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就答案
2006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2.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应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3.本试卷一、四大题中,小题序号后标有字母A 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标有字母B 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其它未标字母A 或B 的试题为全体考生必做的试题.不同大题可以选择不同的...........A .类或..B .类试题...,但同一大题的选择必须相同.若在同一大题内同时选做A 类、B 类两类试题,阅卷时只以A 类试题计分.4.第19、20、2l 、22、2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本大题中第l 、2、3小题为分叉题。
分A 、B 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
一律按A 类题计分.A 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A . 如图所示,一束卢粒子自下而上进人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后发生偏转,则电场方向向 ,进人电场后,β粒子的动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A .如图所示,同一平面内有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1和2,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 、b 两点与两导线共面,a 点在两导线的中间与两导线的距离均为r ,b点在导线2右侧,与导线2的距离也为r .现测得a 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则去掉导线1后,b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方向 .3A.利用光电管产生光电流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的正极应接在端(填“a”或“b”);若电流表读数为8μA,则每秒从光电管阴极发射的光电子至少是个(已知电子电量为l.6×10-19C)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B.如图所示,一束β粒子自下而上进人一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后发生偏转,则磁场方向向,进人磁场后,p粒子的动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B.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 l和n2,当负载电阻R中流过的电流为I时,原线圈中流过的电流为;现减小负载电阻R的阻值,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B.右图为包含某逻辑电路的一个简单电路图,L为小灯泡.光照射电阻R’时,其阻值将变得远小于R.该逻辑电路是门电路(填“与”、“或”或“非”)。
2006年高考物理(广东卷)试题及答案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 0分。
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答案】C【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
.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故答案为C。
属于容易题。
【高考考点】牛顿第一定律【易错点】有的学生凭经验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备考提示】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力和运动最根本的关系,它是整个牛顿定律的础。
2.a、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1 所示,下列说法正的是()A.a、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 秒时,a、b 两物体相距最远C.60 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 秒时,a、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答案】C【分析】v-t 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
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
据此得出正确的答案为C。
有些考生错误的认为图线相交时相遇,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
属于容易题。
【高考考点】速度-时间图像【易错点】有些同学错误的认为图相交时相遇。
【备考提示】利用图像解题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康普顿发现了电子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贝史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D.伦从今琴发现了X 射线【答案】BCD【分析】康普顿发现了康普顿效应,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贝史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伦从今琴发现了X 射线。
2006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6页,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13.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A.裂变,核燃料为铀B.聚变,核燃烧为铀C.裂变,核燃烧为氘D.聚变,核燃料为氘14.使用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开。
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A B C D15.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Q间装有阀门K、P中充满气体,Q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后,P中的气体进入Q中,最终达到平衡,则A.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增加B.气体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增加C.气体分子势能增加,压强可能不变D.Q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中16.水的折射率为n,距水面深h处有一个点光源,岸上的人看到水面被该光源照亮的圆形区域的直径为A.2 h tan(arc sinn1) B.2 h tan(arc sin n) C.2 h tan(arc cos n 1) D.2 h cot(arc cos n) 17.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 处,树枝在10 s 内上下振动了6次,鸟飞走后,他把50 g 的砝码挂在P 处,发现树枝在10 s 内上下振动了12次.将50 g 的砝码换成500 g 砝码后,他发现树枝在15 s 内上下振动了6次,你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A.50 gB.200 gC.500 gD.550 g18.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
2006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河南、河北、广西、新疆、湖北、江西、陕西等省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1页。
全卷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二、选择题(每小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某原子核A Z X 吸收一个中子后,放出一个电子,分裂为两个α粒子。
由此可知A .A=7,Z =3B .A=7,Z =4C .A=8,Z =3D .A=8,Z =415.红光和紫光相比,A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B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C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D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16.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
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
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 ,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 ,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A .0.4km/sB .1.8km/sC .11km/sD .36km/s17.图中为一“滤速器”装置示意图。
a 、b 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一束具有各种不同速率的电子沿水平方向经小孔O 进入a 、b 两板之间。
为了选取具有某种特定速率的电子,可在a 、b 间加上电压,并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加一匀强磁场,使所选 电子仍能够沿水平直线OO'运动,由O'射出。
不计重力作用。
可能达到上述目的的办法是A .使a 板电势高于b 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B .使a 板电势低于b 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C .使a 板电势高于b 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D .使a 板电势低于b 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 .气体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分子a 从远外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 ,当a 到达受b 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 的动能一定最大19.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图1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
200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试卷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河南、河北、广西、新疆、湖北、江西、陕西等省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1页。
全卷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2.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A.培养中的人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B.培养中的人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
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
2006年高考江苏卷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算出氧气的摩尔质量A .氧气的密度和阿、加德罗常数B .氧气分子的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C .氧气分子的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D .氧气分子的体积和氧气分子的质量 2.质子(p )和α粒子以相同的速率在同一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分别为 R P 和 R α,周期分别为 T P 和 T α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R P ∶R α=1∶2,T P ∶T α=1∶2B . R P ∶R α=1∶1,T P ∶T α=1∶1C .R P ∶R α=1∶1,T P ∶T α=1∶2D . R P ∶R α=1∶2,T P ∶T α=1∶13.一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今以恒力F 沿水平方向推该物体,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位移相等B .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相等C .F 对物体做的功相等D .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等4.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的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 —3.11e V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处于n = 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B .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 =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C .大量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D .大量处于n =4是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 5.用隔板将一绝热容器隔成A 和B 两部分,A 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B 为真空(如图①)。
现把隔板抽去,A 中的气体自动充满整个容器(如图),这个过程称为气体的自由膨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自由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只作定向运动B .自由膨胀前后,气体的压强不变C .自由膨胀前后,气体的温度不变D .容器中的气体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全部自动回到A 部分图①图②6.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有光电子产生。
2006全国卷2理综物理部分试卷与答案-推荐下载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Ⅱ(新课程)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题, 共计 48 分)1、(6分) 14.现有三个核反应:①②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是裂变,②是β衰变,③是聚变B ①是聚变,②是裂变,③是β衰变C ①是β衰变,②是裂变,③是聚变D ①是β衰变,②是聚变,③是裂变2、(6分) 15.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
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A 4μmgB 3μmgC 2μmgD μmg3、(6分) 16.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
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v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
若u增大,则A v增大,V增大B v增大,V不变C v不变,V增大D v减少,V不变4、(6分) 17.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所示。
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B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E2C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D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5、(6分) 18.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
Q与轻质弹簧相连。
设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
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A P的初动能B P的初动能的1/2C P的初动能的1/3D P的初动能的1/46、(6分) 19.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v0,A 当用频率为2v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B 当用频率为2v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v0C 当照射光的频率v大于v0时,若v增大,则逸出功增大D 当照射光的频率v大于v0时,若v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7、(6分) 20.如图所示,位于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导轨的一端与一电阻相连;具有一定质量的金属杆ab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
06高考物理大全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14.A 15.B 16.B 17.AD 18.D 19.AC 20.B 21.A22.(1)ABD(2)I .II .UI R U R -2223.如图,A 表示爆炸处,O 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 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 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 处所经时间,则有d =v t 1 ①用t 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 处所在经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22222vt h d =+⎪⎭⎫ ⎝⎛ ② 已知t 2- t 1=Δt 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t dv t v h ΔΔ2212+=④代入数值得m h 3100.2⨯= ⑤24.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中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 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 0。
根据牛顿定律,可得A=μg ①设经历晚间,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 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 ,有v 0 = a 0t ② v = at ③由于a< a 0,故v< v 0,煤块继续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再经过时间t ’,煤块的速度由v 增加到v 0,有v 0=v+at ’④此后,煤块与传送带运动速度相同,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不再产生新的痕迹。
设在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 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 0和s 2,有s 0='21020t v ta + ⑤s =av 22⑥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l = s 0- s ⑦由以上各式得l =ga g a v 00202)(μμ- ⑧25.(1)用Q 表示极板电荷量的大小,q 表示碰后小球电荷量的大小。
要使小球能不停地往返运动,小球所受的向上的电场力至少应大于重力,即mg dq >ε ①其中Q q α= ② 又有εC Q = ③由①②③式得Cmgdαε>④(2)当小球带正电时,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重力方向相同,向下做加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