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重难点讲义+巩固练习题- 第4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尖子班(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重难点讲义+巩固练习题- 第13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尖)

高中化学 重难点讲义+巩固练习题- 第13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尖)

满分晋级新课标剖析知识网络第13讲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级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1级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7级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反应与反应热:1.化学反应本质:反应物旧键的断裂,生成物新键的形成;2.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分类: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据此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过程吸收热量,ΔH﹥0;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过程放出热量,ΔH﹤0;3.化学反应热:⑴概念:在相同温度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所放出的热量,也称焓变;符:ΔH;单位:kJ/mol;⑵中学常见反应热:①燃烧热;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单位:kJ/mol;②中和热:稀酸和稀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为恒定值,H+ (aq)+OH-(aq)=H2O(l),ΔH =-57.3 kJ/mol;⑶产生原因: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不相等,故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即反应热;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来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书写:⑴写方程;⑵标状态;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态:g;液态:l;固态:s;溶液离子:aq;)⑶注能量;标注能量变化 (‘+’或‘ -’及单位:kJ/mol) ΔH =±Q kJ/mol如:aA(g)+bB(s)=c(l)+dD(aq) ΔH =±Q kJ/mol;三.盖斯定律与反应热的计算:1.盖斯定律:⑴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时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进行的具体途径无关。

⑵意义: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2.反应热的计算:⑴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⑵根据能量图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 = E(生成物)﹣E(反应物)⑶根据化学键的键能计算:ΔH =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E(反应物键能)﹣∑E(生成物键能)⑷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盖斯定律,对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等数学运算或设计合理的反应途径间接求得相应的反应热四.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化学能)可以通过一定条件及途径转化为电能、热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知识点睛板块一化学反应与反应热1.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旧键的断裂,生成物新键的形成过程:①破坏旧键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吸收能量;②形成新键时又要释放能量。

备考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讲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备考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讲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第2讲盖斯定律及其应用1.[2024大连重点中学考试]盖斯定律是化学热力学发展的基础,下列不能应用盖斯定律解决的问题是(A)A.比较Al与Fe燃烧热的大小B.比较CH3OH与CH4燃烧热的大小C.比较S(s)与S(g)在空气中燃烧的热效应大小D.比较氢氧化钠分别与盐酸和氢氟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大小解析Al燃烧生成氧化铝,Fe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无法通过盖斯定律比较Al与Fe燃烧热的大小,A项符合题意;反应2CH4(g)+O2(g)2CH3OH(l)属于放热反应,依据盖斯定律,该反应的ΔH等于2倍的CH4燃烧热减去2倍的CH3OH燃烧热,则CH4的燃烧热比CH3OH的燃烧热大,B项不符合题意;S(g)转化为S(s)为放热反应,依据盖斯定律,该反应可看成S(g)在空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减去S(s)在空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则等量的S(s)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比S(g)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少,C项不符合题意;依据盖斯定律,氢氧化钠与氢氟酸发生中和反应的ΔH可由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ΔH加上氢氟酸电离的ΔH得到,氢氟酸的电离须要吸热,则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ΔH小于氢氧化钠与氢氟酸发生中和反应的ΔH,D项不符合题意。

2.[浙江高考]关于下列ΔH的推断正确的是(B)C O32-(aq)+H+(aq)HC O3-(aq)ΔH1C O32-(aq)+H2O(l)⇌HC O3-(aq)+OH-(aq)ΔH2OH-(aq)+H+(aq)H2O(l)ΔH3OH-(aq)+CH3COOH(aq)CH3COO-(aq)+H2O(l)ΔH4A.ΔH1<0ΔH2<0B.ΔH1<ΔH2C.ΔH3<0ΔH4>0D.ΔH3>ΔH4解析形成化学键要放出热量,ΔH1<0,其次个反应是盐类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2>0,A项错误;ΔH1是负值,ΔH2是正值,ΔH1<ΔH2,B项正确;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3<0,ΔH4<0,C项错误;第四个反应(醋酸是弱酸,电离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第三个反应,但ΔH3和ΔH4都是负值,则ΔH3<ΔH4,D项错误。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复习及练习(有答案)非常详细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复习及练习(有答案)非常详细

必修二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更》复习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更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更,Δt :时间)单位:mol/(L •s )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物理量 表达式:v = △c/△t 【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简洁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更量之比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的性质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温度:上升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催化剂:运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更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溶剂压强(气体):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2.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故化学反应都有肯定的限度;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化学平衡状态为止。

在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浓度不再变更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定义:化学平衡状态: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变更,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等:υ(正)=υ(逆)≠0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更变:假如外界条件的变更,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3)化学平衡必需是可逆反应在肯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限制,可以变更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须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专题0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难点大串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专题0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难点大串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专题0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知识一焓变、反应热运用一:概念的理解【例1-1】下列有关反应热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②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反应热的数值不同③反应热通常用Q表示,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

【答案】①②③【变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加热等)才能发生【答案】B【解析】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反应是放热或吸热主要取决与反应物和反应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

运用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判定【例1-2】(1)下列反应中ΔH<0的是________;属于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________。

A.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C.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E.Ba(OH)2·8H2O与NH4Cl反应F.氢气还原氧化铜G.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H.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答案】A、B、D、F、G、H C、E【解析】ΔH<0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生石灰和水反应,大部分化合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说明反应为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C作还原剂的反应,Fe与H2O(g)反应,大部分分解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A.B.C.D.【答案】A【变式】1. 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1 mol CO(g)和1 mol 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O2(g)和1 mol H2(g)具有的总能量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要放出41 kJ热量【答案】B【解析】由能量变化可知,反应产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也有可能需要加热后才能进行;当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时,要吸收41 kJ热量。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巩固练习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巩固练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与巩固编稿:武小煊审稿:柏兴增【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化学反应限度。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能与热能要点诠释: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其中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关系: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

3.反应中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3)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要点二、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要点诠释:(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高中化学 重难点讲义+巩固练习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选修4,61)

高中化学 重难点讲义+巩固练习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选修4,6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易】(2012·湖北武汉高二质检)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答案】A【解析】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2.【易】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下:A+B反应物总能量为E1――→发生反应A+B===C+DC+D生成物总能量为E2(反应前)(反应后)(1)下列关于反应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该反应若有热量变化,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不需加热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D.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相等,且遵循能量守恒(2)若E1<E2,则生成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或“=”)反应物的总能量,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答案】(1)AD(2)>吸热【解析】化学反应既遵循质量守恒,又遵循能量守恒,在能量变化上体现为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当E1>E2时为放热反应,当E1<E2时为吸热反应。

3.【易】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并伴随能量变化,但物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如:N2(g)+3H2(g)3(g)。

4.【易】(2012·湖北孝感高二调研)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图示的是()A.由铝和盐酸制氢气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D.碳酸钙的分解【答案】A【解析】该图示为放热反应能量图。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A、B、C、D均是气体,反应A+B 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A的正反应速率与C的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处于平衡状态B.当A、B、C、D的浓度相同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反应物的总键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A【解析】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说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选A【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2.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答案】B【解析】A、根据题给图像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错误;B、根据题给图像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正确;C、根据题给图像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错误;D、某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以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和铵盐发生的吸热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3.已知化学反应2C(s)+O2(g) ="==" 2CO(g)、2CO(g)+O2(g) ===2CO2(g)都是放热反应。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

A.12 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B.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 g C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答案】A【解析】A.C燃烧产生CO2气体是放热反应,:C燃烧产生的产物CO气体放出热量,CO燃烧也是是放热反应,可见物质的燃烧程度不同,放出的热量就不同,不能说12 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错误;B.由于2CO(g)+O2(g) ===2CO2(g)是放热反应,故56 g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正确;C. 2C(s)+O2(g) ="=="2CO(g) 是放热反应, 则12 g C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正确;D.由于化学反应2C(s)+O2(g) ="==" 2CO(g)、2CO(g)+O2(g) ===2CO2(g)都是放热反应,可见,物质的燃烧程度不同,反应放出的热量就不同,正确。

名校重点班高二化学巩固训练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名校重点班高二化学巩固训练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高二化学巩固训练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1.下列措施,是为了防止产生雾霾的,其中不可行的是( )A.停止冬季供暖,减少有害物质排放B.对锅炉和汽车等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等进行处理C.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D.寻找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2.合成氨工业中氢气可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g)+ 2H2O(g) CO2(g)+4H2(g)CH3.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了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丙烷做燃料,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精神.已知1 g丙烷完成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50.40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3H8(g)+5O2(g)===3CO2(g)+4H2O(l) ΔH=-50.405 kJ/molB.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2 kJ/molC.C3H8(g)+5O2(g)===3CO2(g)+4H2O(l) ΔH=+50.405 kJ/molD.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2 kJ/mol4.在一化学反应中,其产物的总能量为500kJ,如果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那么反应物的总能量可能..是( )A.450kJ B.650kJ C.800kJ D.520kJ5.下列物质中,属可再生能源的是()A、乙醇B、石油C、煤D、天然气6.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SO2在接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O3气体,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现将2 mol SO2、1 mol O2充入一密闭容器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 kJ,此时测得SO2的转化率为50%,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SO 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B.2SO 2(g)+O2(g)2SO3(g) ΔH=-98.3 kJ·mol-1C.SO 2(g)+O2(g)SO3(g) ΔH=+98.3 kJ·mol-1D.SO 2(g)+O2(g)SO3(g) ΔH=-196.6 kJ·mol-17.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质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通过乙醇制取氢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满分晋级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7级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级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级原电池新课标剖析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物质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结合的。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正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不同物质的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含的化学键也不同。

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既有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又有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化学能也随之而改变。

【注意】断开和形成1mol 化学键吸收和放出的能量数值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只要有化学反应就一定有能量变化。

3.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二、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如果将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定为E 反,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定为E 生,则: 若E 反>E 生,则反应放出热量,通常称为放热反应; 若E 反<E 生,则反应吸收热量,通常称为吸热反应。

【注意】各种物质都存在化学能,不同物质所含的化学能不同。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绝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③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④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⑤铝热反应。

【备注】绝大多数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 ②Ba(OH)2·8H 2O 固体与NH 4Cl 固体反应;③以C 、H 2、CO 等为还原剂的反应,如C+CO 2高温2CO 。

【注意】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是否加热无关。

例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碳酸钙分解是吸热反应需要加热,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是放热反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需要点燃但是放热反应。

4.中和热知识点睛4.1 化学能与热能(1)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2)一般情况下,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mol。

可以通过实验测定(选修4中进行讲解)。

【注意】①中和热定义中的酸碱一般是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浓H2SO4,NaOH固体遇水放热,弱酸或弱碱电离吸热)。

②反应中必须只是简单的中和,不能有别的物质产生(如沉淀等)。

③必须是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才能称为中和热。

【例1】关于放热反应A+B===C+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 A、E B、E C、E D分别代表A、B、C、D所具有的能量) A.E A>E B B.E A>E C+E DC.E A+E B>E C+E D D.E A+E B<E C+E D【答案】C【例2】下列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C.断开1molC-H键要放出415kJ能量,那么断开1 molCH4中所有C-H键则要放出4mol×415kJ/mol=1660 kJD.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D【例3】在一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下图(1)若E1>E2,反应体系的总能量(填“升高”、“降低”),为(填“吸热”、“放热”)反应,其原因是。

(2)若E1<E2,反应体系的总能量(填“升高”、“降低”),为(填“吸热”、“放热”)反应,其原因是。

【答案】(1)降低;放热;反应物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释放(2)升高;吸热;反应物从体系外(环境)吸收能量【例4】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32g硫分别在纯氧和空气中完全燃烧,设前者释放的能量为Q1,后者释放的能量为Q2,则关于Q1和Q2的相对大小正确的是()A.Q1=Q2B.Q1>Q2C.Q1<Q2D.无法判断【答案】A【例5】在25℃,101kPa下,1mol的白磷(化学式为4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4mol的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反应方程式分别为:()()()42410P s5O g P O s+=;考点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例题精讲()()()24104P s +5O g =P O s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 B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 C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高 D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答案】D【例6】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 .灼热的木炭与CO 2反应C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的反应【答案】B【例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A .1molH 2SO 4与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 .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说明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总能量比生成物水的总能量高D .CO 燃烧是吸热反应【答案】BC化学能除了能转化为热能,还能转化为其他能量,如电能、光能等。

火力发电站就是将化学能通过一系列的能量转化,最终转化为电能。

燃烧蒸汽发电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上述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利用率较低。

化学能能否直接转化为电能?是人们想要实现的问题。

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这个想法终于实现了——发明了原电池。

一、 原电池1.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1)现象锌极逐渐溶解,铜电极上有气泡冒出,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2)电子、电流的方向电子从锌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向铜极; 电流从铜极经过导线流向锌极。

(3)原电池的电极负极:失去电子,电子流出(流向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

正极:得到电子,电子流入(来自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

(4)电解质溶液内部离子的流向知识点睛4.2 化学能与电能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电极反应式负极: 2Zn 2e Zn -+-=正极: 22H 2e H +-+=↑电池总反应式: 22Zn 2H Zn H +++=+↑2.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化学能−−−−−→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电能 化学电池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形成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或碳棒);②电极需插在电解质溶液中,且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③必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总结】2+Zn 2e =Zn --氧化反应+22H +2e =H -⎧⎪⎨⎪⎩↑还原反应【注意】①电极: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②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③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④质量:一般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或不变。

⑤pH 值:根据具体原电池判断,以(Cu —Zn 、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为例,负极周围pH 值不变,正极周围pH 值升高,整个溶液的pH 值升高。

⑥电极反应式:电极反应式中若有气体生成,需要加“↑”;若有析出物,一般不加“↓”。

4.原电池电极判断依据(1)根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情况下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在导线上)。

(3)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一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是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反应类型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原电池两极的现象判断。

一般情况下,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一极为正极。

(6)特殊情况的判断。

有些特殊情况要考虑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反应。

例如,镁、铝与NaOH 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铝作负极;铁、铜与浓硝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铜做负极。

5.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初步学会,在选修4中会详细讲解) (1)写出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根据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按照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失电子一极为负极,得电子一极为正极,注意电解质溶液参加的反应;(4)总的化学反应式是正、负极电极反应相加的结果,反过来也可以相减,得出电极反应式。

电极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及正、负极得失电子数相等的规律。

【归纳总结】原电池的应用① 可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一般较活泼的金属(负极)会逐渐溶解、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会有气 泡冒出或者有金属析出;② 根据原电池反应可以利用某氧化还原反应来设计原电池; ③ 原电池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 对金属实行有效保护。

二、 其它电池1. 干电池(一次电池)干电池是用筒形锌外壳做负极,正极材料是碳棒,电解质是 MnO 2、NH 4Cl 、ZnCl 2组成的糊状物。

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2Zn 2e Zn -+-=正极: 4322NH 2e 2NH H +-+=↑+↑产生的NH 3和Zn 2+作用:Zn 2++4NH 3 = [ Zn(NH 3)4]2+ 产生的H 2和MnO 2作用:H 2+2MnO 2 = Mn 2O 3+H 2O 总反应式为:2Zn+4MnO 2+4NH 4Cl= [Zn(NH 3)4]Cl 2+ ZnCl 2+2Mn 2O 3+2H 2O电池中MnO 2的作用是将正极上NH 4+还原生成的H 2氧化成为水,以免产生H 2附在石墨表面而增加电池内阻。

由于反应中锌筒不断消耗变薄,且有液态水生成,故电池用久后会变软。

为了延长电池寿命和提高其性能,人们将电池内的电解质NH 4Cl 换成湿的KOH ,并在构造上做了改进,制成了碱性锌锰电池。

2. 充电电池(铅蓄电池)正极为PbO 2,负极为Pb ,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目前汽 车上使用的大多仍是铅蓄电池。

负极:244Pb + SO 2e PbSO ---= (氧化反应) 正极:22442PbO 2e +4H + SO PbSO + 2H O -+-+=(还原反应)总反应式:22442PbO Pb+2H SO 2PbSO +2H O +放电充电3.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主要有氢氧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

电解质溶液可以为酸性、中性或碱性。

(1)氢氧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为燃料,产物为H 2O 。

例如:H 2-KOH-O 2构成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222H 4e 4OH 4H O ---+=正极:22O 4e +2H O 4OH --+=总反应式为:2222H O 2H O +=(2)甲烷燃料电池用金属铂作电极,用KOH 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