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栏目如何报道地震灾害

合集下载

地震灾害新闻宣传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新闻宣传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新闻宣传应急预案
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发生后,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地震灾害救援和应急保障工作。

首先要迅速组织力量对受灾地区进行全面搜救和紧急救援工作,对受灾群众做好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另外,要组织医疗救治、防疫和心理疏导工作,确保受灾群众身体和心理健康。

此外,还要做好灾情评估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基本生产生活秩序。

地震发生后,各级媒体要积极宣传地震灾害预警信息和救援指南,为受灾群众提供应急信息和帮助。

同时,宣传地震防护知识和应急逃生技能,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浅议灾难性事件与民生新闻报道——以西南五省干旱、王家岭矿难、青海玉树地震为例

浅议灾难性事件与民生新闻报道——以西南五省干旱、王家岭矿难、青海玉树地震为例

李晓科
( 大连 电视 台,辽宁 大连 5 0 6 ) 10 6

要 :灾难就是 民生,灾难新 闻就是 民生新闻 。现代传媒运用 文字、 图片 、视 频等传播形式将 生命 面对灾难的无助
与坚 强的充分展现 ,引起社 会和 政府 的高度 关注 ,并采取必要 的行 动 ,使得政府 对灾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新 闻事件和 突发 事件 的处 理 由被动报道 而转向公开和 透明。从 2 1 0 0年三次较为严重的灾难性事件报道 中可 以看出媒体的强烈的人文关怀 。

因此,我 国的 民生新闻更为关注人 民群众的生存和生活状 态 ,尤其 高度关注在 干旱 、洪水、地 震、矿难等突发性灾难事
件 中酌 民生状况 。
( J什 么是 灾难性事件的民生新 闻 二 所谓灾难 性事件 的 民生新 闻,是指从 民生的视角对那些给 人类带来灾难的客观事件进行报道。由于灾难 是由瞬 间爆发的、 难 以预料并且人们无法控 制 一般而言 ,灾难性 民生事件的报 道 比一般的 民生事件报道 具有 更为明显 的特征 ,即突 出关注人 的生存质量和生命保证 。在灾难性事件报道 中,要注 意找到与
21 0 0年对于中国来说 ,可谓是灾难多发的一年 。入春以来 , 云南 ,广西,四川,贵州,重庆并没有 像往 年迎 来春意盎然 的
景色 ,取而代之 的是持续 的干 旱,这 次西南 五省的干旱灾害严 重地影响 了当地人们的生存状态 。
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民生新闻具有更高层的含义,即 “ 在党的新闻
( )民生 新 闻 更 加 体现 人 文 关 怀 三
这样 的报道中,受众很难触及受灾人民的实质生活状 况。
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 展,现代传媒 已广泛深入到 人民的生活

突发事件新闻稿范文

突发事件新闻稿范文

突发事件新闻稿范文新闻稿一:地震发生,一片慌乱当地时间2月15日下午,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当地民众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相关应急机构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当地政府已经启动了紧急响应机制,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全力组织抗震救灾工作。

目前,救援人员正在全力搜寻被埋压的群众和受伤的伤者,努力将他们救出,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较浅,地震烈度较强,所以对当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珙县是四川省的一个著名县城,周边有许多山区,所以地震后,当地的街道、桥梁、水电站等基础设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启动了相关救灾预案,全力组织抗震救灾工作,力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给当地带来的损失。

此次地震是突发性事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我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受灾民众转移安置、妥善处置灾情,极力保障每一个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我们要向抗震救灾的医务工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大家的安全和健康做出的贡献。

新闻稿二:矿难现场,救援时刻近日,山东省淄博市某煤矿突发安全事故,一名矿工被困在地下,当地政府启动了紧急救援工作。

救援人员在经过几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后,终于将受困的矿工从地下救出,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据了解,这名矿工是因为操作不慎,意外掉进了一个深坑,被困在矿井中。

救援人员初步判断,矿工身体并无大碍,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受困,身体状况出现了一些异常。

所以,救援人员在将矿工救出之后,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医院,予以认真的治疗。

此次事故给当地的煤矿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全社会敲响了安全警钟。

我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研究出更为可靠、更为科学的安全措施,保障每一位矿工在工作中的安全。

新闻稿三:交通事故,才刚刚开始今天早上,北京市某地发生了一起严重车祸,造成了多人死伤。

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据目击者称,当时车辆行驶速度较快,瞬间冲出路中间向马路两侧撞击,被撞的其他车辆随即相继被卷入,爆炸声突然响起,浓烟滚滚弥漫。

如何写报道稿范文

如何写报道稿范文

如何写报道稿范文报道稿是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或者通过调查研究所得到的新闻素材进行整理、编辑、加工后的成品。

它是新闻媒体报道事件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客观、准确、及时的特点。

下面将以某次重大事件为例,介绍如何写一篇报道稿。

标题:某地发生地震,造成严重损失导语:近日,某地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地震,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下面将对此次地震的情况进行详细报道。

第一部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本次地震发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地震震中位于某地,地震的震级达到了X级,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和损失。

第二部分:地震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地震造成了该地区大量房屋倒塌,道路断裂,交通受阻。

众多居民被困在废墟下,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失踪。

此外,地震还引发了火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更多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第三部分:救援行动展开情况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派大批救援队伍投入到救援行动中。

救援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搜救被困人员,同时组织疏散受灾群众,为他们提供食物、饮水等基本生活物资。

第四部分:社会各界的援助和支持面对地震的严重后果,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各地纷纷捐款捐物,向地震灾区伸出援助之手。

此外,相关部门也积极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前往地震灾区提供救援和支持。

第五部分:灾后重建工作展开情况地震过后,灾区开始展开重建工作。

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各方力量进行灾后重建,努力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结语:面对这场地震,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展现了人民的团结和勇敢。

灾后重建工作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受灾群众早日走出阴霾,重建家园。

通过以上报道稿范文,我们可以看到报道稿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点。

在写报道稿时,我们需要抓住事件的关键信息,做到准确、客观地呈现事实,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影响。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民生新闻栏目如何报道地震灾害

民生新闻栏目如何报道地震灾害

NEWS WORLD新闻实务保障。

编辑只有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前提下,立足刊物特色,追踪学术前沿,研判读者需求,才能策划突出刊物特色的选题,提升刊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精品期刊,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注释:[1]黎伟盛.社科学术期刊重在选题策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6-19.[2]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EB/OL].新华网,http:// /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 1121821079.htm.[3][4]冷淑莲,冷崇总.关于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思考[J].价格月刊,2010(10).[5]余瑞萍.编辑做好选题策划[N].编辑学报,2011-12-15.(作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编辑)责编:周蕾地震是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那么,地面民生新闻节目怎样才能做好外地的地震报道呢?安徽经视频道的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时间》一直关注全国选题,时常派出记者参与报道全国性事件,在实践中,也会对此类报道予以归纳思考。

一、民生新闻栏目报道地震灾害的原则(一)明确角色定位民生新闻栏目在地震报道中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那就是做好震区灾情的监测和守望,在报道中应当以伤亡和救援情况、救灾物资的供给情况、帮助离散家属寻找亲人等为重,服务好救援工作。

(二)严守宣传纪律地震报道关系重大,要更加严守宣传纪律。

在实践中应注意首先到地震发生地的宣传部门进行备案,拿到当地的采访证和采访车证。

进入和退出现场时,与当地宣传部门对接,让对方了解记者的采访动向,同时及时关注并遵照宣传部门的要求和纪律。

比如,四川九寨沟地震采访中,记者就实时与当地政府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互动,关注信息,并及时通报所处位置。

(三)以人为本“民生新闻的主要形态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从本质上仍属于社会新闻范畴。

新闻采访提纲

新闻采访提纲

新闻采访提纲
1.主题:提前预备,及时应对自然灾害
2.采访对象:当地民众和当地政府官员
3.采访内容:
(1)采访民众意见,了解他们对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的认识和态度;
(2)采访政府官员,了解政府在自然灾害应对方面的责任和措施;
(3)探究当地针对自然灾害的应对预案,以及其中的行动计划;
(4)询问当地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培训情况,以及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5)探究民众个人及家庭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动。

4.采访目的:
(1)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倡导社区、政府和救援队伍面对自然灾害行动敏捷、应对有力,
(3)呼吁民众在自身保护的同时,也要关心邻里之间的安全。

媒体灾害事件报道的三大意识和两大技巧——以央视新闻频道5·12汶川大地震直播报道为例

媒体灾害事件报道的三大意识和两大技巧——以央视新闻频道5·12汶川大地震直播报道为例

媒体灾害事件报道的三大意识和两大技巧——以央视新闻频道“512汶川大地震"直播报道为例【内容提要】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具体阐释电视媒体报道灾害事件应具备的三大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意识、人文意识;两大技巧:先入为主,全面权威;遵守纪律,掌握尺度。

笔者试图通过总结电视媒体报道灾害事件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未来新闻界改进灾害事件报道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央视新闻频道灾害事件报道512汶川大地震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随即在滚动新闻中及时报道地震情况,新闻频道及时推出直播特别节目,用客观、高效、平衡、透明的报道于第一时间赢得了电视媒体的话语权,海外媒体广泛采用了该频道的节目信号,在国内外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灾害事件报道一直是中国新闻界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过去,我们经常采用“鸵鸟思维”。

在传播新语境下,这样的思维模式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地位。

面对汶川地震这一灾害事件,我国媒体表现出不凡的应对处置能力,“变中求变”效果显著。

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总结电视媒体报道灾害事件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改进灾害事件报道有些许借鉴意义。

具体而言,央视新闻频道灾害事件报道具备三大意识、两大技巧。

一、灾害事件报道的三大意识1、责任意识灾害事件的不稳定性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同时,灾害事件报道又常涉及责任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敏感性。

对于“512汶川大地震”,媒体在灾害事件报道中必须树立起责任意识。

这里的责任意识包括多方面的含义。

首先,媒体有责任传播社会公众所需信息,特别是一些有关公众利益及公共安全的信息。

公众拥有知情权,而媒介有责任提供给公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其次,媒体有责任为受众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并确保信息完全真实准确,媒介在灾害事件报道中必须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科学的新闻报道原则:再次,媒体有责任掌握好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保证在灾害事件报道中以国家利益为首要前提,积极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地震新闻稿件

地震新闻稿件

地震新闻稿件1.关于汶川大地震新闻稿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到16日14时汶川地震死亡22069人受伤168669人,而与它相邻的北川县,德阳市,都江堰市,眉山市,茂县等,直接死亡人数达到了21577人,与四川相邻的陕西,甘肃,河南等省,死亡人数也达700人,目前灾情还在继续.在这次灾难中,有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而汶川等最严重的灾区余震还时有发生,还有很多人在废墟下等待救援,学校和医院是受灾最重的地点,现在离地震发生时已过去了4天22小时了.5月14日,记者看到,北川县城已是一片废墟,无一间房屋可以再使用,无一条街道可以通行。

被称为“魔鬼路段”的长约3公里的安北路三道拐路段严重断裂错位,地段上泥石流堆积如山,路段因地震造成的沉降缝隙高差达到50公分至5米。

救援汽车被堵,在距离县城4公里的路段上排成长龙,致使车辆无法进入北川县城,严重影响了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尽快疏通该路段,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有关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协调解决施工难题。

北川县,这个曾经山清水秀的县城,现在已经变成废墟了,这个有10万人口的县城已经变成了一片平地.地震发生之前,北川还在期待88天后的北京奥运会.北川情况最为糟糕的是北川中学:作为初中部的老教学楼全部坍塌,而新教学楼的一楼、二楼也沦为一堆废墟。

地震时北川中学正在上课,许多仍在教室里的学生都未能逃出,全校2000多名师生中,一半以上死亡或失踪。

一位到过北川中学的网友发帖称,他当时还能听到从废墟中不断传出的“我还活着!”、“救救我!”的呼叫声,但由于重型设备和切割机受困无法立即到达,很多家长在废墟中疯狂地用手挖掘以抢救被埋的孩子。

在这次灾难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画面,当老师向我们讲起时,我们全班的人都在偷偷掉眼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我们有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挺过去的.只要平安就好了!!!2.汶川新闻演讲稿感恩生活,珍惜现在每天下午2:30,我们或许刚刚睡醒,或许正在上学路上,或许已经踏入教室,但是2008.5.12.的下午,是不同寻常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生新闻栏目如何报道地震灾害
作者:王加伟刘善义
来源:《新闻世界》2018年第03期
【摘要】地震报道这样的重大选题,除了央视、各大卫视等电视媒体外,对新闻性有追求的地面民生新闻频道也有自己的操作规程。

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的地震报道操作为例,展现地面频道民生新闻栏目对于地震选题的报道原则、选题方向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地震报道;民生新闻;科学元素
地震是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那么,地面民生新闻节目怎样才能做好外地的地震报道呢?安徽经视频道的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时间》一直关注全国选题,时常派出记者参与报道全国性事件,在实践中,也会对此类报道予以归纳思考。

(一)明确角色定位
民生新闻栏目在地震报道中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那就是做好震区灾情的监测和守望,在报道中应当以伤亡和救援情况、救灾物资的供给情况、帮助离散家属寻找亲人等为重,服务好救援工作。

(二)严守宣传纪律
地震报道关系重大,要更加严守宣传纪律。

在实践中应注意首先到地震发生地的宣传部门进行备案,拿到当地的采访证和采访车证。

进入和退出现场时,与当地宣传部门对接,让对方了解记者的采访动向,同时及时关注并遵照宣传部门的要求和纪律。

比如,四川九寨沟地震采访中,记者就实时与当地政府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互动,关注信息,并及时通报所处位置。

(三)以人为本
“民生新闻的主要形态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从本质上仍属于社会新闻范畴。

”[1]因此,民生新闻要考虑受众的心理感受,强调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

(四)行动快速
央视《东方时空》创始人之一张海潮曾说,一快遮百丑。

震中,是核心现场,画面最为震撼,也是最具新闻价值的所在地。

2013年雅安地震发生后,笔者在第二天中午就到达了震中的芦山县龙门乡,期间交通工具从飞机换采访车换摩托车,一刻不停,只为了能尽快到达震中的核心现场。

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笔者也是在第二天就到达了震中的九寨沟县漳扎镇,多次换乘交通工具,以最快速度达到震中。

率先到达震中后,记者收到了安徽广播电视台
多个栏目连线的要求,震后第二天,记者就在核心现场发出了多条报道。

地震的核心现场,画面和外围相比完全不同,建筑破损程度严重,伤亡情况严重,对外界的救援和物资的需求也最迫切。

进入震中,向外传递出消息,是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和责任。

作为前方记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以最快速度抵达震中,传递出消息。

当然,抵达震中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记者在进入雅安地震震中的芦山县时,就多次遭遇强烈的余震,路上到处都是刚刚从山体上滚落下来的大石头,有的甚至有汽车那么大。

而在九寨沟地震现场,也是余震不断,记者采访一位打通道路的挖掘机司机时,也遭遇山体崩塌,非常危险。

(五)手段多样
雅安地震发生时,能够进入灾区的直播设备,只是3G单兵设备,这是一种连接摄像机,回传直播画面的机器。

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九寨沟地震发生时,各大新闻媒体已经配备了4G直播设备,这种设备每秒可以回传几千K的画面,可以实时和各大栏目进行连线,在信号稳定的情况下,俨然就是一台转播车,非常方便。

同时,前方记者也实现了大屏小屏的互动,会随时用手机发微信、微博,及时报道灾区的最新信息。

(一)选题注重实用信息
“地震报道中最核心的议题应该是灾情,记者首先应当成为信息的传递者,比如灾区还缺哪些物资、救援还有哪些困难等。

”[2]记者有责任将这些实用信息传递出去,方便社会各界救助。

灾后震中各区域,都有紧缺的物品,如奶粉、帐篷、水和食物等。

比如,笔者在芦山发现,帐篷,水,方便面等物资在震后很快就汇聚到这里。

而同样灾情严重的临近的天全县却医疗物资,救灾帐篷急缺。

发现这个问题后,笔者迅速把这个信息传递了出去,很快,救灾物资也开始向周边灾区聚集。

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事件时,记者还可以进行帮忙式的报道。

2013年雅安地震时,记者发现芦山县城奶粉短缺,许多婴儿饿得哇哇大哭,记者立即通过安徽的一些个人和公益组织募捐,很快有八千元善款到账,記者马上用这笔钱在邻近的县买了一批奶粉,直接送给这些孩子。

随后,爱心团体捐赠的几万袋奶粉也抵达芦山。

(二)选题注重安徽元素
民生新闻栏目更倾向选择那些地域化、本土化的新闻。

雅安地震时,安徽经视《第一时间》跟踪报道了安徽省地震应急救援队,并且报道了滁州市江平救援队——一支来自安徽民间的救援力量,他们开来了四台大型设备,来灾区修自来水。

来自安徽的各类救援力量,如卫生部门、消防部门、武警部队,这些省内救援主力,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九寨沟地震时,记者跟随安庆宿松县蓝天救援队进入震中,进行采访报道。

记者用纪录式的手法,记录下这支民间救援队,星夜兼程赶赴灾区的全过程。

这些在当地事业有成的老板们,变成公益救援
人士,他们人歇车不歇,互换着开车,马不停蹄地赶赴九寨沟,进行灾后救援。

节目播出后,感动了很多观众。

(三)选题注重科学元素
诚如新闻界前辈钱刚所言,地震报道中,少不了科学报道。

在地震报道中,我们需要传递知识,服务社会。

在雅安地震时,笔者的团队探访了天全县和芦山县的许多乡村,发现许多居民新修的自建房,因为只注重外表装潢,忽略了水泥标号、钢材、梁柱等抗震因素,所以倒塌损毁得格外多。

后来记者用了四五篇稿件,谈农村如何建房,并且采访了国家应急救援队的专家,希望能给灾区民众、也给安徽百姓一些启示。

在报道九寨沟地震时,我们发现震中的漳扎镇的居民,在地震发生后做了一系列科学而及时的操作,特别值得学习。

他们迅速展开自救,救出困在废墟和车辆中的人员,并把人员安置到山区的一个开阔地带;还迅速调集挖掘机,向外打通公路,将伤者送往医院。

这些应急做法报道出来后,能够给观众带来知识,提供救援经验。

(四)选题注重各类人物故事
民生新闻的特点之一就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报道”,新闻要故事化、人物化、细节化,地震报道也不例外。

在报道中,选择典型人物,记录报道他们的故事,尽量展现各种细节,这样的稿件,才有血有肉,见人见事。

从雅安到九寨沟,记者在报道中发掘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人物,有勇救孙子的英雄奶奶,有积极进行灾后重建的大叔,有来自海外的在灾区建临时幼儿园的志愿者,有忙碌多日只为尽早打通灾区通讯线的工人,有放着自家财物不去清理而积极从事志愿工作的当地居民,也有亲人不幸身亡,擦干泪水在医院帮助伤者的中学生。

他们的故事,让人动容,播出之后,传递了正能量。

(一)要帮忙不添乱
震后前几天,一般是灾区最为混乱的时候,大量的社会救援和志愿力量会进入震区,往往会造成道路拥堵,从而使得地震救援的主力部队进不来。

在雅安地震时,安徽经视《第一时间》记者就发现了这个现象。

记者看到,很多武警、消防、蓝天救援队的车辆,都被堵在了半路,只因为大量赶赴灾区的民间力量盲目涌入。

于是,记者制作了一条主题为“不要堵塞生命通道”的新闻,并配发了微博和图片,很快在网上引起热议。

2017年九寨沟地震时,记者同样在新闻报道中,提示社会救援力量不可盲目进入震区,震区的人力和物力都已经足够支撑救援。

除了对各类救援力量的提醒,报道团队也应注意自身切勿为了新闻竞争,导致采访队伍扎堆,派出人数超出报道所需,甚至干扰到救援。

理智的选择是先派出一部分记者了解情况,再
根据实际需要加派人力。

同时,记者在进入震区时,可以购买好方便面、水和速食品,放置在租用的采访车上,不给灾区带来更多的负担。

(二)做好发稿的应急准备
作为电视媒体,在震区如何做好应急准备,做好及时发稿传稿工作,也是需要注意的。

手机方面,要带两到三家运营商的手机才保险。

一家运营商的信号消失时,立刻换另外一部来连线、传递信息。

不过,震后的通讯保障工作速度很快,九寨沟地震震后没多久,各家运营商的通讯保障车,就开到了震中各乡镇。

记者发稿甚至直播,一般都沒问题。

(三)注意服装、安全措施等细节
地震报道中,记者在服装的选择方面,可以穿防水的冲锋衣和户外鞋,采访时最好戴上安全帽,这样有利于防范降雨和泥泞的路面。

衣服颜色方面,建议选择相对中性的黑色和蓝色冲锋衣,在报道灾难时,这些颜色较为合适,照顾了震区人民的心理。

此外,还应该带一些口罩、绷带、消炎药、止泻药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注释:
[1]潘知常.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陈力丹.期待理性而专业的灾难报道——芦山和汶川地震媒体报道比较[J].新闻爱好者,2013(06).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
责编:周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