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维酸钾配伍液变色和沉淀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配伍液变色的原因分析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配伍液变色的原因分析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配伍液变色的原因分析:本品配伍液变色与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在一定条件下(水分、温度、光线、溶媒及pH值、时间)分解有关。

水分《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规定本品含水分不得过4.0%。

研究表明:水分含量低的样品,外观色泽稳定,有关物质(即分解产物等)变化小,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分解慢。

笔者认为不同厂家的生产工艺和内部质控标准可能不同,导致不同厂家的制剂质量有差异。

比如个别西林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完全烤干或个别西林瓶铝盖封口不紧等,加上本品极具吸湿性,贮存一定时间后,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分解,导致溶解后产生变色。

温度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温度对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稳定性的影响均较大。

40℃放置10d,制剂外观色泽明显变黄,有关物质增加,阿莫西林钠含量下降至原始含量的81%,克拉维酸钾含量下降至原始含量的45%;而室温放置10d,制剂外观色泽无变化,阿莫西林钠含量下降至原始含量的95%,克拉维酸钾含量下降至原始含量的80%。

研究:分别于5℃、25℃、37℃条件下观察本品NS配伍液的外观变化以及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含量变化。

结果5℃条件下放置浓度为2.4g/100ml的配伍液有少量沉淀,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分解速度37℃>25℃>5℃。

因此本品应在阴凉处保存、溶解、稀释和输注。

溶媒及pH值溶媒及pH不适,能导致药物降解,也影响药物溶解度。

研究表明:本品在含葡萄糖的注射液中极不稳定,并且葡萄糖含量越高,其含量下降越快,尤以克拉维酸钾明显。

克拉维酸钾在10%GS中3h时克拉维酸钾含量只相当于原来的12.31%,阿莫西林钠也只有71.75%。

本品在NS中相对稳定,在3h时克拉维酸钾含量只下降10%,阿莫西林钠含量下降了 6.5%,即使在配液后12h 仍保留了67%的克拉维酸钾和78%的阿莫西林钠。

研究又表明: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在中性溶液中易被溶解,当溶液pH降低时,两者均由盐的形式变成酸的形式存在,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就大大降低。

《化学方程式》沉淀的秘密

《化学方程式》沉淀的秘密

《化学方程式》沉淀的秘密在化学的奇妙世界里,化学方程式就像是一本神秘的密码本,记录着物质之间的变化和反应。

而其中的沉淀现象,更是隐藏着无数令人着迷的秘密。

当我们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时,有时会看到一些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像魔法般地沉淀下来。

这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却蕴含着深奥的化学原理。

要理解沉淀的产生,首先得从溶解度说起。

每种物质在特定的溶剂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也就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量。

当溶液中溶质的量超过了其溶解度,多余的部分就无法继续溶解,从而形成沉淀。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氯化银(AgCl)。

在氯化钠(NaCl)溶液中加入硝酸银(AgNO₃)溶液,就会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NaCl +AgNO₃=AgCl↓ + NaNO₃。

在这个方程式中,AgCl 后面的“↓”符号就表示沉淀。

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所以当银离子(Ag⁺)和氯离子(Cl⁻)相遇时,它们迅速结合形成氯化银固体沉淀下来。

再来看氢氧化铜Cu(OH)₂。

当硫酸铜(CuSO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时,会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CuSO₄+2NaOH = Cu(OH)₂↓ + Na₂SO₄。

氢氧化铜是一种弱碱,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因此容易沉淀出来。

沉淀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的溶解度,还与溶液的酸碱度、温度等条件密切相关。

以氢氧化铁Fe(OH)₃为例,在酸性条件下,铁离子(Fe³⁺)通常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但当调节溶液的 pH 值,使其变为碱性时,铁离子就会与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温度对沉淀的产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少数物质,如氢氧化钙(Ca(OH)₂),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所以在加热含有氢氧化钙的溶液时,有可能会观察到沉淀的生成。

沉淀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污水处理中,通过加入合适的化学试剂,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稳定性分析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稳定性分析
《 海南医学) o o 第 2 卷第 9期 2l 年 1
H I A D C LJ U N L A N N ME I A O R A
V I 1N . a 1 O. O 9M y 0 0 2 2

药物与I ・ 隘床
注射 用 阿莫 西林 钠克 拉 维酸 钾溶 液稳 定性 分 析

浓度、 溶液放置时 间是其变黄的重要 因素 。医务人员应规范性操作 , 以保证安全用药。 【 关键词 】 注射用 阿莫西林钠克拉 维酸 钾 ; ; 因分析 变黄 原 【 中图分 类号 】 R 4. 94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65 (000-12 2 03-302 1 ) - - - - 9 l—O
刻停用了此药 , 并联 系了厂方, 厂方 回复: 产品留样 响均较大。4 ℃放置 1 , O 0d 制剂外观色泽 明显变黄 , 符合 规定 。笔者 针 对此情 况 , 了如下分 析 : 作 有关物质增加 , 阿莫西林钠含量下降至原始含量的
该药是 阿莫 西 林 钠 和克 拉 维 酸 钾 的复 方 制 剂 , 8 % , l 克拉维酸钾含量下降至原始含量的4 % ; 5 而室 克拉 维酸钾 仅 有 微 弱 的 抗 菌 活性 , 它 能 与 多 数 但
始含量 的 3 . % 。 同样 吴 小 玉等 的 光 照稳 定 性 61
作者简介 :张 勇 (9 3 ) 男 , 17 一 , 陕西省咸阳市人 , 副主任药师 。
20 07年 1 1月 1 日, 阳市 彩虹 医院急 诊 科护 考察也 得 到 相 似 的 结 果 。说 明 本 品 在 光 照 下 不 稳 7 咸
士配药时, 当把生理盐水 ( s 加到两支注射用阿莫 定。因此本品应在暗处保存 、 N) 溶解 、 稀释和输注 。我 西林 钠 克拉维 酸钾 的西林 瓶 中溶解 时 , 一支 变 深黄 , 院药 房工作人 员 有 时 为 了发药 方 便 , 前 把 药 品包 提

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沉淀是一种化学现象,是指溶液中的某些物质被归类为固体的结果。

沉淀的颜色可以非常明显,从灰色到黑色,从灰褐色到橙色,从绿色到蓝色,不管有多种颜色,都是由沉淀的成分决定的,而且有不同的化学方程式来描述沉淀的颜色。

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 + 3H2SO4 + 2H2O 2KCl + 3H2SO4 + 3O2↑。

该反应中,氧化钾、硫酸钾和硫酸钙被混合在一起,形成了蓝色沉淀,并将气体氧气解放出来。

该反应通常发生在室温下,相当快的速度,溶液的颜色会从透明变成蓝色。

在该反应中,氧化钾和硫酸钾是两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们形成蓝色沉淀。

氧化钾是一种深灰色粉末,具有苦味,易溶于水,但不易溶于醇,多在水中空气存在时分解成氧化钾和氢氧化钾;硫酸钾是一种黑绿色颗粒,有苦口。

当氧化钾和硫酸钾在强碱性溶液中反应时,会产生一种蓝色沉淀,这是由它们共同形成的结果。

这种反应的机理是,当硫酸钾和氧化钾在含水溶液中反应,一些硫酸钾被氧化钾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一种碱度比较高的蓝色沉淀,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 3H2SO4 + 2H2O 2KCl + 3H2SO4 + 3O2↑。

另外,可以使用其他物质来替代氧化钾和硫酸钾,来产生蓝色沉淀,比如钙酸钾和氯化钾,它们的反应方程式为:Ca(HO3)2 + KCl CaCl2 + KHO3 。

另外,还有一种反应,可以产生蓝色沉淀,它称为“甲酰胺卤化反应”。

该反应是在碱性溶液中,将钙酸钠和甲酰胺卤化,产生蓝色沉淀,方程式为:Ca(HO3)2 + NH2COCH3 CaCl2 + 2NH4CO3 。

总之,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有很多种,根据反应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化学物质,来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蓝色沉淀的方程式就是其中之一。

以上就是有关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概况,为深入了解化学中沉淀的相关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溶解变色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溶解变色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溶解变色2012年7月12日,普外科于12:40配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试敏液,将12ml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0.75g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中溶解,给患者试敏后,剩余药液置于配液室,13:15时,发现剩余药液已经变成红色,颜色略淡于碘伏,将已经改变颜色的药液稀释于1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溶液为棕黄色。

此现象在此之前发生过两次。

据全院该药品使用量较大的儿科护理人员反映,该药品配制后变色的现象频繁发生。

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在分子结构上均为含有β-内酰胺结构的化合物,对光、热、湿均不稳定, 其中克拉维酸钾极易引湿,遇水极易分解。

应密闭,在凉暗干燥处(≤20℃)保存; 在溶解、稀释和输注过程中也尽可能在阴凉处并避光。

2.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在中性溶液中易被溶解,当溶液pH降低时,两者均由盐的形式变成酸的形式存在,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就大大降低。

一般不应在pH6.5以下的溶液中使用,否则有出现沉淀的危险。

因此本品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6.5~7.0)为溶媒。

3.浓度和时间对稳定性的影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溶解稀释浓度越高分解越快。

浓度应选择1.2g/100ml。

时间(药物保存的时间、药物溶解稀释的时间、药物输注的时间)与药物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必须选择一个合理的时间段。

在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应立即稀释至1.2g/100ml,3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从药液配制到完成滴注,全过程最好不超过2h(20℃以下暗处)。

4、建议: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应该选择溶媒量为1.2g/100ml,用氯化钠溶解后应立即避光进行滴注,颜色发黄后不应使用。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解释溶液加了试剂后产生沉淀,继续加试剂沉淀消失

解释溶液加了试剂后产生沉淀,继续加试剂沉淀消失

解释溶液加了试剂后产生沉淀,继续加试剂沉淀消失解释溶液加了试剂后产生沉淀,继续加试剂沉淀消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实验已经成为许多学科的必修课程。

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遇到一种现象:当我们向溶液中加入一些试剂时,会产生沉淀,但是继续加试剂之后,沉淀会消失。

这种现象看似神奇,实则有其科学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则是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各种试剂,它们可以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当我们向溶液中加入某些试剂时,会发现溶液中出现了一些沉淀。

这是因为试剂与溶液中的某些离子发生反应,产生了不溶于溶液中的物质,这些物质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沉淀。

具体来说,沉淀的形成是由于两种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不溶于水的物质。

举个例子,当我们向含有铁离子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会发现溶液中出现了棕色的沉淀。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OH-)与溶液中的铁离子(Fe2+)发生了反应,产生了不溶于水的铁(Ⅱ)氢氧化物,即Fe(OH)2。

这些Fe(OH)2分子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棕色的沉淀。

但是,当我们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棕色的沉淀会消失。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OH-)与Fe(OH)2分子发生反应,产生了不溶于水的黑色铁(Ⅱ)氧化物,即Fe(OH)3。

这些Fe(OH)3分子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黑色的沉淀,使之前的棕色沉淀消失。

综上所述,溶液中加试剂产生沉淀,继续加试剂沉淀消失的原因是试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反应,产生了不溶于水的物质,这些物质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沉淀。

而当我们继续加入试剂时,会产生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消除之前的沉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化学知识。

在学习化学时,我们需要学习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式等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中的现象,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烹饪、清洁等方面。

两例因药物配伍引起液体变色分析

两例因药物配伍引起液体变色分析

两例因药物配伍引起的液体变色分析
病人基本情况:患者刘桂芹,女性,77岁,入院诊断:1.慢性胃炎,2.冠心病。

诊疗经过:抑酸、促胃肠蠕动,活血,对症及支持治疗。

给予:盐酸格拉司琼葡萄糖注射液50ml,每日两次,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奥美拉唑钠40mg,每日两次,木糖醇注射液250ml+注射用磷酸川芎嗪0.2g,每日一次,木糖醇注射液250ml+门冬氨酸钾镁1g+水溶性维生素10ml+注射用氯化钾1g,每日一次静滴。

此患者在输注盐酸格拉司琼葡萄糖注射液时出现液体变色,分析:我院使用的是双叉输液器,当换液体时,在一侧叉管有残留药液,当存留时间过长时,极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应将一侧叉管内药液完全滴完后,再更换另一侧叉管,另外木糖醇注射液作为溶媒使用属于超说明书用药,无循证医学依据。

另一患者赵玉荣,女性,79岁,入院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感染,2.冠心病、心功能不全Ⅲ级,陈旧性心肌梗死,窦性心动过速,3.脑梗死后遗症。

诊疗经过:抗生素抗感染,扩支,活血化瘀及对症治疗,完善各项入院辅助检查。

给予:氯化钠注射液100ml+头孢唑肟钠2.25g,每日两次,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每日一次,葡萄糖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每日二次,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二羟丙茶碱注射液0.75g+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注射用西咪替丁0.6g,每日一次,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血塞通0.4g,每日一次静滴。

分析:二羟丙茶碱注射液0.75g+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注射用西咪替丁0.6g,在同一溶媒中静滴属于配伍不当,查药品说明书西咪替丁不易与盐酸甲氧氯普胺及茶碱类配伍。

佳乐同欣合用1.2g注射用阿莫西林纳克拉维酸钾注射液至药物沉淀反应分析

佳乐同欣合用1.2g注射用阿莫西林纳克拉维酸钾注射液至药物沉淀反应分析

佳乐同欣合用1.2g注射用阿莫西林纳克拉维酸钾注射液至
药物沉淀反应分析
朱旭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医药版》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是医护工作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大多数工作者只注意到本组药物间的配伍,而忽略了相邻二组药物的配伍禁忌。

我们在使用佳乐铜欣与1.2g注射用阿莫西林纳克拉维酸钾注射液
中二者曾发生沉淀,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23)
【作者】朱旭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手足外一科,河北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1
【相关文献】
1.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 [J], 郜娜
2.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J], 李艳红
3.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J], 郁殿明
4.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考察 [J], 张红
梅; 王桂英; 魏永涛
5.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考察 [J], 张红梅; 王桂英; 魏永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剂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中国 J. 药师, 695 : . 2 ,()3 0 4 9
「] 安富荣, 2 熊全美, 陈庆华, . 等 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混悬剂稳定
3 变色和沉淀的预防措施 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在分子结构上均为含有 卜内
酞胺结构的化合物, 对光、 湿均不稳定 , 热、 其中克拉维酸钾 极易吸湿, 遇水极易分解。因此应选择质量稳定的厂家的产
参考文献 :
0 1 用09 s %。 .%N 稀释配制成静脉滴注溶液时, 克拉维酸钾
含量下降 1%约2sh 而阿莫西林钠含量下降稍缓 , 0 , , 3h时 平均下降 8 %左右。因此本品在用 N 溶解后应立即稀释。 S 从药液配制到完成滴注, 全过程最好不超过Z 。 h
〔」 吴小玉, 1 常学军, 李嘉宇, . 等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干混 71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orn tl 脚w at, Z V G 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vcae oe l t cr sl dhi a hf o EF
v G 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 Er ) 又称血管渗透因子。是
目 前所知的唯一能够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 通过特异
性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一种血管生长调控因子〔。主要 ‘ 〕
平表达。V G E F中异体结构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分布有所 不同。V G 2 主要分布于胎盘组织中,E F1 主要分 E F1 1 VG 6 5
物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生物学功能主要有促进内皮细胞增 殖、 迁移、 细胞间相互粘连, 增加细胞质钙离子浓度, 改变细胞 外质 , 增加血管渗透性, 构建新生血管生长环境, 在血管生成
作者单位:120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3 0 3
一个合理的时间段。 祝漩等川按照临床实际配制粉针输液
方法, 取本品1 9 . 加人N l m, 2 s l 振摇使药物溶解, o 考察放置
中国医药2 5 0 年2 月第 3 卷第 2 期 c i m d i ,ex 2 8 Vl , o2 h a oin rb a 0 , o 3 N. n ce u v ) r ( .
国医药 2 ) 年 2 以8 月第 3卷第 2 期
C i ein 。 】 l 20 . O 3 N h am d i F 〕 a 08 V n c e nr e v 1 . o2
. 述 . 综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配伍液变色 和沉淀的原因分析
沈黎明
【 关键词】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配伍液 ; 变色; 沉淀 [ 中图分类号J R l [ g7 文献标识码I A [ 文章编号1 1 3 772 8倪刁 1刁 6 礴 7( ) 1 2 7 0 9
下降至 原始含量的3.%。 6 1 吴小玉等〔的光照稳定性考察 ’ 〕 也得到相似的 结果。 张靖贤等〔在2℃日 ’ 5 〕 光照射条件下观
察本品N 配伍液的变化。结果 Zh S 后浓度为 1 . om 2岁l l 的配伍液中阿莫西林钠含量由9. %下降到9, %, 95 8 7 4 克拉
维酸钾含量由9. %下降到 6. %。说明无论是药品本 70 39 8 身还是 N 稀释液在光照下均不稳定。因此本 品应避光保 S 存、 溶解、 稀释和输注。
时间对阿莫西林钠、 克拉维酸钾含量的影响, 结果克拉维酸钾 含量在0sh . 已下降了 1%左右, 5 阿莫西林钠含量也下降了
立即稀释至1 岁l m, m 内完成静脉滴注, . ol 3 i 2 0 n 整个输液过 程最好控制在Z 内( ℃以下暗处) h 2 0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
效, 减轻患者负担 , 建议生产本品厂家生产配套的皮试药品。
西林钠相 对 含 量 为 9 9%, 88 克拉 维 酸钾 相 对含 量 为 95 4. %。说明本品溶解稀释浓度越高分解越快。因此浓度 6 应选择 12岁10m。 . 0 l 26 时间与药品的关系 时间( . 药物保存的时间、 溶解稀释 的时间、 输注的时间) 与药物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 必须选择
深人, 现vG 及 族成 妊 程中 重要 发 EF 家 员在 娠过 起着 作用〔。 宫内 黄体等由 ’ 〕 膜、 于生长发育及血管形成需要,E F v G 呈高水
现已证明, 在正常妊娠过程中胎盘蜕膜局部存在丰富的 v G 及其受体的 EF 表达, 他们是构建胎盘、 蜕膜血管网络生长
蜕膜局部 V G 表达异常与某些病理妊娠有关。 EF I vG E F的结构及特性
品; 药库、 门诊药房和病区药房均应建立阴凉库( ℃以下) 0 2 , 取消各科备用基数, 本品应密闭, 在凉暗干燥处( 2℃) 簇 0 保 存; 在溶解、 稀释和输注过程中也尽可能在阴凉处并避光。 本品在含有葡萄糖、 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不稳定, 在 p H值65 . 以下的溶液中可能出现沉淀。实验证明使用 N S (H值65 70 为溶媒较为稳定。建议生产 N 厂家在标 p . 一. ) S 签中注明该批产品的p H值范围, 便于选择使用溶媒, 最好是 生产本品厂家生产配套的N , S配合使用。本品N 配伍液浓 S 度越高分解越快。因此在用 N (H值65 70 溶解后, Sp .一. ) 应
性影响因素的考察「」 中国药学杂志, 33()1 J. 2 , 2:5 0 5 0 .
[] 张靖贤, 自中, 3 林 黄鲜娇 . 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氯化
钠注射 伍稳定性考察【] 中国 液配 J. 药房, 31( ) 5. 2 , 1 : 0 427 0
〔〕 祝漩, 4 黄韶裕 .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配液稳定性研究
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
V G 可在很多正常成人和动物组织中表达, EF 在成年机 体生理状态下, 由于血管生成被关闭,E F v G 仅起维持原有血 管密度及维持血管对运输营养物质所需通透性的作用 , 因此 正常成年体内V G 呈低水平表达。胚胎组织、 EF 胎盘、 增殖期
含量的8%。 靖贤 3分别于5 2℃、 ℃ 0 张 等[ j ℃、 3 条件下观察 5 7
本品N 配伍液外观变化以及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含 S
量 变 化。结 果 5 、 ℃、 ℃ 条 件 下 放 置 浓 度 为 ℃ 2 5 7 3
24 o m的配伍液, h 种温度下阿莫西林钠含量依 . 扩l l 3 后3 次 为 9. %、 . %、 . %; 拉 维 酸 钾 依 次 为 86 5 83 90 75 96 克 74 4 9 4 5 4. %、 5%、 . %。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分 6 52
置1 d制剂外观色泽明显变黄, 0 , 有关物质增加, 阿莫西林钠 含量下降至原始含量的8%, 1 克拉维酸钾含量下降至原始含 量的4%; 5 而室温放置 1 d制剂外观色泽无变化, 0 , 阿莫西林 钠含量下降至原始含量的9%, 5 克拉维酸钾含量下降至原始
不应在p H值65 . 以下的溶液中使用, 否则有出现沉淀的危 险。因此本药品应选择N p ( s H值65 70为溶媒。 . 一. ) 25 浓度对药品的影响 浓度与溶液的体积相关, . 溶媒的体
[] 中 药 2 , 2 : . 业, 61() 3 J 国 . 0 5 4
汇」 方忠宏, 5 宋新余, 周湘兰. 药液酸碱度对阿莫西林一 克拉维酸与 其他药物配伍产生沉淀的影响仁 〕 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 22 ( )34 7. 0 ,16 :
仁] 张坷. PC 6 H L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的含量【〕 药学进 J.
钠。 另有研究显示[〕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在中 ’ 5:
性溶液中易被溶解, 当溶液p H值降低时, 二者均由盐的形式
变成酸的形式存在, 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就大大降低。一般
2 温 是影响 稳 . 度 2 药物 定性的 要因 研 重 素 究表明[, 度 ] 2温
对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 稳定性的 影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较大。 ℃放 0 4
解。注射剂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光线的影响。安
富 2 莫西 荣等[ ] 将阿 林钠和克拉维酸 钾置于光照( 0以) 5 2 条
件下1 d于l ,ds , d 0 , d3 ,d1 时取样考察其稳定性。 0 试验结
果: 光照考察 1 d样品出现黄色斑点, 0 , 分解产物等稍有增加, 阿莫西林钠含量下降至原始含量的9.%, 0 3 克拉维酸钾含量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是复方制剂, 其中阿莫西 林钠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 而克拉维酸钾本身只有微弱的
解速度3℃> ℃> ℃。因此本品应在阴凉处保存、 7 5 2 5 溶解、
稀释和输注。 23 光线对药品的影响 光能激发化学反应, . 加速药物的降
抗菌活性, 但具有强大的广谱 p内酞胺酶抑制作用。两者合 一 用可保护阿 莫西林不会被p内 一 酞胺酶水解, 因而临床应用较
21 水分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 . 中国药典》05 2 年版二部
规定本品 含水分不 得超过40 研究表明仁〕 .%。 ’: “ 水分含量低
的样品, 外观色泽稳定, 分解产物等变化小, 阿莫西林钠和克 拉维酸钾分解慢。这可能是不同厂家的生产工艺和内 部质控 标准不同, 导致制剂质量有差异。如个别西林瓶在生产过程 中没有完全烤干或铝盖封口不紧等, 本药品吸湿性强, 贮存一 定时间后, 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分解, 导致溶解后产生变 色。因此本品应置干燥处贮存。
广泛。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本品溶解、 稀释时变色和沉淀, 查阅 有关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现总结如下。 1 变色和沉淀的特点 11 本品用5 . %葡萄糖注射液(%G )1%葡萄糖注射液 5 S 、 0 ( %G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N 和09 0 1 S 、 Gs ) .%氯化钠注射 液( S溶解均有变色沉淀现象, N ) 但变色的深度和变色沉淀的 发生几率 1%G > N > %G > .N 。 0 S G S 5 S 0g S 12 本品溶解、 . 稀释后颜色开始呈淡黄色, 但随着放置时间 的延长颜色逐渐加深, 最后呈橙红色。 13 做皮肤敏感试验用过后皮试液的颜色由淡黄色变成为 . 深黄色, 最后呈橙红色, 其他几瓶对照液颜色均正常, 为无色。 14 夏天变色发生较多, . 沉淀多在冬天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