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主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模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模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模板一.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描绘了济南冬天秀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感悟、理解内容、欣赏景色、体会情感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但对于散文的表达技巧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济南的冬天这一季节特点可能了解不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济南冬天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欣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冬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济南的冬天。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教学法:通过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课文原文、相关背景资料、生僻词汇和句式的解释。

2.教学多媒体:图片、音乐、课件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冬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说出对冬天的印象。

然后简介济南的冬天,引出课文。

2.呈现(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题目。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段落,并解释原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情感的深入理解: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深厚感情。教师应通过课文朗读、小组讨论、情感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往往较为模糊,难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句子分析、创作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使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的散文。散文是……(详细解释概念)。它能够……(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绘冬天的景色,以及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美。我发现,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导入新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散文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在讲解时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希望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作者描绘景色的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句子,我发现学生们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同时,我也发现对于一些难点内容,比如如何精准运用词语描绘景色,学生们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在展示成果时,虽然有些紧张,但都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让我意识到,要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并表达美”这一主题有着丰富的想法。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碰撞出了不少火花。但在引导讨论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发言。针对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2 济南的冬天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2 济南的冬天

2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4.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②把握文章中济南的冬天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作者、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济南的冬天的美。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提示:向同学们展示四张精美的冰雪图片。

(出示课件1)教师引导:(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印象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寒气逼人?冰天雪地?那么在作家老舍先生的眼里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济南的冬天会有什么不同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一下济南冬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2 济南的冬天(出示课件3)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篇课文,了解作者老舍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5)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作家。

他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文人雅士诵济南预设:(出示课件6)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唐·杜甫济南潇洒似江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体会老舍散文语言的优美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明白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学习内容与环节方式一、课前预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横线的字注音:chéng清() xiāng嵌()发髻()水藻()贮蓄()着落()薄雪()济南()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2)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3)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5)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自学(5分钟)积累(5分钟)二、文体文化常识(1)济南的冬天作者,原名,字,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

1951年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他______________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2)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这一总体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天等,呈现给读者一幅、、、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思想感情。

自学积累(5分钟)三、朗读要求: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音韵之美。

朗读训练(10分钟)四、作者1.查阅相关资料,讲讲你所知道的关于老舍的故事。

2.你对老舍有什么评价?自学交流(10分钟)小组交流五、解释题目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自学交流(5分钟)六、整体感知内容1.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学交流(10分钟)老师帮助第二课时七、选段精读2-3自然段(共9句)1.第①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第④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一.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老舍的散文集《一些印象》。

文章描绘了济南冬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简洁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内涵。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相关图片或课件。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呈现(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老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老师进行点评。

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加强记忆。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你认为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济南的冬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伦敦”“安适”“着落”“髻儿”“镶”“宽敞”“水藻”“贮蓄”“空灵”等。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3)通过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问题。

3.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作品的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相关内容: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其中冬景别有一番风味。

大风呼啸、刺骨寒风,冰天雪地、风雪无情,万物休憩、了无生机,这是我们通常对冬天的印象。

但是,济南的冬天却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看看他笔下的济南冬天是怎样的。

(二)文学常识记一记展示相关内容: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主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中《济南的冬天》、语文主题丛书(一)《济南的秋天》、《春天,复活的季节》
教学目标
1、体悟作者对自然风物的一往深情。

2、学习赏析句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关乎山水关乎情
歌曲《万水千山总是情》
诚如歌中所唱,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柔情似水爱共永,万水千山总是情~万水千山,四季流转,在多情人的眼中,都跃动成一幅明媚的画,一首忧伤的诗。

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关乎山水关乎情。

(出示学习目标)
二、山水温晴因温情——《济南的冬天》
初读课文,完成句子:
1、在老舍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是可爱的,美丽的,多彩的,充满生命力温晴的。

(肯定学生眼中的诸多答案,重点提示老舍眼中,总体特点,强调温晴)
2、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济南冬天?
山,水
3、老舍为什么把济南的山山水水写得如此可爱美丽多彩?
(提示学生第一段,作者对北平,伦敦的冬天的态度)
喜爱,留恋,无非是个“情”字,正是因为老舍对这片山水的脉脉温情,才有了我们读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

4、(主问题)完成句子
我从(句子),读到了老舍对济南冬天这篇山水的深情。

示例A: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请学生带着一往深情读一读这个句子,加入停顿,声调。

追问具体到哪里体现深情,为什么,关注拟人修辞。

(落日余光染了山腰的白雪映衬出一片粉红,仿佛一位纯洁的少女害羞时两腮的白里透红。

把山比喻成摇篮,温暖舒适安宁,再比拟成一位老人,安详慈爱的叮嘱,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关键在于理解拟人的情态)
示例B: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请学生带着一往深情读一读这个句子,加入舒缓语气~卧~
追问具体到哪里体现深情,为什么,关注“卧”字的舒服自适之意
(具体引导可采用替换造句法,与鲁迅《故乡》“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个“横”,一个“卧”,表述一字之差,感情天壤之别,境界全然不同。

再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学生便豁然开朗。

“门口卧着一只小猫”和“门口横着一只小猫”两个句子一出,学生立刻体会到:“横着”好像小猫已经死掉甚至没有体温。

“卧”看出了小猫的舒服自适。

本文亦然)
三、无尽山水无尽情——拓展阅读
温情的老舍写出了济南冬日里山水的温晴,秋日里的济南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阅读《济南的秋天》
1、在老舍的眼中,济南的秋天是诗意的。

(学生有了经验,找到又快又准)
2、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济南秋天?
山,水
3、老舍为什么把济南的山山水水写的如此可爱美丽多彩?
喜爱,留恋,无非是个“情”字,正是因为老舍对这片山水的脉脉温情,才有了我们读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

4、(主问题)完成句子(关注秋日的水)
我从(句子),读到了老舍的一往深情。

参考例句
看水,是要看秋水的。

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
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

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

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

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

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

羡慕死诗人呀!
山水关情,关情未必山水,阅读《春天,复活的季节》P14说说哪些“山水”关何情?
对于春天对于生命的赞美喜爱,表达世界上没有死亡,只有永恒的生命
我从(句子)读到了作者的一往深情。

参考例句
郁金香引吭高歌,连翘花翩翩起舞,梅花表演起了独奏,树木也在一夜之间披上新绿。

有时候,春又悄然而入,羞涩腼腆,欲前又止,就像我的小孙女,倚在门边,偷偷往里瞅,又一下子跑开了,不见踪影,只听见她在门厅格格地笑。

我喊一声:“我知道你在那儿、进来吧!”于是四月便倏地一下飞进我们怀中。

四、莫让山水空关情——总结提升
万水千山也好,四季流转也罢,总要在多情人的眼中现出它的姿色来,希望我们都做生活中的多情之人,读出那份美丽,悟出那份深情,写出那份感受,不要让那万水千山孤芳自赏失了颜色。

五、板书:
关乎山水关乎情
山水温晴因温情
无尽山水无尽情
莫让山水空关情
万水千山总关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