价标准a.学生参与度与课堂表现b.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能力2.课程反馈与改进a.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b.课程组对反馈的回应与调整正文:2023年,我国开设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核心课程《国际汉语教学案例》。
本课程旨在提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汉语教师。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提高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课程内容涵盖了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分析以及课程实践与应用等方面。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特点,掌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并学会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教学问题。
同时,课程还安排了学生课堂模拟教学和海外教学实习经验分享,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教学能力。
课程评价方面,主要以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以及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能力为评价标准。
课程组将根据学生的反馈与建议,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总体培养方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总体培养方案(2007年5月30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努力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有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非外语类研究生能用外国语、外语类研究生能用第二外国语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口语和书面语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在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结合人才培养类型(学术型、学术应用型和应用型)和学科特征,学习年限为2-3年。
各培养单位根据人才培养类型和目标,结合各研究方向的具体要求,经过严格论证,可试行一定程度的弹性学分制。
如提前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专业必修课程成绩优秀,有较突出的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可按程序申请提前进行论文答辩、提前毕业。
三、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根据学习年限、培养类型、本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具体要求,修满30-36学分。
具体分配如下:1.学位公共课:7学分政治理论课3学分;外国语(非外语类)或第二外国语(外语类)4学分。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免修、免考相应外国语或第二外国语并记入学分:(1)已取得国家承认的本专业以外的外语专业大专、本科毕业证书;(2)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在80分(含80分)以上者;(3)入学后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外国语(非外语类)或第二外国语(外语类)考试(试题难度参照专业外语四级水平),成绩合格;批准免修、免考的研究生可选修第二外国语(非外语类)、或第三外国语(外语类)。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语言能力和广泛的文化素养的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具备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多元化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兴趣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汉字与词汇•语音与语调•语法与句法•阅读与写作•口语与听力2. 教学方法与技能•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与评估•多媒体教学与技术应用•教育心理学3. 文化研究•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民俗与民间文学•中国历史与哲学•中国社会与经济•中国教育与教育制度4. 专业选修•汉语语法与研究方法•中级口译与笔译•汉语教材开发与评估•跨文化交际与国际商务•汉语修辞与写作培养模式1. 学术研究•学生参与教育学领域的研究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展示研究成果2. 实践锻炼•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实习,培养教学与组织能力•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拓宽社会视野•参与校内外汉语推广活动,提高宣传与沟通技巧3. 交流与合作•学生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学生交流项目,拓展跨文化交际技能•学生组织或参加学术研讨会、文化展示等活动评估与认证1. 评估方式•课程考核•学术论文评审•教学实习反馈•学术报告和演讲评分2. 学位认证•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的相关规定颁发硕士学位证书•提供英文学位证书和成绩单,方便国际学生学历认证就业出路1. 教育机构•大学中国留学生教育项目•高中与小学的国际部门•各类国际学校•语言培训机构2. 文化交流机构•中国驻外使馆文化教育处•国际文化交流组织•各类文化机构3. 研究与学术机构•大学中文系、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国内外研究机构•学术期刊与出版社4. 外交与商务•外交部及其驻外机构•国内外跨国公司•中资企业和国际机构以上方案可根据具体需求适当调整,以提供更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机会。
5. 研究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提供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路径•组织招聘会和校企合作,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聘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进行讲座和分享经验6. 学术导师与个性化辅导•指定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辅导•定期进行学术讨论和导师评估,提升学术研究能力•调配学术资源,满足学生的研究兴趣和需求7. 学风建设与学术交流•建立学术研究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讲座和学术论坛,邀请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组织和研究团队,培养学术领导力学习资源和支持1. 图书馆和电子资源•提供丰富的中文学术书籍和期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电子图书馆,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数据库查询服务•购买并更新最新的教材和参考书目2. 语言实践和语言交流•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如语言角、讲座和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汉语角和语伴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口语和交流技能•参与国内外汉语竞赛,拓宽语言应用和沟通能力3. 心理辅导与生活支持•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提供学生宿舍、食堂、医疗保健等生活支持服务•组织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招生与申请流程1. 招生对象•具备本科学历的非中国籍申请人•汉语水平达到HSK4级或相当水平2. 申请材料•个人简历•学历证明和成绩单•推荐信(至少两封)•汉语水平证书或学习证明•研究计划或个人陈述•其他相关证明材料3. 入学测试与面试•汉语水平测试•面试(可线上或线下进行)•学术能力测试(选修)4. 入学通知与注册•经评审确认录取名单•发送入学通知书及相关材料•缴纳学费及相关费用•注册入学并开始课程学习学院保留最终解释权,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文科”建设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文科”建设作者:刘奕兵王玉英来源:《科教导刊》2022年第19期摘要“新文科”建设既要守住专业的“根”,又要创造出新思想、培育新文科人才,否则也就不存在新、旧之别。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文科”建设以汉语教学为首要目标,以跨文化教育、文学教育为支点构建汉语教师培养机制,赋予汉语国际教育新内涵。
文章从重视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专业课程建设适时而变、谋求发展出发,提出“新文科”背景下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建立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培养——树立文化自信,构建“一核心、两翼、一意识”课程体系,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进行实践,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传播中华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理念传递到全世界。
关键词新文科;汉语教学;教学能力;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2022.19.012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in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LIU Yibing1,WANG Yuying2(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The Tourism College of 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607;2 College of Network Security,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22)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should not only keep the professional "root",but also create new ideas and cultivate new liberal arts talents,otherwise there will be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ol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akes Chinese teaching as the primary goal,and takes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and literary education as the fulcrum to build a Chinese teacher training mechanism,giving new connotation to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and the timely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Starting with changing ideas,we should establish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teracy - establis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of "one core,two wings,and one awareness",and practice under theguidance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which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disseminated Chinese culture,adhered to cultural self-confidence,and transmitted traditional cultural ideas to the world.Keywordsnew liberal arts;Chinese teaching;teaching ability;cultural self-confidence 1“新文科”的內涵2020年11月3日,“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去向调查

一引言2020年6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最新的统计数听说明,大部份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即将从事的工作都与本专业无关。
这引发咱们的试探,在国家大力进展汉语国际推行事业的今天,科班身世的人到底有多少在从事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工作?若是大部份对外汉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不能从事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工作,那么缘故是什么?后来者应如何给自己定位?通过本项调研,咱们希望能够了解对外汉语硕士就业的现状,探讨本专业硕士从事本领域工作的可能渠道;咱们这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使其清醒熟悉现状以提早做好职业计划。
本项调研的数据搜集分为三个时期:(1)2020年夏,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0级的部份硕士研究生发起一项高校联合调研[②],开始搜集相关高校的对外汉语硕士毕业生就业信息。
这一时期的调研取得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毕业生的热情支持,于2020年冬完成相关数据搜集工作,要紧搜集了2020、2020、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2)第二时期的数据搜集由笔者承担,于2020年7月开始,8月完成,搜集了北京大学2020届对外汉语硕士毕业生的相关数据;(3)第三时期的数据要紧来源于笔者对海内外汉语教师[③]及学生教师志愿者的采访,在2020年10月集中完成。
二调研背景1.“汉语热”及其带来的师资匮乏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加上国家对汉语国际推行事业的大力推动,汉语慢慢升温;专门是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以后,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向汉语国际推行转变[④],汉语学习的主课堂慢慢从国内转向了国外,全世界显现了轰轰烈烈的“汉语热”:截至2020年8月底,各国已成立353所孔子学院和473个孔子课堂,共计826所,散布在104个国家(地域)[⑤];2020年的时候,“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近35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的热潮方兴未艾,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热点、前沿与特征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热点、前沿与特征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其研究热点、前沿与特征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前沿,以期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梳理了从学科建立之初至今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理论、汉语教材编写等方面。
这些热点领域的研究不仅反映了当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实际需求,也体现了学术界对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高度关注。
文章探讨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前沿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通过对这些前沿技术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它们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在影响。
文章总结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特征,包括学科交叉性、实践导向性、国际性等。
这些特征既体现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独特性,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文章希望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深入剖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的热点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而且紧密关联着全球汉语推广、跨文化交际和国际教育政策等现实问题。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研究是热点之一。
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适合不同文化背景和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汉语运用能力。
这包括对汉语课堂教学、在线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涉及到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要素的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外国学生)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外国学生)
一、培养目标
本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帮助外国学生全面掌握汉语言文化,具备扎实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教学。
同时,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入学条件
申请者需具备本科学历,汉语水平达到HSK6级或以上。
三、课程设置
1. 汉语基础课程
•汉语听力
•汉语口语
•汉语阅读
•汉语写作
2. 语言学专业课程
•汉语语音学
•汉语文字学
•汉语句法
•汉语语义学
3. 中国文化课程
•中国历史
•中国文学
•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社会文化
4. 教育学专业课程
•教育心理学
•课程设计与评价
•教学方法
•跨文化交际
四、实践教学
1. 实习
学生需要在中国相关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锻炼教学技能。
2. 教学设计
学生需设计并实施一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展示教学能力。
五、学位要求
学生需修完所有课程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结束语
本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国际教育人才,为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改革.docx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本文以大连工业大学20XX年开始招生,迄今已有四届毕业生(20XX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经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以下几个:1.考研从调查结果来看,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第一届3人(专业人数29人),第二届7人(专业人数40人)、第三届10人(专业人数36人),第四届10人(专业人数56人),共30人。
不少学生被国内外知名院校录取,如XX语言大学、XX师范大学、XXX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文大学、美国加州路德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
2.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其他教学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不少人选择国内各类汉语学校、培训机构从事各种层次类型的汉语教学和培训。
由于专业的相对特殊性,不少人选择XX、XX等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繁荣的地方作为就业点,XXX地区则主要集中在对外交流密切、三资企业较多的大连。
此外,不少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从事中小学教学。
但由于大连工业大学为非师范类,在就业市场上认同度不高,因而就业人数有限,四届一共不超过10人。
3.国外汉语教学汉办志愿者及赴外教学。
目前已有7名学生通过国家汉办志愿者选拔,赴泰国、柬埔寨、蒙古等国家从事中小学汉语教学。
其他途径赴国外教学的学生目前约有十几名,分布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在相关汉语教学机构从事教学活动,面向的对象有中小学生和成人。
4.其他除教育类岗位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就业岗位为非对口工作,内容包括传媒(传统纸媒、网络媒体等)、企事业单位中英文文秘、公司文案策划、HR等。
也有部分同学在求学过程中对文化交流感兴趣,进入相关单位从事专门的文化交流或自主创业。
(二)社会声誉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教育、传媒、文化交流、人力资源等方面,就业单位涉及国企、外企、民企、学校、政F等。
学院每年都会向工作单位发放调查表,抽取一定比例填写《毕业生工作鉴定》,请用人单位结合用人需求和毕业生实际工作情况,对毕业生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T ER NA T l 0N AL C0MM UNI CA TI ONS
理论平 台
中华文化 技能 ” 等 课程 。 教 学 、 美国 伯 明翰 大学 教 授S h e r i S p a i n e L o n g 的 汉 及 展示 优秀 文化传 统 的 “ 语 教学 : 美 国 的视 角 、 美 国斯 坦 福 大 学 孙 朝 奋 教 授 的
马来语、 束埔寨语、 泰语 、 越南语、 豪萨语、 斯瓦西里语、
E d u c a t i o n ) 是 为增 强 中华文化软 实力和 在世界上 的竞 争 西 班 牙 语 、 葡萄 牙语 、法语 、 德语 、 意 大利 语 、 波 兰语 、 斯
力, 对已有的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学、 跨文化交际学等学 洛伐克语、 俄语、 冰岛语 、 罗马尼亚语、 瑞典语、 荷兰语等 科进行整合后而产生的-/ 7 新兴交叉学科。 它综合了语言 2 O 余种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只有实现生源的多语种 学、 教育学、 跨文化交际学、 传播学、 管理学等诸多学科 的 化, 才 有可 能培 养 出一支 既懂 目的语 国家语 言 文化 , 又 能
上。 在 北 外培 养 的汉语 国 际教 育硕 士 中, 非通 用语 种学 生
占4 0 % 左右 , 语 种 遍 布亚 、 非、 欧各 大洲 , 有 日语 、 韩语 、
5 6 对外 传 播2 0 1 5 1 0
的系列讲座 。 开设过 的课程包括 日本关西大学外国语学
部 教 授 内 田庆 市 的 欧 洲 近 代 汉语 教 学 研 究 、 日本 关 西 大学 外 国语学 部 教 授 沈 国威 教 授 的 日本 的 汉语 词 汇
( - -) 多渠道教育实习模式
北外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尤其注重
教 学 实践 , 将 教 学实 践 活动 贯 穿于 整个 学 习阶 段 , 努力构 建多渠 道教 育 实 习模 式 。
首先 , 充 分 利用北 外 孔子 学 院及 国际交 流资 源 , 建 立
国际汉语 教学语法 、 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 C o r d U l a
二、独 具. - I B  ̄ I , 特色 的汉语 国际教 育硕士 培养模 式
人 才培养离不 开优 良的师资队伍和科 学 的课 程设 置 。 下 面我们 将从 师资队伍 、 课 程设 置 、 教学 实 践三 个方面 分
系的基础上, 探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汉语 国际教育硕士外 别加 以分析 说 明。
H u n o l d 的 德 国汉语 教 学》等。 其次, 建 立了相 对 固定 的教 学 团队 。 为了适应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硕 士 专业 学 位 注 重 学 生技 能 培 养 的特 点 , 我 们 建 立 起 了一 支区 别 于 学术 型 硕 士培 养 的相 对 固 定 的教 学 团
理论 和 方法 , 是- 1 7 应 用性 较 强的交 叉 型二 级学 科。 汉语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与中国特色的外向型专业人才
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 Ma s t e r o f T e a c h i n g
C h i n e s e t o Sp e a k e r s o f 0 t h e r L a n g u a g e s ” , 简 称
( 一) 多元化的国际师资队伍
在 汉语 国际 教育 硕士 师资队伍 建设 中, 我们 根据 人才
一
、
“ 多语 种 国别化 的汉语 师资”培 养理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培养特点 , 以培养单位 中文学院的师资为主, 同时充分整
北外是 国内历史最长、 语种最多的外 国语大学, 目前 合全校资源, 以及北外的国际化资源, 努力建设一支多元 开设6 7 种外语课程 , 与世界上8 8 个国家和地区的2 8 1 所高 化、 高层次、 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 。 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 合作与交流关系, 承办有2 1 所孔子学 院。 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与办学优势, 北外把 “ 多语种国
别化汉 语 师资” 培养 作 为汉语 国际教 育硕 士核心理 念 。
首先 , 利用我校 孔子学院和校 际交流 的有利资源, 聘请海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及部分孑 L 子学院外方院长为
我 校 客座 教 授 , 为汉语 国际 教 育 硕 士开 设 具 有学 科 特 色
多语种国别化 , 主要体 现在生源掌握语种的多样化
硕 士研 究 生 ( 学术 型 ) , 2 0 0 9 年开 始招 收汉 语 国际教 育专 业学 位硕 士研 究 生 。 迄今, 该 专业 已毕业学生 2 3 2 人, 目 前 在校 中外 学 生2 3 8 人。 本 文拟 以. - I L  ̄ I 、 汉语 国际教 育硕 士培 养 为例 , 在介 绍 分析 其培 养 理念 、 培 养模 式 、 管 理保 障体 向型 人 才培 养模 式 。
队伍 , 也 才 能使 汉 语 国 际传 播 在 世界 各 国得 到 相 对 均衡
发展 。
MT CS OL , 主要 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能胜任汉语作为第 二语言/ 外语教学的高层次、 应用型、 复合型专门人才。
“ 汉语师资” 则是强调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是面向
海外母 语 非汉语者 的汉 语教学 , 培 养 目标是 毕业 生能适应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以下简称为 “ 北外” ) 2 0 0 5 年成 为 汉 语 国际推广工作 , 能胜任 汉语 作为第二语 言/ 夕 语教 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招收汉语 国际教育硕士研 为实现 这一培 养 目 标, 我 们构 建 了具有 鲜 明特 色并行 之有 究生的培养单位之一, 2 0 0 6 年起开始招收汉语 国际教育 效 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
理论平台
汉语国际教育硕 士外 向型人才 培养模式探究
— —
以北 京外 国语 大 学为例
高育花 北 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中国文化走 出去协 同创新 中心研究员
汉语 国 际教 育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