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新进展

合集下载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性的关注,农业现代化成为了全球各地农业领域的一个热点议题。

农业现代化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提供更好的农产品质量和确保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探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正在取得显著成就。

由于科技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

种植业方面,基因改良技术的应用使作物抗病能力和产量大幅提高。

在畜牧业方面,养殖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动物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此外,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农业现代化还带来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通过科技手段,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和储存环节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和优质。

此外,农业现代化还促使了农产品的多样化和附加值的提升。

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在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方面有了更多创新,农产品可以被加工成各种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二. 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趋势在未来,农业现代化将继续迎来细分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一方面,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需要更高效、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因此,农业科技的研发将更加注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性,以及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此外,农业机械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将促使农业转向更可持续的发展。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有机农业通过避免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生态农业则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维持。

例如,农作物与农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

此外,科技进步还将推动农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将得到更好的监测和控制。

例如,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无人机和卫星图像可以提供精准的农田信息,帮助农民做出决策。

2024年农业科技创新重要进展

2024年农业科技创新重要进展
了坚实基础。
04
政策支持与投融资环境改善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体系完善
农业科技创新法律法规修订
国家针对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科技创新政策制定与落实
国家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 方面,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策
企业参与和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
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开始注重科技创新 ,通过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
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建立,有效促进了科 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
化速度,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成 果的推广应用,通过自身的销售渠道和 资源优势,将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给广 大农民,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 业模式,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创 新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加大科研投入
和人才培养力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科技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脱 节,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广泛应用
01
农业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智能化、精准化成为重要趋势
02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精准化农业成为
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涌现
03
在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下,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形

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业科技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一、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在我国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农业机械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基因工程等科技手段的引入,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建立起了大量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不断推进种植、养殖等各个环节的升级换代。

此外,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信息在农业领域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种植技术方面,农业科技取得了明显的突破。

例如,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用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证农田的持续耕作。

同时,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通过基因改造,科学家们研发出适应环境条件恶劣的作物品种,从而提高了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进一步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养殖技术方面,农业科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化的养殖设施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辅助设备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

例如,智能养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监测动物的饮食和生长情况,提高养殖效果,减少人工投入。

此外,通过基因编辑新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研发出更健康、品质更好的家禽和畜牧品种,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益。

二、农业科技的未来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在未来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农业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设备将在农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农机自动化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农田管理的效率,农民将能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耕种。

同时,智能化设备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确把握土壤水分、养分等信息,从而实现精细化的施肥和灌溉。

其次,生物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丰富农业科技领域。

基因编辑、仿生技术以及植物疫苗等新技术将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可以使其更加耐旱、抗虫害、抗病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逆能力。

重磅!近十年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公布!

重磅!近十年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公布!

重磅!近十年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公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在生物育种、土壤改良、畜禽水产养殖、植保与疫病防控、精准栽培、设施农业、农机装备、产后加工、质量安全、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微观三农从今日起,将连续刊发一组报道,为读者梳理分享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期待更多朋友了解、关心、支持农业科技工作。

1.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开创了水稻研究从传统遗传图谱向全基因组水平转变的先河,引领了水稻精准设计育种的新方向,攻克了水稻生产中产量与多个重要性状之间相互制约的世界性育种难题,突破了水稻超高产与高品质协同改良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奠定了我国在水稻新品种创制理论和技术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是农业领域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具有世界性、革命性意义。

2.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全国水稻各科技创新团队,选育了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2018年“超优千号”品种在云南个旧再创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亩产1152.3公斤新高。

超级稻的研发应用,成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协同攻关的典范,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3.水稻育种屡获重大新突破,育种水平又攀新高峰创新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建立了光温敏不育系的两系法杂种优势有效利用的新途径,实现了超级杂交稻超高产、米质优、抗性强的有机结合。

提出超高产专用早稻育种理论与方法,并创制优质稻米新种质。

培育了中嘉早17、龙粳31、五峰优T025等优质新品种,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4.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系列新品种国际领先开创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的独特理论与技术体系,在优异种质材料创制、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培育等方面,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在黑龙江省内外累计推广1.37亿亩。

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近几十年来,机械化和自动化成为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耕作、种植和收获方式正在被机械化替代。

例如,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例如,自动灌溉系统、自动喂食系统以及智能化的温室大棚等设备的使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二、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精准农业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它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来实现对农作物的精确管理。

通过农业无人机、遥感、灵敏探测装置等设备,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农田的土壤状况、植被生长情况等关键信息,从而精确调整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三、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对植物和动物的基因进行精确的修改。

在农业领域,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培育出更具抗病虫害、耐旱抗逆能力的作物品种。

此外,通过编辑作物的基因,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伴随着一些道德和伦理上的争议,因此,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科学监管和严格的法律法规。

四、农业大数据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农业数据,可以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和精确的农业管理方案。

例如,通过利用历史的气象和土壤数据,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进行预测,从而合理制定种植计划。

此外,农业大数据还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市场分析和销售预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024年现代化农业的前沿技术

2024年现代化农业的前沿技术

未来农业:智能化、自动化、无人 化将成为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 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产品质量。
保障粮食安全:通过科 技手段提高粮食产量,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 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技手段实现 农业可持续发展,保 护生态环境,促进农 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
提高农民收入:通过科 技手段提高农产品附加 值,增加农民收入,提 高农民生活水平。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
精准化: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品质
绿色化: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 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保护环境
生物技术:利用生物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抗 病、抗虫、抗逆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智能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绿色肥料: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生态循环农业: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零 排放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生物天敌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农田环境,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智能农机: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 农业生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大数据技术:分析农业生产数据, 优化种植方案
生物技术:提高农作物抗病、抗虫 能力,提高产量和质量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基因,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肥料:使用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能源:使用生物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024年农业科技的新成果

2024年农业科技的新成果

农业科技对农业 的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智能农业技术: 通过传感器、无 人机等设备,实 现精准施肥、灌 溉和病虫害防治, 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
生物技术:通过 基因编辑、生物 工程等手段,提 高农作物的抗病 性、抗虫性和产 量,降低生产成 本。
信息技术:通过 大数据、云计算 等技术,实现农 业生产的智能化、 精细化管理,提 高生产效率。
提高农产品附加 值:通过科技手 段提高农产品附 加值,增加农民 收入
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通过科技 手段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实现 农业现代化
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智能农业: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精准农业 抗灾能力: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食品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信心能化:利用人 工智能、大数据 等技术,实现农 业生产的自动化、
智能化
精准化:通过 精准农业技术, 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和农产品
质量
生态化:注重 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推 广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等
信息化:利用互 联网、物联网等 技术,实现农业 生产的信息化、
数字化管理
改善农产品质量: 通过基因编辑、 生物技术等,改 善农产品质量, 提高农产品营养
价值。
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通过绿色、 环保技术,促进 农业可持续发展, 减少对环境的影
响。
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提高农产品 附加值,提高农 民收入,改善农
民生活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智能传感器:实 时监测土壤、气 候等环境因素
精准灌溉:根据作 物需求,精确控制 灌溉水量和时间
智能施肥:根据作 物生长情况,精确 控制施肥量和时间

全球未来农业科技技术十大趋势,科技改变农业

全球未来农业科技技术十大趋势,科技改变农业

全球未来农业科技技术十大趋势,科技改变农业近些年,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实践中产生了颠覆性和可持续的变化。

例如,智能农业是一个即将到来的概念,它将物联网(IoT)、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部署到农业中。

机器人和无人机通过取代人工农场操作(例如采摘水果、除草或喷水)来加速农场自动化。

无人机和卫星的图像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相结合,提供了该领域的高分辨率和特定位置视图。

此外,由传感器技术提供支持的物联网设备收集实时田间数据,使农民能够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

此外,近年来精准农业和室内农业的广泛采用推动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

总而言之,这些技术创新在农业实践中产生了颠覆性和可持续的变化。

重点不仅是提高作物的整体质量和数量,加强牲畜管理,而且要实现可持续未来的最终目标。

总结全球未来农业科技技术十大趋势:1、农业物联网技术在传统农业中监测农田需要密集的劳动力、物力、时间和精力。

物联网为这些传统农业方式提供了替代方案。

物联网设备包含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收集数据并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或其他方式实时提供准确信息。

这些传感器执行无数活动,例如土壤温度和湿度感应、植物和牲畜跟踪等。

物联网还有助于远程监控农场,为农民提供更大的便利。

此外,新的灌溉系统利用物联网传感器自动向农作物供水。

这些就需要使用蒸散传感器、现场土壤湿度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等。

利用传感器解决方案,将物联网技术与无人机、机器人、和计算机成像相结合,以提高农业信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农业机器人营业劳动力短缺是农民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而在大型田间作业的情况下,这一问题会更加严重。

因此,农业机器人可以帮助农民进行水果采摘、收获、种植、移栽、喷洒、播种和除草。

农民越来越依赖机器人来自动执行田间重复性任务。

他们部署智能农业机械,例如用于收割的自动和半自动拖拉机。

拖拉机还配备了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更轻松地在农田中导航。

此外,机器人也用于牲畜管理的自动化系统。

这包括自动称重秤、孵化器、挤奶机和自动喂食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科学家在1997年正式提出的 指在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集约化 和信息化农业技术 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作业,知识管理和信 息驱动,使每寸土地都得到最优化
基因农业
指人类利用DNA重组技术、克隆技术等生 物技术培育新的、安全的食物。 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现有的农作物 品种,创造斩的动植物品种,从而使高技 术农业成为现实。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2年,第二次地球峰会认为农业不 仅是“粮食的生产机器”,而且是全 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多样、综合、和谐、协调是现代农业 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农业简述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近代农业简述
从1840年至1949年为中国近代农业时期
都市农业
立足于城市而发展的一种特色农业。 内容可以表现为: 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精细农业); 庄园农业(都市农庄); 农业高科技园区等。
都市农业功能
经济功能:就近提供农产品 环境功能: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社会功能:示范、辐射、带动,休闲、
第三节 世界当代农业略述
20世纪农业的成就和问题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农业的成就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世界粮食 单产由93Βιβλιοθήκη 公斤/公顷增至1020公斤/ 公顷。
1950年,我国粮食单产为1170公斤/ 公顷。
20世纪农业的成就
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世界粮食单 产由1020公斤/公顷增至2295公斤/ 公顷。
现代农业科技新进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本质及历史演变
第二节 现代农业的含义、实质及特征 第三节 当代世界农业略述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本质及历史演变
农业的概念 农业的本质 农业的历史演变
一、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在漫长的采猎过程中逐步发展 起来的 农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 文明时期的开始 农业的概念随科技的发展不断拓展 “辟土植谷曰农”(《汉书· 食货 志》) “小农业”与“大农业”
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用各类作物的“空间差”和“时间 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构 成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高效生 产系统。
北方平原桐粮间作
南方的立体种植模式
由“自然式”向“车间式”发展
大田种植
大棚种植
由“固定型”向“移动型”发展
移动型的农民
优良的人居环境
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
我国粮食单产由1170公斤/公顷增至 3780公斤/公顷。
20世纪农业发展的3次高潮
20世纪30年代,农业机械化高潮 20世纪40年代末,农业化学化高潮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绿色革命
20世纪农业的问题
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 土壤结构的破坏和水土流失 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破坏与害虫猖獗
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科学体系的形成
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 泛使用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
农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良好、高效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现代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
基础地位原则 科技导向原则
生态原则
市场原则
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价。
网上农业
网上农业指人们利用电脑网络开展农业信 息技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的方式。 涉及内容:
气候、土壤、水与物种等环境资源信息
生产资料供求信息
农产品生产、流通、价格信息 科技、教育、政策法规等信息
沙漠农业
以色列人均水量只有320立方米,相当世 界人均水量的1/33。 依靠现代化的沙漠农业创造了人均生产总 值1.7万美元的奇迹。 滴灌系统
第二节 现代农业的含义、实质及特征
现代农业的含义
现代农业的实质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的含义
包含高水平的综合性生产能力和现代 制度建设 发达的科学农业
在国民经济中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 产业
现代农业的实质
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 代农民 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商品化
生态农业的主要类型
生态农业村
以农业生产为主,结合开展观光旅游
活动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
旅游农庄
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同时兼顾休闲、 度假活动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
生态农业的主要类型
观光农园
生产项目较为单一的农业生产基地,
结合开展适度的旅游观光活动。
科技农园
以农业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为主,结 合开展观光游览活动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
三、农业的历史演变
三、农业的历史演变
原始农业
(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2000年前)
使用石器,采取刀耕火种的耕作办法, 实行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
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原始农业的标志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原始农业科技
太空农业
利用太空这一特殊的环境研究和培育农作物 新品种。 我国把水稻的种子送入太空,出现了显著变 异,如稻穗变长、籽粒变大、抗逆性增强等。 美国用这种方法培育出的大豆可用于治疗风 湿性关节炎。 太空农业在21世纪将形成新产业和新的经济 增长点。
第二章 农业标准化
第一节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有关问题 第二节 国外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
第三节 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第四节 农业标准体系
第一节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有关问题
(一)标准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 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称 为标准。 标准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 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实际上,标准就是要求,是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
科技进步促进了原始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耕作方法的进步 野生动植物的驯化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进
河姆渡出土的陶猪
原始农业意义
生产模式上的跨越 人类经济史上第一次革命
天文学的萌芽
野生动植物驯化为现代农业贮备了种 植资源 人类开始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
古代农业(约2000年前—19世纪中叶)
灌溉工具
水利工程
近代农业(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手工工具或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半机 械化农具转变 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形成
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
世界性农业危机的爆发
近代农业的历史贡献
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出现质的飞跃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1952-1965年,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 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建立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农业畸形发 展,处于崩溃边缘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农业高 速发展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
在经济和环境协调方针指导下,运用生态 学与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因地 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 相结合,合理组织生产,实现高产、优质、 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 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
精细农业又叫数字农业或信息农业。精细农 业就是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包括各种分辨 率的遥感、遥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 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结合高新 技术系统。近年来,精细农业的范围除了耕 作业外,还包括精细园艺、精细养殖、精细 加工、精细经营与管理,甚至包括农、林、 牧、养、加、产、供销等全部领域。
近代农业的缺陷
能源浪费严重
—绿色农业被黑色农业取代
环境污染加剧
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病虫害发生严重 农工对立、城乡对立及农业危机
现代农业(20世纪中叶至今)
1962年《寂静的春天》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计算机的 发明 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地球峰会发 表《21世纪议程》 1991年,《登博斯宣言》
内蒙古、新疆、甘肃、西藏、宁夏、青海 是畜牧区域或半农半牧区
农业经济
杀鸡取卵的破坏性农业政策 耕地的集中和青壮年劳力的缺乏 产需矛盾日益尖锐 1947年,粮食产量与最低需求相比,
稻谷少6000万担,小麦少5600万担。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1949-1952年,土地改革,农业恢复期
欧洲的古代农业产生于希腊的奴隶社 会时期
中国的古代农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农业特征
古代农业特征
古代农业特征
牛 郎 织 女
古代农业科技
耕作工具
耕作技术
春秋时期的垄作法 西汉时的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汉代代田法
耕作制度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 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 年三熟制。
经营方式
土地集中,使用分散,经营规模小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家庭成员是主要劳动 力来源 生产目的是为了交租交税和满足家庭成员 生活需要 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副业相结合
农业区域和结构
长江流域及以南是水稻种植区,或水稻、 小麦和杂粮混种区 黄淮流域和东北平原是小麦、杂粮种植区
基本特征: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 小农个体经济为基本单位,主要使用畜力 和手工工具,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低下。
耕地面积和土地占有
1930年,全国耕地0.95亿公顷 1949年,全国耕地0.98亿公顷 20世纪40年代,占乡村人口10%的 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耕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