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精品文档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上课用)

企业全面了解目标区域的政策法规、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等,评估政 策环境对企业发展的支持程度。
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企业分析目标区域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禀赋条件以及 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状况,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
综合考虑成本因素
企业在选址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等因 素,选择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区域。
转型升级策略 探讨
调整产业结构,向高技术、 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行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 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 用,促进企业自发转型升级
第三小节
新工业区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
规划设计理念创新
注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强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生态优先 产城融合 智慧化 推动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构建 宜居宜业的产业社区。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 数字化的工业园区。
协调者 地方政府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协调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 间的政策和行动,形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合力。
服务者 地方政府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审批、 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企业如何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区域
明确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企业根据自身行业地位、产品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明确战略定位 和发展目标,为选址提供决策依据。
第六小节
总结: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
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前景展望
加快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
01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
生产成本。
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
43传统工业与新工业区

二、新工业区
美国硅谷
相对传统工业而言,依托高新 技术、高速公路、机场为条件,在 原来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或地区, 逐渐形成的的中小型企业集中的工
业地域,称之为新工业区。
1、概念和特征
新工业区: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也叫新产业区,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区而言的。 (1)时间新: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技术革命) (2)地区新: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3)组织形式新:企业规模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二)衰落原因分析
鲁尔区辉煌时期的产业链 1、生产结构单一
运入 铁矿石
丰富的 煤炭资源
丰富的 水源
煤炭 工业
钢铁 工业
电力 工业
化学 工业
机械 工业
传统工业为主导 的工业地域类型
(二)衰落原因分析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主要原因)
“煤炭时代”进入“石油时代”
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24 41
44
(三)鲁尔区的整治措施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调整工业结构(产业升级)
(三)鲁尔区的整治措施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人数厂(万房) 变成攀岩基地
140
鲁
第二产业
尔 120 区
三 100 大
第三产业
产 80
业
就 业
60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人 40
口 的
20
第一产业
变
化
1970 1976 1980 1985
(4)便捷交通
高临 速近 公旧 路金 贯山 穿航 全空 境港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文档资料56页

一、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发展基础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
工业部门
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 工为主
生产规模
大型化,生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
工业分布
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
传统工业区目前普遍面临着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 污染严重等问题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生产结构单一
A、调整产业结构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不断恶化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第三产业 D、优化环境
德国经济部人士表示,经过多年 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 逐步变成了一个煤钢等传统产业与信 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 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仍然是该 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
3、加强技术投入、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
(三)高技术工业的发展 --美国硅谷
“公园式的工业区”
在浓密的绿荫下,在宽阔的道路和 街道两旁,到处是一幢幢乳白色、米黄 色、粉红色、浅灰色的各式建筑物。现 代化建筑掩映在田园诗般的优美恬静的 气氛之中。这里的工厂没有高耸的烟囱, 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
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压缩耗能多、耗水多工业,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练习
1.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A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2.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 B )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传统工业区讲课文档

• 煤炭资源丰富 • 离铁矿区较近 • 水源充沛 • 水陆交通便利 • 市场广阔(接近市场) 三、鲁尔区曾经衰落的原因
• 生产结构单一
•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 世界钢铁生产过剩
•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 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迫使产业转移
四、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第十六页,共18页。
% 各种能源所占百分比 100
水电和核电
天然气
80
60
石油
40
20
0 1950
煤炭
1960 1970 1980
年 1990
图4.5图每4.冶11炼鲁1尔吨区钢煤铁炭所产需量原的料变的化变化
第九页,共18页。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
鲁尔区煤炭工业衰落的原因:
①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主要) ② 炼钢耗煤量降低(次要) ③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鲁尔区煤炭与钢铁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 8
6
4
2
0 1950年
1999年
煤炭产业就业人数(万) 钢铁产业就业人数(万)
5. 阅读案例3,结合材料分析鲁尔区曾经衰落的原因还有哪些?
•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 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迫使产业转移
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 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从7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 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新技术革 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 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 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因用地紧张、环 境污染等问题,新兴工业不愿到这里落户。
辽中南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共5篇)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共5篇)第一篇: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执教者:包老师地点:二中多媒体教室2007、5、15一、课标要求:1.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
二、对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预则和要求:1.使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分析,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基本特点。
(学会从案例提取有效信息,这是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2.通过对鲁尔区发展历程从繁荣→衰落→再度走向繁荣这个案例,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得到什么的启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觉得学地理有用。
这是对学生的日标要求)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1、由学生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提出问题:如果给一个工业区的实例,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优势条件吗?下面我们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学习工业区位条件和发展的特点的分析方法。
2、请学生读“世界工业分布图”找出世界工业的分布地区3、学生读图回答(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小结: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世界工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西部、东亚的日本、中国、南亚的印度等地区。
它们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讲述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和特点5、阅读P65--66,试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区的优势区位.(一)德国鲁尔区的优势区位6、指导学生读“世界工业区分布图”和“德国鲁尔工业区图”7、学生读图、读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③思考下列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1)分析鲁尔区有哪几方面的优越的区位条件?(从资源、交通、市场分析)(2)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3)鲁尔区综合整治的采取了哪些措施?8、学生读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图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二)鲁尔工业区衰落原因的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9、师生探讨: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对症下药开始了综合整治。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整治前的发电厂
整治后的发电厂
寂静街道
清澈河流
小结
1、优越的区位条件
2、衰落的主要原因
a.生产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环境污染严重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离铁矿区较近 c.便利的水陆交通 d.充沛的水源 e.广阔的市场
3、综合整治
• 调整工业结构
• 调整工业布局
地、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 创新文化
便捷的交通
密集的高速 公路网
美国最重要 的航空港之 一,每天有 航班一1100 多个(浦东 机场每天航 班915个)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硅谷有哪些大公司?
苹果电脑公司、英特尔、惠普、 仙童半导体公司……
惠普公司
英特尔公司
(2)在世界的地位与作用:美国的“硅谷”以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英国中部
德国鲁尔区
我国东北部
美国东北部
一、传统工业区
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 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 地域。
区位因素 工业部门 生产规模 工业分布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 富的地区 以纺织、钢铁、机械、 煤炭、化工为主
7、有关美国“硅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C于D旧金山市东北部,面对太平洋海岸山脉
B.圣何塞市位于“硅谷”的北端 C.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裕的地区 D.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 业企业
[解析] “硅谷”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 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圣何塞市在“硅谷” 的南端。
B、鲁尔区濒临北海,因此水运条件便利,同时它的 海上交通也很便利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标准版文档

第一页,共16页。
一、传统(chuántǒng)工 业区
一般(yībān)是在丰 区位因素
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
以纺织、煤炭、钢铁、 工业部门
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
为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大型工业企业 生产规模
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
的工业地域。
工业分布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 (fēngfù)的地区
衰落阶段
整治(zhěngzhì)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yuányīn)) 煤炭资源丰富
生产成本增高 铁矿来源方便
生产结构单一
水源充沛
煤炭地位下降
交通便利(biànlì) 世界性钢铁过剩
市场广阔
环境污染
(整治(zhěngzhì)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3.发展第三产业
4.优化环境
以纺织、钢铁、机械、 煤炭、化工为主
大型化,生产大批量标 准化产品
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 能耗
第二页,共16页。
英国(yīnɡ ɡuó)中部
德国鲁尔区
美国(měi ɡuó) 东北部
2、鲁尔区的区位(qū wèi)条件
(1)调整(tiáozhěng)工业结构
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2、鲁尔区的区位(qū wèi)条件
2、鲁尔区的区位(qū wèi)条件
2、煤炭(méitàn)的能源地位下降
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
法国东北部铁矿(tiě kuànɡ)
钢产量占前西德70%。
2、鲁尔区的区位(qū wèi)条件
第三页,共16页。
案例(àn lì):德国鲁尔区的概况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A.科技力量强 B.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C.军事订货多 D.高速交通发达
2、高技术工业的共同特点有( A、) C A.知识密集、人才集中 B.需投入较多自然资源 C.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D.接近国内市场
3、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生产规模是以__中__小_型企 业为主,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是__工__业__小__区_。其资本 的集中程度__低___,工业大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 农村,生产过程__分__散___。
B、这两个工业区内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C、这两个工业区都是以传统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
D、这两个工业区都临海,有着便利的海运条件
24、2019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 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振兴战略问题,人们认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础,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 回答:
新兴工业区
新工业区:也叫新产业区,是相对于传统工业 区而言的
工业区特点: 时间新۞ 地区新۞ 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
产品特点: 轻薄短小
分布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美国“硅谷” 德国南部地区
2、分布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 美国的“硅谷” 、日本的“硅岛”、英国的苏格兰 ……
C表示
湾;D表示
大
学;E表旧示金山 市。 斯坦福
旧金山
(2)硅谷的电子产品主要靠 运
输。
航空
(4)从硅谷的形成和发展分析,
和
是影响
自微然电因子素工业发社展会的经决济定因性素区位因
素。
美国微电子 装配工业在图 示地区布局的 原因是什么?
充分利用廉 价的劳动力、 土地、住房等 条件。
1、与日本、德、英国等高新技术工业区比较,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 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运输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
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海运条件 便利;山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
3、加强技术投入、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
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 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 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 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 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 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例3 右图反映: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
的分布状态。②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
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的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
布局条件是
。
(2)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图示地区
的布局,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
优势。
答案:(1)知识和技术 (2)劳动力
(3)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以
型
为主。
(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新技术
革命主要以 、 、 、 、 的
发明和应用为基础。
答案: (3)中小 (4)信息技术 生 物工程 新能源 新材料 微电子 技术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
代表的城市 是 。“硅谷 ”位于该市的 。
答案:(1) 旧金山 东南 部
(2)美国的“硅谷”是北美工业区域中
优势:1.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 2.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P70
结合阅读材料,试比较我国的温 州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与意大利新工 业区发展有何异同?
活动:P70阅读材料
1、相同点:多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 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2、不同点: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 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
鲁尔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普遍存在问题( 衰落原因):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环
境污染严重等。
鲁尔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区
不同: 我国东北还有如下原因:
资源枯竭、 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 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差、 大型国有企业负债过重。
活动: 3、鲁尔区对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重 振有何启发意义?
政府的大力支持; 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技术支持; 交通便利 不同之处:
中关村科技园的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 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2)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发展的优势是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 存在的问题是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地
工业区 意大利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主要工业 部门
以中小型企业 为主
轻工业
以大型企业 为主
重工业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资本集中 ຫໍສະໝຸດ 度工业分布低 分散
高 集中
4、发展工模业式小—区—
(1)工业小区的概念和意义(课本P69图4.17) (2)萨索洛的工业小区: 生产—销售—服务网络
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
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压缩耗能多、耗水多工业,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小结:
这节课以鲁尔区为例,分析传 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 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
二、新工业区(一)概述
1、概念和特征
(1)时间新: 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技术革命)
(6)创新环境和 创新文化
(三)高技术工业的发展 --美国硅谷
高技术工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 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 地区,这类型工业的分布多以飞机 场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中心, 被称为“临空型”工业布局。
P72 活动1
生产结构 生产特点
分布特点
美国的“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高技术产品
增长速度快、产品 更新换代周期短; 研究开发费用高。
“公园式的工业区”
在浓密的绿荫下,在宽阔的道路和 街道两旁,到处是一幢幢乳白色、米黄 色、粉红色、浅灰色的各式建筑物。现 代化建筑掩映在田园诗般的优美恬静的 气氛之中。这里的工厂没有高耸的烟囱, 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
但是,这里的每一项重要发明,都 会影响到全世界电子工业发展,自20世 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 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几乎都出自这里。
特
(2)地区新: 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点
(3)企业规模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分散分布
2、世界上主要的新兴工业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
美国“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英 国苏格兰地区,印度班加罗尔等。
3、代表性工业: 高技术工业、传统轻工业
3、世界典型的新工业区
英国苏格兰地区 德国南部地区
的
工业区,该工业部门的从业人员中
和 占较大的比例。
(3) 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的
作用,到目前“硅谷”仍是美国以至世界 的中
四、鲁尔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A 、生产结构单一
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天然
气广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
B、 煤炭所占比重减少。
煤 炭
②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的
能
源
地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0年
位
下
焦煤
4吨
2吨
0.75吨
降
每练一吨钢所需焦煤的变化
C、世界性钢铁过剩
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的一些主要产钢 国兴起,存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
紧张,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
“硅谷”企业的扩散
思考: 美国微电子装配工 业在图示地区布局的 原因是什么?
充分利用廉价的劳动 力、土地、住房等条件。
小结
一、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1、分布 2、发展条件 3、特点:小 、轻、散、低、散
(1)生产规模:
(2)工业部门: (3)生产过程: (4)资本集中程度: (5)工业分布: 4、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萨索洛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
意大利东北部 和中部地区
印度 班加罗尔
日本 九州岛
美国硅谷
(二)意大利新工业区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意大利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地理位置? 2.新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3.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 4.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模式及其优势?
1.案例④—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分布
西北部: 传统工业区
东北部和中部: 新兴工业区
“第三意大利”
南部:工业 化尚未普及
2、形成条件:
20世纪70
年代原料 发达的
银行信
大批廉价 和能源大 贷体系 劳动力 幅度涨价
意大利
经济高
度开放 政府的大 力支持
小城镇用地
用水方便
中小企业的发展
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3、特点 “小 、轻、散、低、散”
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比较
有哪些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 资源丰富,交通便 利,接近市场。
(2)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 位条件的异同。
参考答案
资源条件是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 主导因素。
与德国鲁尔区相比,两个重工业区煤炭 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但是鲁尔 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辽中南水源供应紧张。
二、 美国“硅谷”
1、高技术工业特点 2、刺激“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 (1)地理位置 (2)气候 (3)科技 (4)交通 (5)市场 3、 “硅谷”在世界电子工业中的地位 4、 “硅谷”企业的扩散
工业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传统工业部门: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
高技术工业 部门:
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 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 传工程、激光工业
整治前的发电厂
整治后的发电厂
总结:
传统工业区
(以鲁尔区为例)
兴盛的 衰落的 鲁尔区 鲁尔区
整治后 的鲁尔
(19世纪中叶) (20世纪50年代后) (20世纪60年代后)
P67
3、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我国 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为 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1)辽中南工业区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发展基础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
工业部门
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 化工为主
生产规模 大型化
工业分布 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英国中部
德国鲁尔区
美国东北部
我国辽中 南工业区
欧洲 --中部”十字路口” 德国 --中西部
(三)高技术工业的发展 --美国硅谷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5.高技术工业的特点?主要分布区?
6.硅谷是依托于哪个城市发展起来的?
7.硅谷有哪些工业部门?
8. 刺激硅谷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1、高技术工业特点
高技术工业 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例
高
低
产品增加值
高
低
生产增长速度
快
慢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短
长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 费用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