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叙述层次感-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叙述层次感-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叙述层次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借球鞋司健安这大概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吧。

那一年,在小学运动会上,郭送得了第一名。

老师说,要让他代表学校去乡里参加比赛。

这下,郭送可犯了愁——他没有合适的球鞋。

他平时穿的,是娘做的没有鞋带的布鞋。

郭送喜欢的那种天蓝色帆布系带的球鞋,镇上的商店里就有卖。

他去问过好几次了,一双要八块多钱。

一个鸡蛋才八分钱,要卖一百多个鸡蛋才能凑够呢!就是娘舍得,郭送自己也舍不得。

一百多个鸡蛋,他割草的竹篮,怕是也装不下。

他知道,他们家和别人家不一样。

人家都是有爹有娘,可他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很远的地方,一直也没有回来过。

家里家外,都靠娘一个人忙活,而且娘的一条腿受过伤,不但走路不方便,也干不了重活儿。

放学回家的一路上,郭送都在想,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要是就这样放弃的话,实在不甘心。

郭送到了家,写完作业,正趴在桌上发愁呢,同村的三喜过来找他了:“郭送,出来玩儿!”三喜学习不是很好,写作业不会时,总是跑过来问郭送,俩人的关系很铁。

只是这会儿,郭送哪有心情去玩,他隔着院墙对三喜摇摇头。

三喜看郭送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就索性推门进来,问他遇上啥事了。

正在低头想心事的郭送,突然眼前一亮,抬起头来对三喜说:“三喜,跟你商量个事儿……”原来三喜走进来时,郭送一眼就看到他脚上穿了一双球鞋。

不过不是蓝色的,是白色的。

三喜的爹在煤矿上班,过年回来时给他带回了这双球鞋。

三喜穿得很爱惜,他总拿老师用剩下的粉笔头往球鞋上擦,好遮掉蹭上去的黑点。

郭送是打算到比赛的那天,借三喜的球鞋穿一天。

三喜听说后,面露难色:“我怕俺娘要是知道了,会打我……”郭送见状,连忙跑回屋,拿出了一本《千里走单骑》的连环画,他对三喜说:“就穿一天,比赛回来就还给你。

这本连环画是我考了全乡第一,娘给我买的奖品,你要是答应的话,我就把这个送给你。

”看着那本连环画,三喜想了半天,终于点了头。

几天后,郭送就去乡里比赛了。

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唐山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病起书怀①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本诗写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的成都。

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

(1)联系颔联分析作者“书怀”的内容是什么?(4分)(2)“出师一表通今古”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夜半挑灯更细看”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尾联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12.答案:暗示(1)“位卑未敢忘忧国”表现了作者即使地位卑微也不忘忧国的责任感。

(有“责任感”即2分)“事定犹须待阖棺”表达的是作者对自己仍有机会重新被起用(或说为国出力)的后事充满信心、希望。

(有“信心”“希望”之意即2分)(2)前句是用典的手法(1分),后一句用了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有“动作”或“细节”即1分)令人回味无穷或说含蓄(1分)地表达了作者忠心报国的愿望(1分)河北省辛集中学08—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词李益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鹧鸪词李涉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

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1)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

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4分)(2)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中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

(4分)15.参考答案:(1)李益诗主要是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苦,末句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她盼望郎归来的急切心情。

李涉诗有对“二女”的同情,有对屈原沉江自杀的叹息,也表现了自己的羁旅愁绪。

不象李益诗所抒之情集中一点,而是泛咏愁情。

河北名校2008——2009语文试题

河北名校2008——2009语文试题

河北名校2008—2009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 一 部 分 (1-5题 ,1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阴晦..:阴沉昏暗。

无端..:无缘无故。

敦厚..:坚固厚实。

B 、脚踝.hu ái 愕.然â 廿.年g ān 恣睢..z ì su īC 、澄清..:清澈透明。

后裔..:子孙。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D 、肖.像:xi ào 哽咽.y â 折.本:sh ã 姹.紫嫣红ch à 2、按课文内容填空 。

(4分)(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2) ,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3、按要求填空。

(4分)(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以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2) 《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身处奢华之间,自己所持态度的句子是:4、下列句子都有语病,改正后写在句子下面横线上。

(4分)(1)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奥运火炬手金晶热情地交谈。

(2)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3)在昏迷中一直漂到潼南镇,才被派来抢险的机动船把他们救上来。

(4)走近美丽的红光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4分)材料一: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辞海》)材料二: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宫殿里描绘着龙,雕刻着龙;人们生活中以龙为图案的服饰、器物、玩具随处可见,甚至谈话之间也离不开龙;以龙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如龙舟、龙灯等;以龙为名的建筑、地名不胜枚举。

材料三:龙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凝聚和积淀。

龙成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象征。

“龙的传人”这个称谓,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200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高考模拟卷高三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200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高考模拟卷高三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200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高考模拟卷高三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200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2017-04-07)word版考试时间:4月7日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夹生挟持皂荚汗流浃背B.讴歌妆奁怄气呕心之作C.绯闻菲薄扉页烟雨霏霏D.孢子刨冰藏袍如法炮制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近日,有美国媒体批评前总统布什,说布什因为没读《孙子兵法》,战略战术不对头,所以被伊拉克战争弄得灰头土脸,导致美国民众对他的信任度下降。

B.一个人读书的姿态固然可以不优雅,读书的环境固然可以不宁静,读书的时间固然可以不充裕,但读书的心境永远可以超然物外,不为形役。

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倒计时的独特设计、击缶而歌的巨大声势、焰火脚印把北京中轴线与鸟巢结合一体的宏大创意,至今仍让人过目不忘。

D.我们要想做成事业,要有开放的视野和进取的心态、严谨的作风和灵活的方法,要善于总结经验,切不可不撞南墙不回头,更不能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当我们把“文学”纳入“媒体文化”的范畴进行考察时,文学作品就不只是像艺术品那样的作品,而是一种可以用金钱标价的商品。

B.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市场形势严峻,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市几家乡镇企业决定携起手来联袂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新品牌。

C.国人日常饮食,用油过量,用盐也过量,资料显示,其人均摄入量两倍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大大增加了慢性病的发病率。

D.在秦皇岛机场、石家庄国际机场和邯郸机场陆续投入使用之后,我省又决定建设张家口民用机场,使之成为辐射“三北”的交通枢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王羲之的人生观并不消极。

悲叹不等于悲观,。

1他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体现了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2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3王羲之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4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5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6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A.456231 B.543162 C.462531 D.562314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河北09年高三最新试卷分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河北09年高三最新试卷分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河北09年高三最新试卷分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河北省2009年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200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鞋说我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这看来是不对的。

应该说,它是人生的容器。

要知道除开睡眠时间,人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

随着昼夜交替,人交替着把自己搁在床上,装进鞋里。

鞋子因脚与土地的长期较量而出现,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鞋这个汉字造得有点意思,右边两个土相叠,鞋底是土。

鞋面也是土。

它真正是一路风尘。

帽子虽高高地戴在头上。

但它的重要性远不及鞋子。

人可以不要帽子,却不可不穿鞋子。

漫漫人生路上,会踏上多少刺脚的荆棘、硌脚的石块、烂脚的秽物?没有鞋子,人就是有一双铁打的脚板。

也受不了刺、硌、蚀的摧残。

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帮助易伤的脚征服了路的漫长和崎岖。

鞋子因实用而存在,但它的存在已不具有形而下的意义。

对一个生命的祝福,往往少不了鞋子。

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风俗:凡小孩做满月、做周岁、做十岁。

或是成人做寿等,送礼的至少要备一双鞋。

那意思是祝福人家顺利、健康地走向新的人生里程。

十岁那年的生日,我收到很多的礼物,但最中意的还是二娘送的一双黑帆布胶鞋。

它是那么合脚、那么软和,穿着它走路,欢喜得让人连蹦带跳的。

这让我今天想起来,还感到有一股生命祝福的深意在涌动。

过去的女性精于女工,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

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情人。

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

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

抽一截刺啦一声响。

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

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

鞋里装满了母爱的温暖。

文革时期,在村前那条碎石铺成的公路上,经常有所谓的黑帮分子被游斗。

造反派不让他们穿鞋,让他们把两只鞋用绳子系了,挂在脖子上,扎脚的石粒刺得他们直蹦高,路上留下一串鲜红的血迹。

河北省唐山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

河北省唐山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

河北省唐山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1页,包括七道大题2l道小题,共150分。

其中前三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所有答案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3.作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谄.媚(chǎn) 为.虎作伥(wèi) 殷.红(yīn) 溘.然长逝(kè)B.哺.育(pǔ) 泾.渭分明(jīng) 荫庇.(bì) 百舸争流(gě)C.肄.业(yì) 引吭.高歌(háng) 狡黠(xiá) 不容置喙.(huì)D.奇葩.(pā) 无耻谰.言(1án) 坍塌.(tān) 感情炽.烈(zhì)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让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贻笑大方....。

B.易中天凭借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红遍大江南北,他巧舌如簧....,将纷繁复杂的三周故事解说得通俗易懂。

C.北京奥运文化广场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的青睐。

D.于丹的《(论语)心得》以一种轻松自如的笔调娓娓道米,行文如流水,自然流畅,故事性很强,引人入胜....,其中不乏风趣幽默的调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北京奥运吉祥物选择五个“福娃”,既可与奥运会五环标志相呼应,又符合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情。

【强烈推荐】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语言运用专题

【强烈推荐】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语言运用专题

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语言运用专题唐山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15分)18.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中有一个“劳动者之歌”栏目,如果这个栏目要报道天津慈善老人白芳礼,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一段材料设计两句推荐词。

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4分)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老人蹬车56年,在生命的最后19年里,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74岁起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而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因而被人们誉为“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

老人于2005年9月23日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

答:19.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完整。

(6分)奥运会美不胜收: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短跑是利箭离弦之美,,,。

奥运会不正是一场美的盛会吗?20.下面是近期网络上的一则新闻,有多处问题,或用词不当,或有语病,或标点不当,或不连贯……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

(5分)①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②目前,艾滋病在中国逐步流行并呈快速上升趋势,③已经从高危人群向健康人群扩散。

④根据科学研究事实证明,⑤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接触,⑥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⑦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公共设施传播。

⑧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序号改正意见:序号改正意见:序号改正意见:序号改正意见:序号改正意见:18、示例一:五十六年光阴与车轮形影相伴,三十五万义款让学子子梦想成真。

例二:蹬三轮56载以劳累点燃贫困生希望,绕地球18周用奇迹铸成轱辘上丰碑19示例:;跳远是龙腾虎跃之美;跳高是鱼跃龙门之美,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

【强烈推荐】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强烈推荐】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唐山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共22分)孤独的普希金 (肖复兴)(1)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过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

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

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2)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

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

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许多普希金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3)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地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没有生命的塑像,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

提起他来,绝不会有决斗的刺激,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4)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

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摊、酒吧间捧几只时令水果或高脚酒杯……(5)当晚,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

天气很好,4月底上海不冷不燥,夜风吹送着温馨。

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

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

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而看不大清楚。

我想更不会有痴情而又有耐心的人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神了。

(6)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正音乐四起,爵士鼓、打击乐响得惊心动魄。

红男绿女出出进进,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7)我很替普希金难过。

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

在普希金广场的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飘飞着雪花或细雨的日子里,那里也会有人凭吊。

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霏霏雨丝,故居前,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

甚至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便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远比现实美好的诗的意境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唐山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共22分)孤独的普希金 (肖复兴)(1)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过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

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

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2)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

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

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许多普希金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3)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地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没有生命的塑像,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

提起他来,绝不会有决斗的刺激,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4)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

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摊、酒吧间捧几只时令水果或高脚酒杯……(5)当晚,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

天气很好,4月底上海不冷不燥,夜风吹送着温馨。

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

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

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而看不大清楚。

我想更不会有痴情而又有耐心的人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神了。

(6)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正音乐四起,爵士鼓、打击乐响得惊心动魄。

红男绿女出出进进,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7)我很替普希金难过。

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

在普希金广场的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飘飞着雪花或细雨的日子里,那里也会有人凭吊。

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霏霏雨丝,故居前,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

甚至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便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远比现实美好的诗的意境之中。

(8)而这一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

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9)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

铜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10)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

第一尊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的手中。

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塑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时间之内连遭两次劫难。

(11)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现今仍在世的老翻译家,一辈子专事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是如何被红卫兵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

曾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住在普希金的身旁,相看两不厌,度过他的残烛晚年。

(12)老翻译家或许能给这尊孤独的普希金些许安慰?许多人淡忘了许多往事,忘记当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将美好的事物毁坏掉,当然便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

年轻人早把那些悲惨的历史当成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怎么会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的话:“谢谢普希金,为了他的诗感发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寂寞的街头。

(13)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经对于春天的诅咒——啊,春天,春天,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沉重,……还是给我飞旋的风雪吧,我要漫长的冬天的幽暗。

(14)有几人能如老翻译家那样理解普希金呢?过去只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15)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

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

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

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

他的手中拿着一架微型计算机正在算帐,很投入。

他的额头渗了细细的汗珠。

(16)我们又来到普希金像的正面,心一下子更被猫咬一般难受。

石座底部刻有的“普希金(1799—1837)”字样中,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

莫非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吗?(17)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

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

14.阅读第7段,作者写到“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让人沉浸在一种美好的诗意中”,为什么写这个场景?(4分)15.解说文中画线语句所表达的含义。

(6分)(1)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

(3分)(2)过去了只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3分)16.题目“孤独的普希金”有多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加以解释。

(6分)答:1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的主旨(6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对普希金的爱戴、崇敬之情(2分),对比衬托(或反衬)出大多数上海人对普希金的冷漠。

(2分)15、(1)无论在时间上(1分),还是在空间上(1分),普希金距离当代大多数人十分遥远。

普希金在心灵上(或精神上)距离人们遥远。

(或“人们对普希金所代表的文化或及精神(思想)十分陌生)(1分)(2)对于过去那段践踏、毁灭文化的沉重历史,人们轻易地忘掉。

人们沉浸在物质的享受和对金钱的追求中,没有人愿意在痛苦的磨砺中净化自己的灵魂。

(3分)(4分,"过去的日历、春口的诱惑、凛列风雪。

三点必须解释出来,各1分,意思对即可)16、①上海街头的普希金塑像无人拜谒。

②普希金的诗作无人阅读。

③普希金所象征的高雅文化,美好、崇高的精神备受冷落。

④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冷落普希金这种现象的否定态度。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对3点可给满分)17、主题:通过三次瞻仰普希金铜像的所见所思所感(2分)揭示出当代很多人只重视追求物质享受(如视觉的、听觉的、娱乐的、金钱的追求)而忽视了对高雅境界的追求,缺少了与崇高精神与思想的往来,(2分)表达了作者既无奈又痛苦,既遗憾又忧虑的复杂情感。

河北省辛集中学08—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父亲张俊纶父亲死的时候,我六岁。

父亲得的是伤寒。

家里没有钱为他治病,请来巫医。

巫医踮起一只脚,举着剑,剑柄上缀着纷纷铜钱。

我还记得巫医口中念念有词,摇晃剑柄一片铜音的情景。

父亲担任过生产队长,也做过大队的水利技术员。

有一杆水平尺,棕木,极沉实方正,横平面上有一滴水,竖平面圆眼儿上也有一滴水,只有接触的物体完全平正,一滴水方悠悠居中,这是父亲存世的唯一遗物。

我常把水平尺拿在手上把玩,或去测量堂屋的地面。

母亲说,这是你父亲做技术员用过的,是用来测量沟塍河堤的,你测量堂屋有什么用啊。

母亲常对我谈起父亲的善良和温和。

父亲对于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我依稀记得父亲是圆脸,较少胡子,冬天里鼻子尖是红红的。

母亲说,他的脚板常常开裂,塞得下一粒黄豆,赤肉涩涩的。

他一年四季穿一双草鞋,草鞋都是他自己用稻草辫编织的。

我记得父亲在禾场里赶磙“磙”指碾压稻谷的石磙,石磙套上框,由耕牛拉着旋磨儿,而耕牛须得有一个人牵引指挥,这个人的工作就称为“赶磙”。

父亲手里好像有一根细柳条儿,有一下无一下轻轻拍打着。

我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来,冲着父亲高喊“张经标”,父亲的名字。

那时的农村,儿子喊父亲的名字是忤逆,轻则吃骂,重则挨揍。

然而父亲却没有生气,他脸上带着笑朝家里方向高喊:“你姆妈耶,听见没有?你的小儿子骂我呢。

”喜欢之情溢于言表。

他曾无数次把我顶在头上,然而我只记得两次。

一次是在曾王村看电影,电影的内容是一次激烈的战斗,有高亢的呐喊和噼噼啪啪的机枪声,我的目光那么高远,银幕一无遮拦,我看得惬意极了。

这大约是我人生难得惬意的时光之一吧。

一次是去姜家湾求符水。

姜家湾在湖洲子上,有一株大枥木树,神树,树叶上滴落的雨水和露水,称为“符水”,据说包治百病。

从我们墩上到姜家湾,要穿过几里长的稻田。

稻子正是低头散籽的时候,田野上一片清香,田界子两旁布满了半垂的稻穗和蓬蓬的马绊草,父亲的草鞋走过时有唰唰唰的响声。

我骑在父亲的头上,无边的稻田铺展着金黄,像一幅画。

母亲说,父亲夸过你的话也不记得了?我们家的饭碗,白瓷的,上面有一只蓝雀,翅膀是开展的,你小时候用铅笔在纸上照着描,描得像,你父亲欢喜得不得了,逢人说我小儿子乖,我小儿子乖。

在稻田里批革时也说,在禾场里“开场”时也说。

我对他说,自夸自,无意思。

他说,我是夸我儿子,不是夸我自己,怎么是自夸自呢。

父亲只读过两个月的冬书。

所谓“冬书”,就是利用冬闲的时候读书,这是农家穷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之一。

父亲有相当的悟性,不仅一手毛笔字写得好,而且还会四六骈俪文。

小时候我见过他在箩筐上大写的一个张字,一气呵成,墨气淋漓。

现在这只箩筐是早已烂朽无存了。

前不久我听说世纶兄弟家有父亲手录的家谱,还有一篇序文,我欣喜不已,连忙去看,然而世纶兄弟翻箱倒箧却没有找到。

站在世纶兄的房间里,我沉默了很久很久。

我永远记得父亲温暖,无奈,凄楚的目光,那时父亲奄奄一息,祖母和母亲把我抱到他的跟前。

他看着我,目光穿透了我的胸膛,一直到现在,那种透力仍然有增无减。

大约是在第二天,父亲就在无声无息中死去,那年他四十二岁。

祖母大哭,雪一般发髻全部散开,像一朵大白花,怒放在父亲冰冷的房间里。

母亲哭喊着“我的姊妹”,声音嘶哑了。

江汉平原上女人哭男人都喊“我的姊妹”,“我的姊妹”是一个女人对男人最后的挽歌,也是妻子将丈夫送往天堂的凄婉的安魂曲。

每年清明,我去为父亲插青,送上几串花花绿绿的清明吊子。

清明时节应当是雨纷纷的,然而,没有下雨,是我站在父亲的坟前,泪如雨下。

父亲的早逝,使我过早地走向人间风雨,风雨淋湿了我飞行的翅翼,我无比仓皇,却在仓皇中锤炼自己,坚强自己。

我现在也为人父,我像一株大树为儿子遮蔽风雨。

儿子没能在风雨中接受洗礼,这不知是不是我的责任和罪愆?我自以为给了儿子很多,其实儿子真正得到了什么呢?他得到的只是(选自《散文》2007年第9期《亲人三题》)17.理解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分)父亲的早逝,使我过早地走向人间风雨,风雨淋湿了我飞行的翅翼。

答:18.父亲去世后,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祖母大哭,雪一般发髻全部散开,像一朵大白花,怒放在父亲冰冷的房间里。

”这段描写有何特点和作用?(4分)答:19.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这个形象所具有的“美德”特点。

(4分)答:20.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我现在也为人父,我像一株大树为儿子遮蔽风雨。

……其实儿子真正得到了什么呢?”请根据文意说明“儿子真正得到”的可能是什么?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怎样的意图?(6分)答:17.①父亲的早逝,让我失去了父爱的庇护,过早地品尝生活的甘苦,承受生活的苦难,承担生活给“我”的重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