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课本注释汇编

合集下载

七下语文书中的古文

七下语文书中的古文

七下语文书中的古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古文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版本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可能包含的古文: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讲述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 《木兰诗》:一首古代民歌,描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英勇故事。

-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爱莲说》:周敦颐的散文,以莲花为比喻,抒发了对高尚品格的赞美。

- 《河中石兽》:出自《阅微草堂笔记》,通过寻找石兽的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具体分析,不可主观臆断的道理。

- 《三峡》:郦道元的作品,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

-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的小品文,记录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所见所感。

这只是一些可能出现在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古文示例,具体内容还需参考你使用的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真题分项汇编:诗词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真题分项汇编:诗词阅读

七年级下册:诗词阅读(2022春·北京·七年级校考期末)阅读《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两首诗都交代了农家主人盛情待客的情况,《游山西村》诗中农家“”(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过故人庄》诗中故人“”(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

主人尽其所有,也正反映了他们的品质。

两首诗歌都流露了作者之情。

【答案】足鸡豚或腊酒浑(莫笑农家腊酒浑或丰年留客足鸡豚)具鸡黍善良(敦厚淳朴或诚挚好客或热情好客等)赞美或对淳朴民风的赞美(欣赏等)【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比较阅读。

一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故《游山西村》中交代农家主人盛情待客情况的词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腊酒浑/足鸡豚。

二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意思是: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故人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盛情。

故《过故人庄》中交代农家主人盛情待客情况的词句是:故人具鸡黍/具鸡黍。

三四空:主人尽其所有款待客人,反映了农家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游山西村》中,“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过故人庄》中,故人“邀”而作者“至”,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显示了民风的淳朴。

故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先描绘本句诗中呈现的画面,然后领略其中的哲理。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

七年级下期中之前文言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扶苏以数谏故B.属予作文以记之C.皆以美于徐公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七年级文言文加点字及翻译

七年级文言文加点字及翻译

7年级文言文汇编5童趣沈复1余忆童稚时.(时候),能张.(睁大)目对.(对着)日,明察秋毫(看清最细微的事物),见.(看见)藐小之.(的)物必细察其.(它的)纹理,故.(所以)时.(常常)有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比作)群鹤舞于.(在)空中,心之.(表示舒缓语气的助词无实意不译)所.(……2夏蚊成雷,私.(暗自)拟作..的东西)向,则.(那么)或.(或者)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看)之,项为.(因为)之强.(通“僵”僵硬)。

又留蚊于.(在)素.(未染色的)帐中,徐.(慢慢地)喷以.(用)烟,使.(让)之冲.(冲向)烟而飞鸣,作.(构成)青云白鹤观.(景观),果如.(像)鹤唳.(鸟鸣)云端,为.(因为)之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称快。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3余常于.(在)土墙凹凸处.(地方),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让)与(和)台齐;定.(集中)神细视,以.丛草为.(以……为,把……当作)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我凭借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怡然自得(安适愉快满足)。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之间),观之,兴.(兴致,兴味)正浓,忽有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拔山倒(被)吞。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默写、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默写、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

七年级下期中之前文言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余幼时即.嗜学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 / 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尝稍降辞.色 / 蒙辞.以军中多务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光先帝遗德B.自以为..军谘祭酒..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D.肃遂.拜蒙母/遂.与外人间隔1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1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属予作文以记之.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14.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蒙辞以军中多务。

部编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

部编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和古诗词《世说新语》两则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诫子书三国·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16版)课内文言文梳理孙权劝学【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土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オ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课下注解】〔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非复〕不再是。

〔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阿蒙〕吕蒙的小名。

阿,名词词头。

〔务〕事务。

〔更〕重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木兰诗【参考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

(不知怎的)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

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

木兰我也没想什么,木兰我也没思念什么。

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买马和马具,从此代替父亲出征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买长鞭。

早晨告别父母离开,晚上住宿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声响。

早晨告别黄河离离开,晚上到达黑山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的嘶叫声。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北方的寒气传来了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

将士们多年来身经百战,有的牺牲了,有的胜利归来。

回来拜见可汗,可汗坐在朝堂上,(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务,可汗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互相搀扶着出城;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梳洗打扮;小弟听说姐姐回来,霍霍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我东屋的闰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脱掉我作战时的战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照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出门去看同伍的士兵,同伴们都很惊异:同行作战十几年,(竟)不知木兰是女子。

雄兔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么能分辨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课下注解】〔唧唧〕叹息声。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唯〕只。

〔何所思〕想什么。

〔忆〕〕思念。

〔军帖〕军中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军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驭牲口用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溅溅〕水流声。

〔胡骑〕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戎机,战事。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度,越过。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天子〕指上文的“可汗”〔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十二转〕记最大的功。

策勋,记功。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驰,赶马快跑。

〔郭〕外城。

〔扶将〕扶持。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磨刀的声音。

〔著〕穿〔云鬓〕像云那样的鬃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同“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火伴〕同伍的士兵。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

走,跑。

【重点句子翻译】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卖油翁【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课下注解】〔公〕对男子的尊称〔善射〕擅长射箭〔自矜〕自夸。

〔圃〕园子。

〔释担〕放下担子。

释,放下。

〔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但微颔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

但,只。

颔,点头。

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熟,熟练。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忿然〕气愤的样子。

然,表示…的样子”〔安〕怎么。

〔轻吾射〕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轻,轻视。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以,凭、靠。

酌,舀取,这里指倒入。

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覆〕盖。

〔徐〕慢慢地。

〔杓〕同“勺”。

〔遣之〕让他走。

遣,打发。

【重点句子翻译】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

短文两篇陋室铭【参考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课下注解】〔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名〕出名,有名〔灵〕灵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重点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参考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课下注解】〔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