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指导:闭经气血虚弱证的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闭经(无月经)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闭经(无月经)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闭经(无月经)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闭经即无月经,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症状,通常有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

前者系满16周岁的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后者指以往曾以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停止行经达6个月以上。

又称之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月水不通”、“经闭”、“经水断绝”等。

对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前后的月经停闭不行,或月经初潮后1年以内月经不行,又无其他不适者,不作闭经论。

【病因病机】本病发病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因肾肝脾亏虚,导致气血阴精匮乏,使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痰湿等阻滞,使冲任不通,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

【诊断要点】一、西医诊断要点1、病史:患者的年龄、婚否以除外生理性闭经;如为原发闭经应询问幼年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母亲妊娠期服用过何种特殊药物,有无产伤;如为继发闭经应询问初潮年龄,即往月经情况,闭经期限,闭经前有无精神创伤以及生活环境改变,健康状况,婚育史,哺乳期限,是否应用避孕药等;有无自觉症状,如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周期性腹痛等;家族遗传病史,结核接触史。

2、症状:16周岁的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或月经初潮后1年余,或以建立月经周期后,先闭经6个月以上,注意有无周期性下腹胀痛、头痛及视觉障碍,有无溢乳、厌食等,有无体重变化、畏寒或潮红或阴道干涩等症状。

二、中医辨证要点本病属难治之症,病程较长,疗效较差,因此,必要时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因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致无月经者,因药物治疗难以奏效,不属本节讨论范围。

【辨证施治】一、治疗原则在确诊闭经之后,尚须明确是经病还是他病所致,因他病致闭经者先治他病然后调经。

辨证重在辨明虚实或虚实夹杂的不同情况。

虚证者治以补肾滋肾,或补脾益气,或补血益阴,以滋养经血之源;实证者治以行气活血,或温经通脉,或祛邪行滞,以疏通冲任经脉。

治疗闭经的中医验方

治疗闭经的中医验方

治疗闭经的中医验方中医认为闭经分虚实两类。

虚者多因脾肾不足、肝肾阴亏、胞宫空虚,无血可行;实者多因寒凝或气滞血瘀,脉道闭塞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1.山楂60g,鸡内金9g,红花9g,红糖30g。

水煎服,每天2回。

2.生山药100g,鸡内金10g。

共研细末,1日2回,每服6至10g,开水下。

用于经闭、干血痨。

3.韭菜头100g,绞汁炖温热服,重者连服3剂。

4.红枣60g,红糖60g,老姜15g,马兰头根1把。

水煎,当茶喝,饮至经来为止。

5.绿豆30g,卷柏15g,泽兰15g。

水煎2回,将头煎、二煎药汁混合,每天早晚分服。

6.山楂10g,鸡内金10g。

研末,每服6至9g,开水送下。

7.向日葵梗10g,猪爪20g。

水煎服。

8.生黑豆30g,红花6g。

水煎,入红糖60至90g,乘热服。

注:平时多食熟枣。

9.黑豆100g,田鸡1只。

炖服,连吃3天。

10.红葱头120g,炖猪瘦肉吃。

11.野菊花45g(花足蓝色,全株),浸酒炖温服。

12.薏苡仁30g,水煎服,连服3剂。

13.丝瓜络1团,炒,研细末。

每服10g,连服数日。

14.柏子仁10g,研末为丸,猪肝180g。

煮熟同食,连服3至4回。

15.山药30g,土豆30g,鸡血藤30g。

水煎服,每天2回。

16.韭菜孔5g,羊肉100g,食盐适量。

水煎,喝汤吃羊肉。

每天1回。

17.棉花根60g,黄豆30g,大枣5个。

水煎服,每天2回。

18.黄豆30g,大枣10个,黄芪15g。

水煎服。

19.黑木耳1500g,冰糖1500g。

每天各用15g,水煎服。

用于闭经、干血痨。

20.野油菜正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研末。

每服10g,1日3回,黄酒或捞糟调服。

用于闭经、干血痨。

21.核桃树上寄生30g,全当归60g,红花6g。

共研细末,1日2回,每服6g,黄酒送下。

22.酸枣树根60g,水煎20分钟,加红糖、黄酒乘热服。

23.月季花根、益母草各30g。

水煎后加酒少许温服。

24.旧黄瓜秧(约七寸长)7至10枝,分心木(即核桃内夹皮)6g。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闭经是指女性在正常经期结束后,连续3个月或以上不来月经。

根据中医的观点,闭经可以分为五大分类,并有相应的中医调理疗法。

一、气滞血瘀型闭经气滞血瘀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内服药物过犹、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稀少、色暗而块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疏肝理气:常用方剂有柴胡桂枝汤、逍遥散等。

2. 活血祛瘀: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调经活血汤等。

二、肝肾不足型闭经肝肾不足型闭经多由肝肾亏损、病后虚弱、生活规律不当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延长、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益肝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三、脾胃虚弱型闭经脾胃虚弱型闭经多由饮食失调、脾胃功能减退、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肢冷、面色无华、精神疲乏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调理脾胃: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2. 补益气血:常用方剂有归脾汤、八珍汤等。

四、湿热蕴结型闭经湿热蕴结型闭经多由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稠厚、色深而多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清热利湿: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大腹泻散等。

2. 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有神血宝石散、三黄石膏散等。

五、心肾不交型闭经心肾不交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不调、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补心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以上是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的介绍。

若遇到闭经问题,请尽早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以进行正确的辨证施治。

闭经案,气血两虚百草居

闭经案,气血两虚百草居

闭经案,气血两虚百草居闭经一般由肾虚、血虚、血於等引起。

女子二七,冲任盛,天癸至,月经转。

现代女性闭经也有因流产、减肥引起的。

其治疗主要补肾、补血,通络。

刑女,30岁初诊 2014/5/25主诉:闭经一年余四诊:2013年元月份因做无痛人流后闭经。

原无痛经、量小、已婚,育一。

饮食可、小便正常。

大便稍干。

舌:胖大、苔白,有水湿。

脉:沉微细。

诊断:闭经。

气血两虚。

由四诊资料来看,患者因流产对人体造成损伤,脉沉微细,则气血不足。

血不能化经,则月经不转。

初次处方如下。

方剂:益经汤熟地 30 克炒白术 30克生山药 30克当归 20克白芍 15克酸枣仁 12克丹皮 12克柴胡9克杜仲 12克党参 15克生黄芪 15克10付。

此益经汤为傅青主先生处方。

傅先生认为月经后期一般由肝脾肾郁引起,所以用药同时解三脏之郁。

一般使用效果较好。

二诊,2014/6/8服完10付,无变化,稍有腰痛。

舌:胖大,黄白苔脉:沉滑微诊断:闭经,血虚寒凝。

此症因人流后用搞生素和麻药均为寒凉药,宜加暧宫散寒药如艾附暧宫丸或肉桂等。

处方,益经汤熟地 30 克炒白术 30克生山药 30克当归 20克白芍 15克丹皮 12克柴胡9克杜仲 12克菟丝子20克覆盆子15克五味子 15克桑寄生 20克党参 15克生黄芪 15克茯苓 20克泽泻 15克肉桂 10克七付。

在益经汤的基础上加用五子衍宗丸等补肾药。

因患者腰疼,故用药补肾,天癸由肾所主,补肾也有利于月经转。

最后加肉桂以暧宫。

三诊,2014/6/15月经未转,腰痛,不能弯腰。

舌胖大,脉微细细辨此症不是肝脾肾郁所引起,主要是气血不足,当大补气血为主。

以刘奉五先生之425全方治疗,比较切合病情。

处方,425合方当归 20克炒白芍 15克川芎 12克熟地 30克覆盆子 15克菟丝子20克五味子 15克车前子 12克川牛膝 15克枸杞 15克仙茅 12克仙灵脾 12克泽泻 15克茯苓 20克白术 15克桃仁 15克七付。

中医调治闭经,如何辨证施治,知道这几点很重要

中医调治闭经,如何辨证施治,知道这几点很重要

中医调治闭经,如何辨证施治,知道这几点很重要闭经最早记载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中,称之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等。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以肾为根本,脏腑、气血、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是产生月经的生理基础。

冲任、天葵、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主要环节,所以引起脏腑功能,肾、天葵失调或者器质性病损坏都可能导致闭经。

导致闭经的病因复杂,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获得,可由月经不调发展而来,也有因他病致闭经者。

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脾虚、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痰湿阻滞。

那么这些症状是怎么样的?1、血虚素体血虚,或数伤于血,或大病久病,营血耗损,冲任血少,血海不能满溢,遂致月经停闭。

2、气滞血瘀七情内伤,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气滞血瘀,瘀阻冲任,气血运行受阻,血海不能满溢,遂致月经停闭。

3、寒凝血瘀经产之时,血室正开,过食生冷,或涉水感寒,寒邪乘虚客于冲任,血为寒凝成瘀,滞于冲任,气血运行阻隔,血海不能满溢,逐致月经停闭。

4、肾虚先天不足,少女肾气未充,精气未盛,或房劳多产,久病伤肾,以致肾精亏损,冲任气血不足,血海不能满溢,遂致月经停闭。

5、脾虚饮食不节,思虑或劳累过度,损伤脾气,气血化生之源不足,冲任气血不充,血海不能满溢,遂致月经停闭。

中医对闭经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对闭经的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上主要是通过辨证论治,辨明证候,然后选用恰当的药物进行调理。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闭经多由于气滞、血瘀,气血虚弱或者是肝肾亏虚、痰湿过盛等引起。

如果辩证为气滞血瘀,可以口服桃红四物汤,柴胡疏肝散加减等进行治疗。

如果辩证为气血虚弱,可以口服人参养荣汤加减。

如果辨证为痰湿阻滞,口服苍附导痰汤。

如果辩证为肝肾亏虚,可以口服六味地黄汤、左归丸等。

中医护理:闭经的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闭经的辨证施护

闭经病机有虚有实,或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冲任失养,血海空虚而致;或因血瘀、痰湿,冲任阻滞,经血不得下行引起。

应注意分辨虚实,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1.患者常因闭经日久,久治疗效不佳而苦恼,忧虑,心烦不安。

因此,医护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详细了解病情,针对情况多做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2.避免一切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减少致病因素。

3.合理用药,在用激素治疗时,应将药物的作用、副反应、剂量、具体服法等情况,详细告之患者,避免发生错误。

4.平时注意生活起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寒温适宜,经期保暖,禁食生冷瓜果,防止伤气耗血,或寒凝血瘀,减少发病的不利因素。

5.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6.加强营养。

肝肾不足者宜多食甲鱼、猪肝、猪腰等;气血虚弱者多吃红枣、桂圆、山药等;肥胖之人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血瘀之人忌食生冷酸敛之品,并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闭经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闭经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闭经临床诊疗指南(修订)(草案)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闭经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闭经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不适用于无子宫者。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闭经amenorrhea闭经是指女子年龄>14周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16周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

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1-3]包括年龄;月经及婚育史;避孕措施;服药史;不良情绪;生活及工作压力;营养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等。

对于原发性闭经患者,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先天不足或后天生长发育状况不佳,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及家族遗传同类疾病等。

对于继发性闭经患者,应询问患者有无月经初潮来迟及月经后期病史,是否服用避孕药物史,有无精神过度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有无节食减肥或过度运动史,有无产后出血、多次流产、宫腔手术及放化疗史,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肥胖或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

3.1.2症状[4-5]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

3.1.3体征[5-6]3.1.3.1体格检查包括智力发育、生长发育、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有无发育畸形,有无甲状腺肿大,有无乳房溢乳,皮肤色泽及毛发分布。

对原发性闭经、性征幼稚者还应检查嗅觉有无缺失。

3.1.3.2妇科检查检查内、外生殖器发育情况及有无畸形;已婚妇女可通过检查阴道及宫颈粘液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

3.1.4实验室检查[5-6]3.1.4.1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测定血清FSH(促卵泡生成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RL(催乳素)、T(睾酮)、AND(雄烯二酮)等激素水平,用于了解闭经和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垂体或更高中枢的功能情况;进行孕激素试验、雌孕激素试验、垂体兴奋试验,判断病变部位在子宫、卵巢、垂体或下丘脑。

中医辩诊妇科病经验:闭经诊治辩滑脉

中医辩诊妇科病经验:闭经诊治辩滑脉

中医辩诊妇科病经验:闭经诊治辩滑脉
闭经诊治辩滑脉
《景岳全书·妇人规》将闭经以“血枯”、“血隔”分虚实而立论。

血枯闭经,乃因血海空虚,无血可下,治当补而通之;血隔闭经,则为血海充盈,经血被阻而不下,治当泻而通之。

然而,许多闭经患者在临床无明显症状,故血枯、血隔之闭经甚难区分。

笔者根据《脉经》云:“滑脉为阳中之阴脉。

”认为脉为血府,血盛则脉滑。

闭经无论经治或未治,如见滑脉均可提示血海充盈,阴血有余之象。

在治疗上,脉见沉细已示为血枯之象,经用养血填冲之法调治后,脉由沉细转为滑利,则提示为肾气渐复,冲脉充盈之转机,此时可在养血之基础上,加入通经调冲之味,以促经行。

若病患者初诊即见脉象滑而有力,则不需经过补益过程,可直接选用活血通经之剂而效。

但临床妊娠脉象与闭经滑脉类似,很容易混淆,故鉴别妊娠脉象很重要,《素问·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所谓阴搏阳别:是指尺脉滑数有力,寸脉较尺脉稍微弱。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予也”。

手少阴脉为心经之脉,神门穴为心经之原穴。

心主血,血聚养胎,胎气鼓动,故神门穴动甚。

为了万无一失也可以配合尿或血HCG,来提高鉴别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