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复习
2339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提纲1.把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不同地理位置上的独立的计算机,用传输介质和连网设备连接起来进展通信,用完善的软件系统进展治理,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的系统。
P2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处理。
P23.把握广域网与计算机通信网的区分。
P44.什么是网络柘扑构造P55.把握网状型构造全连接时连接线数目的计算公式:S=N(N-1)/2,其中N 为节点数。
P6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资源共享方式划分为对等网和客户/效劳器网络,按拓扑构造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P77.把握局域网的主要分类:以太网、FDDI、WLAN〔无线局域网〕、令牌环网。
P88.把握世界上重要组织的英文缩写:如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其英文称为IEEE,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P109.理解什么是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理解全工传输为什么需要承受四线制线路〕。
P1710.数据率〔又称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数据的平均比特数,或指发送端的发送速率,单位为每秒位〔bit/s〕,它反映了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力量,是一段时间的平均值。
P2011.把握什么是有效频带。
P20N,其中B为带宽,N为离散信号个数〔或12.把握最大数据传输率的计算公式:C=2Blog2电平个数〕。
例如:在带宽为10MHz 的抱负信道上,假设使用4 电平的数字信号,计算每秒钟(1+S/N),最多能发送多少字节。
假设考虑到传输中各种噪声存在,则使用香农公式:C=Blog2例如:.一个数字信号通过信噪比S/N为2047的8kHz带宽的信道传送,计算其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P2113.波特率:每秒传送信息位的数量,它是所传送代码的最短码元占有时间的倒数。
P2114.理解数据传输中产生过失的缘由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独立型过失,另一类是突发型过失。
P2115.什么是基带传输。
P2216.光纤的损耗特性和色散特性是光纤的主要特性,打算了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和最大传输带宽。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很全考试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复习题1、单处理机联机网络涉及到多种通讯技术、多种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交换设备。
2、遵循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建成的网络称为三代网络。
3、以相互共享资源方式连接起来,且各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
4、网络管理软件是用来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对网络进行维护的软件。
5、任何通讯系统都有出错的可能,为了保证传输的正确,差错和纠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6、计算机有线网络可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物理介质来传输数据。
7、模拟信号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介质传播,数字信号可以通过有线介质传播。
8、同轴电缆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基带和宽带同轴电缆。
其中50Ω阻抗同轴电缆属于基带同轴电缆,75 Ω同轴电缆属于宽带同轴电缆。
9、局域网中常用的双绞线为3类、4类和5类,为适应网络速度的不断提高,近年又出现了超5类和6类双绞线,其中6类双绞线可满足最新的千兆以太网应用。
10、同轴电缆经常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双绞线经常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11、光纤按模式可分为类: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12、光纤在任何时间都只能单向传输,因此要实现双向通信,必须成对出现,一条用于输入,另一条用于输出。
13、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个跳变,既作为时钟又作为数据,从高到低的跳变表示1,反之表示0。
14、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中取值由每位开始的边界有无跳变而定,有跳变表示0,反之表示1。
15、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需要进行调制编码,调制方法主要有三种:幅移键控法ASK、频移键控法FSK和相移键控法PSK。
16、最常见的复用技术是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两种,其中时分多路复用不仅仅局限于传输数字信号,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
17、DTE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DCE指的是数据通信设备。
18、为了达到网络传输的同步以识别信号码元,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19、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通信,由于存在字符间的间隔时间,因而传输效率较低。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复习题与答案全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填空题1.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从传输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其中,Internet属于(广域网)。
3.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通信线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4.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5.(ARPAnet)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6.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路由器)相互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8.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点对点式和(广播式)。
在点对点式通信信道中,一条通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
而在(广播式)通信信道中,多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其他结点必须接收信息。
9.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传输介质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物理路径,可以分为(导向)介质和(非导向)介质。
采用(导向)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有线网),而不采用(非导向)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无线网)。
10.对于通信子网,早期ARPAnet中承担通信控制处理机功能的设备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而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承担该功能的设备是(路由器/router)。
11.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狭义的Internet是指由上述网络中采用IP协议的网络互联而成的,广义的Internet是指狭义Internet加上所有 (1) C 的网络。
Internet体系结构具有良好扩充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2)B。
广义Internet的这种基于单一主干核心结构的弊端在于(3) D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要点第一章概述1.理解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连接方式的区别。
2.掌握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方式在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4.应用带宽、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延的概念进行计算。
习题:11、12、16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1.掌握具有五层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图示、各层主要功能、各层传送数据的单位。
2.理解数据在源端和目的端都为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间传递的过程。
3.理解具有五层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TCP/IP的体系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物理层1.掌握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理解模拟数据、模拟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的区别。
2.掌握通信的三种基本方式、信道的分类、信道传送的信号的分类3.理解柰氏准则、香农公式。
4.掌握对码元的基带数字信号表示、曼彻斯特编码表示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表示。
5.理解调制解调器的作用、基本的调制方法、同步通信方式和异步通信方式、PCM的基本原理。
6.理解复用的含义,掌握码分多址的通信方式。
习题:15第四章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1.理解链路和数据链路的区别。
2.掌握帧定界、透明传输的概念,应用CRC进行差错检测。
3.应用字节填充法、零比特填充法对数据进行填充与变换。
习题:6、7、8第五章局域网1.理解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掌握其四种常见的拓扑结构。
2.理解CSMA/CD协议的要点。
3.理解争用期的含义。
4.掌握集线器的特点。
5.理解以太网信道利用率的含义,计算参数α的值。
6.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7.理解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的区别。
8.掌握无线局域网使用的协议标准。
习题:7、8、15第六章广域网1.掌握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不同。
2.理解在节点交换机中查找转发表的过程。
第七章网络互连1.理解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的区别。
2.理解IP协议及其配套协议的关系。
3.掌握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IP地址的特点、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复习要点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复习大纲第1章概论1.三网融合(哪三种网络)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2.P5计算机网络三方面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三方面问题:两台或以上相互互联的计算机;需要一条物理的互联介质;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链接起来,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网络的组成:终端系统;通信子网。
3.P6-P9网络的分类4.P9网络体系结构,P10协议(网络协议三要素)5.网络体系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的结构?(分层有什么好处)6.OSI模型和TCP/IP模型中各层的顺序和名称7.P15TCP/IP体系结构中各层的主要协议(协议名称,中文含义,协议主要作用)8.P16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对比9.P19习题1.1,1.3,1.5,1.7,1.8,1.12第2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1.概念(数据、信号、DTE、DCE、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信源、信宿)2.P21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3.P23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微波红外线)各自的特点4.P27数据传输速率(包括传码速率、传信速率,二者的区别,各自的单位)例题2-15.P28“信道带宽”的含义6.P31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7.P33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传输(会判断某种通信属于那一种传输)8.P35-P36掌握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规则9.P37无噪声(理想)信道,奎斯特公式(知道信道容量到底指什么,注意单位)噪声信道,香农公式(会计算)10.P38什么是基带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频带传输的三种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11.P40脉码调制的步骤:抽样、量化、编码12.P41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了解每种复用的原理13.P52循环冗余校验,会计算CRC码14.P58习题2.4,2.7,2.11,2.14,2.17,2.22第3章数据链路层1.P62数据链路层的功能,透明传输的概念2.流量控制的作用3.停等协议的原理4.滑动窗口的原理,以及最大窗口尺寸如何确定P715.P75连续ARQ协议中发送窗口、接收窗口的大小6.P81零比特插入/删除的方法7.P87PPP协议(点对点协议)的三个组成部分、PPP帧的格式(注意:PPP帧数据部分不超过1500字节,什么时候会用到PPP帧?)8.P95CSMA/CD含义P96、原理、在什么网络中用(传统以太网)?在什么信道中用(半双工还是全双工?)9.P104习题3.3,3.4,3.6,3.9,3.14,3.20第4章局域网与广域网1.局域网定义、缩写2.P108局域网的四个技术特性、局域网可以使用哪些传输媒体3.P111知道IEEE是什么组织,知道为什么要把局域网的协议命名为IEEE802系列,注意802.3,802.3u,802.8,802.11这几个协议对应的网络4.P113以太网工作原理5.P114MAC地址的概念、别称、构成、使用层面,MAC帧的长度(DIX V2版本的)6.P119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用“转发器”、“集线器”,用集线器扩展的局域网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资料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资料课后习题答案选择题第一章1、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B)来实现的。
A: 通信子网B、路由器 C、城域网 D、电话交换网2、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C)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A:交换机 B、硬件C、通信 D、自动控制3、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中心提出的网络研究课题的名称为(D)A、WANB、LANC、TCP/IPD、ARPAnet第二章1、波特率等于(B)A、每秒传输的比特数B、每秒传输的周期数C、每秒传输的脉冲数D、每秒传输的字节数2、在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大、信号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B )A、双绞线B、光纤C、同轴电缆D、无线信道3、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时需要的设备是(D)A、网卡B、中级器C、集线器D、调制解调器4、将信道总频带划分为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模拟信号,即为(B )A、时分多路B、频分多路C、波分多路D、统计时分多路5、一种载波信号相位移动来表示数字数据的调制方法称为(A)键控法A、相移B、幅移C、频移D、混合6、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相比,报文交换(B )A、有利于迅速纠错B、出错时需重传整个报文C、把报文分成若干分组D、出错时不需要重传整个报文7、用CRC发现报文分组出错,用(D)方法纠错A、由信宿纠错B、忽略C、按位纠错D、丢弃重传第三章1、TCP/IP协议将(A)合并到应用层A、表示层、会话层B、物理层和网络层C、传输层、会话层2、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含义是(D)A、语法B、语义C、同步D、为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所建立的标准、规则3、在TCP/IP中,地址解析协议协议和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属于(B)A、应用层B、网络层C、传输层第四章1、关于物理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物理层处于网络参考模型的最低层,直接与传输介质相连。
B、物理层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何在连接开放系统的传输介质上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C、设置物理层的目的是为数据链路层屏蔽传输介质与设备的差异D、物理层的传输可靠性靠自己解决。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考试题卷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考试题卷一、选择题1、分组交换的特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因特网核心部分采用网状拓扑结构;分组交换网有交换节点。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一个互联的自主的计算机集合。
3、自主是指计算机之间没有主从关系,所有计算机都是平等的。
自主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扩大共享资源的地域范围、提高可靠性、促进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提供各种通信服务、提高可扩充性5、通信消息可归纳成连续消息和离散消息。
连续消息是指状态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消息,离散消息是指状态可数或离散的消息。
6、信号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该信号的波形可以表示为时间的连续函数,数字信号是指幅度不随时间作连续变化,只能取有限个离散值。
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定义:层次结构和协议的集合构成网络的体系结构。
它的两个两个概念是:协议、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或协议体系结构。
8、协议可定义为统管两个实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组规则、标或约定。
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计时。
9、协议体系结构就是不把整个通信任务只交给一个模块去承担,而是交给采用结构化方式构成的一组模块去完成的结构。
10、层次分解(分层)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兼容性好、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11、数据通信研究的内容分为:数据传输、数据编码、数据交换。
12、为何要对数据进行编码?一是为了适合传输媒体特性,便于远距离传输;二是为了去掉数据的冗余信息,提高数据输出的信息率;三是为了保证通信系统传输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抗扰能力。
13、数字传输具有以下优点:(1)数字技术的优势;(2)数据完整性;3)带宽的有效利用;(4)安全性与保密性;(5)统一性。
14、请分析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优缺点?异步传输:控制简单,但效率低、速度慢;同步传输:效率高、开销小、适合大数据块的传输,但控制比较复杂,如果传输出错,则需要重新传送整个数据块。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考试题及答案

福师《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考试复习及参考答案一、填空1、遵循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建成的网络称为第__三__代网络。
2、一条通信线路是由两个物理实体之间的___物理介质_和用于_传输比特流___必需的设施以及物理层中的_中继设备___、__互联数据电路__而构成。
3、互联网中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是_中继器___,它的作用是__放大电信号,提供电流以驱动长距离电缆__,它工作在OSI模型的__物理层__。
二、选择题1、调制解调器从网络或传输线上接收传来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位串需用( D )。
A.信宿B.发送器C.传输系统D.接收器2、关于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都属于同步方式B.同步传输属于同步方法,异步传输属于异步方法C.同步传输一次只能传输一个字符,接收方根据0和1的跳变来判别一个新字符的开始D.同步传输字符间隔不定3、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的区别是( D)。
A.两种传输所需的带宽不同B.同步传输使用数字信号,而异步传输使用模拟信号C.异步传输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同步,同步传输通过字符起止位同步D.同步传输时钟同步从数据中提取,异步传输过字符的起止位位同步4、在X.25分组级,每条虚电路的窗口大小是呼叫建立时分配的,采用3位及7位编序的分组窗口,尺寸最大值分别为(D )A.8,127 B.8,128 C.7,128 D.7,1275、为了数据传输,在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虚电路,它是( D)。
A.逻辑通路,专用的B.物理通路,而且专用C.逻辑通路,而且专用D.物理通路,而且非专用6、建立虚电路的同时,每个节点的虚电路表中的每一项要记录两个虚电路号,它们是( B)A.前一个节点所选取的虚电路号和后一个节点所选取的虚电路号B.前一个节点所选取的虚电路号和本节点所选取的虚电路号C.本节点所选取的虚电路号和后一个节点所选取的虚电路号D.以上均不正确7、理论上加密能够在OSI模型的任何一层上实现,但是实际中最适合于实现加密的是(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物理地址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前者负责信息处理,后者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1 按照拓扑机构进行分类(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树型结构、混合型和网络型结构。
结构图、各自优缺点、对比)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形状,或者是它在物理上的连通性。
星型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点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中央节点往往是一个集线器。
它具有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等优点;但是线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一旦故障则影响全网,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线拓扑采用一个广播信道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公共介质总线上。
总线拓扑的优点是所需的电缆数量较少,结构简单、无源工作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及减少用户较方便;它的缺点是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及隔离较困难,分布式协议不能及时保证信息的即时发送、不具有实时功能、一旦遇到大量业务将会减低网络的传输速度。
环形拓扑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一个闭合环的网络形式。
它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使用光纤传输,所有计算机都能够公平的访问网络中的其他部分,网络性能较为稳定;它的缺点是节点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环中的节点的加入及撤出过程较为复杂,环形拓扑结构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都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负载较轻的信道通信时利用率相对来说较低。
树形网络可以看成是总线和星形拓扑的扩展,顶端是树根,以下是分支。
它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为简单;它的缺点是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过大,若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
混合形拓扑是将以上某两种单一拓扑结构混合起来,取二者的优点构成的拓扑形称为混合形拓扑结构。
它具有故障诊断及隔离较为方便,易于扩展,安装方便等优点;它的缺点是需要选用带有智能的集中器来实现网络故障自动诊断及隔离,像星环结构中集中器到各个站点的电缆安装长度会增加。
环形拓扑是由于节点间存在多路路径相连,可以为数据流的传输选择适当的路由,从而绕过失效的部件和过忙的节点。
因此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但是它的缺点是成本较高,结构较为复杂,提供功能的网络协议也较为复杂。
3.2 按照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详见第三章)
3.3 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广域网WAN是分布范围在数百到数千公里,覆盖一个国家甚至于几个州,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局域网LAN是将较小地区范围内的各种数据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其分布范围局限在一个办公室或校园内,用于连接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等设备以实现资源共享
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城域网WAN是分布范围介于前两者之间,在几十公里方位内的一种高速网络
3.4 按照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和点对点方式)
二者的区别是广播方式中所有联网的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信道;而点对点网络中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
4. 基本常识
4.1 三网融合: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
电信业务网是以电话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除了创痛的电话交换网PSTN外还有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和异步转移模式ATM网等。
广播电视网主要是有线电视网CATV。
计算机网主要是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把现有的有线电视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互相融合起来,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由一个全数字化的网络设备来支持包括数据、话音和图像在内的全部业务。
4.2 常见的缩写名词: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自发的不缔约组织,由各技术委员会组成,其中有专门制定相关信息处理的标准。
我国从1980年参加该组织的标准工作。
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 协议(P19)
协议就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也称网络协议。
协议主要有三要素:语义,语法和定时。
其中,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语法设计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编码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 分层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对等实体的概念,协议数据单元)
2.1 分层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中常用的。
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2.2 分层的原因:分层后,每层只要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容易实现;灵活性好,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不改变,则该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
层次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每一层不必知道下面一层是如何实现的,只要知道下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服务是什么以及本层想上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能独立地设计。
系统经分层后,每一层此的功能相对简单且易于实现和维护。
此外若某一层需要作更改或被替换时,只要不去改变其上下层间的接口服务关系,则其他层次都不会受到影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分层结构还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2.3 层次结构的划分原则:每层的功能应是明确且相对独立的;层间接口应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层数应适中。
对等实体:指执行对等协议的实体。
协议数据单元PDU:指对等层次之间传递的数据单元。
3.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4. OSI/RM开放式互连参考模型
OSI/RM是ISO制定的标准化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层级结构模型。
它包括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OSI七层模型从上到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TCP/IP参考模型(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叫网络通信协议。
体系结构:有点高到低分为四层,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主机-网络层。
)
特点: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合于互联网;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络中具有唯一的地址;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TCP表示提供传输层服务,IP提供网络层服务
6. OSI/RM和TCP/IP有哪些异同?
OSI/RM和TCP/IP参考模型有许多共通之处。
二者都是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在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同时二者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每个层次的功能也大体相同。
但是二者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二者的层级不同,前者拥有七层网络结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