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季风
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及其成因教案

季风气压带和风带是指在季风气候的作用下,在地球大气圈中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
它们的形成与地球自转、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及其成因。
一、季风气压带的特点及成因季风气压带是指在季风气候下,由于夏季高温、低气压和海洋热带低气压的作用,形成的近赤道地区和亚洲大陆东部的“季风低气压带”,以及冬季寒冷、高气压、大陆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的作用,形成的东亚、南亚和东非地区的“季风高气压带”。
这两个气压带都是大气圈中重要的气候形成区域。
季风低气压带的特点是:它横跨东南亚,范围广、数量众多,其中夏季最为显著,多分布在近海地区,它们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洋热带低气压的生成作用,形成了一个数百公里到一千公里不等的大范围气压低洼区,逆时针旋转风向并向大陆地区输送大量湿润气流。
这就是我国南方盛行的东南季风。
季风高气压带的特点是:在冬季这个气压带亦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东亚和南亚地区,其表现为大陆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相互影响,在一定气压范围内大陆相对于周边海洋存在高气压,并向周边输送冷空气。
二、风带的特点及成因风带即是风向比其他地区明显的某一小区域,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如气压差、地形、海陆分布等的复杂作用而形成的。
风带又可划分为纬向风带和经向风带。
1.纬向风带的成因及特点纬向风带是指在某一纬度范围内,因为地球自转的影响,气压差和地形性质决定的风向相同。
最常见的是赤道气旋,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光带。
其形成是由于各自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差异,所以纬向风带的特点并不完全相同。
赤道气旋是季风带内特有的一种风带,重点表现在夏季。
赤道气旋的主要成因即是陆地和海洋面温度差异造成的。
两种气体的比热不同,因为陆地的比热比海洋小,温度变化幅度更大,造成地表气旋的形成。
它的特点是风向顺着赤道呈环流状态,气旋中升运的大量水汽凝结而成大量降水,达到了非常显著的降雨量。
副热带高压带则是一个南北跨度较大的风带,成因与经向风带有关,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一年四季都存在着一个搭载气流的高压带,比如在欧洲,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等地区都拥有自身的副热带高压,都具有滋润的降雨条件,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第9讲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大气活动中心、季风

第9讲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大气活动中心、季风-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2第9讲 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大气活动中心、季风姓名 班级一、 知识结构梳理1.画出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归纳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气压带风带移动原因: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7月) ,冬季(1月) 。
就全球而言 。
3. 分别画出北半球1、7月的大气活动中心简图,并在图中画出季风环流。
性质分布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不利二、典例导析读下图中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2).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带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B.气压带M和风带b交替控制下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M无关D.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据此回答.(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4).若该图表示全球的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5).该游牧活动()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6).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A.1月B.4月 C.7月D.10月345。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提升班5: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季风环流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东北风
西南风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 影响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探究3:7月份,30°N附近气压中心分布特点。
7月份 太阳直射北半球
气压带、风带分布 相对二分日北偏
海陆差异
北半球冬季 陆地降温快 T陆地 > T海洋
亚洲大陆低纬 印度半岛附近 炎热中心形成低压
热低压将原本附近的副热带 高压切断,使之保留在海洋
上
风?
探究4:
①画出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风向,并判断其物理性质(温度、湿度)。 ②试分析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风形成的原因。
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季风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5月:南部沿海
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江淮准 静止锋)
7、8月:东北、华北地区(此时长江中 下游地区伏旱——副热带高压控制,此 时如果北方地区暴雨——冷锋)
9月:迅速南移至南部沿海(此时北方秋 高气爽——反气旋)
有利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 害
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旱涝灾害
【例3】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 示意图,图2为图1中①②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问题。
2.3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
典型的原因是
。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一月
冰岛 低压
副 极 亚洲高压 地 低 气 压 带 亚欧大陆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冬
太
夏平
海陆的热力 性质差异
洋
副 热 亚洲低压 带 高 气 压 带
冬 夏威夷 高压
30°N
海陆的热力 性质差异
夏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 性位置移动
0°
3、季风环流的类型:
主要原因
想一想:为什么亚洲的东部 季风环流是最典型的?
因为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东临临太平 洋是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惟一 的原因。 成因:(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亚 南亚
赤道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一月
七月
南亚的西南季风尤为典型,形成原因是:北半球夏季时, 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 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3. 信风带------“贸易风”
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风的方向很少变, 一向很守“信用”,常年都是吹着一个方 向。因此,海员们称之为“信风”。在这 一带海岛上的树,被定向风吹得像扫帚一 样,形成一种绝妙的风向标。 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在多年的航海生涯 中,逐渐掌握了这个规律。他们在信风的 帮助下,往来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各大 洲进行贸易往来,因此这种信风又有“贸 易风”之称。
气压带和 近地面的 风带在分 风总是从 布上有什 高压吹向 么特点? 低压
极地高气压带 90°S
一 撇 一 捺 向 低 压
气压带风带及气候类型

A.东南风 C.西南风
B.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A
.(2011 年东莞期末检测)下图 为北半球某季节 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 A 气压活动中心是(
)
A.亚洲高压 C.副高 【答案】A
B.亚洲低压 D压.极地高
撒哈拉沙漠
湿润
鱼米之乡
不毛之地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太理想了! 形成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及移动对气候的 影响
形成多种气候类型!
• :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要把气候 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情 况描述清楚。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 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 “全年怎么样”来描述。在某两种气压带 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 其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 样”来描述。
月原印因度:低海压洋)面积占高绝压对优势
高压
1.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位 置
影响气 压分布 的因素
时 间
被切断的 气压带
气压中心的变化
亚欧大 陆
太平洋
北
海陆热
1月
副极地低 压带
半 力性质
球
的差异
7月
副热带 高压带
冷高压 保留副极 (块状) 地低压带
热低பைடு நூலகம் 保留副热
(块状)
带高压带
南 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状,因为 海洋 面积
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的气候特点

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的气候特点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的气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以及对气候的影响进行解释。
1. 高压带和低压带:高压带是指大气压力较高的区域,其特点是空气下沉、干燥和稳定。
由于空气下沉,导致地面降水量较少,天气晴朗,云量少。
例如,位于赤道附近的副高带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压带,这里的天气炎热、干燥。
低压带是指大气压力较低的区域,其特点是空气上升、湿度较大。
由于空气上升,导致地面降水量较多,天气多云、阴雨连绵。
例如,副热带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就是典型的低压带,这里的气候多雨、多云。
2. 赤道风带:赤道风带又称为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附近。
由于赤道地区受到阳光直射,地面温度高,使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炎热、湿润,常年高温,降水量较大,多为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
3. 副高带:副高带是位于中纬度地区的高压带,通常位于30°纬度附近,是一种大气环流系统。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干燥、稳定,降水量较少,常年晴朗,温度适中。
副高带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4. 极地风带:极地风带是位于地球两极附近的低压带,由于极地地区受到太阳辐射较少,地面温度较低,使空气下沉形成低压带。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量较少,常年冰雪覆盖。
5.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一种由季风风系控制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南部和东部地区。
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吹向不同方向的风,冬季由陆地向海洋吹,夏季由海洋向陆地吹。
这种风系的存在导致了季风气候的形成。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凉爽。
总结起来,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的气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形成与空气的上升和下沉有关,导致了不同的天气现象。
赤道风带和副高带的气候特点主要受到地面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而极地风带的气候特点则与极地地区的寒冷环境有关。
季风气候是由于季风风系的作用,导致了夏季和冬季气候的显著差异。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

授课:陆中举 5课时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半球的夏季(7月)向北移,北半球的冬季(1月)向南移。
二、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气旋、反气旋系统。
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
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在中高纬度地区的近地面,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
锋面一般沿槽线向两侧延伸,一侧为冷锋,另一侧为暖锋。
不管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西侧都是冷锋、东侧都是暖锋。
四、气候(气温、降水、气压、风)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带。
在调节全球热量、水汽的的不平衡时又使气候复杂化。
下垫面①.海陆差异的影响: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b.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且年内分配不均;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年内分配均匀。
c.洋流的影响②.地形的影响海拔高度的影响阴阳坡的影响:阴坡蒸发少,湿润;阳坡蒸发多,干旱。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人类活动: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
另外: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世界气候的分布几点说明:①.上表中的P表示年年降水量,T表示年均温。
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沿海、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的气压带风带……
热力原因
冷热不均
极地高压带 高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 三 圈 环 流
太阳辐射
地球自转
气 压 差 异
动力原因
地转偏向力、 冷暖气流抬升
低纬环流 赤道低压带
考虑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
亚洲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亚洲低压源自夏威夷高压东亚季风: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高压
G
D
西南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 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的 亚洲低压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00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冬季(一月份)
夏 季(七 月 份)
分 布
气候类型 季 节 风 向 气压中心 成 因 特 点 范 围
东
亚
南 亚、东南亚
热带季风 冬季 东北风 夏季 西南风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 冬季 西北风 夏季 东南风
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南部 海陆热力 海陆热力差 异、压带风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差异 带位置移动 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 炎热干燥 炎热多雨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菲律宾、我国云南南部 、海南岛
阿留申低压
冰 岛 低 压
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 洲高压(50°N,90°E)最为强烈) ,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 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50°N,180°)和冰岛 低压(60°N,40°W)两个大气活动中心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 速 尔 高 压
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亚洲低 压(30°N,70°E)最突出)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带仅保 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30°N,150°W)和亚速 尔高压(30°N,40°W)两个大气活动中心
亚洲高压 夏威夷高压 阿留申低压 亚洲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