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从内容上来说浅显易懂,但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学生解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阅读积累较少,阅读内容科普居多,文学素养低,掌握的现代文阅读专用词汇少,学习本篇文章需从点到面的演示过程。
补充写作背景:汪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为什么写的却是昆明的雨?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学习目标:1. 会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悟作者情感。
2.品味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导语:雨是最寻常的,雨也是文人骚客们笔下的宠儿。
同学们肯定知道不少跟雨有关的诗句,下面就请第一小组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他们积累。
(雨字飞花令)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
今天我们这节课也学习一篇写雨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 《昆明的雨》。
一.印象昆明:初读雨中景1. 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一句话。
2. 本文写的不仅是雨,还写了哪些景、物、事来突显昆明的雨的特点?3. 说说昆明雨季中的景、物、事。
(选取其中一点进行介绍,要说说使人动情或饶有趣味的地方)我是导游xxx,欢迎来到昆明,昆明四季如春,……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昆明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地方。
我们仿佛看到了绵绵细雨中的青灯古巷、静寂而忧郁的石板路、飘荡着乌云的暗暗的天空...... 下面就让我们驻足昆明,品味作者的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列夫托尔斯泰》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学习重点:对托尔斯泰进行的肖像描写。
学习难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学习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资料链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一、独立试航: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问题(一)给加点字注音:黝.黑愚钝.禁锢.犀.利炽.热藏污纳垢.颔.首低眉广袤.无垠.一绺.长髯.鬈.发胡髭.穹.顶锃.亮甲胄.粲.然(二)解释下列词语:藏污纳垢:。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风景这边独好——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悠悠天宇旷,殷殷家乡情“伟人故里家乡情怀”系列写作【教学设想】八年级下册四、五单元的写作(“撰写演讲稿”和“学写游记”)都是实用类文体写作,于是我打算将写游记和演讲结合起来,开展“伟人故里家乡情怀”的主题活动,其中包括“读广安”“游广安”“写广安”和“颂广安”四大板块,以加深同学们对故乡的了解,增进同学们对故乡的情感。
“读广安是准备。
本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民俗文化”,当时让同学们搜集了广安的民风习俗等,这次可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去了解广安的历史、地理等知识,这样“游广安”才更有针对性,“写广安”才能更充实,“颂广安”才更有文化底蕴。
“游广安”是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写游记必须得有原始生活素材的储备。
考虑到当下的疫情情况,我计划让同学们利用假期与家长一起出游广安,去欣赏家乡的美景,去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去聆听家乡的故事传说……“写广安”是重点。
学生通过学习写游记和写演讲词,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感受情思,这样也能锻炼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写作素养。
“颂广安”是升华。
演讲是写作所成的运用,也是对前面写作任务的一种检测,更是同学们对家乡情感的升华。
这次主题活动计划用四周时间完成,我将利用每周的连堂课进行写作指导、评改、演讲,其中课堂教学时间为四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学写游记”,第二课时指导“作文互评”,第三课时指导“撰写演讲稿”,第四课时组织演讲比赛。
本次教学主要呈现第一课时。
作家徐迟说:“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
”游记,不但能增长读者的知识,也能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
旅游,本身带有诗意。
所以,我也将用诗意的语言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风景这边独好——学写游记【教学目标】1、根据游览的行踪和自己的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写作顺序。
2、根据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材料的详略。
3、能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景物(场所)的特点。
4、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内容预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备课人:王诗路《云南的歌会》一、教学课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二、授课学时:两课时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能力目标: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重点:1、理解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体会内容和写法的上的差异。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妙处。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2、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取的信息。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如: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总结归纳: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金满斗会--民歌传承,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3、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1)山野对歌(2~3)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金满斗会(5)(三)赏析品读课文:1、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场面――山野对歌,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列夫_托尔斯泰》精品导学案(新人教版)

4. 《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熟练掌握课后生字词,准确找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肖像的语句。
2.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了解文章生动细致的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
4.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体会肖像描写中比喻夸张的作用。
学习重点:1.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
2.体会肖像描写中比喻夸张的作用。
学习难点: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长髯.()鬈.发(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锃.亮( )甲胄.()粲.然()盎.然()2.解释下列词语。
犀利:侏儒:愚钝:黯然失色:酒肆:3..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共6个)粗制烂造郁郁寡欢藏屋纳垢正襟威坐鹤立鸡群诚皇诚恐颔首低眉无可质疑暗然失色广袤无垠4 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2). 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3)而在这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
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5 茨威格,(国名)人,家,家。
本文选自他的(作品)。
课文采用的手法描述了托尔斯泰的肖像,先写其头部的须发,的造型,的面容写起印象的特点,然后重点通过和修辞手法描写那双眼睛可以概括为,,。
明确:1.zī rán quán yǒu zhì dùn gù xuān xī rú sì gān gà zèng zhòu càn ng2略3 烂——滥屋——污威——危皇——惶质——置暗——黯4.(1)比喻(2)比喻夸张(3)比喻排比5.奥地利小说传记《三作家》先抑后扬浓密丑陋平庸比喻夸张犀利明锐多情【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导学案、教案

1社戏课题社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了解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3.感知内容,感悟中心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妥善安排详略的写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情乃至全文中心的作用。
3.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词语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学习作者热爱童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2年10月。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
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
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
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读准字音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ɡ)行.辈(hánɡ)凫.水(fú)橹.(lǔ)旺相.(xiànɡ)撮.(cuō)桕.树(jiù)怠.慢(dài)篙.(ɡāo)磕.(kē)潺潺..(chán)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蹿.(cuān)撺掇..(cuān duo)辨清字形理解词语乐土:安乐的地方。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撰写演讲稿》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撰写演讲稿》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演讲词的不同风格,把握主要特点。
2.明确演讲稿的写作要求,学习演讲词写作的常见技巧。
3.能根据命题完成演讲稿,培养对演讲及语言表达的兴趣。
【学习准备】
准备好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及笔记本。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学习环节主要有:
分析本单元四篇演讲稿的不同特色→演讲要素与技巧→演讲稿的特点和写法→例文分析→课后练习。
【作业设计】
撰写一篇演讲稿,下面话题可供参考:
➢我的梦想
➢让爱永驻心中
➢书香,伴我成长
➢假设学校组织竞聘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校刊主编、校广播站总监、志愿者服务团团长等,你准备竞聘其中某个职务。
试撰写一份演讲稿,阐述你的竞聘主张。
写作要求:
1.结构完整,符合演讲词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
2.主题明了,语言符合演讲人的身份。
3.正文字数不少于 600 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提纲第二单元一、单元目标:1.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章的理趣和情趣。
2.了解文章介绍的科学知识,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
3.理清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揣摩说明事理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草木枯荣,大雁来去,恐龙无处不有,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大自然的语言》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的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大燕归来》抒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富有科普情趣的说明文,文章启示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释的事理;还要学会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讲究科学创新的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
阅读中要学会默读,并有一定的速度,能按要求筛选信息。
四、学情分析: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有了提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阐释事理的说明问,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了说明文,但是对这类事理性的接触较少。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的基础上,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释的事理;还要学会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五、教学课时安排第五课一课时第六课两课时第七课一课时第八课一课时六、写作:《说明的顺序》(一)学习目标1、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