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为什么要证明 导学案
7.1为什么要证明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导学案执笔人:慕凌霄学校:红中审核人:____ 使用人:____集体备课批注栏一、课题:7.1为什么要证明二、学习目标:1、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等,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2、经历观察、归纳、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体会到观察、实验、归纳所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初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三、学习重点: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理有据地进行推理。
四、学习难点:通过对一些规律的探讨和分析,养成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
课堂导学过程设计预习案一、温故知新:1、通过____ 、____ 、____ 得到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2、只有通过________才能检验数学的结论。
3、课前收集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相关资料,上课时与同伴交流探究案二、导学释疑探究一:知识初探1、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n2-n+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提示:可列表归纳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n2-n+11是否为质数2、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探究二:轻松尝试1.如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请你先观察,再度量一下.第1小题图第2小题图2.如图中三条线段a、b、c,哪一条线段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训练案三、巩固提升1、P163随堂练习第1、2题2、当n=0,1,2,3,4,5时,代数式n2-n+11的值是质数还是和数?对于所有自然数n,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吗?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P164习题4.第2、3.题反思:。
7.1为什么要证明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第五章平行线的证明§7.1为什么要证明编写:审核:2015/12/22班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经历观察、归纳、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体会到观察、实验、归纳所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初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学习重点: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学习难点: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感知)课前收集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相关资料,上课时与同伴交流二、合作探究(理解)1、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n2-n+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提示:可列表归纳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2-n+11是否为质数2、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三、轻松尝试(运用)1.如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请你先观察,再度量一下.第1小题图第2小题图2.如图中三条线段a、b、c,哪一条线段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3.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四、拓展延伸(提高)1. 观察下图,左图中间的圆圈大还是右图中间的圆圈大?2.我们知道:2×2=4,2+2=4.试问:对于任意数a与b,是否一定有结论a×b=a+b?3.关系如何?你能肯定吗?请说明理由.4.下列图案均由边长为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拼接而成.依此规律,第5个图案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______.5. 有红、黄、蓝三个箱子,一个苹果放入其中某个箱子内,并且:①红箱子盖上写着:“苹果在这个箱子里.”②黄箱子盖上写着:“苹果不在这个箱子里.”③蓝箱子盖上写着:“苹果不在红箱子里.”已知①②③中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苹果在哪个箱子里?五、收获盘点(升华)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正确,仅观察、猜想、实验还不够,必须经过一步一步,有根有据的推理六、当堂检测(达标)教材P164页,习题7.1 1,2,3北 南 A 东第4题图回顾复习:勾股定理1、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 1.5, 2, 3;B. 7, 24, 25;C. 6 ,8, 10;D. 9, 12, 15. 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厘米、12厘米,则斜边上的高是( )A 、6厘米B 、8厘米C 、1380厘米 D 、1360厘米3、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7cm ,另一条直角边比斜边短1cm ,则斜边长为 ( )A.18 cmB.20 cmC.24 cmD.25 cm4、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 )A 、25海里B 、30海里C 、35海里D 、40海里5、如图,一圆柱高8 cm ,底面半径为π6cm ,一只蚂蚁从点爬到点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A 、6 cmB 、8 cmC 、10 cmD 、12 cm6、在△ABC 中,∠C =90°,若c =10,a =6,则C ABC = .7、在高5m ,长13m 的一段台阶上铺上地毯,台阶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________m .8、(8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边长为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 (1)求△ABC 的面积(2)判断△ABC 是什么形状? 并说明理由.135m 7题9、(8分)如图,一架13米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 上,这时梯足B 到墙底端C 的距离为5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米,那么梯足是否将向外移1米吗?10、(10分)印度数学家什迦逻(1141年-1225年)曾提出过“荷花问题”:“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 请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回答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7-1为什么要证明 导学案

课题: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7-1为什么要证明新授课总第1课时-1 学习目标:1、了解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论证等。
2、初步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理有据的推理。
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学习内容摘记一、温故知新1、如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请你先观察,再度量一下。
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2、如图中三条线段a、b、c,哪一条线段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
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二、自主探究:请你阅读课本P162至P164,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1、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n 0 1 2 3 4 5 6 …n2+3n+1是否为质数2、等腰三角形三边分别为4,4,5;5,5,6;6,6,7时,其周长分别为4+4+5=13,5+5+6=16,6+6+7=19,那么,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3和8时,其周长一定是14,这一结论对吗?3、实验、观察、归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都正确吗?怎样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正确?通过实验、观察、归纳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
研讨内容摘记模块三:巩固内化模块四:当堂训练(预时15分钟) 班级:八( ) 姓名:第 七 章: 平 行 线 的 证 明§7-1 为什么要证明 新授课 总第1课时-2内容一: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校对“自主学习”部分的完成情况,交换意见和方法,帮助未能完成的同学,共同进步。
内容二: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在白板上展示出来。
【合作探究一】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合作探究二】如图,四边形ABCD 四边的中点为E 、F 、G 、H ,度量四边形EF GH 的边和角,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改变四边形ABCD 的形状,还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吗?要说明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无论验证多少个特殊的例子,也无法保证其正确性。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导学案:7.1 为什么要证明

为什么要证明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观察、猜测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2.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数学中推理的重要性.3.初步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教学重点判断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推理.教学难点理解数学推理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感受新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采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世界.在数学学习中,我们通过观察、度量、猜测来得到一些结论.那这样得到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吗?如果是正确的,那么用什么方法说明它的正确性呢?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自主探究】活动一:验证活动问题1: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n2-n+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参考答案:列表归纳为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2-n+1111 11 13 17 23 31 41 53 67 83 101121是否为质数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不是活动二:猜想并验证:问题2: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解:设赤道周长为c ,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为:c +12π-c 2π=12π≈0.16(m),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个红枣,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归纳总结: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师生活动】①明了学情:关注学生对数学推理的重要性的理解情况;②差异指导:对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疑惑及时引导与点拨;③生生互助: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相互释疑,达成共识.三、典例剖析 运用新知 【合作探究】例:如图,四边形ABCD 四边的中点E.F 、G 、H ,度量四边形E FGH 的边和角,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改变四边形ABCD 的形状,还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吗?解:连接AC.∵E.F 、G 、H 分别是四边形ABCD 四边中点,∴EF ∥AC ,EF =12AC ;GH ∥AC ,GH 綊12AC ; ∴EF 平行且等于GH ,∴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请谈一谈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五、检测反馈 落实新知1.(来宾期末)某气象台发现:在某段时间里,如果早晨下雨,那么晚上是晴天;如果晚上下雨,那么早晨是晴天.已知这段时间有9天下了雨,并且有6天晚上是晴天,7天早晨是晴天,则这一段时间有__11__天.2.(相城区期末)好久未见的A ,B ,C ,D ,E 五位同学欢聚一堂,他们相互握手一次,中途统计各位同学握手次数为:A 同学握手4次,B 同学握手3次,C 同学握手2次,D 同学握手1次,那么此时E 同学握手__2__次.3.(长安区校级月考)四个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有一个队一场都没输过,排名却倒数第一,你觉得可能吗?如果可能,请举出这情况何时出现;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解:某队全平的情况下会排名倒数第一,如:甲队:全平,1+1+1=3(分);乙队:平1场,胜1场(乙胜丙),输1场,1+3+0=4(分);丙队:平1场,胜1场(丙胜丁),输1场,1+3+0=4(分);丁队:平1场,胜1场(丁胜乙),输1场,1+3+0=4(分).当然还有其它情况出现.六、课后作业巩固新知(见学生用书)。
7、1为什么要证明导学案

【自学提示】自主学习:观察下图,亮出观点。
线段a 和线段b 哪个长? d 与谁在同一直线上? 【收获】眼见_______为实!“眼精不如手精”,仅靠__________是不够的,有时还需要________【合作探究】探究一:1)假若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缝隙有多大(把地球看成一个球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提示:建立“数学模型”2)假若用一根比篮球最大圆的周长长1米的铁丝将篮球围起来,那么铁丝与篮球之间的缝隙有多大?_a_b3)假若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0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缝隙有多大?你能直接说出吗?【收获】要确定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靠 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__________.探究二: 当n=0,1,2,3,4,5时,代数式n 2-n+11的值是质数吗?请你完成表格并积极猜想。
你的猜想正确吗?【收获】有时我们检验一个错误的结论, ________法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基础训练】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接DE 。
DE 与B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结论。
对所有的△ABC 都成立吗?【达标检测】1、判断:(1)所有的平角都相等.( )(2)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 ) (3)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4)我从书架上抽出了5本书,5本书都是数学书.因此书架上的书都是数学书.( )(5)如果a >b ,那么( ) 2、下列结论中,你能肯定的是( )2222+>+b aA .今天天晴,明天必然还是晴天B .三个连续整数的积一定能被6整除C .小明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因而后天的竞赛考试中他必然能获得一等奖D 两张照片看起来完全一样,可以知道这两张照片必然是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 3、如图,有两只小虫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从A 点到B 点,甲虫沿路线l 爬行,乙虫沿路线2爬行,则下列结沦中,正确的是 ( ) A .甲先到召点 B .乙先到B 点 C .甲、乙同时到B 点 D .无法确定4、当n 为正整数时,n 2+3n+1的值总是质数吗?5、小明和小亮在研究代数式㎡-2m+1的值的情况时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 小明填写表格:发现㎡-2m+1的值一定是奇数.小亮填写表格:发现㎡-2m+1的值一定大于等于1.请你再取一些m 的值代入代数式算一算,填在表格中,说明小明和小亮的结论是否正确.6、小洁、琳琳、晓彤、奇奇和聪聪5位同学身体都不怎么舒服,他们分别在医院的牙科、眼科、皮肤科、外科、耳鼻喉科就诊.根据他们的对话猜一猜,他们分别去了哪一科看病?小洁、琳琳、晓彤说:“我们是在牙科、眼科和皮肤科各自接受治疗的.” 奇奇说:“我没有去耳鼻喉科和皮肤科.” 晓彤说:“我最近夜里常牙疼.”小洁说:“我的皮肤好得很,我没有必要去皮肤科.” 7、作业本:P164 1、3路线1。
为什么要证明学案

7.1为什么要证明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观察、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感受证明的必要性。
2、了解检验结论常用的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论证。
小组探究
探究活动一:
(1)智慧学习小组发现,当3,2,1,0=n 时,代数式112+-n n 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112+-n n 的值都是质数。
试完成下面表格: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对于“所有自然数n ,112+-n n 的值都是质数”这一结论,你有什么看法?如何验证?
探究活动二:
(2)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地球看成球形) ()3≈π
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提示:赤道长即为内圆的周长,可设赤道长为c 米。
)
随堂检测
1、当n 为正整数时,132
++n n 的值总是质数吗?
2、王明和刘刚在人民公园里找到了如右图所示的两条路线,二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从点A 出发,王明沿路线1行走,刘刚沿路线2行走,谁先到达点B ?( ) A 、王明先到 B 、刘刚先到 C 、两人同时到 D 、不能确定
拓展提升
R
r
如图,孤峰山脚下从A村庄通往B村庄有两条道路道路1(线段AB不能通过)
用a表示道路1的长度,b表示道路2的长度,
请你比较a、b的大小关系。
道路2。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1为什么要证明教案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分享。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理解证明的概念和意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感受证明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建立起证明的直观认识。
其次,关于逻辑推理这个难点,我觉得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方式,同学们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同学还是难以跟上节奏,可能是我讲解得不够细致,或者是举例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尝试使用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1为什么要证明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1为什么要证明:本节课主要围绕证明的概念、意义和必要性展开,使学生理解证明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内容包括:
1.证明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证明是什么,以及证明的基本结构。
2.证明的意义:讨论证明在数学中的价值,如确保结论的正确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证明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证明过程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证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证明的结构:介绍证明的基本结构,包括已知、求证、证明过程等,强调证明过程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证明方法:举例讲解教材中涉及的证明方法,如直接证明、反证法、归纳法等,并强调各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7.1为什么要证明 导学案

初中-数学-打印版1.你以前是如何对一些事实进行说理的?2.对于说理的依据,你觉得有哪些?完成教材162页的引例,完成下面问题:(1)图7-1中两条线段a,b 的长度相等吗?图7-2中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请你先观察,再设法检验你观察到的结论。
(2)完成引例第(2)题(3)通过前面的结论,请大家思考:仅凭实验、观察和归纳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4)如果x 2>y 2,则x>y 吗?为什么?科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授课时间 课题 授课教师 学习 目标 经历对事物及数学结论的猜想、判断,感受猜想和实际之间的差距,体验推理、证明的必要性。
旧知回顾 自主预习初中探究点:认识事物的方法问题1:下图中的两条线段AB 与CD 哪一条长一些?先猜一猜,再量一量。
问题2:你感觉图2A 、B 中间的圆一样大吗?量一量,结果与你的感觉是否相同?思考:通过问题1、2,你发现了什么?探究点:检验数学结论常用的方法问题1:代数式n 2-n+11的值是质数吗?取n=0,1,2,3,4,5试一试,你能否由此得出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n 2-n+11的值都是质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思考:什么是质数?如何验证自己的结论,采用了怎样的方法,请同学们将自己或小组交流的过程写下来。
问题2:如右图所示,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新知探究A BCDA B点,连接DE。
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想,你能肯定你的结论对所有的△ABC都成立吗?思考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思考2:线段的数量关系怎样表示?思考3: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学以致用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达标检测1.通过观察你能判断的是()A.图形中线段是否相等 B.图形中线段是否平行C.图形中线段是否相交 D.图形中线段是否垂直2.太平中学八年级(4)班有39位同学,他们每人将自己的学号作为n 的取值(n=1,2,3,…,39)代入式子n2+n+41,结果发现式子n2+n+4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他们猜想:“对于所有的自然数,式子n2+n+41的值都是质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东市二十四中学八年级数学上 7.1为什么要证明
主备:孙芬副备:曹玉辉李春贺审核: 2016/8/4
一、学习准备:
二、学习目标:
经历观察、归纳、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体会到观察、归纳、验证所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初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三、学习提示:
阅读教材P162-163
活动1如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
2、如图把地球看成球形,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拳头吗?先凭感觉想象一下,再具体算一算,和你的感觉一样吗?大家一起算一算:
活动2: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吗?取
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n2-n+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
活动3: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
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想,你能肯定你的结论对所有的△ABC都成立了吗?
小组间进行、交流。
四、学习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五、夯实基础: 1、163页随堂练习1
2、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
六、能力提升:
1、当n为整数时,(n+1)2-(n-1)2的值一定是4的倍数吗?
1、已知n为正整数,你能肯定2n+4-2n一定是30的倍数吗?
2、观察各式规律:
12+(1×2)2+22=(1×2+1)2
22+(2×3)2+32=(2×3+1)2
32+(3×4)2+42=(3×4+1)2
写出第2013行的式子,第n行的式子,并验证你的结论。
Array
书海浩瀚,扑进去其乐无穷。
叶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