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五讲

合集下载

第5讲 网络应用技术基础PPT课件

第5讲 网络应用技术基础PPT课件

交换机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关
路由器 网桥
中继器
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按照层次结构进行组织,将计算机之间相 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的接口的 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1978年ISO提出了“异种机连网标准”的框架结构,这 就是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le),简称为OSI 。
5.2.3 TCP/IP协议
–国际互联网协议 –实现网际间各种异构网络和异
种计算机间的互连通信 –协议族:TCP, IP, FTP, Telnet,
SMTP, DNS, NFS
TCP/IP协议模型
分层结构
传输实体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数据流或报文 传输分组 IP数据报
物理帧
TCP/IP与OSI的关系
DNS-Domain Name Service 提供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即地址解析 用途越来越广
TCP/IP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
TCP/IP模型
OSI模型
应用层 数据层
应用层表 示层会话

传输层
缓冲区
TCP包头 TCP包头
TCP数据区 TCP数据区
传输层
网络层
IP包头 IP包头
IP数 数据包 IP数 数据包
NSFNet取代了ARPANet;1992年美国高级网络服务公司ANS组
建了ANSNNet。1997年美国开始实施下一代互联网络建设计划

我国于1989年接入因特网,并形成四个骨干网。
CHINANET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网址: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基础-PPT精选.ppt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基础-PPT精选.ppt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基 础
局域网技术 因特网基础知识
Internet的应用
第5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2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
Chang’an University LuJiang
长大教学互动论
3.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层次化结构,并对每层进行了精确
定义 4. Internet网络时代
计算机
服务器
路由器
In tern et
集线器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 计算机
第5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4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
Chang’an University LuJiang
长大教学互动论
第5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
Chang’an University LuJiang
长大教学互动论
根据不同时期体系结构等变化特点可将计 算机网络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1. 面向终端的网络(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2.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连系统)
• 数据通信(文件传输、IP电话、E-mail、视频会议、信息发布、交互式 娱乐、音乐等)
• 资源共享(软件、硬件、数据(数据库等) • 提高可靠性(利用可替代的资源,提供连续的高可靠服务) • 促进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 • 其他功能
第5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12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 系统
通信网络
计算机 系统
第5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11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五讲:WSN物理层

第五讲:WSN物理层

可能有特别的要求。例如,舰船应用可能要求使用水性传输
介质,譬如能穿透水面的长波。复杂地形和战场应用会遇到
信道不可靠和严重干扰等问题。
另外,一些传感器节点的天线可能在高度和发射功率方面比
不上周围的其它无线设备,为了保证这些低发射功率的传感
器网络节点正常完成通信任务,要求所选择的传输介质能支
持健壮的编码和调制机制。
5.12.1 介质的选择
➢ 介质的选择
无线电波是容易产生,可以传播很远,可以穿过建筑物,因
而被广泛地用于室内或室外的无线通信。无线电波是全方向 传播信号的,它能
向任意方向发送无
线信号,所以发射
方和接收方的装置
在位置上不必要求
很精确的对准。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5.12.1 介质的选择
➢ 红外通信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之间通信的另一种手段是红外技术。红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5.12.2 频段的选择
无线电波的通信限制较少,通常人们选择“工业、科学和医 疗”(Industrial,Scientific and Medical, ISM)频段。ISM频 段的优点在于它是自由频段,无须注册,可选频谱范围大, 实现起来灵活方便。ISM频段的缺点主要是功率受限,另外 与现有多种无线通信应用存在相互干扰问题。
传播特性 主要用途
空间波为主
海岸潜艇 通信; 远距离 通信; 超远 距离导航
地波为主 地波与天波
越洋通信; 中距离通信; 地下岩层 通信; 远距离导航
船用通信; 业余无线电 通信;移动
通 信;中距离
导 航
天波与地 波
远距离短 波通信; 国际定点 通信
«无线传感器技术 »课程讲义
第五讲:WSN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基础龚娟第5章计算机网络概述课件教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龚娟第5章计算机网络概述课件教学

计算机网络概述课件教学1. 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网络系统。

本章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集合,可以实现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地理范围和连接方式进行分类。

按地理范围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Internet)等;按连接方式分为点对点连接和广播方式。

2.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

2.4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一种规则或约定。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和FTP协议等。

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具有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功能。

3.1 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通过通信线路将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实现数据的传输功能。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实现。

3.2 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通过共享资源,如打印机、文件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和使用远程计算机上的资源。

3.3 信息交流计算机网络通过提供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和远程会议等功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合作,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和知识。

4.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互联网、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等。

4.1 互联网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服务和应用,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在线视频和社交媒体等。

4.2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品购买和交易的商业活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五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五讲

三层交换机实际是一种路由器。
(1)路由选择
当源主机通过通信子网向目的主机发送数据 分组时,可能需要通过若干中间设备( 分组时,可能需要通过若干中间设备(路由 ),所经过的每台路由器必须知道为了把 器),所经过的每台路由器必须知道为了把 信息分组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信息分组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需要将分组 交给(与它相连的)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交给(与它相连的)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每一个路由器中都有一张路由表 路由表, 每一个路由器中都有一张路由表,用来记录 到达目标地址的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到达目标地址的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路由表(目的地址,下一跳) 路由表(目的地址,下一跳) 路由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建立并维护。 路由选择算法建立并维护 路由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建立并维护。路由 计算方法分为静态路由 动态路由两种 静态路由和 两种。 计算方法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两种。
网络互连的目的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资源 网络互连的目的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资源 目的是实现 共享和不同网络上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 共享和不同网络上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其 主要内容是网络扩展 网络扩展。 主要内容是网络扩展。网络扩展的主要原因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现局域网受到传输媒体、通信 扩展覆盖范围。由于局域网受到传输媒体、 设备等限制,其通信距离总是有一定限制的, 设备等限制,其通信距离总是有一定限制的,通 过网络互连,可以扩展其通信距离。 过网络互连,可以扩展其通信距离。 形成更大的网络。 形成更大的网络。一个计算机网络所能连接的计 算机数量总是有限的,通过互连, 算机数量总是有限的,通过互连,能增加连接网 络的计算机的数量,扩展网络的规模。 络的计算机的数量,扩展网络的规模。 提高网络的性能。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 提高网络的性能。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人们要 求更快的传输速度、 求更快的传输速度、更短的响应时间和更多的业 通过互连,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务,通过互连,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3.能够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故障排除;4.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局域网。

教学内容:第一讲: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部分(60分钟)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主机、通信介质、网络设备)第二讲: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60分钟)1.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2.网络的通信方式(单播、广播、多播)3.网络的传输介质(有线、无线)第三讲: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60分钟)1.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作用2.TCP/IP协议族的基本协议3.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第四讲: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120分钟)1.网络配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常见的网络故障排除方法和工具3.常见的网络故障案例分析和解决第五讲:局域网的设计与实现(120分钟)1.局域网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案2.局域网的组网设备和技术选择3.局域网的实施和测试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2.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实践操作;3.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开展局域网设计和实施的项目。

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日常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互动等;2.期中考试: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考察;3.期末项目:设计和实现简单的局域网,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案、设备选择和实施等;4.总评成绩:综合考虑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项目的表现。

教学资源:1.计算机实验室:提供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2.课堂教学材料:提供课件和教材,用于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3.实践项目指导书:指导学生进行局域网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具体的步骤和要求。

1.《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2.《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三版),周士勇、邵宏志3.《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四版),曾琦、张学工、杨炜教学提醒:1.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避免网络攻击和信息泄漏;2.提醒学生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和知识产权的保护;3.鼓励学生参与网络技术比赛和实践项目,提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件》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件》

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卫 星网络等。
3 按拓扑结构划分
总线型、星型、环形、网 状等。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客户-服务器结构
客户端向服务器提交请求,服务器提供相应的服务。
对等结构
所有主机都被视为对等关系,可以相互通信与资源 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物理层
负责传输比特流。
网络层
负责将数据帧通过路由器传送。
数据链路层
负责将比特流划分为数据帧。
传输层
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
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族是一组通信协议,包括TCP、IP等,用于实现互联网络中的通信。
网络设备与网络拓扑
路由器
用于在不同网络间传输数据。
交换机
光纤
用于在局域网内连接多台计算机。
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通 信线缆。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
电子邮件
2
快速、方便地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3
互联网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共享。
远程访问
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其他计算机或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件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计算机和相关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 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组成的系统,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按覆盖范围划分
2 按网络性质划分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互联网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五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五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五章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第五章通常涵盖了网络层的相关重要知识。

网络层作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关键层次,承担着数据分组的路由选择和转发等核心任务。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路由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确定数据分组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最佳路径。

这就好比我们在出行时需要规划一条最优的路线,网络中的数据分组也需要找到一条最快捷、最可靠的路径来传输。

为了实现路由选择,网络层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路由算法。

其中,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是比较常见的两种。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通过相邻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来更新路由表。

每个路由器会告诉邻居自己到各个目的地的距离(通常用跳数来衡量)。

然而,这种算法可能会存在计数到无穷大的问题,导致路由环路的出现。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则相对更加复杂和准确。

每个路由器需要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最短路径来构建路由表。

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地避免路由环路,但计算量较大,对路由器的性能要求较高。

除了路由选择,网络层还负责数据分组的转发。

当数据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将其转发到下一个合适的节点。

转发的过程通常是基于目的地址进行的。

网络地址转换(NAT)也是网络层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私有网络中,使用的是私有 IP 地址,这些地址不能在公共网络中直接使用。

NAT 技术可以将私有 IP 地址转换为合法的公共 IP 地址,从而实现私有网络与公共网络的通信。

IPv4 是当前广泛使用的网络层协议,但由于其地址空间有限,IPv6 逐渐得到推广。

IPv6 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更好的安全性和扩展性。

在网络层中,还涉及到一些控制和管理机制,比如拥塞控制。

当网络中的数据流量过大,导致网络拥塞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拥塞,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常见的拥塞控制方法包括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等。

另外,网络层的服务质量(QoS)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不同的应用对网络性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语音和视频通信需要较低的延迟和抖动,而文件传输则对可靠性要求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域名系统的功能
DNS名字空间 层次名字 体系结构
DNS名字结构 与命名规则
域名规约
名字注册
层次权威 机构结构 顶级域名 体系结构
二级域 注册过程 DNS地区与 层次体系管理
域名系统(DNS)
名字服务器与名字解析
DNS资源记录 与主文件
名字服务器 类型与功能
名字解析 与解析过程
DNS报文格式 与注记符号
端系统又被统称为主机(host);
7
端系统的概念(2)
在未来的网络应用中,端系统的主机 类型将从计算机扩展到所有能够接入 互联网的设备,如手持终端PDA、固 定与移动电话、数字相机、电视机、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结点,以及 各种家用电器。
8
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的概念
网络应用程序运行在端系统,核心交 换部分为应用程序进程通信提供服务;
所有结点都是可以萌发新枝叶的点,通 常将结点和叶都称为结点。
33
RFC1034表示的域名空间结构
MIL
EDU
ARPA
BRL
NOSC DARPA
IN-ADDR SRI-NIC
ACC
UCI
MIT
ISI
UDEL
YALE
MIT XX
ACHILLES A C VAXA
VENERA
Mockapetris
34
第7步 202.113.56.10
第6步
202.113.56.10
根域名服务器
第3步
nankai域名服务器
第5步
202.113.56.10
互联网边缘部分主要包括大量接入互联 网的主机和用户设备;
边缘部分利用核心交换部分所提供的数 据传输服务功能,使得接入互联网的主 机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6
端系统的概念(1)
边缘部分的用户设备也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端系统是能够运行FTP应用程序、E-mail 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或P2P文件共 享的Napster应用程序、Skype即时通信 应用程序的计算机;
应用程序体系结构(application architecture)的概念使得网络应用系 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变得容易和规范。
9
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应用层
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研究的是运行在端系统应用层的软件结构
应用层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 链路层 物理层
端系统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 链路层 物理层
3
4.1 网络应用与应用系统设计方法
4.1.1 互联网端系统与核心交换的基本概念 面对复杂的互联网结构,研究者必须遵
循网络体系结构研究中“分而治之”的分 层结构思想,在解决过程中对复杂网络 进行简化和抽象。在各种简化和抽象方 法中,将互联网系统分为边缘部分与核 心交换部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核心交换部分包括由大量路由器互联的 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N
服务器所辖子域?
Y
从数据库中取 出相应地址
反复解析 哪种解析方式?
递归解析
执行递归 解析过程
执行反复 解析过程
接收查询结果
发送查询结果
36
递归解析中客户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
第2步
第3步 202.113.16.10
根域名服务器
用的实际需求来决定传输层是选 择TCP协议还是UDP协议,以及 主要的技术参数;
18
传输层协议是在主机的操作系统 控制下,为应用程序提供确定的 服务。
传输层QoS表现在:可靠性、带 宽与延时等方面。
19
E-mail、FTP、TELNET、Web、IM、IPTV、 VoIP,以及金融应用系统、电子政务、电子商 务、远程医疗、远程数据存储等应用对数据传 输的可靠性、带宽和延时要求不同;
户请求查询的某个域名对应的IP地址;
30
域名空间和资源记录、域名服务器与地址解析程序的关系
用户通过本地地址解析程序的简单的过程 调用或系统调用,对域名系统进行访问;
从地址解析程序的角度看,域名系统是由 数量未知的域名服务器构成的系统,地址 解析程序将每一个域名系统使用的数据库 视为基本静态的数据库;
客户
第1步
第8步 202.113.56.10
本地域名服务器
第4步
第5步 202.113.27.1
nankai域名服务器 202.113.16.10
第6步
在客户/服务器模式中,客户与服务器分 别表示相互通信的两个应用程序进程。
11
进程通信中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主机A
主机B
互联网
客户 进程
请求 响应
服务器 进程
12
C/S工作模式的特点(1)
服务器程序在固定的IP地址和熟知 的端口号上一直处于打开状态,随 时准备接收客户端的服务请求;
客户端程序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在 访问服务器时打开;
客户端
服务器
输入名字 处理主机名解析请求 将名字解析为地址 请求资源
访问资源
26
处理应答
处理请求 产生响应
域名系统DNS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
名字空间定义:系统必须提供一个所 有可能出现的结点命名的名字空间;
名字注册:系统必须为每台主机分配 一个在全网具有唯一性的名字;
名字解析:系统要为用户提供一种有 效的完成主机名与网络IP地址转换的 机制。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 链路层 物理层
端系统
互联网核心交换部分
端系统
10
4.1.2 应用进程间相互作用模式
应用进程间相互作用模式的基本概念
在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的分类中使用的客 户/服务器(C/S)的术语对于理解系统 结构是有利的,但是与应用进程间相互 作用模式容易产生混淆;
在TCP/IP协议体系中,进程之间相互作 用采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模式;
4
将互联网抽象为边缘部分与核心交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端系统:服务器端
C/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S
端系统:客户端 端系统:客户端
互联网核心交换部分 P2P (a)
端系统:服务器端
C/S
C/S
P2P
互联网核心交换部分
互联网边缘部分
(b)
5
端系统:客户端 端系统:客户端
核心交换部分与边缘部分的关系
核心交换部分包括由大量路由器互联的 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大多数根域名服务器由多台服务器构成的服务 器集群组成。有些根域名服务器由分布在不同 地理位置的多台镜像DNS服务器组成。
32
4.2.3 域名数据库
DNS必须有一个大型的、分布式的域名 数据库;
域名数据库存储的是按层次管理的域名 空间数据;
这种层次结构可表示为根在上面的树形 结构,结点都是根的子孙;
支持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 支持字节流传输服务 支持全双工服务
21
选择TCP协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TCP协议的拥塞控制机制是通过限 制每个TCP连接来达到公平使用网 络带宽的方法;
对于有最低带宽限制的实时视频应 用来说,抑制传输速率会造成严重 的影响;
实时视频应用应该选择UDP协议, 而不是TCP协议。
金融应用系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 疗、远程数据存储等应用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要求高;
IPTV、VoIP等对带宽和延时要求比较高,而 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求不是很严格,一个分 组的丢失一般不会影响语音与图像的收听或观 看的效果。
20
4.1.6 网络应用系统对传输层协议的选择 TCP协议可以提供的服务:
39
4.3.1 主机配置的基本概念
对于大规模的网络以及远程主机、 移动设备、无盘工作站和地址共 享配置,用手工进行主机配置已 经不可能实现;
传输层协议 TCP TCP TCP TCP UDP或TCP UDP或TCP UDP
24
4.2 域名系统DNS
4.2.1 DNS的基本概念 DNS的作用是将主机域名转换IP
地址,它使得各种互联网应用成 为可能,因此它是互联网所有应 用层协议的基础。
25
DNS 与其 他网 络应 用的 关系
用户
DNS
28
4.2.2 DNS的实现
域名空间和资源记录 DNS名字空间被组织成“域”与“子域”
的层次结构,它在结构上像计算机中的树 状文件目录结构; 域名空间和资源记录是树型命名空间结构 和与域名相关数据的技术规范。
29
域名服务器 域名服务器是一组用来保存域名树结构和
对应信息的服务器程序; 地址解析程序 地址解析程序可以从域名服务器中检索客
第4步
cs域名服务器
38
4.3 主机配置与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对于TCP/IP网络来说,要将一台主机接入互联 网
必须配置以下一些参数:
本地网络的默认路由器地址; 主机应该使用的网络掩码; 为主机提供特定服务的服务器地址,如DNS、
E-mail服务器; 本地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长度值; IP分组的生存时间TTL值。
响应。
16
应用层协议的类型
标准的网络应用层协议 E-mail、FTP、TELNET、Web等 协议以RFC文档的方式公布 遵守RFC文档所制定的应用层协议开发的
应用系统之间可以实现互联和互操作;
专用的应用层协议 目前P2P文件共享的应用层协议一般都属
于专用协议。
17
4.1.5 网络应用对低层提供服务的要求 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将根据网络应
第7步 202.113.56.10
cs域名服务器 202.113.27.1
37
反复解析中客户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
客户
本地域名服务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