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煤矿原潘一井田瓦斯抽放勘探测量技术总结
寺河矿瓦斯抽采方法及效果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D7 2 6 T 1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2 7 (O 1O —0 0 — 0 10 — 5 2 2 l) 3 0 9 4
Ga a na e M e h d a f c s Dr i g t o nd Ef e tAna y i n S h li r l s si i e Co le y
晋城煤业 集 团寺河 煤矿 共含 煤 1 ~2 1 1层 , 层 平 均 煤 总厚 度 为 1 . 9m~ 1 . 7m。稳 定 可 采 煤 层 为 3 煤 层 和 1 4 3 8 1 煤 层 , 部 可 采 煤 层 为 9 层 。矿 井 设 计 生 产 能 力 为 5 局 煤 后 及 时 封堵 , 产 期 间 在 总 进 风 巷 进 行 永 久 封 闭 , 复 生 停 恢
护 和 防火 问题 , 效 控 顶 板 事 故 。 有
( ) 体 超 前 预 注 阻 化 剂 : 回 风 巷 上 部 煤 柱 和 工 作 4煤 在 面 煤 体 进 行 超 前 钻 孔 、 注 阻 化 剂 。 超 前 钻 孔 1 预 5m~ 2 O
m 。
() 急 倾 斜 松 软 煤 层 内使 用 锚 网支 护 有 效 解 决 两 道 2在 ( ) 织 机 构 : 立 掩 护 支 架 采 煤 工 作 面 防 火 技 术 领 5组 成 支 护 问题 , 延 缓 采 空 区 上 部 煤 柱 垮 落 氧 化 时 间 , 时 减 可 同 少 了巷 道 维 修 量 , 本 上 “ ” 修 , 大 了 巷 道 断 面 , 灭 基 零 维 扩 消 了巷 道 爬 行 , 善 了作 业 环 境 。 改 () 空 区注 浆 在 防火 的 同 时 有 效 降低 了工 作 面 温 度 3采
瓦斯抽采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5篇

瓦斯抽采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5篇瓦斯抽采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依据朔煤经通字90号文件精神,贯彻同煤经通字251号文件《关于开展“瓦斯治理月”活动的通知》的通知,为进一步推动瓦斯综合治理工作,防止瓦斯事故发生,集团公司将四月定为“瓦斯治理月”,重点强化瓦斯防治装备,落实瓦斯防治措施,提高瓦斯防治效果,突出瓦斯防治现场管理,切断瓦斯事故源头,从而实现瓦斯零超限之目标。
xx煤电公司通风区依据文件要求开展自纠自查工作,依据以上要求于4月25日前对全矿井进行了全掩盖的平安隐患大排查,并于5月前间续治理完善。
具体如下:1、现场检查,井下全部用风地点全部实行分区通风,风量充分,配风合理。
局部通风机全部实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且使用正常。
通风设施符合标准,质量牢靠。
2、本月砌筑调整风窗6道;砌筑永久密闭2道、风门4道;砌筑风桥4座;打设栅栏8道;拆除风门2道、调整风窗2道;修抹调整2道、密闭20道;修理风门6道。
3、方案购置烟雾传感器10台、风筒传感器5套、甲烷传感器20台、CO传感器10台、光干涉甲烷检定器30台、风表15台、便携式甲烷、氧气检测报警仪20台、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30台。
4、对井下员工进行了其次期的压缩氧自救器培训,更好的保障了员工井下作业的平安系数。
5、进一步完善了矿井放炮管理,放炮器的管理、修理,分别由瓦斯队、监测大队和机电科负责,进一步完善了“一炮三检”及“三人联锁放炮制”,为杜绝瓦斯事故,保证矿井平安生产供应了更加牢靠的保障。
6、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双基”建设标准,对井下“一通三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对存在隐患的设施进行加固,对老化设备进行出井检修或更换,强化基础设施及设备的管理。
7、井下监测监控系统运行正常牢靠,数据精确,并按要求联网,保证双回路供电;监控中心站实行24小时双岗职守,流程通畅,应急响应快速,制度完善齐全;井下各地点传感器设置齐全,数据精确、每月分3旬进行调校,一氧化碳传感器保证30%备用,其它传感器保证20%备用,备用充分;系统管理机构完善,系统管理完备、高效,维护人员持证上岗。
煤矿测量个人总结

煤矿测量个人总结
在进行煤矿测量工作时,我学到了很多技能和知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我个人对于煤矿测量工作的总结:
1. 熟悉仪器操作:煤矿测量工作需要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
熟悉并掌握这些仪器的操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注意安全防护:煤矿作为一个危险环境,安全防护措施必不可少。
在进行测量工作时,要注意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3. 掌握测量方法:煤矿测量工作涉及到不同的测量方法,如平面测量、管线测量等。
掌握这些测量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提高工作效率。
4. 锻炼观察力:煤矿测量需要对地形、地貌、地质等进行观察和判断,因此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多次实践和训练,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能够准确地观察和判断测量点的位置和特征。
5. 团队合作:在煤矿测量工作中,往往需要与其他人员协作完成任务。
和其他测量人员、矿工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团队合作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煤矿测量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持续发展并取得更好的成就。
煤矿瓦斯抽放工作情况总结

煤矿瓦斯抽放工作情况总结瓦斯是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它的积聚会导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因此,煤矿瓦斯抽放工作是保障煤矿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煤矿瓦斯抽放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煤矿瓦斯抽放工作的重要性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之一,对人身安全和矿山设备的运行安全都具有严重的威胁。
通过瓦斯抽放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矿井内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二、煤矿瓦斯抽放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1. 瓦斯抽放工作计划的制定煤矿瓦斯抽放工作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抽放的时间、地点、抽放量和抽放方式等。
工作计划应根据矿井瓦斯分布情况以及抽放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瓦斯抽放工作的有效实施。
2. 瓦斯抽放设备的维护管理瓦斯抽放设备是煤矿瓦斯抽放工作的重要工具,对设备的维护管理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在煤矿瓦斯抽放工作中,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瓦斯抽放工作的技术手段瓦斯抽放工作通常采用机械抽放和钻孔抽放两种方式。
机械抽放是通过抽风机等设备将瓦斯抽放到地面,钻孔抽放则是通过在矿井地下钻孔注水抽放瓦斯。
不同的矿井和工作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抽放效果。
三、煤矿瓦斯抽放工作的问题和挑战1. 抽放效果不稳定煤矿瓦斯抽放工作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矿井的瓦斯分布、抽风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情况等。
由于这些因素的变化性和复杂性,瓦斯抽放工作的效果往往不稳定,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抽放方案。
2. 技术水平和设备设施有待提高煤矿瓦斯抽放工作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和设备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瓦斯抽放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改进,相关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也需要提高。
3. 瓦斯抽放工作的安全风险瓦斯抽放工作涉及到高浓度的瓦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四、煤矿瓦斯抽放工作的改进措施1. 提高瓦斯抽放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提高瓦斯抽放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抽放效果的稳定。
寺河煤矿瓦斯抽放的试验研究

钻孔的 实验数 据 ,综合考察各组 钻孔的 瓦斯抽放 效果。结果表 明试验巷 道所在煤层 的水平钻 孔最合理的孔 间距 为 4 m。同
时也可以得 出钻孔密度的增加有利 于瓦斯预抽 率的提 高。
关 键 词 平 行 钻 孔 抽 放 时 间 瓦斯 抽 放 量 合 理 孔 间距
中图分 类号
瓦斯 抽放方 法 主要 有平行孔抽 放 、大 直径抽放 钻 孔等 [ 1 】 。根据赵 各庄矿 的试验结 果 ,在 同一煤层 和钻孔 间距 均相等情 况下 ,一年 预抽煤层 瓦斯 的时 间内 ,大直径 钻孑 L 瓦斯 抽放量 至少是普通 孔瓦斯抽 放 量的两倍 。
别为 4 m 、6 m和 8 m;每一种 间距试 验 3 个 钻孔 , 共计 9 个 。各个钻孔 用 2寸管封孔 后通过 三通与 主 管路 连接 。一般 把相关 的抽放 管路连接起 来 ,从 而 来测试 出压力 的大小 以及 瓦斯 浓度 的大 小 ,最后通 过对 瓦斯抽放 的结果进行探讨得 出相应结果 。
Xu Pe n g— f e i
( S i h e C o a l Mi n e N o . 2 We l l , S h a n x i J i n c h e n g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G r o u p, S h a n x i J i n c h e n g 0 4 8 0 0 0)
煤矿测量工作总结个人

随着岁月的流转,我在煤矿测量岗位上度过了一段充实而富有挑战的时光。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深感收获颇丰,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主要负责煤矿的测量工作,包括地形测绘、地质勘探、矿井施工测量等。
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逐渐熟悉了煤矿测量的各项工作流程,掌握了相关技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成绩与经验1. 提高测量精度: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先进的测量技术,提高了测量精度,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优化施工方案:在矿井施工过程中,我积极参与施工方案的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深化地质勘探:针对矿井地质条件,我开展了深入的地质勘探工作,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资源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4. 团队协作: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我积极与同事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三、不足与教训1.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虽然掌握了测量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2. 时间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3. 应急处理能力有待加强:面对突发事件,我的应急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四、今后打算1. 深化专业知识学习:继续深入学习测量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3. 加强团队协作: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4. 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5. 增强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总之,过去的一年是我成长和收获的一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瓦斯抽放总结

瓦斯抽放总结第一篇:瓦斯抽放总结矿井瓦斯抽放知识点1.瓦斯在煤层中的一般赋存状态:吸附、游离、吸收2.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1)煤层的埋藏深度埋深的增加不仅会因地应力增高而使煤层及围岩的透气性变差,而且瓦斯向地表运移的距离也增长,这二者都有利于封存瓦斯。
(2)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煤层及围岩的透气性越大,瓦斯越易流失,煤层瓦斯含量就越小;反之,瓦斯易于保存,煤层的瓦斯含量就越大。
(3)煤层倾角在同一埋深及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煤层倾角越小,煤层的瓦斯含量就越高。
(4)煤层露头露头存在时间越长,瓦斯排放就越多。
(5)地质构造①褶曲构造;②断裂构造;③煤化程度;④煤系地层的地质史;⑤水文地质条件3.构造煤构造煤是煤层受到构造强烈挤压和剪切破坏作用的产物,由于受力大小、作用范围和受力状态的非均衡性,煤层中范围和厚度大小不同的自然分层发生变形,丧失了原来的均质、层理清晰的条带状结构,而形成破碎的颗粒或粉状的构造破坏煤。
4.瓦斯在煤层中运移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煤体结构的复杂性:孔隙一裂隙结构(2)瓦斯在煤层中赋存状态的复杂多变性①游离瓦斯一般是以自由气体分子状态存在在于煤层孔隙和裂隙空间。
②吸附瓦斯则是以固体分子状态附着在煤体表面和煤体结构内部。
③当裂隙宽度大于10-7m时,煤层中瓦斯的运移主要呈层流运动④当裂隙宽度小于10-7m时,一般情况下,瓦斯分子不能自由运动,呈扩散运动。
5.煤层瓦斯运移的动力条件:地层静压力、构造应力、浮力、水动力 6.瓦斯在煤层中的流动:扩散运动和层流运动7.流场的空间流向分类:单向流动、径向流动和球向流动8.煤层瓦斯抽采:指利用瓦斯泵或其它抽采设备、抽取煤层中高浓度的瓦斯、并通过与巷道隔离的管网,把抽出的高浓度的瓦斯排至地面或矿井总回风巷中。
9.衡量瓦斯抽放工作优劣的两个主要指标:抽放率和相对瓦斯抽放量。
瓦斯抽放率:抽出瓦斯量占矿井排出瓦斯总量的百分率。
相对瓦斯抽放量:每生产一吨煤所抽出的瓦斯含量。
煤矿瓦斯抽采培训个人总结

煤矿瓦斯抽采培训个人总结煤矿瓦斯抽采是煤矿安全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我参与了煤矿瓦斯抽采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阅历,并对瓦斯抽采工作有了更深度的了解。
在培训中,我们系统进修了瓦斯抽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了解到瓦斯是煤矿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之一,具有爆炸性和有毒性,能严峻恐吓矿工的生命安全。
因此,瓦斯抽采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务必严厉按照规程操作,确保矿井内的瓦斯浓度不会超过安全范围。
培训中,我们进修了瓦斯抽采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到瓦斯抽采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矿井中的瓦斯浓度,从而缩减瓦斯的积聚,降低爆炸的风险。
瓦斯抽采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机械抽采、自然抽采和人工抽采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依据不同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抽采方法,并严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抽采效果和操作安全。
培训中,我们还进修了瓦斯抽采设备的应用和维护。
了解到瓦斯抽采设备是瓦斯抽采工作的关键。
只有熟识设备的应用方法和维护要点,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应用寿命。
在培训中,我们逐一进修了各种设备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通过这些操作,我更加深度地了解了设备的应用和维护要点,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
通过这次煤矿瓦斯抽采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阅历,还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我信任,这些知识和阅历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乐观的影响。
同时,我也深刻熟识到,瓦斯抽采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需要我们严厉按照规程操作,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综上所述,通过煤矿瓦斯抽采培训,我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我将珍惜这次培训机缘,将所学所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煤矿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力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城煤业集团寺河矿扩区(原潘—井田)西北部瓦斯抽放工程井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测量技
术总结报告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测测绘院
二○○七年四月
第一章概况
一、勘探区位置
寺河矿井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60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晋城市沁水县管辖。
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在潘庄精查(一号井田)西北部,面积4.96km2,具体位置由以下坐标圈定:
二、勘探区交通
候(马)~月(山)铁路从本区西部外围通过,高平至沁水的公路从勘探区东北的端氏镇通过,往西可达候马、临汾,高平至阳城的公路从本区西部外围通过。
村间有简易公路。
见图1-1。
三、自然地理
勘探区内以低山、丘陵为主,润城—端氏一级公路从勘探区西界穿过,地形总体东北高,西南低,起伏不大,最高点在北部上马山,桩号为1770-2820标高为792.482m,最低点在西南部,桩号为10-20标高为552.275m,最大高差240.207m,多数地段标高在610~720m左右,区内东北部基岩出露较多,西南部黄土覆盖较多,村庄较少。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3℃,最高37.3℃,最低-18℃,无霜期180天。
最大冻土深度为43cm。
第二章工程量
本区布设E级GPS点33个,施工布置共计12束线。
其中,炮点5832个,检波点18336个,补加密炮点251个,共计测点24419个。
第三章测量工作
一、作业依据
根据本区地震勘探要求及工程测量踏勘、施测要求,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º带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112º30′,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作业依据:
《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煤炭工业部198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2001);
二、施工方案
本勘探区内的控制点是采用国家四等控点。
根据有关的规程、规范再布设33个E级GPS点,以满足勘探区的首级控制要求。
采用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绘制的地形地质图,采用1954年北京座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10m,
1. GPS网测量
根据规范要求,结合本测区的实际地形情况,布设了33个E级GPS 控制点。
(1)布网原则
①点位应均匀分布,平均边长500m左右。
②通视边长不大于1km,且至少要有二个通视方向,以便于低等级点的加密。
③点位尽量选在了测区边缘上,以准确模拟本区大地水准面。
(2)选点与埋石
选点和埋石严格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
点位选在土质坚实、交通便利、作业安全、易于保存的地方。
避开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及大面积水域,且场内没有仰角大于15º的障碍物。
(3)GPS点的施测
三、测量人员及使用仪器
1、技术人员
测量负责1人,测量员9人。
2、使用仪器
(1)、易测E640型静态GPS接收机三台。
(2)、中海达GPS接收机三台。
(3)、托普康332N全站仪三台。
四、控制测量
起算数据:由我院提供的三个D级GPS点三个作为本次测量的起算数据。
根据测区情况本区共布设E级GPS点33个。
1、技术指标
a、GPS网各每测段同步观测时间≥40分钟
b、卫星数≥4颗
c、采样间隔15秒
d、卫星高度角≥15度
e、精度因子PDOP≤4
2、施测精度
已知点检验:以窦山、上马山、中庄岭为起算点
GPS测量精度:基线最弱边A24—A26,平距253.597m相对中误差1:41837,高程最大中误差A17△H=0.0069m,平面最大中误差A19△=0.011m,符合规范要求。
五、施工期及完成工程量
测量外业施工时间:从07年元月二十八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八日完成历时三个月。
束数:12束,检波线数:52条,炮线数:96条,检波点、炮点总数:24168个,补测变关炮点251个,合计24419个。
六、炮点、检波点测量
根据GPS控制点,充分利用全站仪的放样功能,按设计座标精确放样出每个炮点及检波点的位置,个别困难地方采用不多于两条边支导线进行测站加密。
炮点及检波点的理论值和实测值误差不大于0.5m,高程误差也不大于0.5m,一级支导线点位置误差不大于0.2m,高程误差也不大于0.2m。
测定的炮点、检波点打竹桩,用油性笔注明桩号和检波点炮点,分别系白色和红色长方形小塑料条以示区别,各炮点并且撒了白灰。
坐标高程的成果取位至0.01m,以便于后续地震施工。
为了便于资料的处理及野外测线桩号的书写,炮点、检波点的编号是在相对坐标系中进行,即用相对坐标系中X′值与Y′值进行编号(Y′值/X′值)。
如80/210,表示该点在相对坐标系中位置是Y′=80,X′=210。
观测系统的相对坐标原点为X0=3946670,Y0=501249.0284。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严格、认真执行“规范”和“设计”的要求,按我院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作业,积极配合施工指挥部,实行操作员→技术部→院三级质量验收制度,责任到人,层层把关,控制测量合格率100%,经我院主管测量人员抽检,物探点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检查结果见附表。
七、测量成果提交
(1)GPS成果及平差资料;
(2)检波点、炮点坐标和高程的成果资料(按束整理);
(3)成果数据光盘;
(4)测量仪器合格鉴定资料;
(5)测量工作总结;
(6)GPS控制网联测图(E级)。
报告编制:寇天鹏
审核:陈全喜
项目负责:杨伍喜
总工:张胤彬
院长:卫继周
提交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测绘中心提交时间:二〇〇七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一、勘探区位置 (1)
二、勘探区交通 (1)
三、自然地理 (1)
第二章工程量 (2)
第三章测量工作 (2)
一、作业依据 (2)
二、施工方案 (2)
三、测量人员及使用仪器 (3)
四、控制测量 (4)
五、施工期及完成工程量 (4)
六、炮点、检波点测量 (5)
七、测量成果提交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