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3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3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1.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实验室新购进的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A.①B.②C.③D.④解析:活性炭属于非金属单质。

四个药品橱中,①橱是酸,②橱是碱,③橱是非金属单质,④橱是金属单质,故活性炭应该放于③橱中。

答案:C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解析:为使反应充分,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故A正确;酒精灯网罩的作用是提高温度,故B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当木炭粉末过量时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故D不正确。

答案:D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金刚石做玻璃刀石墨做电池电极不锈钢做水壶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不锈钢有导热性钛合金抗腐蚀性强解析:石墨做电池电极是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B错误。

答案:B4.(2022四川凉山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答案:B5.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固体成分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故①正确;向样品固体中,加入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确定有碳酸钠,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无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②错误;取a 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 g固体,由碳酸钡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纯度,故③正确;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溶液中有新杂质氯化钠,故④错误。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三自测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三自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

选择一项:a. 梁遇春b. 郁达夫c. 丰子恺d。

何其芳正确答案是:何其芳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等。

选择一项:a. 《漂泊杂记》b。

《屐痕处处》c. 《湖上散记》d。

《西湖漫拾》正确答案是:《屐痕处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

选择一项:a. 《坟》b。

《呐喊》c。

《朝花夕拾》d. 《野草》正确答案是:《野草》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选择一项:a。

林语堂b。

穆旦c.冯至d. 梁实秋正确答案是:梁实秋以抒情和叙事为主的“美文”是在1919年8月才出现的。

《五峰游记》应属现代“美文”的发端,其作者是()。

选择一项:a.李大钊b。

周作人c.冰心d.鲁迅正确答案是:李大钊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杂文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选择一项:a. 《二心集》b.《三闲集》c。

《而已集》d。

《热风》正确答案是:《热风》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

选择一项:a。

鲁迅b。

李大钊c。

周作人d。

胡适正确答案是:周作人何其芳早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是散文集()。

选择一项:a. 《画梦录》b。

《乌篷船》c. 《春醪集》d. 《宇宙风》正确答案是:《画梦录》《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选择一项:a. 梁遇春b.丰子恺c. 何其芳d。

丁西林正确答案是:丰子恺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计60分)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V )。

选择一项:•对•错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x )。

选择一项:•对•错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x )。

选择一项:•对•错4 .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V )。

选择一项:5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x )。

选择一项:•对•错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V )。

选择一项:•对•错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x )。

选择一项:•对•错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x )。

选择一项:•对•错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x )o选择一项:•对•错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V )。

选择一项:•对•错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V )。

选择一项:•对•错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V )。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选题(每题6分(3-6题7分),共计40分)1 .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B )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选择一项:A.政治实践B.物质生产实践C.科技实践D.文化实践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B )。

专题3 考点1 电场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专题3 考点1 电场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专题三电场和磁场考点1电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经典特训题组』1. (多选)两个相同的负点电荷和一个正点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c 点是两负点电荷连线的中点,d点在正点电荷的正上方,c、d到正点电荷的距离相等,则()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B.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C.c点的电场强度比d点的大D.c点的电势比d点的低答案ACD解析由图知,a点处的电场线比b点处的电场线密集,所以A正确;过a 点画等势线,与b点所在电场线的交点设为e,由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以及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φb>φe,所以b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故B错误;两个负点电荷在c处的合场强为0,在d处的合场强为E1,竖直向下,正点电荷在c、d处的场强大小均为E2,方向相反,由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知E c=E2,E d =E2-E1,C正确;将一个正试探电荷从d移到c,正点电荷对其不做功,两个负点电荷对其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可得d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故D正确。

2.(2017·全国卷Ⅲ) (多选)一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平面内a、b、c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0 V、17 V、26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5 V/cmB.坐标原点处的电势为1 VC.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低7 eVD.电子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9 eV答案ABD解析如图所示,由匀强电场中两平行线距离相等的两点间电势差相等知,Oa间电势差与bc间电势差相等,故O点电势为1 V,B正确;则在x轴上,每0.5 cm长度对应电势差为1 V,10 V对应的等势线与x轴交点e坐标为(4.5,0),△aOe中,Oe∶Oa=4.5∶6=3∶4,由几何知识得:Od长度为3.6 cm,代入公式E 得,E=2.5 V/cm,A正确;电子带负电,电势越高,电势能越小,电子在a =Ud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高7 eV,C错误;电子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W =-eU bc=9 eV,D正确。

专题3 实验探究(课件)-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3 实验探究(课件)-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

中考二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1)C组在此实验中起___对__照___作用。 (2)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是否要求A、B两组取样面积相同? __是____。其目的是__保__证__单___一__变__量__(保__证__变__量__唯__一__)_____。 (3)上表中,C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___没__有__菌__落__(_无__菌__落__)____。 (4)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洗__手__能__减__少__手__上__的__细__菌__和__真__菌____。
中考二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2023
专题三 实验探究
1
专题三 实验探究
中考二轮复习指南·生物
方法技巧 题型特训
专题二 资料分析
返回目录
中考二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题型特点 实验探究题的题干一般以“文字+实验流程图(或实验装置、表格数 据、坐标图等)”的形式呈现,以教材典型实验为载体,主要考查的内容包括实验目 的、材料、原理、操作步骤、实验原则、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结果和结论、实验 操作的原因分析、实验设计等。
14
专题三 实验探究
中考二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不经冷储的疫苗的危害,设计了A组和B组 实验。选取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白鼠10只,平均分成两组,做如下处理后 在相同条件下饲养。
组别 第一次注射等量 第二次注射等量
A 冷储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
B 常温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
4
专题三 实验探究
中考二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1.鼠妇喜欢生活在背阴略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 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以下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图回答下 列问题。

专题三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与扩大

专题三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与扩大

拓展延伸:
材料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 时期维持常备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 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第六条 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你能说出以上三段文字分别出自哪部文献吗?
作用
扫清了本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建立起资产阶统治, 对欧美各国的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献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名称
时间 内容
《权利法案》
1689年
《独立宣言》
1776年
《人权宣言》
1789年 人们生来自由平,权 利平等;法律是公共 意志的表现;私有财 产神圣不可侵犯。 针对封建等级制度和 国王乱征税提出的。 对否定法国封建专制 和封建等级制度,具 有进步作用。
美国: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法典》
⑷以上问题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法律文献的制定和颁布对人类社会的转 型有什么重大意义?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领导独立战争, 贡 推翻了英国的 殖民统治,赢 得了国家的独 立。有利于资 本主义的发展。 献 为美国民主建 设做出了重要 贡献。
拓展延伸:
17、18世纪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先 后在英、美、法三国进行革命,并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旧统 治,资产阶级统治得到最终的确立,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 要影响。 请据此回答: (1)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所冲击的“旧统治”分别是什么? 英法两国都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美国推翻的是 英国的殖民统治。 (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 的进程。

专题三第3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专题三第3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且速度与y轴负方向成45°角,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求: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1)电场强度E的大小; (2)粒子到达a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abc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最小值.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解析:(1)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t,则有 x= v0t= 2h 1 2 y= at = h 2 qE= ma mv2 0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E= . 2qh
有什么特点?能确定电性吗?
(3) 带电微粒进入第三象限做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和电场力 应具有什么关系?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解析】 (1)在第一象限内,带电微粒从静止开始沿 Pa 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 mg 和电场力 qE1 的合力一定沿 Pa 方 向,电场力 qE1 一定水平向左. 带电微粒在第四象限内受重力 mg、 电场力 qE2 和洛伦兹力 qvB 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受合力为零. 分析受力可知微粒所受电场 力一定水平向右,故微粒一定带正电. 所以,在第一象限内 E1 方向水平向左(或沿 x 轴负方向 ).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有 mg=qE1tan θ 解得 E1= 3mg/q.
值.(不考虑粒子间相互影响)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解析】 (1)当粒子的运动轨迹恰好与 MN 相切时, r 最大, mv2 mv0 0 粒子速度最大由 qv0B= ,得 r0= r0 qB r0 由几何关系可知,此时 sin 45° = d- r0 d 得 r0= = ( 2- 1)d 2+ 1 qBd 2- 1 qBd 两者联立,解得: v0= = m m 2+ 1 qBd 2- 1 即粒子速度的取值范围为 0< v′0≤ . m

第一部分专题三第七讲

第一部分专题三第七讲
栏目 导引
例2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图7-3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解析】 设经高电压加速后电子的速度为 v0, 则 1 2 qU0= mv0-0 2 U 偏转电极间的场强为 E= d 电子在偏转电极间做匀加速运动,则:qE=ma L 电子通过每个偏转电极的时间,则 t1= v0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例1 (2011年高考山东卷)如图7-1所示,在两等
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MN为两电荷连线的中垂
线,a、b、c 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两电荷的连线,
且a和c关于MN对称、b点位于MN上,d点位于两
电荷的连线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图7-1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A.b点场强大于d点场强 B.b点场强小于d点场强
力的大小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名称 项目
电场力
安培力 左手定则: F安与I垂直, 与B垂直.F安 总垂直于I与 B决定的平面
洛伦兹力 左手定则: F洛与v垂直, 与B垂直.F洛 总垂直于v与 B决定的平面
正电荷:与 电场强度方 向一致 力的方向 负电荷:与 电场强度方 向相反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电子离开偏转电极时侧向速度 vx=at1,vy=at1 1 2 1 2 电子离开偏转电极时的偏转距离 x1= at1,y1= at1 2 2 如图 7-4 所示, 设电子打在荧光屏上位置为(x、 y), 则
图7-4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L L +s +L+s 2 2 x y = , = L L x1 y1 2 2 LU L LU 3L 解得:x= ( +s),y= ( +s). 2dU0 2 2dU0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问题: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开始于何时?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什么?决定这两大任务的根源是什么?为完成这两大任务,先后有哪些阶级进行了努力?各提出了怎样的方案?其结果如何?近代民主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什么?第二节:辛亥革命★考点:辛亥革命背景、主要过程(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的变化)。

★广义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狭义指武昌起义一、武昌起义1、历史背景:(1)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严重(2)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革命爆发准备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清政府腐败无能,反动卖国。

2、时机成熟: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双十节)、领导机构、主力、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体现妥协性?)4、影响:革命潜伏失败危机(为什么?) (图说历史:“高山之上的民主共和旗帜”与“汪洋大海之中的民主共和旗帜”)问题思考:1、根据兴中会的口号,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与根本目的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同盟会成立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分别是什么?2、十九世纪末,维新思想与民主革命思想几乎同时在中国产生,但直到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才得以广泛传播。

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经济、政治方面)二、中华民国的成立1、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1912年称为民国元年。

民国15年是指公元哪一年?)定都南京、五色旗(国旗变化)、临时政府性质: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目的:为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内容①②③④(体现的原则与思想)(3)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4)评价(进步性与局限性)(步步高这P20)(5)临时约法与1787年宪法比较进步性与局限性(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彻底的反侵略反封建角度)知识拓展:如何认识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1)中华民国是1912~1949年中国的国名。

(2)中华民国分为三个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3月);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则是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联合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则是国民党新军阀找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实际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积极意义①②③④⑤(对社会生活影响:先生、太太、同志;握手、鞠躬;婚丧礼仪,旗袍、中山装;剪辫、放足(理学扼杀人性---女性解放))。

3、局限性①②(两个没有) 失败原因①②③④(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如何理解?)对辛亥革命的辩证评价(重点)4、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政治:四大转变:人治——法治君主专制——民主共和君权神授——天赋人权主权在君——主权在民.(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入短暂春天(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日益近代化。

★问题思考:问题巩固:(1)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由此可见,孙中山改用历法的原因是什么?(2)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外间墙上镶有一块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点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

”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孙中山先生逝世于A.乙丑年B.甲子年C.乙寅年D. 丙寅年(3)1912年以前,中国以干支纪年,12个地支又对应12个生肖,如:2011年是旧历辛卯年,生肖属兔。

那么,1911年所对应的干支和生肖分别是A.辛亥年、狗B.辛酉年、鸡C.甲午年、牛D.辛亥年、猪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4)《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最早提出者是谁?最早体现这种权力分配的国家是哪一个?体现这一分配方式的具体文件是什么?这个国家又是怎样分配权力的?在行政权方面,《临时约法》与其有何不同?(5)袁世凯夺得辛亥革命果实的标志是什么?他能夺得果实的原因有哪些?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6)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否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为什么?如果没有,那中国又是到何时结束的?(7)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8)“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A3、D 7、C8、B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期(1919—1949)(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与中共的成立(1919-1924、1)(2)国民大革命(1924——1927)(3)土地革命(1927——1937、7)(4)抗日战争(1937、7——1945、8)(5)解放战争(1945、8——1949、9)★考点:五四运动导火线、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召开及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其意义、土地革命的作用、红军长征及其意义、遵义会议及其意义、全民族抗战、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三大战役的名称及意义、渡江战役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与中共成立(一)五四运动1、背景:a.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民族危机严重(1915年5月9日国耻日)b. 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革命运动。

c. 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爱国主义高涨。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3、经过:a.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3日(中心、主力)b. 第二阶段1919年6月3以后(中心、主力)4、特点:广泛性(人员)和彻底性(结果) (三罢运动体现了广泛性,体现新文化运动的成果)5、结果:初步胜利①②③6、意义:a.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

b. 青年学生与工人的地位。

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战争的双方是哪两大集团?巴黎和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实际操纵国有哪些?这几个实际操纵国有什么意图?签订了哪些协约?它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会议?依据有哪些?2、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它所呈现的最主要、最值得当代青年学生学习的精神是什么?3、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何时真正得以完成?4.完成下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大、二大)1、中共“一大”1921年7月(1)成立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干部条件(注意套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2)中共“一大”确立的总任务和中心任务、2、中共“二大”1922年(1)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2)制定的依据(社会性质、革命敌人、革命任务、革命动力)。

★问题思考:1、如何理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步步高P23)2、一大的中心任务反映了我党当时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二大召开时,当时的国际国内局势如何?二大民主革命纲领制定最主要的依据是什么?二、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1)条件(合作前提、中共、国民党、共产国际)(2)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为什么?) (3)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4)结果:推动国民大革命开展,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教训: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建立并掌握革命的武装。

(步步高P23)2、国民大革命:1924年--1927年高潮是北伐战争。

重点掌握大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的原因和认识★问题思考:1、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体现了中共哪一次会议的什么规定?它的失败反映了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的问题上存在什么问题?这一状况到何时得到解决?标志是什么?2、中共选择与国民党合作原因有哪些?当时的国民党是什么性质的政党?你能说出国民党性质的几次转变吗?3、分析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点?并从背景、领导、成果、群众基础方面分析两者的不同点。

三、土地革命(或称国共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总论:本阶段内容包括1927-1937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⑴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斗争;⑵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⑶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1、确立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1)1927年中共为挽救中国革命所做的努力:(南昌起义及其历史地位和教训;“八七”会议内容;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原因:毛泽东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左”倾错误导致起义部队攻打大城市受挫后的教训)(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来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历史地位(3)土地革命、红色政权建立(熟悉革命根据地地图,教材P56)(步步高P36例题)2、坚持正确革命道路而斗争(1)中共党内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斗争:(八·七会议反右与遵义会议反“左”)内容及历史意义。

这是中共历史上两次历史性转变。

启示: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克服三种困难、战略中心地区的转移;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历史意义。

(熟悉长征地图,教材P58)3、革命对象变化(1)背景: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国民党南京政府坚持内战。

张、杨对中共作战失利的思考及爱国思想。

中共对张、杨二人的争取、教育。

欧洲、亚洲策源地形成,世界处于战争前夜。

美、英等国不希望在华利益受损。

(2)意义:标志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的开始建议:也可按时间顺序排列记忆:南昌起义(1927.8、1)-“八〃七”会议”(1927、8、7)-秋收起义(1927、9)-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第一次反“围剿”(1930)-“九·一八”事变(1931、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1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4、10)-遵义会议(1935、1)-华北事变(1935、)-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10)-三大主力红军会师(1936、10)★为什么要进行土地革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国革命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进行土地革命,这是因为:(1)封建地主经济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基础,反封建必须进行土地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