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老头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5篇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5篇《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1《高老头》是巴尔扎克1834年发表的优秀作品,小说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丝蒂涅两个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
巴尔扎克以自身的生活体验,通过细致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用锋利的笔刻画出了当代法国巴黎--哪个兴盛一时的社会背后隐藏着的许很多多的故事,它就是波旁王朝的缩影,就是资本阶级的真实写照。
读了以后,我不禁从心底感叹高老头的悲惨遭遇,更不禁掩卷沉思。
在巴黎上流社会无所谓亲情、爱情,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马克思曾说过:“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高老头是个面粉商,在革命期间卖面粉赚了一大笔钱,他很爱很爱他的两个女儿,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就是这样,家庭的悲剧就由此而发了。
他一心只想女儿过的舒服,甚至付出自身的一切也不在乎,他希望女儿嫁入名门贵族,这样两位心肝女儿就不会受苦,而且过得幸福。
文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欧仁,他开始是一个想拼命挤进上流社会的大学生,甚至为了这个目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母亲、姑姑、表妹伸手要钱,明知她们已经没钱了,还是开口要钱,为此,母亲和姑姑不得不外出赚钱来给他,还把表妹的私房钱全部搜刮。
他揣着这来之不易的钱,通过表姐(上流社会的风流人物,后来因为情夫的背叛而醒悟过来,找了个偏僻的地方重新来过)在上流社会中游走,那时侯的他非常兴奋,因为他进入了这个圈子。
高里奥是同他住在同一寓所里的,当他得知高里奥的两个女儿的真实情况后对这怪老头另眼相待,后来通过一系列的事情变故之后,他觉悟了,他被高里奥的父爱所感动,也为两个女儿(特别是小女儿,因为他们是相爱的,他企图让她爱她的父亲)对父亲临死前的冷漠态度感到吃惊。
,后,他安葬了高老头,同时也安葬了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他成了一股清泉,虽然他曾经污浊过。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高老头读后感范文1000字《高老头》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着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面孔。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参阅。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一)看完《高老头》这本小说,我才真正深刻体会了这句名言:父母恩情大于天!《高老头》主要讲述了富商高老头在妻子死后,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到他的两个女儿身上,对她们极尽宠爱,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让她们从小就过着挥霍无度的奢侈生活。
并把绝大部分财产分给她们作陪嫁,自己却被赶出来,一个人住进了寒碜的伏盖公寓。
在两个女儿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的钱像“柠檬一样被榨干了”,并被女儿女婿拒之门外。
一文不值的高老头最后贫病交加地躺在伏盖公寓等死,女儿女婿却不愿意来瞧一眼,最后高老头孤独的怀念着女儿们,含泪去世。
这个家庭悲剧让我们寒心,也引起了我们对亲情的深思。
如果有人会说:动物中羊尚有跪乳之情,乌鸦仍有反哺之孝;古代有“卧冰求鲤”的佳话;现在有“舍肝救母”的故事。
高老头的悲惨故事只是作者虚拟的,夸张而已。
那你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现实往往比你想象的更丑恶!浦东机场里留洋儿子因不满学费、生活费亲手捅死母亲;江苏灌云县同兴镇年近百岁的江姓老人,生有五子三女,因儿女不孝,两年多来只能生活在猪圈里,整天与一头母猪为伴,吃喝拉撒全在猪圈解决。
而负责赡养她的儿子共有六个房间。
直到被媒体曝光,老人才得以搬离猪圈;王荷英已经86岁高龄,行动不便,大小便失禁,也找不到哪家养老院愿意接收。
可怜的老人就在四个子女中间被推来推去,这家住两个月,那家住几个月,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生活。
一天老人被扔在楼下,爬到村委会的厕所里面去睡觉;辽宁省身患肝硬化、右侧肢体瘫痪等多种重病的于世荣,被自己女儿驱车600里后,扔在自己八旬老父门前;重庆一女儿当街暴打父亲,连扇生父十六个耳光;湖北一大学毕业生因嫌弃其父亲出身农村,拒绝父亲看孙子。
高老头的读后感1000字(优秀12篇)

高老头的读后感1000字(优秀12篇)高老头的读后感1000字篇1巴尔扎克的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伟大作家。
一八三三年,他把所著的所有书组成了一本大书,即《人间喜剧》。
《高老头》便是他系统地尝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叫拉斯蒂涅克的年轻人的故事。
他只身来到巴黎,住在一个简陋的公寓里。
在那儿,他先后认识了神秘人物伏脱冷,年轻孤女维克多莉娜、退休面粉商高里秋奥等人,此后,他又借助表姐鲍赛昂夫人的关系,钻进巴黎的上流社会,结识了两个贵妇人,即高老头的两个女儿,高老头向两女儿倾注全部感情,心甘情愿让他们榨干毕生心血。
伏脱冷建议拉暗杀维的哥哥,使维成为唯一继承人,再娶她,拉听了,怒不可竭。
后来,经过努力,成为纽沁根夫人的情人。
高的两个女儿的恋情外泄,被向高乞讨子儿,丑态毕露。
他又气又急,直至中风,三天后死去。
临终,只有拉和另一个人守在床边,这是小说的主要内容。
巴尔扎克说,他在小说里描绘的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感情,什么也不能使这种感情有所减弱;轻侮、伤害和不公正都对它无损,这人有神圣的父爱。
高老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由本能驱使的人。
他把所有精力盲目的加在女儿身上,他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过分的。
如“我愿意成为偎依在她们膝上的小狗。
”盲目的父爱给他带来了悲剧性后果,临终时的忏悔。
他是在不断的忍受中解体的人。
拉在小说中也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
他是高的命运的观察者和见证人。
小说是拉认识社会及处世准则的过程,他从一个单纯善良的青年的性格初到巴黎。
不久,就发现他需要更有力武器,投降与反抗经多次较量,他由表姐关系高攀了一位贵妇。
高老头入土促使他人格塑造完成,人间的自私无情虚伪使他滴下了最后的眼泪。
他完成了巴黎的启蒙教育,大彻大悟,并且青出于兰更胜于兰,发誓要向发出挑战,比个高低。
他是个用行动往上爬的人。
伏脱冷也是小说中另一个重要谷物。
他与拉的谈话成了我们认识这神秘人物的一把钥匙。
他认为世界是丑陋的,社会是腐朽的,人间是可憎的。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1 《高老头》是一部举世闻名的文学着作,而其作者是十九世纪着名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它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憾,也把这个社会再次具体而系统的给我们进行了“介绍”。
高里奥老人以前是做面粉生意的,他用自我的智慧慢慢变的变成了资产阶级,却饱含浓厚的封建宗教观念。
妻子死后,他便始终一个人,并把自我的全部精力放到自我的两个女儿身上。
培养、教育她们并不惜血本满足她们的那些苛刻、奢侈的欲望,想让她们变成贵族大小姐。
最终他如愿以偿,大女儿成了贵族富人,二女儿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两人还各有八十万法郎的嫁妆。
最终他自我变的身无分文,只得住进一家低档公寓。
他认为这样满足她们就能得到她们的欢心,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他是在用金钱“买得”自我和两个女儿之间的感情。
在他的两个女儿心中,甚至在这个巴黎社会上,金钱才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纽带,金钱的利益早已代替了骨肉之情。
他们在父亲富有时,使出浑身解数,讨好、孝敬父亲,为的就是父亲背后的那些肮脏的钱财。
而当她们的父亲被她们无情的“榨干”了油水,她们就不管不问。
当高里奥去世的时候甚至没有一个人过去探望过他,连葬礼的钱都不愿意出,只得让两位公寓里的贫穷大学生自掏腰包,草草了事。
大女儿的丈夫则更加过分,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他活着也好,死了也好,与我无关。
拉斯蒂涅同样是这本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外省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青年,来到巴黎时还尚未见识到社会的真相。
拥有良心,并且朴实。
最初是想与世无争,靠自我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当一名优秀的法官。
可是现实可是残酷的。
有人说社会是个“大染缸”,而拉斯蒂涅就在这染缸中,从洁白渐渐变得污黑、丑陋,开始梦想挤进上流社会,也明白了金钱在这个社会上才是王道。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通用11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篇1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观念所占神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
她对女儿的“父爱”是畸形的,是交织在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金钱法则上的。
他之所以愿意为了女儿而去伏盖公寓居住;为了女儿卖掉了一切,让出了养老金;为了女儿甚至想去做一些不干净的勾当。
这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将对女儿的“爱”最为他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
因此,她对女儿的“父爱”显得丑陋而庸俗。
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既是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一方面是由于他内心那种偏执而近乎疯狂的父爱,使他成为父爱的牺牲品。
在道德上,高老头并没有完全接受资产阶级那一套,还存有封建宗法道德的想法。
因而他很爱女儿,却也想着能中捞一笔。
这种变态的父爱拥有自我抹杀性,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
”拉斯蒂涅本来是法国某省的破落子弟,家庭节省一切开支就是为了供他上大学,让他将来好出人头地。
你也原本是个热情且又具有才起的青年,只是巴黎的犯法让他萌生了要爬到社会顶层的欲望。
他的远方表姐鲍赛昂富人告诉他:“这个社会就是骗子和傻子的集团,要以牙还牙来对付这个社会。
你越没心肝就升的越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
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
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他从事吧拉斯蒂涅迎上了极端利己主义的道路。
之后的伏脱冷也看出了拉斯蒂涅的野心,于是他把肮脏的思想灌输给了拉斯蒂涅。
拉斯蒂涅便从一个正直的小伙变成了一个十足的野心家。
鲍赛昂夫人是贵族夫人的典型。
她出身于皇室,是巴黎社交界的皇后。
《高老头》读书笔记1000字7篇-读书笔记.doc

《高老头》读书笔记1000字7篇-读书笔记导语:《高老头》讲述了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可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他的爱轻而易举就被金钱至上的原则战胜了。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老头》读书笔记1000字,欢迎阅读。
高老头读后感(一):看完《高老头》这本小说,我才真正深刻体会了这句名言:父母恩情大于天!《高老头》主要讲述了富商高老头在妻子死后,把全部的爱和期望倾注到他的两个女儿身上,对她们极尽宠爱,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让她们从小就过着挥霍无度的奢侈生活。
并把绝大部分财产分给她们作陪嫁,自我却被赶出来,一个人住进了寒碜的伏盖公寓。
在两个女儿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的钱像“柠檬一样被榨干了”,并被女儿女婿拒之门外。
一文不值的高老头最后贫病交加地躺在伏盖公寓等死,女儿女婿却不愿意来瞧一眼,最后高老头孤独的怀念着女儿们,含泪去世。
这个家庭杯具让我们寒心,也引起了我们对亲情的深思。
如果有人会说:动物中羊尚有跪乳之情,乌鸦仍有反哺之孝;古代有“卧冰求鲤”的佳话;此刻有“舍肝救母”的故事。
高老头的悲惨故事只是作者虚拟的,夸张而已。
那你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现实往往比你想象的更丑恶!浦东机场里留洋儿子因不满学费、生活费亲手捅死母亲;江苏灌云县同兴镇年近百岁的江姓老人,生有五子三女,因儿女不孝,两年多来只能生活在猪圈里,整天与一头母猪为伴,吃喝拉撒全在猪圈解决。
而负责赡养她的儿子共有六个房间。
直到被媒体曝光,老人才得以搬离猪圈;王荷英已经86岁高龄,行动不便,大小便失禁,也找不到哪家养老院愿意接收。
可怜的老人就在四个子女中间被推来推去,这家住两个月,那家住几个月,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生活。
一天老人被扔在楼下,爬到村委会的厕所里面去睡觉;辽宁省身患肝硬化、右侧肢体瘫痪等多种重病的于世荣,被自我女儿驱车600里后,扔在自我八旬老父门前;重庆一女儿当街暴打父亲,连扇生父十六个耳光;湖北一大学毕业生因嫌弃其父亲出身农村,拒绝父亲看孙子……这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无不让我们心寒!亲爱的子女们,你们是否注意到饭桌上你喜欢吃的菜,父母几乎不动筷。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阅读了19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所着的《高老头》,感触很大,高老头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面孔。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篇1)我刚刚看完了一本反应悲惨生活的书《高老头》。
我的眼睛模糊了……这本书写的是父亲为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奉献了他的一生,可是最后在他下葬的时候,他的女儿一个也没来为他送行。
可是,你知道么?老人在死的时候仍然祝福他的两个女儿,希望自己能把痛苦带走。
你知道么?与老人唯一能下葬的是一个坠子:用银色头发编织的,下面挂着一个牌,牌子的正反两面写着两个女儿的名字,老人一直将它挂在身边。
可是送葬队里却只有两个人,不是他的女儿,而是……这真是一个心酸的结局,可怜可悲的父亲啊!可怜可悲的父母啊!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可以再这里出生,活着。
死去,没人注意你。
”是啊,寒冷的社会,黑暗的社会,冰冷的心,恶心的人。
如果是现在,他的两个女儿一定会受到社会的谴责,法律的制裁。
文中的父亲一辈子含辛茹苦,为了让两个女儿能过上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积劳成疾,而他的女儿居然嫌他脏,瞧不起他。
这位父亲是伟大?还是可怜?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篇2)同学们读过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吗?如果没读过,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吧!《高老头》最初是一部中篇小说,在许多读者和专家看来,这是一部杰作,是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巴尔扎克通过高老头家父女关系的描写,已经把当时社会认钱不认人,钱在亲情的丑恶现象揭露的淋漓尽致,一览无遗。
但是这种揭露需要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来完成。
因此,大学生拉斯蒂伲就充当了此任。
在那群怪异的房客中间,拉斯蒂尼是个有抱负的青年,他有清醒的头脑,想通过学习来预知社会未来的动向。
巴尔扎克描写这样一些人,虽然客观上对当时条件下的社会和人性作出较为深刻的批判,但他其实也是想让这些人尽可能展现出个性的光辉。
《高老头》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12篇)

《高老头》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12篇)《高老头》读书1000字篇1《高老头》一书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通过父女情,邻居的关爱、情人的感觉及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来批判社会的冷漠无情。
特别是小说中描写高利尤老爹与其两个女儿之间的故事,极大地批判了拜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这部小说给我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
我不得不深思其中的蕴意。
合上书,闭上了眼,为高老头的命运叹息,我内心思绪万千:我为小说里人与人之间的虚伪、狡诈、残忍感到愤怒、痛心……主人公高里奥老头出身微寒,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
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巨万的赔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象吸血鬼似地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
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浓浓的父爱。
他把女儿当作天使,宁愿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
为了女儿的体面,他停止了自己的生意,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父亲的亲情,换来的却是残酷无情,两个女儿先是把父亲赶出家门,又为了得到父亲的钱财而讨好父亲。
当高老头没钱了,两个女儿,竟对待重病的父亲不管不问,出去参加舞会。
最后,直到高老头去世了,也不来看他一眼。
借口竟然是“因高老头去世,自己很伤心,拒绝见客”这是多么荒唐可笑呀!高老头的葬礼上,女儿们还是没露面,只有带着爵衔的空车……这是多么地具有讽刺意味!然而,那所谓的上流社会,其实就像一场梦,梦醒了什么都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老头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
关于高老头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一:读高老头有感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中的角色因各自的弱点而造就悲剧,那《高老头》中的人却是在一重重错误间迷失了自己。
《高老头》的结构是简单的。
作品从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欧也纳,如何用各种在我闻所未闻、在巴黎司空见惯的伎俩爬上上流社会;二是老面条商,即高老头如何因溺爱女儿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欧也纳的战略极为简单:依靠远亲的显赫抬升自己,依靠父母的积蓄打扮体面,于是便可以出入交际场所,争取一门能带来好运的亲事或私情。
用我们的眼光看,这是场丢人的征途。
但在欧也纳看来,这是最道德的办法。
理由很简单:第一,父母的养育之恩只能在发达后回报;第二,在巴黎平步青云是所有年轻人的愿望;第三,他的另一个备选计划更是有谋财害命之嫌的——所以,这“不道德”从何说起呢?
关于高老头的读后感作文1000字但这真的就合理了吗?如果欧也纳将自己视为一个花花公子,自然合理。
但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文化的人,那就不对了。
首先,在价值观上,之所以人人企图混进上层,是因为对物质与名誉的贪求。
人为何如此看重名利呢?一方面,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
老派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交融产生的灾难;另一方面,是信仰缺失,内地人常诋毁巴黎人没道德、没信仰是有道理的,但却没察觉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整个西欧已经落入错误循环。
当一个民族高估了宗教,而宗教最终随新时代降临而崩溃,那“唯利是图”就成为了信仰。
从皇帝到农民,一致的“唯利是图”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又加强了“唯利是图”。
如此循环往复,一错再错,便形成了剥削的、卑鄙的社会。
同时,打倒特权阶级、建立共和国的运动自1789年开始,在法国闹了一个世纪。
虽然推翻了封建制,却因进展缓慢甚至多次倒退浇灭了人民尤其是青年心中的火焰。
人民错误地认为解放斗争是一场战争就解决得了的,但事实是进步道路永远是坎坷的。
于是他们放弃坚守人文主义、唯物主义道德。
所以,人民怎可解放?人们以什么为信仰?人们怎么不卑鄙?
讲到卑鄙,高老头似乎具有双重人格——发国难财的资本家,或慈父。
他大概在大革命后的饥荒中抬升粮价发了财——这是很资本主义、很“商业”的行为。
而他对于女儿,却是另一个极端——要什么给什么,不注重教育,不注重精神。
女儿忘恩负义,其中一个被丈夫骗取财产后与欧也纳成婚——结局还算好;另一个却因出轨导致负债,最后不了了之。
老头自己在发现无计可施后含恨而死。
高老头是太没有信仰,又太没有理智了。
缺乏教育,导
致了他的最大错误——没有对人性透彻认识。
他错看了巴黎人,没认出那自私、冷血的嘴脸;他错看了儿女,没认出那无良、轻薄的心;他错看了自己,没认出那教子无方、逃避现实的自己。
在深层上,他是笃信金钱的,与上文提到的心灰意冷的法国人一样。
他错误地认为,爱孩子只是物质上的满足。
而当那少有的父爱渴望一点心灵上的、精神上的慰藉,他又怎能得到?他可从未将这些东西带给女儿啊,又怎么能奢望她们回报呢?
《高老头》与其他许多巴氏名著一样,在默默中悲惨,在平凡中壮烈。
这是尊严死亡时的壮烈,我们在自己的错误中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