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古诗文名句填写(共8分,每小题1分)1.蒹葭萋萋,___________ (《诗经·蒹葭》)2. 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的姑娘,《诗经·关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佐证。
4.《诗经•子衿》中“,”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女主人公强烈的内心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7.唐朝诗人颜真卿在《劝学》一诗中用“黑发不知勤学早,”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8.孝敬、回报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不少独生子女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应该牢记《增广贤文》中的名句“,鸦有反哺之义”。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脑畔.(pàn) 归省.( shěng) 撺.掇(cuān) 惊心动魄.(pò)B.怠.慢(dài) 行.辈(xíng) 亢.奋(kàng) 蓦.然回首(mù)C.皎.洁(jiǎo) 怅.惘( chàng) 眼眶.(kuàng) 草长.莺飞(zhǎng)D.晦.暗(huì) 冗.杂(rǒng) 幽悄( qiǎo) 戛.然而止(gá)10.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 分)A.黄冈人杰地灵,浠水的闻一多,黄梅的废名,汤用彤,蕲春的胡风,黄侃,都是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根底知识积累与运用(8小题 ,共35分)1、以下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绯(fēi)红文绉绉(zhōu) 犀(xī)利匿(nì)名B.锃(chéng)亮畸(jī)形黝(yǒu)黑搓捻(niǎn)C.广袤(máo) 磨蹭(cèng) 繁衍(yǎn) 禁锢(gù)D.迁徙(xǐ) 奥秘(bì) 为难(gà) 期期艾艾(yì)2、以下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抑扬顿挫深恶痛疾粗制烂造B.待人接物翻来复去鹤立鸡群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颔首低眉D.无可质疑美不胜收不可明状3、以下加点词语感情色彩不变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清国留学生〞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 ,还有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B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 ,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D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4、以下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 ,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C.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任务。
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以下标语 ,用语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抢劫警车是违法的!(公路旁)B.请讲普通话。
(学校)C.禁盗电缆 ,万伏高压 ,一触即死 ,不死法办!(高压电线杆上)D.不准停车 ,违者放气。
(楼梯口)6、在?献给母亲的歌?这一综合性学习中 ,你对母亲有什么新的认识?请答复以下问题。
(4分)①写出两句赞颂母爱的古诗句及其。
②用简要语言写出两个孝敬父母的佳话:7、名著考查:(6分)1)?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 ,第一部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一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一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案:B.陡峭(dǒu)涨潮(zhǎ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案:B.融会贯通源远流长消声匿迹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案:A.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制假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答案: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5.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答案:C.③⑤①④②6.注意交通安全,平安回家。
(4分)7.古诗文默写(6分)1)枯木XXX犹再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XXX《赠从弟》)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XXX《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XXX《登幽州台歌》)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母亲的目光》一文,回答第8—11题。
(14分)8.文中的“母亲的目光”指的是什么?(2分)答案:母亲对儿子的期望和关注。
9.文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答案:作者的儿子。
10.文中作者对儿子的期望是什么?(4分)答案: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11.文中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表达对儿子的期望?(6分)答案:作者通过儿子的成长经历、义务劳动、关心他人等事例来表达对儿子的期望。
答案: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珍惜,认识到母亲对自己的爱和关怀是无私的,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0.这句话的含义是,即使是一件微小的事情,也能给人带来深深的幸福和满足感,对于作者和母亲来说,这种成全是非常宝贵的。
11.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和珍贵,也意识到生命是XXX的,我们要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1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话的喜爱和阅读的惯,并分享了自己对XXX《人鱼公主》的感受和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明察秋毫(12分)1.选择下列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 ( )(3分)A.禁锢(gù) 诘责(jí) 文绉绉(zhōu) 眼翳(yì)B.胡髭(zì) 黝黑(yǒu) 一绺绺(lǚ ) 颔首(hàn)C.解剖(pōu) 畸形(qí) 诱惑(yòu) 摹画(mó)D.滞留(zhì) 粲然(càn) 庶祖母(shù) 脊背(jǐ)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忧郁消沉B. 成群结队美其名曰文质彬彬困惑不解C. 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乱造藏污纳诟D. 暗然失色不可名状美不胜收微不足道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 )(3分)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准确的一项()(3分)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⑵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⑶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⑷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B.拟人反语比喻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D.拟人引用排比反语二、知识积累及使用(21分)5.默写(5分)。
①海内存知己,。
② ,欲上青天览明月。
③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念天地之悠悠,。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
6.读一读,为下列拟物诗选择恰当的名称。
(5分)①只不过是水的化身/惹得天鹅痴心追求()②把大自然的恩赐/一次次铭刻在心()③狂风企图摧残你的生命/你却借此繁衍后代()④弯着腰/绝不是对人崇敬()⑤满嘴胡须/并不能证明你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A.年轮B.虾C.羊D.蒲公英E.云7.为下面这则报导,拟写一个标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时间:100分钟会分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42分)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8分)(1)A.因为那时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B.东北地区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四盟构成的区域。
(2)A.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B.山沟已经被雪填平了,变得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3)A.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páng()礴的能量!B.总之,莫洛佐夫标bǎng()自己是一个约束制度的坚定信徒。
(4)A.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
B.《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安塞腰鼓随着声音消失,各个舞者动作都戛然而止....。
C.学成一门专业是艰苦的,一个人不可能一朝醒来就宣称自己大彻大悟....,已掌握了这门学问。
D.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D.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语文试题的复习对于学生进步是很关键的,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谋生举目无亲苦涩(shè) 难以下咽(yàn)B.禁止穷得够沧倾注(qīng) 唾手可得(tuò)C.高粱龙肝凤胆奔丧(sàng) 寄人篱下(lí)D.清晰懵懵懂懂轮廓(kuò) 立锥之地(zhuī)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要大声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B.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颗很小很小的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C.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语言呆板,让人感觉不知所云,莫衷一是。
D.老师告诉我们:要讲究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下面对《背影》一文中作者所写到的四次流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为家庭的不幸而流泪,是悲哀的泪)B.……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被父亲的爱感动而流泪,是感动、悔恨的泪)C.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因父亲“背影”的消逝而流泪,是高兴的泪)D.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因为疼惜父亲而流泪,是伤心的泪)4.下列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姓名:班级: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19分)1、古诗文默写。
(7分)(1),胡为乎中露?(《式微》)(2)微君之躬,?(《式微》)(3),悠悠我心。
(《子衿》)(4),子宁不来?(《子衿》)(5)《子衿》中写女子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回走个不停的诗句是:,。
(6)古诗中,有好多诗句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请试着写出运用了夸张修辞的诗句:。
2、根据语境作答。
(6分)通过对第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使我们浏览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
“社戏”的好不在于戏的本身,而在于那jiǎo jié()的月光,从不A()“我”的平桥村人;《回延安》让我们感受到浓郁的陕北风情;“安塞腰鼓”捶响时气势磅确,结束时B( ),zhènhàn()人心;小小的“灯笼”寄寓着作者思慕的温情、豪壮的誓愿。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分)(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处。
(2分)怠慢懈怠戛然而止中道而止(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答:。
3、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民俗是文化传承中最贴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
,。
,,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民俗的变异”。
①当然,民俗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②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③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等④比如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⑤而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A.②⑤④①③B.③②⑤①④C.③②①⑤④D.③④②①⑤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小说收录在三本文集中,它们分别是《呐喊》《彷徨》《野草》。
B.《儒林外史》所叙故事、人物假托为明代成化、万历时期,实则反映的是清代的社会生活。
C.唐代诗坛群星璀璨,前有“大李杜”,后有“小李杜”。
“大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测试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13分)1、根据要求默写诗文。
(5分)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①除下帽来,yóu guāng kějiàn(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②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wén zhōu zhōu(文绉绉)的。
③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hàn shǒu dī méi(颔首低眉),敬重有加。
④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tuán jǐn cù(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3、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择两个词语,从B组中至少选择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关于初中生活的话,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80字以内)(4分)A组:茁壮鞭策丰硕津津乐道春华秋实沥尽心血心会神凝抑扬顿挫神采飞扬B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无论……都……既……又……虽然……但是……虽然初中生活只有短暂的三年,但是回首往事,我仍然难以忘怀:这三年中,我们像小树苗一样,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在于同学的互相切磋中,一同品尝春华秋实,我们相信,进过努力,定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四、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题。
长生猪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
后再见之,弭①耳昵就,非复曩②态矣。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①弭mǐ,耷拉。
②曩nǎnɡ,从前。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里有人畜一猪畜:养 B.见邻既而叟辄瞋目狂吼辄:就C.欲买而啖其肉啖:吃 D.既而憬然省曰既而:很久2、请将画线句子“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检测题第一单元学校班级姓名成绩一、基础(29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绯.红(fěi)不逊.(xùn)质.问(zhì)广漠.(mò)B.瞥.见(piē)粗糙.(zāo)野蛮.(mán)广袤.(mào)C.诘.责(jié)尴.(gān)尬粗劣.(liè)教诲.(huì)D.驿.站(yì)甲胄.(wèi)嬉.戏(xī)托辞.(cí)2.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B.《我的第一本书》——胡适——父亲C.《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D.《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3.默写(6分)。
⑴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4分)日: _______ _____,______ ___ ___。
/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月: _______ __ ___,___ _______ __。
/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
⑵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享誉世界的名字,一个让无数人为之敬仰的文豪。
他的许多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那么,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有什么?(举两例即可哦!)(2分)、。
4.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文学名著吧,请从下面提供的三个情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4分)1、景阳冈武松打虎;2、鲁滨逊救土著人“星期五”;3、格列佛奇取不来夫5面对日新月益的社会环境,我们中学生必须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力争使自己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竟争环境中,只有这样才可以从容地面对各种困难,充分做到油刃有余,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主载自己命运的强者。
()改为()()改为()()改为()()改为()6.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的完整(4分)。
A、时鱼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B、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7.请各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部分,使语言更精炼。
(4分)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无论经受多少挫折都决不退缩①的勇气。
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
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非常空虚不切实际的②。
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悦、恼怒、悲哀、快乐③。
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敢的不断向前奋进④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①②③④8.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C.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凉,似乎想说话。
D.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二、阅读(41分)(一)(14分)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9.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分)10.“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
“这样”指代___________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5分)1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12.“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你怎么理解?(2分)13.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3分)(二)(12分)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①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②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③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
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
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
”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
”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④父亲深深叹着气。
他很了解乔元贞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
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
父亲的手真巧,他_____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14. ①②两处描写了父亲的哪些方面?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通过③④两处的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请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元贞比你有出息”指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填入文中空格处恰当的一组词是()(3分)A. 竟然缝缝补补B. 居然缝缝补补C. 竟然修修补补D. 居然修修补补(三)(15分)致爱丽丝人们聚集在像宫殿一样的大厅里,一场盛大的圣诞宴会和舞会正在进行。
大厅四周有闪闪发光的圣诞树,有面带笑容、两腮长满白胡须的圣诞老人,有摇曳的蜡烛和红酒……丰盛的大餐之后,水晶吊灯下,衣香鬓影,舞姿翩翩,人们快乐的笑声就像那飞舞的雪花四处飘散……可是下面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却与这豪华的舞宴无关。
贝多芬的经典钢琴曲《致爱丽丝》,我们也许都听过。
他写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他在一个寒冷的圣诞之夜的经历。
那一天,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
空气中隐约有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发现了一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孩。
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
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
爱丽丝跑到斯蒂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
“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再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
”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多好的老人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来到了雷德尔的身边。
他轻轻地打开了昏暗的房间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
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招引,心底的激情顿时化作了美妙的声音,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
”“不,要感谢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她吧——可爱的小爱丽丝。
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了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
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我想那个圣诞之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
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世界。
19 作者明知《致爱丽丝》的诞生与“豪华的舞宴无关”,为什么要用第一段描写舞宴?(3分)20. 雷德尔老人为什么要“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再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3分)21. “爱丽丝跑到斯蒂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一句的作用是什么?(3分)22. 请结合故事说明,贝多芬为什么要把他的这首乐曲献给爱丽丝?(3分)23. 通观全文,可以看到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3分)三、作文(50分)温暖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温暖是游子远行前母亲的叮咛;温暖是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爱心;温暖是雨天老师送学生回家的那把伞;温暖是孩子对病重母亲的照顾……温暖是相互的,只要你送给别人温暖,别人也会送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