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谐振荡器
多谐振荡器

谢谢观看
构成
运放构成 图1 在脉冲技术中,经常需要一个脉冲源,以满足数码的运算、信息的传递和系统的测试等用途的需要。多谐振荡 器就是脉冲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的输出波形近似于方波,所以也称之为方波发生器。由于方波是由许许多多不 同频率的正弦波所组成,因此取得了“多谐”的称呼。 一般来讲,象三角波、斜波、锯齿波和方波等非线性波型发生器,是由下述三部分构成:积分器(又称之为定时 电路),比较器和逻辑电路。如图1的方框图所示。这三部分的作用可以仅由一个或两个集成运算放大器来完成。 这个电路的特点是: 1、适于在音频范围内,对于在某个固定 频率下应用, 2、改变R:可以调整频率, 3、频率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电容C和齐纳二极管的稳定性,所以即使是采用便宜的元器件也能得到频率漂移 相
类型
非稳态多谐振荡器 图3非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图3说明了典型非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的组态。 基本操作模式此电路运作在以下两种状态: 状态一 Q1导通,Q1的集电极电压为接近0V,C1由流经R2及Q1_CE的电流放电,由于电容C1提供反电压,使得Q2截止, C2经由R4及Q1_BE充电,输出电压为高(但因C2经由R4充电的缘故,较电源电压稍低)。 此状态一直持续到C1放电完成。由于R2提供基极偏置使得Q2导通:此电路进入状态二 状态二 Q2导通,Q2的集电极电压(即是输出电压)由高电位变为接近0V,由于电容C2提供反电压,使Q1瞬间截止, Q1截止,使得Q1集电极电压上升到高电位,C1经由R1及Q2_BE充电,C2流经R3以及Q2_CE的电流放电,由于电容 C2提供反电压,使得Q1截止。 此状态一直持续到直到C2放电完毕,由于R3对Q1基极提供偏置电压,Q1导通:此电路进入状态一。
数字电子技术 7-3多谐振荡器

uI1
显然: 任何≥3 奇 首尾接 可形成环
(uO)
(a)
tPd
数个反相器 在一起 形振荡器
振荡频率: f 1
O
uI2
tPd
t
2ntPd
---式中n为串联门的个数,n=3、5、7、…
uIO3 tPd
t
优点:电路简单
O
缺点:频率太高不可调不实用 tPd只有几十纳秒到一二百纳秒
t (b)
工作波形图
R
R1 Rs
R1 R
UOL1
R u13
UOH2
RS
C
uI3
可求得电容C充电时间T1
T1
RECln
UE
UTH UOH UE UTH
U OL
RECln
2UOH UTH UOH UTH
O
VCC R1
G3
UE
RE
u13
C UOL
UTH+(UOH UOL)
UTH t
UTH (UOH UOL )
7.3.1
获得较大电
VDD
压放大倍数
uI1
uI2
uO2
使uO1↓到UOL ,而uO2↑至UOH,电路进入暂稳态
1/2VDD
直线uO1=uI1
O
P
G1静态
工作点
1/2VDD
uI
电压传输特性
7.3.1
用门电路构 成的振荡器
➢ 随着C放电uI1↓=UTH时: 另一正反馈过程发生
uI1
uI2
uO2
使uO1↓UOH,
品质因数高 选频特性好
由阻抗频率特性知:
当外加电压 信号的频率
等于
电路中的多谐振荡器

电路中的多谐振荡器在电子学领域中,振荡器(Oscillator)是一种能够产生连续振荡信号的电路装置。
它是许多电子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例如无线电收发器、时钟电路和音频发生器等。
在振荡器中,多谐振荡器(Multivibrator)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振荡器,它能够产生多个频率不同的输出信号。
多谐振荡器由至少两个元件组成,其中最常见的是双稳态(Bistable)振荡器。
双稳态振荡器由两个互补输出的非线性元件组成,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或其他电子组件。
这两个互补输出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内交替地切换,从而产生不同频率的振荡信号。
多谐振荡器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和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双稳态振荡器的两种形式:正弦振荡器(Sine Wave Oscillator)和方波振荡器(Square Wave Oscillator)。
正弦振荡器是一种产生正弦波输出的多谐振荡器。
它常用于无线电收发器中的本地振荡器,以及音频发生器中产生音频信号。
常见的正弦振荡器包括皮尔逊振荡器(Pearson Oscillator)和科尔普接口(Colpitts Oscillator)。
方波振荡器是一种产生方波输出的多谐振荡器。
方波是一种矩形波形信号,其周期相对较短,而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持续时间相等。
方波振荡器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路、时钟电路和计算机系统中。
最常见的方波振荡器包括皮尔逊振荡器和斯宾格勒(Schmitt)触发器。
无论是正弦振荡器还是方波振荡器,其核心原理都是通过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来实现自激振荡。
正反馈使得一部分输出信号经过放大后再次输入到电路中,从而维持振荡信号的频率和振幅。
同时,振荡器中的谐振电路(Resonant Circuit)也对振荡信号的频率起到重要作用。
谐振电路通常由电感和电容器组成,通过调节电感和电容器的数值可以改变振荡器的频率。
一些多谐振荡器还采用了复杂的电路拓扑结构,如双滤波器振荡器(Twin-T Oscillator)和莫斯特(Moog)滤波器等。
总结单稳态电路,多谐振荡器及施密特触发器的功能和各自的特点

总结单稳态电路,多谐振荡器及施密特触发器的功能和各自的
特点
1. 单稳态电路
功能:单稳态电路常用于产生固定时长的脉冲电信号,可广泛应用于定时、计数、测量等领域。
特点:单稳态电路一般由一个RC电路和一个触发器构成,工
作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输入信号变化时,电路产生一个输出电平迅速上升或下降,保持一段时间后自动恢复原状态。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时序控制准确、设计灵活。
2. 多谐振荡器
功能:多谐振荡器是一种可产生多种频率的电路,可用于产生多个频率的信号,广泛用于电子音乐合成、声光效果等领域。
特点:多谐振荡器由一个或多个谐振回路、放大器和反馈电路组成。
它的特点是可以产生多种频率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信号,并且可以在调节参数的情况下改变频率、幅度和波形。
3. 施密特触发器
功能: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用于信号整形、判别与转换的电路,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通讯等领域。
特点:施密特触发器是基于正反馈电路的,通过自身正反馈的作用,使得输入信号在电路的输出端被整形。
其特点是能够使得输入信号稳定地转换为数字信号,且通过调节电路参数,可实现滤波、判别、增益控制等功能。
多谐振荡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连续周期性信号的基本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测量、控制和信号产生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多谐振荡器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掌握多谐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路组成;2. 熟悉多谐振荡器的调试方法和性能指标;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多谐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多谐振荡器主要由放大器、正反馈电路、选频网络和稳压电路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放大器将输入信号放大,正反馈电路将放大后的信号部分反馈到输入端,选频网络对反馈信号进行滤波,使输出信号频率稳定。
稳压电路则用于保证电路的稳定工作。
2. 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组成以常用的RC振荡器为例,其电路组成如下:(1)放大器:采用运算放大器作为放大器,具有低噪声、高增益等特点。
(2)正反馈电路:由电阻R1、电容C1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组成。
(3)选频网络:由电阻R2、电容C2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组成。
(4)稳压电路:采用稳压二极管D1实现稳压。
3. 多谐振荡器的调试方法(1)调整R1、R2、C1、C2等元件的参数,使电路满足振荡条件。
(2)观察输出波形,调整R1、R2、C1、C2等元件的参数,使输出波形稳定。
(3)测试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幅度,调整电路参数,使输出信号满足设计要求。
4. 多谐振荡器的性能指标(1)频率稳定性:指在一定温度、电源电压和负载条件下,输出信号频率的变化范围。
(2)幅度稳定性:指在一定温度、电源电压和负载条件下,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化范围。
(3)相位噪声:指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位的变化程度。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多谐振荡器实习,我们掌握了多谐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和调试方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电路参数,使输出信号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多谐振荡器的性能指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电路不稳定、输出波形失真等。
多谐振荡器实习报告

通过本次多谐振荡器实习,了解多谐振荡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掌握多谐振荡器的调试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电路设计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1. 多谐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多谐振荡器是一种产生周期性方波信号的电路,其输出信号具有固定的频率和幅度。
多谐振荡器主要由放大器、比较器、延时电路和反馈电路组成。
2. 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组成(1)放大器:放大器采用双极型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负责将输入信号放大。
(2)比较器:比较器将放大后的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产生高电平或低电平输出。
(3)延时电路:延时电路用于产生时间间隔,使比较器输出信号的相位差为180度。
(4)反馈电路:反馈电路将比较器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反馈到放大器输入端,以保证电路的稳定工作。
3. 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1)放大器放大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经过比较器与参考电压比较。
(2)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信号,分别经过延时电路和反馈电路。
(3)延时电路产生的延时信号与比较器输出信号相差180度,使电路产生稳定的方波信号。
4. 多谐振荡器的调试方法(1)调整放大器电路参数,使放大器输出信号幅度适中。
(2)调整比较器电路参数,使比较器输出信号幅度稳定。
(3)调整延时电路参数,使延时时间符合要求。
(4)调整反馈电路参数,使电路产生稳定的方波信号。
1. 理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多谐振荡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掌握多谐振荡器的调试方法。
2. 电路搭建根据所学知识,搭建多谐振荡器电路,包括放大器、比较器、延时电路和反馈电路。
3. 调试电路根据调试方法,调整电路参数,使电路产生稳定的方波信号。
4. 测试与验证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测试电路的频率、幅度和占空比等参数,验证电路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实习结果通过本次实习,成功搭建并调试了一个多谐振荡器电路,实现了稳定的方波信号输出。
电路的频率、幅度和占空比等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
五、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掌握了多谐振荡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多谐振荡器频率单位

多谐振荡器频率单位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个频率的振荡器。
它可以通过改变电容或电感的值来改变输出信号的频率。
多谐振荡器的频率单位可以是赫兹(Hz)或千赫兹(kHz)。
多谐振荡器的频率是由其电路元件的参数决定的。
常见的多谐振荡器电路包括RC多谐振荡器、LC多谐振荡器和LCR多谐振荡器。
我们来看一下RC多谐振荡器。
RC多谐振荡器是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组成的电路。
当电容和电阻的值适当时,RC多谐振荡器可以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其频率可以通过改变电容或电阻的值来调节。
例如,当电容值较大时,频率较低;当电容值较小时,频率较高。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LC多谐振荡器。
LC多谐振荡器是由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组成的电路。
当电感和电容的值适当时,LC多谐振荡器可以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其频率可以通过改变电感或电容的值来调节。
例如,当电感值较大时,频率较低;当电感值较小时,频率较高。
我们来介绍LCR多谐振荡器。
LCR多谐振荡器是由一个电感、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组成的电路。
当电感、电容和电阻的值适当时,LCR 多谐振荡器可以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其频率可以通过改变电感、电容或电阻的值来调节。
例如,当电感和电容的值较大,电阻的值较小时,频率较低;当电感和电容的值较小时,电阻的值较大时,频率较高。
除了改变电容、电感和电阻的值,多谐振荡器的频率还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来调节。
当输入信号的幅值较大时,频率较高;当输入信号的幅值较小时,频率较低。
多谐振荡器在电子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产生音频信号、射频信号和微波信号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谐振荡器常用于产生载波信号。
在音频设备中,多谐振荡器常用于产生音频信号。
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个频率的振荡器。
它的频率可以通过改变电容、电感和电阻的值,以及输入信号的幅值来调节。
多谐振荡器在电子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工作原理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工作原理一、引言单稳态多谐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电路,它可以产生多个频率的信号,常用于电子音乐合成器、通信系统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二、基础概念1. 振荡器:指能够产生连续周期性信号的电路。
2. 单稳态:指一个电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只有两个稳定状态,即“开”和“关”。
3. 多谐振荡器:指能够产生多个频率的信号的振荡器。
三、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电路图及元件介绍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其中,R1、R2为电阻,C1为电容,Q1为NPN型晶体管。
四、工作原理1. 开关状态当Q1处于截止状态时,C1通过R2放电,同时R1带有一个高阻值。
此时Q1处于断开状态。
当输入脉冲到达时,在C1上形成了一个瞬间的正脉冲。
这个正脉冲使得Q1进入饱和状态,并且从集电极流出电流,使得C1充电,同时R1的阻值降低。
当C1充电到足够的电压时,Q1进入截止状态,同时C1通过R2放电。
2. 多谐振荡当Q1处于截止状态时,C1通过R2放电。
在这个过程中,C1的电压逐渐减小直到达到一个阈值。
在达到这个阈值之前,R1的阻值很高,但是在达到这个阈值之后,R1的阻值会急剧下降。
此时,在C1上会产生一个瞬间的负脉冲。
这个负脉冲使得Q1进入饱和状态,并且从集电极流出电流,使得C1充电,并且产生一个正脉冲。
同时,在R1上产生了一个瞬间的负脉冲。
这个负脉冲被放大并且反相输出到输入端口。
因此,在输入端口上形成了一个正脉冲。
这个正脉冲又会重复上述过程。
3. 多频率振荡由于C1和R2共同控制着多谐振荡器中信号频率的大小,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数值来改变信号的频率。
五、总结单稳态多谐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电路,它可以产生多个频率的信号。
本文详细介绍了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开关状态、多谐振荡和多频率振荡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隔离电阻
1 vO1vI2 1 vO2 R vI3 RS
1
G3
vO(vO3)
C
RC定时网络 RC定时网络
二、频率可调的环形振荡器 1.电路形式
本页完 继续
电路关键点电压值vI3。 多谐振荡器 2.工作过程及思路分析 此电压只要到达阈值电压 频率可调的环形 二、频率可调的环形 VT,电路就翻转一次。 振荡器电路就翻转一次。 ⑴电路形式 ⑵工作过程及波形分 vI1 1 vO1vI2 1 vO2 R vI3 RS 1 G1 G2 G3 析 分析思路: C 是 “ 心 分析思路 : 脏 ” , 关 键 点 是 vI3 。 vO (vI1) 接通电源时, 接通电源时 , C 的 充放 电 使 vI3 电 压 发 生 变 化 。vO1 (vI2 ) 每 当 vI 3 到 达 阈 值 电 压 VT=1.4V 时 , 电路就会 vO2 翻转, 翻转,电路不停的自动 vI3 翻转,就会在v 翻转,就会在vO输出一 系列的矩形脉冲, 系列的矩形脉冲,即电 1.4V 路产生了振荡。 路产生了振荡。
当vI3下降 瞬间。 至VT 瞬间。
t t
T1
本页完 继续
二、频率可调的环形 频率可调的环形 引起连 振荡器 锁反应 ⑴电路形式 ⑵工作过程及波形分 充电电流消失 析 ①第一暂稳态 第一次翻 ②第一次翻转 。 转的波形。 转的波形
多谐振荡器 ②第一次翻转 当v 下降 I3
至VT 瞬间. 瞬间. 1 vO1vI2 1 vO2 R vI3 RS
只要v 未降至V 只要vI3未降至VT 时,电路各点状态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处于第 一暂稳态。 一暂稳态。
二、频率可调的环形 频率可调的环形 引起连 振荡器 锁反应 ⑴电路形式 ⑵工作过程及波形分 充电电流消失 析 ①第一暂稳态 ②第一次翻转
多谐振荡器 ②第一次翻转 当v 下降 I3
至VT 瞬间. 瞬间.
作原理 基本电路:三个TTL与非门 基本电路:三个TTL与非门 首尾相接。 首尾相接。 理想状态下的工作过程分析: 理想状态下的工作过程分析: 理想状态下( 理想状态下 ( 不考虑级间延 时 ) , 显然此电路不可能产生 vI 振荡。 振荡 。 因为反馈信号与输入信 O 180º) 号相位差为反相 (180º) 而不是 vO1 同相( 360º)。但考虑延时后, 同相(0º或360º)。但考虑延时后, O 情形就不一样了。 情形就不一样了。 vO2 反馈的脉冲与 输入脉冲反相, 输入脉冲反相, 是负反馈。 是负反馈。
1
vO(vO1)
vO3 1 6tpd
vO2 1
振荡周期为6 振荡周期为6tpd。
t t t
本页完 继续
t
2.环形振荡器的作用 多谐振荡器
一、基本环形振荡器 基本环形振荡器 1、环形振荡器基本电路和工 作原理 2、环形振荡器的作用 由波形可以看出, 由波形可以看出 , 每个与非 门产生的延时约是60°相位, 门产生的延时约是60°相位,振 荡周期T 荡周期 T=6tpd , 振荡频率高且 不可调。 不可调。 实际应用: 实际应用 :工厂常用这种电 路测试与非门的延迟参数t 路测试与非门的延迟参数tpd。 vI 1 vO(vO1)
O
1
vO(vO1)
v一、基本环形振 vO2 1 O3 1
荡器 1.环形振荡器基 本工作原理 只考虑与非门理 想情形下的工作 过程分析
t t t
本页完与非门有延时情形下的工作过程分析
多谐振荡器
vI
设电路接 一、基本环形振荡器 基本环形振荡器 通瞬间v 通瞬间vI为 1、环形振荡器基本电路和工 高电平。 高电平。 作原理 基本电路:三个TTL与非门 基本电路:三个TTL与非门 首尾相接。 首尾相接。 理想状态下的工作过程分析: 理想状态下的工作过程分析: 考虑与非门延时t 考虑与非门延时tpd情形下的 工作过程分析: 工作过程分析: 每一间隔为一个t 每一间隔为一个tpd。 延时一个t 延时一个tpd,vO1翻转。 翻转。 再延时一个t 再延时一个tpd,vO2翻转。 翻转。 再延时一个t 再延时一个tpd,vO3翻转。 翻转。
2
多谐振荡器 ③第二暂态 vI3上升
只 要 vI 3 未 升 至 VT时,电路各点状 态保持不变, 态保持不变 , 处于 第二暂稳态。 第二暂稳态。
多谐振荡器 ③第二暂态
当 vI 3 升 二、频率可调的环形 频率可调的环形 瞬间. 至VT瞬间. 振荡器 ⑴电路形式 vO(vO3) ⑵工作过程及波形分 vI1 1 vO1vI2 1 vO2 R vI3 RS 1 此时电流的方 G1 G2 G3 析 1 0 1 1 0 0 1 0 01T 0 向再次相反。 向再次相反。 V ①第一暂稳态 - + ②第一次翻转 -C + vO (vI1) ③第二暂稳态 ④第二次翻转 vO1 (vI2 ) C 两 端 电t压 不能突变, 不能突变 , 所 第二次翻 t 以 vI3 的电势比 vO2 转波形图。 转波形图。 vO1还高。 还高。
t t
T1
本页完 继续
多谐振荡器 ③第二暂态
二、频率可调的环形 频率可调的环形 振荡器 ⑴电路形式 C 上原电荷逐 vO(vO3) ⑵工作过程及波形分 vI1 1 vO1vI2 1 vO2 R vI3 RS 1 渐减少至0 渐减少至 0 , 然 G1 G2 G3 析 后电容电荷极 0 1 1 0 1 0 1 0 0 ①第一暂稳态 。 性相反增加。 性相反增加 + +C ②第一次翻转 电路翻转后, 电路翻转后,G2 vO (vI1) ③第二暂稳态 反向充电。 对C反向充电。 翻转后, 翻转后,电容电流的 v (v ) t O1 I2 方向发生了改变。 方向发生了改变。
vO1 (vI2 ) vO2
①第一暂稳态
接通电源瞬间G 接通电源瞬间G3 抢先导通,输出0 抢先导通,输出0。
t t t
本页完 继续
vI3 1.4V
多谐振荡器 ①第一暂稳态
二、频率可调的环形 频率可调的环形 vI3下降 振荡器 ⑴电路形式 vO(vO3) ⑵工作过程及波形分 vI1 1 vO1vI2 1 vO2 R vI3 RS 1 第一暂稳 G1 G2 G3 析 态波形。 态波形。 0 0 1 1 1 0 ①第一暂稳态 + +C 设接通电源的瞬间, 设接通电源的瞬间 , G1对C充电 vO (vI1) 各门电路动作, 各门电路动作,设G3抢 先导通,输出低电平。 先导通,输出低电平。 t vO1 (vI2 ) 显然, 显然,第一暂稳态维 持至v 下降到V 持至vI3下降到VT时。 t vO2 同时, 同时, 第一暂稳态的 时 间 T1 的 长 短 由 RC 和 t vI3 G1 、 G2 的 输 出 电 阻 决 定。 1.4V t T1 本页完 继续
1
vO3 1 vI vO1 vO2
O O O
vO(vO1) 只要接通电 源,电路就会 vO3的反馈使 产生一系的脉 vO3的反馈使 vI翻转为0 冲翻转为0。。 ,翻转为1 vI 称为自激 vO2翻转为1 1 振荡。 振荡。
t t t
本页完 继续
vO3
O
t
考虑与非门有延时情形下的工作过程分析
多谐振荡器
西藏·阿里 新藏公路 西藏 阿里·新藏公路 阿里
返回
封面
前言
前言
多谐振荡器又称无稳态电路,主要用于产 多谐振荡器又称无稳态电路, 生各种方波或时钟脉冲信号。典型的多谐振荡 生各种方波或时钟脉冲信号。 器是: 器是: (1)自激多谐振荡器; 自激多谐振荡器; 自激多谐振荡器 (2)石英晶体振荡器。 石英晶体振荡器。 石英晶体振荡器
C
vO(vO3)
t
电容器C 电容器 C 是维持电 路 t 工作的“ 心脏” 工作的 “ 心脏 ” , 电容 C 的不断充放电令电路 t 产生振荡。 产生振荡。
t
本页完 继续
多谐振荡器
二、频率可调的环形 频率可调的环形 振荡器 0 0 ⑴电路形式 接通电源 vO(vO3) ⑵工作过程及波形分 vI1 1 vO1vI2 1 vO2 R vI3 RS 1 时各与非门 G1 G2 G3 析 的状态。 的状态。 0 0 1 0 1 ①第一暂稳态 C电压不 设接通电源的瞬间, 设接通电源的瞬间 , C vO (vI1) 能突变. 能突变. 各门电路动作, 各门电路动作,设G3抢 先导通,输出低电平。 先导通,输出低电平。 t
vO2 vI3 1.4V t t t
T1
本页完 继续
二、频率可调的环形 频率可调的环形 振荡器 ⑴电路形式 C 上原电荷逐 vO(vO3) ⑵工作过程及波形分 vI1 1 vO1vI2 1 vO2 R vI3 RS 1 渐减少至0 渐减少至 0 , 然 G1 G2 G3 析 后电容电荷极 0 1 1 1 0 0 1 0 0 ①第一暂稳态 。 性相反增加。 性相反增加 - + 电路翻转后, 电路翻转后 , ②第一次翻转 -C + vO (vI1) G2对C反向充电. 反向充电. ③第二暂稳态 翻转后, 翻转后,电容电流的 v (v ) t O1 I2 方向发生了改变。 方向发生了改变。 同理,这个暂稳态 t vO2 一直持续至v 一直持续至 vI3=VT 时结 第二暂稳态波形图 第二暂稳态时间T 束。第二暂稳态时间T2 t vI3 的长短仍由RC 和 的长短仍由 RC和 G1 、 1.4V G2的输出电阻决定。 的输出电阻决定。 t T1 本页完 继续 T
一、基本环形振荡器 基本环形振荡器 vI 1、环形振荡器基本电路和工 作原理 基本电路:三个TTL与非门 基本电路:三个TTL与非门 首尾相接。 首尾相接。 理想状态下的工作过程分析: 理想状态下的工作过程分析: 考虑与非门延时t 考虑与非门延时tpd情形下的 工作过程分析: 工作过程分析: vI 基本原理:TTL与非门的倒 基本原理:TTL与非门的倒 O 相及延时作用引起自激振荡。 相及延时作用引起自激振荡。 vO1 每一个与非门都产生一个t 每一个与非门都产生一个tpd 延时,每个延时产生60°移相, 延时,每个延时产生60°移相, v O O2 三个门共产生180° 移相; 三个门共产生 180° 移相 ; 又每 个与非门本身产生180° 相移, 个与非门本身产生 180° 相移 , O 三个门产生540° 的移相, 三个门产生 540° 的移相 , 整个 vO3 电路产生720° 移相即2 360° 电路产生 720° 移相即 2×360° , O 符合正反馈的相位要求。 符合正反馈的相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