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清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2.11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练习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11.2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每课一练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2.11.2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每课一练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试试卷七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把序号填入答案卷的表格中。

每题2分,共40分)1.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都出现了盛世局面B.都制订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A.都江堰B.赵州桥C.大运河D.灵渠3.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下列能“以人为镜”、采纳魏征忠言的帝王是()。

A.汉武帝 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4.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轻徭薄赋,发展农业③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④提倡节俭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在封建社会,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很多的关注和争议。

下列对武则天的评论中,最准确和最客观的是()。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C.奢侈腐化,心狠手辣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开创了“开元盛世”6.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他回忆的是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8.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出现之前,选拔官员多为世袭和门第推荐。

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B.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C.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D.武则开时开始殿试,还创设了武举9.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真题历练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真题历练试题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4.(2021·)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D)A.、是主要的稻米产区B.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C.大城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D.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4.(2021·)宋代都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

瓦舍出现的原因是(C)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的繁荣②城乡经济的开展和商业的繁荣③民阶层的不断扩大④经济重心南移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2021·)1912 年3月13日,HY称:妇女缠足“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

该恶习在中国流行了1000多年,说明在历史上中国妇女(D)A.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B.思想落后,害家凶国5.(2021·)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生活〞图文展览。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这首诗与以下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适宜?(B)6.(2021·)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分天下之治〞。

这个王朝应是(C)16.(2021·)观看下面三幅图片并阅读后面的讲解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图一:蹴鞠起源于战国时期,唐宋时期极其兴盛,既可以两人对打〔称为打二〕,也可以多人同场比赛,被视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

蹴鞠的对抗性较低,运动量也较小,但富于表演色彩,对技巧要求较高。

图二:画中人物正在进展“步打球〞的比赛。

步打球又称“捶丸〞,是元代非常流行的一种运动,在宫廷和民间都很受欢送。

步打球使用球杆,但不用骑马,也不用立球门,只是在地上挖一个叫做“窝儿’的洞穴,参与者步行击球,入“窝儿〞者获胜。

图三:马球的打法是骑在马上,分为两队,挥舞球杖,纵马争逐一种大小如拳的球。

参赛人数没有严格限制,以进球多少定胜负。

唐朝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文士HY人,甚至百姓,都普遍从事此项运动。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习题精选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习题精选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习题精选1.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是在A.北宋初年B.南宋初年C.北宋末年D.南宋末年2.宋代饮食相当丰富,东京城里食品多达A.100多种B.150多种C.200多种D.300多种3.城内外鱼店,不下一二百家,指的是A.东京B.临安C.南京D.广州4.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A.市B.夜市C.坊D.瓦子5.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A.茅屋B.瓦房C.四合院D.耳房6.宋朝缺马,多用A.驴车B.牛车C.乘轿D.骑驴7.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A.市B.坊C.邸店D.勾栏8.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是由于A.妇女的自愿B.社会提倡C.历代统治者的政策D.一些封建士大夫提倡9.下列内容叙述宋代饮食丰富的是①东京城内食品有二百多种②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③北方人吃鱼多,东京城内外鱼店,不下一二百家④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0.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是形容A.交通发达B.旅店兴旺C.商业发达D.娱乐活跃11.下列内容不是反映宋代住宅情况的是A.农村百姓住房简陋,多是低矮的茅屋B.稍富的人家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院内还种花草C.城市平民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D.官僚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12.列举宋朝时已有的我国传统节日。

13.阅读下列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回答:(1)上述诗句出自那位历史人物?(2)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3)此诗反映了宋朝时什么节日的景象?今天还过这个节日吗?叫什么?参考答案:1.A 2.C 3.B 4.D 5.A 6.B 7.D 8.D 9.A 10.B 11.B12.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13.(1)王安石(2)在欢乐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人人喝着迎接春天的屠苏酒。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下)(25分钟)1.(2013·佛山)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

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④经济重心南移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2013·昆明)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苏州、湖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B.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C.大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3.(2013·聊城)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

这个王朝应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2013·临沂)1912年3月13日孙中山称:妇女缠足“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

该恶习在中国流行了1000多年,说明在历史上中国妇女(D)A.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B.思想落后,害家凶国C.足不出户,五谷不分D.受到了严重的封建束缚5.观察下列一组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图片:(1)观察图1中宋代“妇女庖鱼图”,请你说一说从中可以提炼出宋代有关衣食方面的哪些历史信息?(2)图2、图3和图4均出自《清明上河图》,该图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的民居和交通状况,请你总结宋代农村和城市居民的住房特点。

并从这两幅图中,找一找宋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3)图5是宋代《说书图》,此场景可能出现在宋代城市的哪个场所?此场所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场所?(4)观察这五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万千气象社会风貌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找出身边与宋代的城市生活相关的事例。

【答案】1-4题 C D C D5.(1)衣:小袖狭衣。

食:以鱼肉为主。

(2)住房特点:农村以茅屋为主,城市以瓦房为主。

交通工具:驴、轿子、骆驼、牛车等。

(3)瓦子。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七年级历史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衣住行变化反映社会的发展,那么宋代社会风貌有何变化呢?1.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 )。

A.隋代 B.唐代C.宋代 D.明代2.所谓“薄罗衫子薄罗裙”指的是( )。

A.宋代女子大多穿轻而薄的衫和裙B.宋代女子大多因贫困穿着单薄衣服C.宋代女子大多穿着薄如蝉翼的衣服D.宋代达官贵人穿着轻而薄的衫和裙3.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的习俗在什么时候出现?( )A.北宋初年 B.北宋中期 C.北宋晚期 D.南宋初年4.今天流传的“东坡肉”的由来是( )。

A.因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喜欢吃肉 B.苏东坡亲自烹制的好吃的肉C.苏东坡的父亲特爱吃肉 D.苏东坡的朋友烹制的肉5.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6.关于宋代衣食住行中的“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代交通发达,邸店很多 B.宋代人们多骑马C.宋代人们多用牛车、驴车 D.达官贵人乘轿普遍7.关于宋代衣食住行中的“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低矮的瓦房 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两层楼房C.城市平民住房多为正方形 D.宋代贵族官僚住宅宏丽8.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B.宋代有贴春联的习俗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 D.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完全一样9.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夏季还有冷饮B.宋代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C.肉食中两宋都以猪肉为主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10.假如你生活在两宋时代,你可能会碰上哪些见闻,请结合你所学到的宋代社会风貌的知识,写一篇《两宋社会风貌》的见闻,内容要分“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写。

【答案】1.C 2.A 3.A 4.B 5.B 6.B 7.D 8.D 9.C 10.“衣”: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统治者在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后来衣饰精美华丽。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同步练习 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同步练习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根底达标1.“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作汴州。

〞诗中的“汴州〞是指〔〕A.北宋都城东京B.南宋的都城临安C.北宋都城D.南宋都城2.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就是________的兴旺。

〔〕A.建筑业B.旅店业C.饮食业D.旅游业3.北宋时,城里的“瓦子〞是〔〕A.专供演出的圈子B.买卖建筑材料的铺子C.娱乐兼商业的场所D.专门的商业区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绘的是宋代的______节情景。

〔〕A.元旦B.中秋C.元宵D.寒食5.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的习惯在_______形成的。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能力提升1.南宋朱熹言:“今世之服,大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

〞这说明了( )①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②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③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④民族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作用(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由于与少数民族互,在北宋的肉食中以什么肉为多( ) A.马肉B.羊肉C.牛肉D.猪肉3.以下列图是一幅以儿童生活为主的风俗画,请你判断它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社会生活(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4.以下对宋朝北方一普通百姓衣食住行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身着黑色的小袖狭身短衣在田间劳作知识空间<宋代庖厨>图<宋代庖厨>图反映了当时食品加工的场面,出自1958年酒流沟宋墓出土的画像砖。

图左为温酒厨娘,头戴高冠,身穿小袖对襟、旋袄,站在方型火炉旁,火炉上有一酒壶,厨娘正在拨火温酒。

中间一人为烹饪厨娘,她上穿交领窄袖袄,下穿长裙,裙外还系有围腰,双手腕上戴钏镯,她一边挽袖一边正准备收拾桌上的鱼。

方桌旁还有洗鱼的盆和煮鱼的炉火、锅等。

图右几位妇女正在忙着倒水、做菜。

上海市浦东新区清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2.11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新人教版

上海市浦东新区清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2.11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新人教版

2.11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缠足”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重点难点】重点:宋朝的服饰特点和“瓦子”。

难点:“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课前导读】(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1)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两色衣服。

(2)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

(3)妇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1)肉食:北宋以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多。

(2)主食:北方以等面食为主,南方以等米食为主(3)饮茶:“”习俗和“”民俗。

3.住:(1)两宋时,农民住,市民住。

(2)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两侧有和。

4. 行:(1)宋代缺马,多用、。

达官贵人出门乘,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2)业兴旺,“邸店如云屯”。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5.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不断壮大,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6.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7.今天的传统节日,像、、、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最受重视。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问题导读—评价单答案:1.(1)黑白。

(2)短衣。

(3)缠足。

2.(1)羊肉鱼。

(2)包子腊八粥。

(3)斗茶献茶。

3.(1) 茅屋瓦房。

(2) 耳房偏院。

4.(1)牛车驴车轿。

(2)旅店。

5. 市民阶级瓦子。

6. 勾栏。

7.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

上海市浦东新区清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2.1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新人教版

上海市浦东新区清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2.1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新人教版

2.1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缠足”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重点难点】重点:宋朝的服饰特点和“瓦子”。

难点:“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课前导读】(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1)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________ 两色衣服。

(2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______ 。

(3)妇女______ 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1)肉食:北宋以______ 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多。

(2)主食:北方以______ 等面食为主,南方以 ________ 等米食为主(3)____________ 饮茶:“__________ ”习俗和“”民俗。

3.住:(1)两宋时,农民住_______ ,市民住 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两侧有和。

4.行:(1 )宋代缺马,多用________ 、___________ 。

达官贵人出门乘 _______ ,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2)____ 业兴旺,“邸店如云屯”。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5.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___ 不断壮大,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______________ ”。

6.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选择题
1.你知道中国妇女开始裹足,形成“三寸金莲”是在什么时候吗()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2.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宋代人,他的饮食有哪些呢( )
①夏季可以吃到冷饮
②晚上可以到东京的夜市吃小吃
③北宋时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羊肉进入平常百姓家
④南方人爱吃鱼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
3.宋诗中“邸店如云屯”形容的是()的兴旺
A饭店 B. 旅店 C.邮局 D.报馆
4.北宋东京城里的“勾栏”是指()
A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C.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
D.专供演出的圈子
5.下图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宋代的什么节日(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元旦
6.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的原因是()
A.士大夫的提倡
B. 达官贵人的提倡
C.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D. 农民的需要
7.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8. 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9.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②瓦子③互市④岁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 下列关于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
B.东京夜市上,夏季还有冷饮
C.北宋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
D.“瓦子”是兼营娱乐和商业的场所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的,卖古玩、字画的,剃头、剪头的,相面、算卦的,等等,十分热闹,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

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中国历史》第一册课本(人教版)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瓦子”是一种什么场所?
(2)它在宋朝城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从它的内容上看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哪两方面?
三、简答题
12.宋代服饰有何特点?从服饰到饮食、住宿、行走,你都喜欢宋代哪些习俗?
答案:
1.C
2.C
3.B
4.D
5.D
6.C
7.B
8.D
9.D 10.C
11.(1)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①城市的繁荣;②商业的发展;③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3)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12.(1)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对各级官员服色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从穿戴的服饰上,可辨认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

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华丽。

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2)以宋代衣、食、住、行的习俗,可以选择的组合,以宋代女子为例,穿上轻而薄的衫和裙;晚上到夜市去吃小吃,夏季再饮点冷饮;住在四合院里;坐上牛车去走亲戚。

2.1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合作探究题:
1.宋代服饰发生了哪些变化?
2.宋代出现的一种陋习是什么?它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问题?
3.请联系58页图文和76、77页《清明上河图》回答:宋代“市郊村野”和“都市街景”图里的住房有什么不同?
4.瓦子里为什么很热闹?
5.联系材料:“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思考:宋代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评价单答案:
1.服饰发生的变化:
(1)官员服饰——从节俭变为奢侈;
(2)劳动者服饰——受少数民族影响,小袖狭身的短衣;
(3)陋习——妇女缠足。

2.缠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陋习,女子用布帛紧扎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型尖小,以为美观。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低下,缠足之风盛行后,妇女的身体受到摧残,失去了很多劳动的机会,只能依附于男人,反映了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深。

3.“市郊村野”的房屋布局稀疏、茅草结庐——简朴;“都市街景”的房屋栉比鳞次、楼
阁轩昂、陶瓦盖顶——豪华。

4.它是人们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有演出的“勾栏”,有交易的摊位,还有各种服务行业,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5.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体现,也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