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和老工业区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高一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莱茵-鲁尔区图
鲁尔区

区 位 条 件 衰 落 原 因
丰富的煤炭资源;充沛的水源; 离铁矿区较近;便捷的水陆交 通;广阔的市场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严重



区 整 治 措 施
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 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 (1)加强科技投入。 • (2)加强企业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 (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 (4)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美国硅谷
美国“硅 谷”
1、高技术工业特点 (1)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2)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3)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比例高; (4)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17、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 件有 ②接近铁矿 A ①接近燃料地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18、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 降低 A. 燃料运输费用 B. 铁矿石运输费用 B C. 产品运输费用 D. 废弃物的排放量
美国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
(2007广东)印度软件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有 ABCD (填正确项字母)。(3分) A.政府的大力支持 B.全球对各种软件的急剧需求 C.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高 E.多优良港口
(2007海南卷)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 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图6所示。 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能航。结 合表1,回答17~18题。
1、主要条件相似: 1) 大批廉价劳动力 2、生产特点相似: 1) 以中小企业为主 2) 以轻工业为主 3) 资本集中程度低 4) 工业多分散在城镇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
运输: 土地: 集聚:
一、工业区位因素
1、运输 (1)、原料指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 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如甘蔗、甜菜制糖厂, 水产品加工厂,水果 罐头厂
思考:制糖工业分布主要考虑哪一个区 位因素?(提示:甜菜制糖工业,一般8 吨甜菜才能制出1吨糖。)
一、工业区位因素
1、运输 (2)市场指向型
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
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
营的产业。回答5~6题。
5.动漫产业属于产业 A.劳动力导向型
(B )
B.技术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6.现阶段,下列地区比较适宜发展动漫产业的是
A.长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
动力指向 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 电解铝工业(炼铜等冶
型工业
电厂或水电站) 炼厂)
劳动力指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 普通服装加工业,电子装配工
向型工业
劳动力的地方
业,玩具、制伞、制鞋等
技术指向 技术要求高 型工业
接近高等院校和科 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
技发达的地方
等工业
D A D
一、工业区位因素:运输、土地、集聚
1、影响工业布局因素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条件: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劳动 力、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等 生产技术因素:生产设备与工艺、人员素质、科技开发水平 等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等 环境生态因素:环境生态状况等 信息和知识因素:科研能力、信息通达性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PPT演示文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PPT演示文稿

重点难点突破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模式对温州工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工业小区是意大利新兴工业独特的发展模式。意大利的工业 小区虽然很分散,其实力与传统的大型工业区无法相比,但 每个工业小区集中力量生产一种或两种产品,并使这种产品 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在意大利乃至欧盟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我国温州的专业商品产销基地与意大利的工业小区类似,温 州也是新兴工业区,但是,与意大利的工业小区相比,温州 专业商品产销基地没有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模 式,企业之间没有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而且存在激烈竞争。 意大利工业小区许多方面的生产特点都符合我国乡镇企业的 实际,对温州以及我国其他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 借鉴意义。
典例2 (2008年北京文综)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 化,一些国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 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中后期,在一些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出现了一种 新兴的工业区。如意大利的萨索洛,数百家以资砖生产为中心 的中小企业,通过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规模 经济生产,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简述这类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思路解析】工业的特点要从企业规模、工业类型、生产方式 及其地区分布等方面作答。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有以下特点:以 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 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资本集中程度低;当地主要行 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 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答案】以轻工业为主;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或者企业规模小); 生产过程与布局分散;生产灵活多变,产品面向市场。
【解析】 第(1)题,工业集聚可以通过降低运输费用和能 耗降低成本,通过降低成本和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提高利润。 第(2)题,石油冶炼厂主要是利用蒸馏作用,提炼出不同用 途的油,汽车厂主要是汽车制造,使用汽油、柴油等并不 多。钢铁厂生产的废料可以作为水泥厂的原料。 【答案】

世界主要的工业地带

世界主要的工业地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全球制造 业的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相对集中 的世界工业地带
世界工业地带的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 半球中纬度地区,呈东西向不连续的带状分布。 主要有:
北美工业地带—— 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地带
西欧工业地带—— 现代工业的发源地
东欧工业地带—— 资源型重工业地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
1、工业中心: 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
心,包括苏州、无锡、常州等 2、地位:
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 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 合性大型工业基地。 3、发展有利条件:
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 和技术力量雄厚,有统一的电 4、工业结构和工业中心及部门: 网,交通便利 工业结构最完整,钢铁、化工、纺织、机械、造船、食品、 新材料、汽车、微电子等工业发达 5、方向: 今后将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 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6、问题:能源、矿产缺乏 7、解决: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1、工业中心: 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 开放区各城镇。 2、工业结构和工业中心及部门: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基地。 3、发展有利条件: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利用外资发展本 区工业提供有利条件,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4、方向:利用特区的优势,外引内联,开拓国际市场,发展以出 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等。 5、问题:能源、矿产缺乏 6、解决:西电东送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的特点
运输、能源和原材料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 的区位选择影响力减弱。
劳动力价格和距离市场远近的影响力也相 对下降。
技术集聚程度、人才、信息、环境、交通 通讯等因素的影响力加强。
特点: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概念:(1)部门特征: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为主
(2)规模特征: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
(3)分布特征:以高度集中为标志
2、典型案例: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的欧洲中部和北部工业区。

中国的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区。

3、德国鲁尔工业区
(1)区位优势
(2)衰落的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衰落的根本原因)(3)整治的具体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4)优化环境,消除污染5)拓展交通
二、新工业区
1、典型案例: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德国南部、美国“硅谷”等
2、意大利新工业区
特点:1)以中小企业为主2)以轻工业为主3)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4)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5)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3、美国“硅谷”
区位因素:1)地理位置优越2)气候宜人3)交通便捷4)全世界的人才高地5)市场稳定6)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二、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比较
三、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比较。

高二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试题答案及解析1.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推进城市规划一体化,努力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据此并结合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题。

【1】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工业区是()A.美国硅谷、辽中南工业区、英国中部B.班加罗尔、浙江温州、珠江三角洲C.日本九州岛、意大利的中部、德国鲁尔区D.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答案】C【解析】城市化发展模式不一样,如,日本九州岛尤其是北九州电子工业发展迅速,有“硅岛”之称,由此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①模式;意大利中部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而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②模式;德国鲁尔区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发展传统工业而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③模式。

【2】珠江三角洲工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①政策和区位优势完全丧失②交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运输需要③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④能源短缺,能源价格上涨⑤产业升级投入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答案】D【解析】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厂,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优势地位逐渐丧失但没完全丧失。

当地交通完善、体系健全完全满足交通运输需求。

但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该地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也不存在,在这种状况下,该地的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提高了成本。

且区域经济起步晚,产业基础薄弱,科技与人才不足。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注意比较分析;掌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并结合选项分析即可。

2.关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的工业中心与其主要工业部门的组合,正确的有()A.武汉—钢铁基地和水力发电工业B.重庆和宜昌-火箭发射和钢铁基地C.攀枝花和六盘水—钢铁和煤炭工业D.上海、南京和杭州—有色金属工业【答案】C【解析】武汉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而不是水力发电工业基地,A项错误;重庆不是我国的航天发射基地,B项错误;攀枝花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六盘水为著名煤炭基地,煤炭工业较集中,C项正确;沪宁杭地区,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不足,不利于有色金属工业发展。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特点与作用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特点与作用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练习
1.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A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2.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 B )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以后开始衰落
3、德国鲁尔工业区
(1)区位优势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离铁矿区较近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水陆交通 E、广阔的市场
P67 2、分析归纳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衰落原因
A、生产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E、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3)综合整治(20世纪60年代开始)
鲁尔区的工业有近200年的历史。钢铁康采恩克 虏伯公司1811年建于埃森市。随后,蒂森公司、 鲁尔煤矿开采和钢铁生产,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 最著名的重工业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的重工业和资 源对德国发动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克虏伯 公司在二战中积极从事军火生产,为纳粹制 造武器。蒂森公司在二战中成为希特勒政府 的财政支柱。
战后这一地区进行了重建,鲁尔区年产煤 约占德国西部总产煤量的90%。鲁尔的钢产 量占德国西部总量的70%。鲁尔区密集着炼 钢、轧钢、制铁、炼油、汽车、造船、机器 和电气设备制造等工厂。
1.阅读P65--66,试分
析德国鲁尔工业区有哪几方面 优越的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水源、矿产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府、 劳动力等
不同: 我国东北还有如下原因:
资源枯竭、 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 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差、 大型国有企业负债过重。

工业--(以我国传统工业区的时代变迁为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练

工业--(以我国传统工业区的时代变迁为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练

2. 北京首都钢铁工业的变迁 2). 转型
2008年北京获得奥运会主办权。 为办一届绿色奥运,国务院正式决定 首钢搬迁至唐山曹妃甸。
同时,也是适应中国钢铁产业结 构调整新要求、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京津冀 协同发展的需求。
2005年,首钢逐步关停石景山厂 区的生产。
曹妃甸区是唐山市的滨海新区、河北省的 自贸区,海洋型经济。首钢选址曹妃甸, 港口区位明显。
工业结构
轻工业
高新技术 产业
重工业
1. 我国传统工业区 2). 典型分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四大 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
辽中南
京津唐
业区、沪宁杭工业区(长江三角洲
工业区)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工
业格局也基本形成了“北重南轻”、
“西重东轻”的特点。 近些年,除四大传工业区外,
沪宁杭
珠三角
首钢新址:曹妃甸
2. 北京首都钢铁工业的变迁 3). 变迁
牵手冬奥、首钢总公司与国家体育总局将精煤车间及周边地区用于改造 和新建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的训练馆,四个场馆被称为“首钢四块冰” 。
首钢北京园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 、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功能定位。
新首钢地区打造成“新时代引领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实现“文化 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活力复兴” ……
(1) 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生产原料、能 源充足;(2分)自古以来就是金属冶炼中心, 重工业基础较好;(2分)位于水运和铁路运输 的交汇处,便于产品外运销售;(2分)改革开 放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工程机械需求量 增大。(2分)
02
北京首都钢铁工业的变迁
2. 北京首都钢铁工业的变迁 1). 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环境污染严重
• 优化环境
编辑ppt
29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区位优势) 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来源方便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衰落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严重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3.发展第三产业
4.优化环境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编辑ppt
1
一、传统工业区 1、概念
一般是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大多是在 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 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 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编辑ppt
2
2、特征
发展基础
工业部门
生产规模 工业、企 业分布 存在问题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 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编辑ppt
14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 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 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綠 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 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调整工业结构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 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 电子,汽车等中小企业。
调整工业布局
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 部,与荷兰联营,将高 炉建到荷兰海边
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
编辑ppt
24
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
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
铸铁厂旧址改造科 技产业园区
杜伊斯堡编的辑ppt 生态景观公园25
编辑ppt
5
1.优越的区位条件 a.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 为2190亿吨,占全国 总储量的3/4,其中经 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 占全国的90%。 储量丰富,开采条件 好
编辑ppt
6
1.优越的区位条件
b.离铁矿区较近
来自法国东北部 的洛林铁矿 通过鹿特丹港 来自国外的铁矿
编辑ppt
31
小结:
这节课以鲁尔区为例,分析传 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 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
编辑ppt
7
1.优越的区位条件 c.便利的水陆交通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编辑ppt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优越的区位条件
d.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编辑ppt
9
1.优越的区位条件 e.广阔的市场 德国、西欧
德国以及西 欧工业发达, 鲁尔区本身 就是消费中 心。
编辑ppt
10
小结
(1).衰落的主要原因
b.煤炭的能 源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 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的 耗煤量逐渐降 低
编辑ppt
19
2.鲁尔区的衰落
(1).衰落的主要原因
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c.世界性 钢铁过剩
编辑ppt
20
2.鲁尔区的衰落
(1).衰落的主要原因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
编辑ppt
30
P67活动 辽中南工业区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 些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 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 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 位条件的异同。
主导因素:资源条件
相同点:煤炭资源、交 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
不同点:鲁尔区铁矿、石油 资源不丰富,内河航运发达, 水资源丰富;辽中南海洋运 输发达,水资源不足。
纺织为主
大型化,生产大批量标准化产 品
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 ,污染严重等问题
编辑ppt
3
英国中部
德国鲁尔区
美国东北部
日本太平洋沿岸
我国辽中南
编辑ppt
4
案例3——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德国鲁尔区是典型 的传统工业地域,位于 德国的中西部,莱茵河 下游,地处欧洲的十字 路口。鲁尔区形成于19 世纪中叶百余年来一直 是德国的煤铁工业基地, 被称之为“德国工业的 心脏”,是德国乃至全 世界的重要工业区。
1.优越的区位条件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离铁矿区较近 c.便利的水陆交通 d.充沛的水源 e.广阔的市场
编辑ppt
11
2.鲁尔区的衰落
20世纪50年代以后, 鲁尔区经历了约一 个世纪的繁荣之后, 经济开始衰落。
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编辑ppt
12
2.鲁尔区的衰落
资料: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 开采成本大大高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加 上石油和核电的应用,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 少。1957年鲁尔区共有141家煤矿,雇用了50 万以上的矿工。从60年代起,鲁尔区的煤开采 量逐年下降。同时,技术的发展使钢铁、汽车、 造船业需要的人减少。煤炭工业就业人数从 1962年起开始下降,到1996年已减至7万人。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编辑形ppt 容魯尔区
15
2.鲁尔区的衰落
(1).衰落的主要原因
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a.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和钢铁工业 是全区编辑p经pt 济的基础 16
2.鲁尔区的衰落
煤炭和钢铁工业为基础,钢铁工业为主导
编辑ppt
17
2.鲁尔区的衰落
编辑ppt
18
2.鲁尔区的衰落
编辑ppt
26
编辑ppt
27
寂静街道
清澈河流
编辑ppt
28
小结
优越的区位条件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离铁矿区较近 c.便利的水陆交通
d.充沛的水源 e.广阔的市场
衰落的主要原因
综合整治
a.生产结构单一
• 调整工业结构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 调整工业布局 • 发展第三产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鲁尔区传 统的工业部门和传统的生产方式 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编辑ppt
21
e.环境污染严重
编辑ppt
22
小结 (1).衰落的主要原因
a.生产结构单一
衰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落 的
c.世界性钢铁过剩
原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 因
e.环境污染严重
编辑ppt
23
(2).综合整治措施
编辑ppt
13
2.鲁尔区的衰落
炼钢业失去了4万个工作岗位。造船业的就业 人数减少2/3。70年代后,大工业衰落的趋势 已十分明显。80年代问题越来越大,到80年代 末期,鲁尔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自从70年代末期,这个工矿之都再也不敌 随后崛起的日、韩和拉美等国钢铁价廉倾销, 快速走向经济衰败之路。煤矿和钢铁厂逐个关 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