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刑法 危害国家安全罪

合集下载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家安全罪

(3)主体:16周岁以上有辨认和控制自己 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 3、处罚: (1)113条规定“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 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可以并处没 收财产。 (2)总则56条规定,应当剥夺政治权利。
叛逃罪
1、概念: 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了国家秘 密的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的期间, 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 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构成特征: (1)客体: (略)
(2)客观:“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 位”,“叛逃境外”或“境外叛逃”, “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 (3)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掌握国家 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
3、处罚: (1)规定对掌握国家秘密工作人员从重处罚。 (2)113条规定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3)总则56条规定,应当剥夺政治权利。
3、刑罚特征: (1)大部分犯罪都可以适用死刑; (2)都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都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4、本类罪的历史沿革 (1)79年刑法及以前使用“反革命罪”; (2)97年刑法开始使用“危害国家安全罪”
背叛国家罪
1、概念: 是指勾结外国或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 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 安全的行为。 2、构成特征: (1)客体:危害我国主权、领土。 (2)客观:“勾结”、“外国”、“境外机构、 组织、个人”、“危害” (3)主体:年满16周岁有辨认和控制能力的中 国公民。
2、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美国探亲的机会 滞留不归。一年后甲受雇于X国的一个专门搜 集有关中国国家安全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 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 部工作的战友乙,以1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 买了3份国防机密材料。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2002年司考题) A、以叛逃罪论处; B、以叛逃罪和间谍罪论处,数罪并罚; C、以为境外收买国家秘密、情报罪论处; D、以间谍罪吸收以为境外收买国家秘密、情报 罪,以间谍罪一罪论处。

刑法各论第21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刑法各论第21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

这里所说的外国,是指对我国怀有侵略、控制、颠覆野心 的外国政府,也指外国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 党、政治集团以及其他反动势力,包括外国机构、组织和 个人。外国机构,是指外国的官方机构,如政府、军队以 及其他国家机关设置的机构,也包括外国驻我国的使、领 馆及办事处等。外国组织,是指外国的政党、社会团体及 其他企事业单位等。通常所说的组织包括机构,但危害国 家安全的行为背后往往有某一国国家的政府、军队或者其 他官方组织机构的支持、操纵。外国个人,是指外国公民、 无国籍人以及外籍华人等。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种类 危害国家安全罪包含12个条文,涉及12个罪 名。这12个犯罪具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危害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的犯罪,具体包括:背 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 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 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叛变、叛逃的犯罪,具体包括:投敌叛变罪、叛 逃罪。 ◆间谍、资敌的犯罪,具体包括:间谍罪、为境外 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资敌罪。
刑法条文 102
103第一款
罪名 背叛国家罪
分裂国家罪
刑法条文 107
108
罪名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 活动罪 投敌叛变罪 叛逃罪
间谍罪
103第二款
104
煽动分裂国家罪
武装叛乱、暴乱 罪
109
110
105第一款
颠覆国家政权罪
111
为境外窃取、刺探、 收买、非法提供国 家秘密、情报罪 资敌罪
105第二款

所谓组织,是指为分裂国家而安排分散的人使之具有一定 的系统性或整体性,既包括预备过程中的组织,也包括实 施中的组织。

高铭暄《刑法学》(第6版)配套题库-危害国家安全罪【圣才出品】

高铭暄《刑法学》(第6版)配套题库-危害国家安全罪【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简答题1.1997年刑法为什么将“反革命罪”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答:1979年刑法关于反革命罪的规定,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的发展,反革命罪的罪名适用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有些反革命罪中的“以反革命为目的”在实践中有时很难确定。

对于有的犯罪行为,适用危害国家安全罪比适用反革命罪更为合适。

1997年刑法之所以将反革命罪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是考虑到我们国家已经从革命时期进入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宪法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作用,从国家体制和保卫国家整体利益考虑,从法律角度来看,对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犯罪行为,规定适用危害国家安全罪比适用反革命罪更为合适。

本类犯罪在近代刑法中曾经被大多数国家作为重罪规定在首要位置。

随着国家职权主义观念的弱化和公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的提升,多数国家已经把它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

2.如何理解分裂国家罪与背叛国家罪的区别?答:分裂国家罪与背叛国家罪的区别包括:(1)二者分别属于内乱型犯罪和外患型犯罪。

二者均可能发生领土被分裂的结果,且分裂国家者也往往寻求一些外国的支持,甚至依附于外国。

(2)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①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并且,本罪只能由多数人构成,属于必要共犯,而后者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中国公民,并且可以由单个人构成。

②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行为人具有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故意;而后者的行为人具有勾结外国,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直接故意。

③犯罪客观方面不同本罪不以勾结外国或者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作为犯罪成立的必备条件,而后者则以勾结外国或者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作为犯罪成立的要件。

④犯罪客体不同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统一,而后者的客体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刑法课件 危害国家安全罪

刑法课件 危害国家安全罪

分裂国家罪
分裂国家罪, 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 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组织,是指纠集他人、网罗成员,组建分裂国家的组 织的行为。包括:1、成立旨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的政党、社会团体等犯罪组织;2、纠集多人,旨在实施 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非法活动,如非法游行、示威、 请愿、民族迁徙等。
分裂国家罪
策划,是指商讨、制定分裂国家计划,如密谋制定行动纲领和计划, 秘密拟定伪政府人选、设定所谓民族迁徙、民族回归等非法越境路线 等阴谋活动。
实施,是指将分裂国家的计划付诸实行。
分裂国家,是指推翻现有地方政府,或现有地方政府拒绝中央领导, 割据一方,或者分裂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制造 民族分裂。
武装叛乱,是指以投靠境外组织或者敌对势力为背景, 或者意图投靠境外组织或敌对势力,而采取武装对抗的形 式,反叛国家和政府。
武装暴乱,是采取武装的形式,进行暴力骚乱、对抗国家 和政府。
武装叛乱与武装暴乱都是以武装的方式,较大规模地实 施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行为,区别在于叛乱具有叛变或者 投奔境外的性质,暴乱则不具有投靠境外组织或敌对势力 的目的。
破坏国家统一,是指将统一的国家予以瓦解、分裂,或者阻碍国家 统一进程。阻碍国家统一进程的行为是分裂国家的一种特殊形式。

勾结外国或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本罪行为的,构成本罪,
不构成背叛国家罪。
分裂国家罪
分裂国家罪具体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利用自己窃取的重要权力或者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或 影响,公然组织力量,策动政变,对抗中央,进行地方割 据,或是组织民族反叛力量,策动民族分裂,企图建立 “独立王国”,破坏国家统一;

【9A文】刑法分则各章节罪名总览表

【9A文】刑法分则各章节罪名总览表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
36 第 120 条之五
强制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罪
37 第 120 条之六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
38 第 121 条
劫持航空器罪
39 第 122 条
劫持船只、汽车罪
40 第 123 条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41 第 124 条第 1 款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
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节妨害司法罪
第三节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第四节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
第五节危害公共卫生罪 序罪(共 136 个)
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七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八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
47 第 127 条第 2 款
【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48 第 128 条第 1 款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49 第 128 条第 2 款、第 3 款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50 第 129 条
丢失枪支不报罪
51 第 130 条
42 第 124 条第 2 款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43 第 125 条第 1 款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44 第 125 条第 2 款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
45 第 126 条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46 第 127 条第 1 款、第 2 款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第21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21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9、向他人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因提供的对 象不同可以构成哪些罪? ( )
A.间谍罪
B.泄露国家秘密罪
C.叛逃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 密情报罪
10、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 民共和国下列内容的行为( )。
A.主权
B.领土完整
C.国家安全
D.公共安全
主体——自然人 主观方面——故意
二、分类
危害政权、分裂国家犯罪 叛变、叛逃犯罪 间谍、资敌犯罪
三、处罚
最严厉 死刑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重点罪名
一、背叛国家罪
简称:叛国罪 首位——最严重、最危险
特征
客体——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客观方面——勾结外国、境外 主体——中国公民 主观方面——故意,且具有特定目的
A.死刑
B.无期徒刑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6、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这里的外国是 指什么( )
A.某国政府
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
C.外国政府或者其他敌对势力 D.台独分子
7、下列各罪中,对犯罪主体没有特殊要求的是哪 种?( )
A.背叛国家罪 B.资敌罪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
一、概念及特征
概念 特征
客体——国家安全
主权 领土、领土完整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社会主义制度
概述
客观方面——实施了旨在危害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 务的 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 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 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

刑法分则重点

刑法分则重点

刑法分则重点第二十章刑法各论概述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罪状与法定刑构成。

罪状:1.简单罪状;2.叙明罪状;3.引证罪状;即引证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

4.空白罪状。

又称参见罪状,即法条不直接规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但指明确定该罪构成特征需要参照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

引用的是外法。

刑法各论概述法定刑:①绝对确定的法定刑;②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③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或情报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的,定本罪;将国家秘密通过互联网予以发布,情节严重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叛逃罪:①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

②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

1.对于犯煽动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叛逃罪的,不能适用死刑。

对于本章其他犯罪,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

2.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刑法修正案八)3.本类犯罪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如果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就不再附加。

4.犯本类犯罪,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5.本章有两种煽动型犯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作用相当于教唆犯,但是独立定罪,不作为共同犯罪处理。

6.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的帮助,也独立定罪。

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对这类犯罪中的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负刑事责任。

(2)破坏公用工具、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①全部是危险犯,都必须足以危及公共安全;②被破坏的公用工具、设施都必须是正在使用中的。

1.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只要有组织、领导或参加的行为,就构成既遂。

刑法学第二十一章

刑法学第二十一章

武装暴乱:是指公开袭击党政机关、杀害干部和群众,破坏 设施、抢劫公私财物等行为
2、主观方面:故意并且具有投奔敌方或者进行破坏的目的。 二、认定 1、区别暴乱成员与非暴乱成员。 2、区别武装暴乱与群众闹事。 3、区别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和一般参加者
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国家安全罪 目录
第三节颠覆国家政权罪
第一节 背叛国家罪
一、概念
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 和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客观表现:勾结外国,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和安全
2.犯罪主体:具有中国国籍的人才能构成。 三、处罚 见刑法第113条
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国家安全罪 目录
第二节 武装叛乱、暴乱罪
一、构成特征 1、客观方面:实施了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暴乱) 的行为。 武装叛乱:(1)持械;(2)聚众;(3)投奔敌对势力。
第二编 刑法各论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本章重点问题】
1.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与特征
2.背叛国家罪的概念和特征
3.分裂国家罪的概念与特征
4.武装叛乱、暴乱罪的概念和特征 5.间谍罪的概念和特征 6.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 家秘密、情报罪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国家安全罪 目录
一、概念
是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 主义颠覆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制度。 2.主观心里:故意犯罪,犯罪目的是颠覆国家政 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编 刑法各论
危害国家安全罪 目录
第四节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一、概念
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资助境内组织 或者个人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 整和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客观行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危 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2.主观方面:故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二、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七)

(四)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处罚

《刑法》第107条的规定,犯本罪,对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 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第113条第2款,犯本罪,可以 并处没收财产。第56条规定,犯本罪的,除单独判处剥夺 政治权利的以外的,都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7
四、间谍罪★

2. 本罪的行为方式: 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委派的任务;为敌 人指示轰击目标。无论是实施其中一种行为或者多种行为, 都只成立间谍罪一罪。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无论是本国人、港澳地区的居 民、外国人、多国籍人还是无国籍人,都符合间谍罪行为 主体的构成要件。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不以特定的动机或目的为必 要的构成要件。动机和目的并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18
四、间谍罪★

(三)间谍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110条的规定,犯本罪,处10年以上有期 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 期徒刑。根据《刑法》第113条,犯本罪,对国家和人民 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可以并处 没收财产。此外,根据《刑法》第56条规定,犯本罪的, 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罪数问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后又参加间谍组织及接 受间谍的任务,触犯叛逃罪(第109)和本罪,数罪并罚。
15

本题答案是C。 分析:根据第109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 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构成叛逃罪。叛 逃后,又实施其他犯罪的,应实行数罪并罚。作为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在境外叛逃,并向境外机构提供我国从未对 外国公布且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海关数据,分别构成叛逃 罪、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应当数罪并罚, 因此,A、B项说法正确,C项错误。根据刑法第55条、第 56条的规定,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附夺政 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通常为1年以上5下以下 (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无期 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除外),因此,D项说法正确。

19
五、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罪★(11)

(一)相关罪名总结 1、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本罪)

第111条: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 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 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7
二、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七)





资助对象:旧的规定是,资助对象只是境内组织或个人; 新的修订是,资助对象:既包括国内组织或个人,也包括 境外组织或个人。 行为只限于资助,如果参加实施,就是共同犯罪。 资助时间:既可以在6种犯罪实施前,犯罪过程中,也可 在犯罪之后。 2.本罪客观方面的核心在于资助行为。这里“资助”仅限 于一定的物质性帮助,而不包括精神上或心理上的鼓励、 刺激与抚慰。 3.本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境内外的组织,也 可以是境内外的自然人。 对于机构、组织实施犯罪的,只将其实施犯罪的成员以自 然人处罚。 8


20
五、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罪★(11)

第282条 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 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相关罪)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 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概念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的机构、组织 或者个人资助境内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 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 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行为。 (二)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13
三、叛逃罪(九)

(三)叛逃罪的认定 本罪与投敌叛变罪的区别: (1)行为方式对象的限定不同。投敌叛变罪有明确的方向 要求,投靠的势力必须是境外敌对势力。 (2)主体范围不同。

叛逃罪的行为主体必定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 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
投敌叛变罪则只要是中国公民都可以。


(一)叛逃罪的概念

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 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 叛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二)叛逃罪的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

11
三、叛逃罪(九)

2.行为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 外叛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10
三、叛逃罪(九)

第109条【叛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 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 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依照前款的 规定从重处罚。(本条经《刑法修正案(八)》修正)
5、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1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21章)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 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特征
1.本类罪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即是指国家独立、国家领土完整 和安全、国家团结统一、国家政权、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国家其 他基本利益安全的总称。 2.本类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 全的行为。即第102条至112条规定的11个条文,12种具体的犯 罪。 3.本类罪的主体多数为一般主体,少数为特殊主体。 4.本类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类罪。

5
一、背叛国家罪

(四)背叛国家罪的处罚 第102条、第113条第1款:处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 刑;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 处死刑。第56条和第113条第2款: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6
二、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七)

第107条(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 助实施本章第102条(背叛国家罪) 、第103条(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 国家罪) 、第104条(武装叛乱、暴乱罪) 、第105条(颠覆国家政权罪、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规定之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 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 刑。(本条经《刑法修正案(八)》修正)
16
四、间谍罪★

第110条【间谍罪】有下列间谍行为之一,危害国家安全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刑: (一)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二)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


(一)间谍罪的概念 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 人委派的任务,或者为敌对势力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二)间谍罪的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
3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21章)


一、背叛国家罪
第一百零二条【背叛国家罪】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 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一)背叛国家罪的概念
背叛国家罪,是指中国公民,勾结外国或者勾结境外机构、 组织、个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权、破坏国家 领土的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二)背叛国家罪的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4
一、背叛国家罪

2.本罪的客观方面包括两个层面:“勾结”与“危害”。 “勾结”是一种具体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中国公民。 (三)背叛国家罪的认定 1.本罪是行为犯。



2.本罪中的勾结对象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是旧政治势力,包括对中国持敌视态度的外国政府、 政党或国家联盟; 另一种是对中国持仇视态度的境外组织。这里的“境外的 机构和组织”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非官方的。

(一) 概念
2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21章)

三、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分类 (一)危害国家安全、颠覆政权的犯罪 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 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 害国家安全罪。 (二)叛变、叛逃的犯罪 投敌叛变罪,叛逃罪。 (三)间谍、资敌的犯罪 间谍罪,资敌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 家秘密、情报罪。



(四)叛逃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109条的规定,犯本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从重处罚。根据《刑法》第113 条第2款,犯本罪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此外,根据《刑法》第56条规定, 14 犯本罪的,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甲系海关工作人员,被派往某国考察。甲担心自己放纵走 私被查处,拒不归国。为获得庇护,甲向某国难民署提供 我国从未对外公布且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海关数据。关于 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