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气象服务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2013年国内 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3年国内 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3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2014年01月07日 06:20 经济日报我有话说近日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2013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揭晓。

1、1月份4次雾霾影响中东部地区1月,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4次较大范围雾、霾天气过程,其中雾平均日数为2.4天,霾平均日数为3.2天。

1月7—13日,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00米。

2、夏季1951年来最强高温热浪袭击南方7—8月,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8省(市)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多出一倍以上,为1951年以来最多。

持续高温少雨导致江南及贵州等地伏旱迅速发展,8月15日,南方地区干旱面积达最大(71.2万平方公里)。

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省直接经济损失480多亿元。

3、华南罕见地被11个台风“轰炸”201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31个台风,较常年(27.4个)偏多3.6个,是继1994年之后台风数量最多的一年。

登陆我国的台风达9个,较常年(6.8个)偏多2.2个,9个登陆和2个影响台风造成170多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4、“菲特”台风增雨,浙江余姚成“一片汪洋”10月7日,23号台风“菲特”在福建省福鼎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

适逢天文大潮,浙江沿海出现50至100厘米的风暴增水,多地超过警戒潮位。

余姚平均降雨量达499.9毫米,为百年一遇,强降水将余姚变成了一片汪洋。

5、延安百余处革命遗址在暴雨中遭破坏7月,延安市平均降水量427.5毫米,是常年同期降水量的近4倍。

暴雨滑塌造成延安凤凰山、宝塔山、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延安新闻纪念馆等新闻机构旧址和名人故居等百余处文物旧址严重受损。

6、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出现1999年以来最大洪涝7—8月,松花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9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7%。

嫩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2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6%,为199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案例

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案例

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案例气象服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优秀的决策气象服务能够有效地提升社会安全、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决策气象服务案例。

一、美国国家气象局(NOAA)提供的决策气象服务美国国家气象局(NOAA)以其极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向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全面、精准的决策气象服务。

其服务包括了从天气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气候变化、海洋预报、空气质量和地球观测等方面的信息。

NOAA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其决策气象服务,包括官方网站、应用程序、电视和无线电上的广播和天气预报服务。

二、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服务作为我国气象科学、技术和气象服务的主管部门,中国气象局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决策气象服务。

其服务包括灾害性天气预警、气象保障、天气服务、气象科技研究等多种领域,覆盖了政府、企业、群众等不同用户。

其中,灾害天气预警系统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决策气象服务之一,能够迅速预警气象灾害,帮助政府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三、智慧城市气象服务平台智慧城市气象服务平台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城市气象服务平台,它覆盖了各类城市天气信息和气象服务,以及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应急管理、民生服务等的深度融合和服务。

其中,广州智慧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气象服务平台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平台之一。

通过该平台,市民可以查询天气预报、灾害预警、雨情、汛情等气象信息,帮助市政府开展城市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工作。

四、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采用的气象标准化体系世界气象组织在推动全球气象合作和协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气象标准化体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该组织通过不断开展技术研究,制定并普及一套全球适用的气象预报标准和气象专业术语,帮助各国开展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并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提供支持。

以上是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决策气象服务案例,它们充分体现了现代气象服务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为各个行业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还为国家和全球气象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要素气象服务典型案例

数据要素气象服务典型案例

数据要素气象服务典型案例一、农业领域:精准灌溉与灾害预防的“气象参谋”在一个主要种植小麦的农村地区,有一位叫老李的农民。

以前,老李总是按照传统经验来灌溉和预防灾害,结果有时候不是水浇多了导致小麦有点“泡肿”,就是没及时防范住暴雨或者大风,让收成大打折扣。

后来,当地引入了数据要素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通过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像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这些,再加上土壤湿度监测数据等多种数据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他们把这些数据整合成简单易懂的信息发送给老李这样的农户。

比如说,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老李收到消息说未来一周温度较高但降雨量极少,而且土壤湿度已经接近临界值。

这就像是气象服务在跟他说:“老李啊,你的小麦快渴死啦,得赶紧浇水啦。

”于是老李精准地进行灌溉,既没浪费水资源,又保证了小麦茁壮成长。

还有一次,气象服务提前告知有一场强对流天气即将来袭,可能会带来大风和冰雹。

老李收到消息后,立马和家人一起采取防护措施,给小麦盖上防护网之类的。

那场灾害过后,周围很多没得到消息的农户损失惨重,而老李的小麦只是受了点小影响。

二、航空领域:航班安全与准点的“气象导航员”某大型航空公司也受益于数据要素气象服务。

大家都知道,天气对航班的影响可太大了。

以前经常出现航班因为突然的大雾或者雷暴天气而延误,旅客们抱怨,航空公司也头疼。

现在气象部门整合了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数据,包括卫星云图、高空气象探测数据等多种数据要素。

当一架飞机准备从A城飞往B城时,气象服务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他们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在航线途中有一片积雨云正在形成,而且这片云可能会在飞机到达的时候发展成强雷暴。

于是气象部门把这个消息告诉航空公司的调度中心。

调度中心就像接到了“紧急军情”一样,迅速调整航班路线,让飞机绕过那片危险的积雨云区域。

这样一来,航班既避免了因为雷暴天气而面临的安全风险,又能尽量准点到达目的地。

旅客们也很高兴,再也不用在候机大厅干等,还担心自己的行程被打乱了。

2013年新疆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3年新疆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3年新疆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一、新疆首次遭遇龙卷风7月5日19时25分至45分,位于天山西段的伊犁河谷昭苏县萨尔阔布乡遭遇龙卷风袭击,摧毁房屋、棚圈、电力设施等,并造成多人受伤,牲畜死亡。

此次龙卷风是新疆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次监测到的接地龙卷风。

二、强冰雹频频袭击,损失严重继2011、2012年后,2013年我区冰雹灾害又呈偏多、偏重发生,尤其是强冰雹频频出现,多场冰雹过程单次损失过亿元。

其中,6月18日麦盖提县出现新疆有气象记录以来观测到的最大冰雹,直径达6厘米;5月14日阿拉尔市冰雹持续时间最长达17分钟;7月4日温泉县出现近20年来损失最重的冰雹灾害。

据统计,全区共有8个地(州、市)51县次出现冰雹灾害,受灾面积超过260万亩,绝收面积超过80万亩。

三、初夏南疆西部连续出现极端降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南疆西部处于多降水时段,并多次出现极端降水。

其中,5月27~28日,喀什叶城县过程降水量89.6毫米,突破当地5月降水量历史极值(57.2毫米,1964年),并超过当地年降水量(66.7毫米);6月17~18日,阿克苏地区温宿县过程降水量85.8毫米,突破当地6月降水量历史极值(52.7毫米,1974年),超过当地年降水量(83.9毫米)。

以上极端降水天气引发山洪灾害,对当地农业、林业、水利和交通设施等造成重大损失,并造成人员伤亡。

四、“4·16”特强沙尘暴席卷喀什和田4月16~17日,受5~6级西北风影响,特强沙尘暴(俗称黑风)先后席卷喀什地区伽师县、莎车县等7个县以及和田地区策勒县、民丰县等6个县,发生地能见度普遍在200米左右,最小能见度不足1米。

此次特强沙尘暴天气造成农业、林果业等受灾,经济损失较大。

五、局地暴雨频发,北疆夏季降水丰沛春夏季新疆局地暴雨频繁,全疆有14个地(州、市)91县次出现局地暴雨,喀什地区、伊犁州次数较多,分别出现18、17县次,并引发多地山洪地质灾害。

气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气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气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案例一:气象科技创新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气象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气象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加强了气象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动气象科技从传统预报向智能预报、从主观经验向客观定量化、从单点突破向协同发展、从点状应用到链条化服务、从行业优势向国家综合优势的转变。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值预报模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外,我国还开展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业务领域的气象科技创新,如海洋气象、农业气象、交通气象等,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

案例二:气象服务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气象服务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气象服务提供了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包括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灾害预警、人工影响天气等。

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加强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气象服务合作,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

此外,我国还针对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等提供了个性化的气象保障服务,如奥运会、世博会、地震等,为相关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案例三:气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气象部门加强了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和预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气象部门还针对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全方位的气象服务,如空气质量监测、环境气象监测等,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气象部门还针对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案例四:气象服务便民利民气象服务便民利民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气象服务便民利民方面,我国加强了针对公众的气象服务供给,提高了气象服务的覆盖率和精细化程度。

例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气象预警和预报信息,我国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使公众能够及时获取到准确的气象信息。

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案例

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案例

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案例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案例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断加剧,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优秀的决策气象服务案例可以有效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减少损失并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为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气象服务在灾害防范中的应用气象服务在灾害防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自然灾害爆发前,优秀的决策气象服务可以提前预警,帮助政府和居民做出相应的准备。

例如,当地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大气压力、风向风速等指标对即将遭受风暴或台风袭击的地区进行监测和预测,通过短信、广播等方式向民众发布预警信号,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是一个气象高度相关的行业,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巨大。

优秀的决策气象服务可以帮助农民合理规划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例如,气象部门可以通过遥感和气象监测技术,对农作物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降水等指标进行监测和预测,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播种和灌溉建议。

此外,气象部门还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例如为特定农田提供天气预报、病虫害预警等,帮助农民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策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供应安全。

3. 气象服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涉及多个方面,其中之一是考虑城市气候因素,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优秀的决策气象服务可以提供给城市规划师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空气质量、风向风速等方面的数据和分析。

例如,气象部门可以通过气象观测站和遥感技术监测城市温度分布,并根据数据提供对抗热岛效应的建议,如增加绿地覆盖、优化建筑设计等。

此外,气象部门还可以通过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测,提供城市交通、工业排放等方面的决策支持,助力城市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优秀的决策气象服务案例在灾害防范、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些案例证明了气象服务在减少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次冷涡强对流天气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一次冷涡强对流天气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一次冷涡强对流天气气象服务案例分析一次冷涡强对流天气气象服务案例分析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频繁,各种极端天气现象层出不穷。

其中,冷涡强对流天气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天气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对一次冷涡强对流天气的气象服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提高对极端天气的防范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案例发生在某山区城市,该地区气候多变,容易发生冷涡强对流天气。

当地气象部门在预报中准确预测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来袭,即将有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极端天气现象出现。

根据预警情况,该地区立即启动了橙色预警,提醒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这次强对流天气来袭前,气象部门及时发布了预警信息,其中包括强对流天气的特点、趋势以及对人们的威胁。

同时,气象部门还提供了简明明了的应对建议,包括避免户外活动、关紧门窗、及时转移易受灾的人群等。

通过及时发布天气预警和提供科学有效的应对建议,气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对极端天气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与此同时,气象部门采用先进的气象观测技术手段,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和模拟,预测和评估了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影响范围。

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精确判断了强对流天气的到达时间和预计强度,从而为地方政府、居民和救援机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了将气象服务最大化地传递给民众,该地区在预警发布的同时,还联合媒体对强对流天气进行全面宣传。

媒体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公众的感知度,还缓解了居民的恐慌情绪,使居民能够更加理性地应对此类极端天气的到来。

此外,气象部门还通过建立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合作机制,及时向地方政府传递相关的气象信息和建议。

地方政府则积极组织各级部门协同行动,合理安排人员,加强抗灾设施的排查和维护,并及时向灾区居民发布风险提示。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冷涡强对流天气气象服务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准确预测和及时发布天气预警是防范极端天气的关键。

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案例

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案例

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案例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案例参考内容:气象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决策者来说,准确的气象信息和预测数据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因天气变化而可能带来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决策气象服务案例参考内容:1. 灾害预警系统灾害预警系统是决策气象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基于气象数据和预测模型,实时监测和预测各种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等。

通过灾害预警系统,决策者可以及时获得相关的气象信息和风险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计划,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航空气象服务航空领域是一个对气象信息需求量较大的行业。

航空气象服务能够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飞行条件评估,帮助飞行员做出合理的飞行决策。

比如,航空气象服务可以提供雷达图像、风切变警报、冰雹预报等信息,以帮助飞行员避免恶劣天气环境。

3. 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通过提供农业气象预报、气象指导和灾害预警等信息,帮助农民和农业决策者做出农作物种植、收获和灾害防控等方面的决策。

比如,农业气象服务可以提供降雨预测、温度变化预报、病虫害预警等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灌溉、施肥等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城市交通气象服务城市交通气象服务可以通过提供实时的交通流量、道路状况、能见度等信息,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和驾驶员做出合理的交通决策,优化交通流动。

比如,城市交通气象服务可以提供交通拥堵预警、雾霾警报、冰雪路面提示等信息,协助交通管理部门调度交通资源,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这些案例展示了决策气象服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灾害预警、航空、农业和城市交通等。

通过气象数据和预测模型,决策者可以获得实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减少风险和损失。

然而,要实现优秀的决策气象服务,还需要解决一些挑战,如数据收集和共享、模型精度和预测准确性等。

同时,决策者也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气象知识,提高对气象服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气象服务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天气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案例编号:案例类型:2013年度气象服务典型案例分析评价报告案例名称:2013年6月7日暴雨天气过程服务分析评价报告所在部门:负责人:入库日期: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制二Ο一三年四月索引—2—2013年6月7日安徽省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评价报告姓名1 姓名2 姓名3(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居中)(单位1;单位2;单位;城市邮编)(宋体、小五号字、单倍行距、居中)摘要2013年6月6日午后起,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出现强降雨,强降雨中心位于安庆、池州、黄山等地,464个乡镇达100毫米以上,14个乡镇超过250毫米,安徽省气象局发布今年以来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受强降水影响,安庆、池州、黄山、宣城、铜陵5市21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

此次暴雨过程,安徽省气象局预报准确,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暴雨天气过程前后,气象部门通过手机短信、电视节目、声讯电话、网站等渠道及时发布了各类预警预报信息,水利、电力等行业部门积极配合,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公众和水利、电力等行业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准备时间,为减少灾害影响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另外,此番强降水过程恰逢高考,省气象局采取多种服务手段,接受考生及家长的咨询,提供贴心服务为莘莘学子护航。

1. 概述2. 灾情及影响3. 致灾因子分析4. 预报预警4.1 预报预警准确性4.2 预报预警及时性4.3 预报预警发布传播5. 气象服务特点分析6. 社会反馈6.1 决策服务效果—3—6.2 公众评价6.3 媒体评价7. 思考与启示—4—一、概述6月6日午后起,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出现强降雨,强降雨中心位于安庆、池州、黄山等地。

6月6日08时-8日08时过程雨量:淮北不足10毫米,江淮之间中北部10~50毫米,大别山区及沿江江南超过50毫米,其中464个乡镇达100毫米以上,14个乡镇超过250毫米,最大黄山云谷寺381.1毫米;从覆盖面积来看,超过50毫米的覆盖5.94万平方公里,超过100毫米以上覆盖2.46万平方公里(图1)。

图1 6月6日08时-8日08时安徽省累计雨量(mm)—5—二、灾情及影响受强降水影响,安庆、池州、黄山、宣城、铜陵5市21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

据民政部门初步统计,截至8日11时:全省有121万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口1.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1千公顷,倒塌房屋667间,严重损坏房屋1117间,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其中农业损失2.7亿元。

2.1 南部地区气象雨涝加重5月以来我省多降水过程,淮北中北部、大别山区、江淮至沿江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雨涝。

6月8日的SPI监测显示:全省大部地区维持中等以上气象雨涝,其中大别山区、沿江大部及江南中西部气象雨涝较重。

与降水前相比:我省南部地区气象雨涝明显加重(图2)。

2.2 部分河流和水库超警戒或汛限水位受此次强降水过程影响,长江支流秋浦河以及大沙河、尧渡河、黄湓河、练江、县大河等6条支流先后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过程。

秋浦河高坦站7日13时水位达24.10米,超警戒水位1.60米;黄湓河雁塔站超保证水位。

全省有13座中型、420座小型水库超汛限水位。

2.3 强降水造成部分农田出现渍涝目前我省冬小麦处于收割晾晒阶段、夏种作物处于播种期、一季稻处于栽插期。

阴雨天气对淮北小麦的收获和已收割小麦的晾晒不利,同时强降水也导致江淮及沿江圩区和低洼田块的春播旱作物出现渍害,影响夏种进度和低洼地区作物幼苗生长。

三、致灾因子分析6月6日08时,500hPa上华北西部到长江中游有一低槽,我省处于槽前西南气流中,同时,与500hPa低槽相对应,低层有一低涡。

7日低槽东移,并伴有西南和偏东急流,造成6日午后到7日白天我省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出现强降雨。

由于强降雨带覆盖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等地,多为山区丘陵地貌,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同时,造—7—成部分地区出现积水,池塘、水库及中小河流出现涨水,多条河流超过警戒水位。

另外,阴雨天气对淮北小麦的收获以及已收割小麦的晾晒造成影响,并且,强降水导致江淮及沿江圩区和低洼田块的春播旱作物出现渍害,影响夏种进度和低洼地区作物幼苗生长。

四、预报预警4.1 预报预警准确性4.1.1 短期预报48小时预报全省阴天,合肥以北有阵雨或雷雨;合肥以南有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雨,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24小时预报全省阴天,淮北有阵雨或雷雨,部分地区中到大雨;淮河以南有中等阵雨或雷雨,其中江淮南部和江南部分地区暴雨,局部大暴雨。

4.1.2 预警信号发布情况安徽省气象台发布及确认暴雨、大风等预警信号9次,6月7日上午06时,发布今年以来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3小时内安庆、池州、黄山部分地区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宣城、芜湖、铜陵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可达50毫米以上。

各地市气象部门共发布各类红色预警信号15次。

4.2 预报预警及时性—8—6月3日,省气象局在《一周天气趋势》中预报“6日后期-9日全省有一次降水过程”,并提前48小时预报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6月6日14时安徽省气象台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6日21时变更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7日03时变更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于6月7日06时,发布今年以来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全力应对强降雨。

同时,7日16时国土资源厅和安徽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4.3 预报预警发布传播对于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安徽省气象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滚动做好强降雨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在16个小时内将暴雨预警信号由蓝色连续提升三个级别。

6月7日06时,省气象局发布今年以来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同时发布及确认暴雨、大风等预警信号9次,制作《天气情况快报》、《气象预警信息快报》、《专题气象服务》、《灾情直报信息》等各类服务材料18 期。

此外,安徽省气象局与国土资源厅进行了电话会商,并于6日20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指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西南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6月7日一早,安徽省气象局局长于波再次对进一步做好强降雨气象服务作出部署,要求加强值守班,强化滚动预报,做好跟踪服务,及时上报灾情。

可以说这次的强降雨过程,省气象台和相关部门密切部署,根据灾害性天气演变情况,及时做好预报预警发布和部门的联动工作。

五、气象服务特点分析—9—安徽省气象局高度重视强降雨等灾害天气的气象服务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等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面对此次暴雨过程,省气象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通过手机短信、影视、报纸、网络、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发布预警信号,广泛应用各种发布途径,有效拓宽预报、预警信息接收面,为公众和水利、电力等行业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准备时间。

另外,此番强降水恰逢一年一度的高考,6月5日,安徽省气象局召开高考天气新闻通气会,提醒广大考生在考试期间携带雨具,做好防雷防雨准备;省气象台制作专题服务材料,编发《高考天气专报》;影视频道新增《高考天气》板块;通过腾讯微博和手机短信提醒考生及家长注意高考期间的强降水天气;中国天气网安徽站开辟高考专题,及时更新天气变化信息;96121声讯电话开通高考信箱,接受考生及家长的咨询,提供贴心服务为莘莘学子护航。

—10—图3 省气象局召开高考新闻通气会5.1 公众气象服务通过短信、彩信、报纸、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屏、网站、96121声讯电话、微博等方式向公众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5.1.1 手机短信服务6月6—8日,通过短信预警服务平台共向公众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3个,气象短信接收50852人次,其中移动17087人次,联通14895人次,电信18870人次。

向预警责任人发送预报预警短信共计755 次,累计覆盖819172人次。

5.1.2网络服务—11—在中国天气网安徽站首页及专题共发表17篇稿件,其中《安徽高考期间多雷雨气温不高有点闷》等3篇文章被成功推荐到中国天气网主站,6月4日在省级站发表了新专题“安徽高考专题”(见下图)。

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发布预警信号、暴雨预报、灾情实况等服务信息的微博共计74篇。

5.1.3 影视服务在经视午间、卫视晚间、综艺晚间等节目中播出安徽省气象台发布的各类预警信号总计10次,其中播出暴雨蓝色预警信号3次,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次,大风蓝色预警信号6次。

在气象频道中插播各类预警信号共9次。

播出地质灾害黄色气象预警预报16次。

—12—除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地质灾害预报之外,气象部门还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增加农业气象服务、高考天气等板块等内容,提醒公众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针对强降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象部门在节目中及时播出“请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和中小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等相关提示内容。

在影视节目中增加“高考天气”板块,发布高考期间天气情况,增加温馨提示,介绍广大考民应对强降雨、强对流等灾害天气的防御措施。

增加“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板块,提醒淮河以南地区及时进行农田排涝降湿;小麦主产区已收获小麦注意通风保存,未收割小麦避开阴雨天气,天气转好再全力抢收。

—13—5.1.4 广播服务通过《交通气象》节目播出各类预警信号共6次,其中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次,大风蓝色预警信号1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2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次;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次。

5.2 行业气象服务本次强降水期间,气象部门加强应急值班,及时与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进行会商,滚动做好强降雨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并联合国土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做好相关行业的气象服务工作。

5.2.1 交通气象服务6月6—8日,制作《交通气象服务专报》1期,提醒江淮南部和江南部分地区暴雨,局部大暴雨,强降雨会导致道路湿滑及能见度差,大别山区、皖南山区西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提醒相关单位注意防范;向交通运营管理相关部门发送预警短信共123条,—14—拨打电话6次,主要通知低能见度状况、专题材料发布以及省台发布各类预警信号;通过“高速公路气象信息服务及预警平台”发布各类预警信号158次;6月6日10时为上海铁路局合肥供电段提供《行业服务气象信息专报》1期。

交通运营管理部门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积极采取高速公路限速等管制措施,加强值守,加大对沿线设备的巡查,确保交通安全。

5.2.2 电力气象服务针对此次暴雨过程,7月6日10日为安徽省电力调度中心提供《行业服务气象信息专报》1期。

电力调度中心及时通知江淮南部和江南等地区电力部门加大巡查值班力度,随时准备抢修损毁线路,对电力进行合理调度,确保安全。

5.2.3 旅游气象服务在黄山景区官方网站的新闻信息《黄山风景区首发暴雨红色预警提升古树防护级别》中作出提示:暴雨来袭之前,景区资源保护部门根据预警,提前对辖区古树名木保护设施、支撑体系和防雷系统进行仔细检查,在青狮石下铺设麻袋,以防迎客松根部出现积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