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是由什么主导的?A. 气血B. 阴阳C. 五行D. 脏腑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摸诊3. 中医中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些?A. 心、肝、脾、肺、肾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C. 脑、髓、骨、脉、胆D. 肝、心、脾、胃、大肠4. 中医理论中,与“肾”相对应的五行元素是什么?A. 木B. 火C. 土D. 水5. “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说法体现了中医的哪种观点?A. 脾胃学说B. 肾命学说C. 心主神明学说D. 肝胆学说6. 中医中的“六淫”是指什么?A. 风、寒、暑、湿、燥、火B. 喜、怒、忧、思、悲、恐C. 酸、苦、甘、辛、咸、淡D. 青、赤、黄、白、黑、绿7.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八纲”辨证内容?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8.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的哪种治疗原则?A. 辨证论治B. 对症下药C. 因时制宜D. 因地制宜9. 中医中的“经络”是指什么?A. 人体内的气血运行通道B. 人体的骨骼结构C. 人体的神经系统D.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10. 下列哪项是中医理论中的“三宝”之一?A. 气B. 血C. 津液D. 精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的两大基本要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中医的“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________。

3. 在中医理论中,心开窍于________,肝开窍于________。

4.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因为它们主要负责________和________的功能。

5. 中医中的“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________。

6. “七情内伤”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和________。

7. 根据中医的“八纲”辨证,表证和里证是辨别疾病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传统医学的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成为了许多中医学生必修的课程。

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检验他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以下是一份中医基础理论的期末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中医的基本理论是()A. 五脏六腑学说B. 阴阳学说C. 经络学说D. 同病异治学说2. 中医体质分类中,下列哪种体质容易怕冷、手足末端发凉?A. 平和质B. 气虚质C. 阳虚质D. 阴虚质3.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以下哪部分不属于《黄帝内经》?A. 《素问》B. 《灵枢》C. 《伤寒杂病论》D. 《金匮要略》4.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以下哪种针灸方法是根据经络理论进行治疗的?A. 艾灸B. 电针C. 耳针D. 经络针灸5. 按照中医理论,湿邪和寒邪是引起疾病的两种常见外因,以下属于湿邪引发的疾病是()A. 风病B. 痰瘀C. 中风D. 湿疹第二部分: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中医药学的四大基本理论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2. 中医体质分类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将人群划分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等几类。

3. 中医诊断要诀中的“四诊合参”是指望、问诊、——、闻诊四个方面。

4. 中医治疗常用的疗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

5. 中医药治疗疾病强调“辨证施治”,辨证是指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施治则是选用相应的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第三部分: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中医的阴阳学说。

答:中医的阴阳学说是基于对自然界及人体生理病理的观察和思考所形成的理论体系。

阴阳理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要素组成。

在人体中,阴阳相对而言,并非单纯的阴或阳,而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阴阳失衡会导致机体的疾病。

因此,通过调节平衡,中医可以治疗疾病。

2. 请解释中医的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是由什么主导的?A. 气B. 血C. 精D. 神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3. 中医中的“五行”理论是用来解释什么的?A. 人体结构B. 疾病变化C. 治疗方法D. 自然现象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A. 风B. 寒C. 暑D. 湿5.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要是指什么?A. 脾胃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B. 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C. 脾胃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D. 脾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6. 下列哪项是中医的“八纲”辨证之一?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7. 中医中的“经络”是指什么?A. 人体的血管系统B. 人体的神经系统C. 人体的淋巴系统D. 人体的气血运行通道8. 下列哪种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A. 人参B. 当归C. 黄连D. 黄芪9. 中医理论中的“气血”是指什么?A. 人体的能量和物质基础B. 人体的血液循环C. 人体的呼吸功能D. 人体的消化功能10.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中医的“四诊”?A. 观察舌象B. 测量体温C. 询问病史D. 脉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协调的结果。

2. 在中医中,__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__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

3. 中医的“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4. 中医的“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它们是外界自然环境中的________因素。

5. “脾胃为后天之本”强调的是________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6. 中医的“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判断疾病性质的两个基本纲领。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测试(精选6)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测试(精选6)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强盛B.正气不足C.邪胜正负D.正虚邪恋E.正胜邪衰【答案】B2、关于“阴阳自和”叙述正确的包括A.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B.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和为贵"的基本观点C.为相对的.动态的平衡D.为绝对的.静态的平衡E.为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答案】A B C E3、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阴肺经【答案】A4、足阳明胃经的分布部位是A.下肢内侧前缘B.下肢外侧前缘C.下肢内侧后缘D.下肢外侧中线E.下肢外侧后缘【答案】B5、创新温病理论的代表医家有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士D.王清任E.薛生白【答案】A B C E6、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有A.气候反常B.社会因素C.暴饮暴食D.环境污染E.预防隔离工作不好【答案】A B D E7、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是A.肝.脾.肾B.心.肺.胃C.脾.胃.小肠D.肺.胃.大肠E.肝.肾.大肠【答案】D8、精神不振,少气懒言,意志消沉,其病机是A.喜则气缓B.思则气结C.劳则气耗D.恐则气下E.悲则气消【答案】E9、不属于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是A.藏血B.统血C.生血D.调节血量E.防止出血【答案】B10、阳虚之体慎用寒凉之品是A.因时治宜B.因人制宜C.因地制宜D.治病求本E.阳病治阴【答案】B11、某些疫疠之气致病力强,侵袭机体致病,其发病类型是A.感邪即发B.徐发C.继发D.伏而后发E.复发【答案】A12、某女,69岁。

头晕.目眩.耳鸣,伴有子宫脱垂,其病机是A.气虚B.气滞C.气陷D.气闭E.气脱【答案】C13、属于古代哲学气概念的是A.元气B.云气C.精气D.烦气E.浩然之气【答案】A C D E14、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A.其性升散B.其性趋下C.其性炎热D.易夹湿邪E.其性收引【答案】A C D15、与津液生成最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肺B.脾胃C.脾肾D.肠胃E.肺肾【答案】B16、从邪正盛衰的层面判断,疾病的转归包括A.正胜邪退B.邪去正虚C.邪胜正衰D.邪正相持E.正虚邪恋【答案】A B C D E17、《周易》分别用符号“--”“一”来表示的是A.寒热B.日月C.阴阳D.天地E.南北【答案】C18、某女,39岁。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心B.脾C.肝D.肾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A.胆B.胃C.三焦D.脾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A.鼻B.耳C.口D.舌E.目7.“罢极之本”是指()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E.以上都不是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A.辛B.甘C.酸D.苦E.咸2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心B.肝C.脾D.肺E.肾23. 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A.筋B.脉C.肉D.目E.胆24. 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E.阴阳亡失25.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26. 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A.气滞B.气逆C.气脱D.气闭E.气陷27. 气为血之帅是指()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28. 以下不属于经脉的有()A.十二经别B.十二经筋C.十五别络D.十二皮部E.奇经八脉29. 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30. 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A.手太阳小肠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阳明胃经D.手少阳三焦经E.足少阳胆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0分)31.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中医学基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D3.C4.B5.C6.B7.A8.A9.C 10.D11.C 12.D 13.D 14.B 15.D 16.B 17.A 18.C 19.D 20.C二、多项选择题21.CDE 22.AB 23.ADE 24.ABCDE 25.CDE 26.BE 27.ABC 28.BCD29.ABCD 30.ABC三、简答题31.答: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试题1.温病学理论源于《温疫论》。

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阳病治阴。

3.“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制化关系。

4.精汁是指胆汁。

5.不属于七冲门的是气门。

6.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生化与运行方面。

7.能加强表里经脉在体表联系作用的是经筋。

8.手厥阴经的终点与手阳明经的起点相接。

9.肺气上逆的表现,主要是咳嗽气喘。

10.《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卧伤气。

1.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是心与肝、肝与脾、肝与肾。

2.三焦的功能是宣散卫气、通行元气、津液通道。

3.与精神情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心、肝、脾。

4.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临床多出现胸胁胀满、两乳胀痛、少腹胀满。

5.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痰、湿、气喘、水肿。

6.分布于胸腹部的经脉是胃经、脾经、肝经。

7.与水湿痰饮的形成相关的脏腑是肺、三焦、脾、肾。

8.气机失调主要包括气滞、气逆、气闭、气脱。

9.伤津为主的表现有口渴引饮、形瘦肉脱、口鼻干燥、目陷螺瘪。

10.应慎用寒凉之剂的体质是阴盛之体、阳虚之体。

1.中医治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疾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

中医认为,不同的疾病可能有相同的病机,而相同的疾病也可能有不同的病机。

因此,治疗应该根据病机来进行,而不是简单地按照疾病名称来治疗。

2.《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有“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的说法。

这句话表达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即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从生长到成熟再到衰败的过程。

3.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抑强扶弱。

中医认为,相克的物质之间会互相制约,因此治疗时应该采取抑制强者、扶持弱者的方法,以达到平衡和治愈的效果。

4.《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的说法。

这句话强调了脾胃对于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五味对于脾胃功能的影响。

5.《素问·逆调论》中有“肾者水脏,主津液”的说法。

精选中医基础理论期末完整题库888题(含标准答案)

精选中医基础理论期末完整题库8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题库888题[含参考答
案]
一、选择题
1.饮溢肌肤四肢,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属于哪类饮证?()
①痰饮
②悬饮
③支饮
④溢饮
【答案】④
2.风为阳邪,是因为什么?()
①风性开泄
②善行数变
③轻扬向上向外
④风邪致病最多
【答案】③
3.下列哪项是风性开泄所致的临床表现?()
①面目浮肿
②汗出恶风
③病变部位游走不安
【答案】②
④病变变化多端
4.风邪致病出现“头颈强痛”,是什么致病特点所为?()
①风为阳邪
②易袭阳位
③为百病之长
④善行数变
【答案】②
5.导致毛窍收缩,腠理闭寒是寒邪的哪一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
②寒伤阳气
③寒性凝滞
④寒性收引
【答案】④
6.症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是暑邪是什么致病特点?()
①暑性炎热
②伤津
③耗气
④挟湿
【答案】②
7.暑邪侵人见四肢倦怠,胸闷,头重如裹是什么原因?()
①暑性炎热
②伤津
③耗气
④挟湿
【答案】④
8.湿邪困脾见泄泻.尿水.水肿是什么原因?()
①湿伤阳气
②湿阻气机
③湿性重浊
④湿性趋下
【答案】①
9.“燥性干涩”伤津液的机理是什么?()
①腠理疏松开泄
②升散蒸发
③消烁津液
④砂伤津液
【答案】④
10.火邪致病为什么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
①耗气
②生风
③动血
④扰及心脾
【答案】②
11.饮食所伤,主要损伤的是哪一脏腑?()
①心。

精选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核题库完整版888题(含标准答案)

精选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核题库完整版8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题库888题[含参考答
案]
一、选择题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暑邪侵人见四肢倦怠,胸闷,头重如裹是什么原因?()
①暑性炎热
②伤津
③耗气
④挟湿
【答案】④
3.伤暑患者常出现气短乏力,头晕恶心,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的机理是什么?()
①暑性炎热
②伤津
③耗气
④挟湿
【答案】③
4.“燥性干涩”伤津液的机理是什么?()
①腠理疏松开泄
②升散蒸发
③消烁津液
④砂伤津液
【答案】④
5.具有明显季节性的六淫邪气是什么?()
①风
②寒
③暑
④湿
【答案】③
6.火邪使血液运行加速属于哪条致病特点?()
①火为阳邪
②其性炎上
③易扰心神
④生风动血
【答案】④
7.火邪致病症见少气懒言.精神萎靡不振是什么原因?()
①伤津
②耗气
③生风
④动血
【答案】②
8.火邪致病为什么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
①耗气
②生风
③动血
④扰及心脾
【答案】②
9.饮食所伤,主要损伤的是哪一脏腑?()
①心
②肺
③脾
④肝
【答案】③
10.以下哪些原因可致梅核气?()
①痰浊了犯头
②痰犯咽喉
③痰迷心窍
④痰浊犯胃
【答案】②
11.饮停胁下,症见胁痛.咳唾益甚是饮证的哪一类型?()
①痰饮
②悬饮
③支饮
④溢饮
【答案】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大一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测试题
时间:45min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造化之机,不可无___,亦不可无___。

无生则_____,无制则____。

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因其____功能。

3.五脏主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主__之,血主__之。

5.夺血者____,夺汗者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对"相火"学说有所发展的人是()
A.张从正
B.李罡
C.朱震亨
D.刘完素
E.孙思邈
2.下列哪一书籍不属于中医四大经典()
A.《内经》
B.《医林改错》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伤寒杂病论》
3.下列选项哪个不是阴阳的特性()
A.普遍性
B.相关性
C.关联性
D.相对性
E.规定性
4.上午、下午分别属于()
A.阳中之阳,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阴中之阳
C.阴中之阳,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阴中之阳
E.阳中之阴,阴中之阳
5.五味中哪三个属阳()
A.辛甘酸
B.辛甘淡
C.酸苦咸
D.酸甘咸
E.酸甘苦
6.益火补土法适用于()
A.心火衰微脾阳不振
B.脾阳不振心火衰微
C.肾阳衰微脾阳不振
D.肾阴不足脾阴不振 D.肾阴不足而致精气不能上荣于肺
E.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
7.“罢极之本”指的是( )
A.心B.肺C.脾D.肝E.肾
8.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气是()。

A.精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元气
9.下列符合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是()
A.木为水之母
B.金是木的所胜
C.水是金之母
D.土是木得所胜
E.火是金的所胜
10.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脾主升清 B.脾主统血 C.脾为后天之本 D.人以水谷为本 E.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阳病治阴:
2.中焦如沤:
3.乙癸同源:
4.血为气之母:
5.虚里: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2.五脏包括哪五个脏器?且作为将军之官的脏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五、论述题(共15分)
何谓人体之气?其生成与哪些脏脏的生理活动相关?试分别说明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