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讯2009第3期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2009[38]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2009[38]](https://img.taocdn.com/s3/m/4e738853aa00b52acec7ca55.png)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
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药讯200703

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章感染性疾病与抗菌药物概述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及临床感染性疾病。
我国兼有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疾病谱,感染性疾病当今仍然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
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改变趋势是致病条件的变化及致病菌的变迁,致使目前一些非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亦可转变为条件致病菌,这些发病规律构成了我国感染性疾病的特征。
在感染源中,内源性感染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内源性肠源性感染主要由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通过肠道屏障进入体循环。
细菌的内毒素可最终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近10 年发现了引起感染性疾病的新致病菌约十余种,实际上目前仍不断有新的发现,尤其是新的病毒感染,它不仅增强细菌感染的致病性,并且可作为一种感染因子引起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病毒感染在特定的条件下诱发肿瘤已举世公认。
由于抗菌药物的应用导致机体微生态失衡,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临床感染复杂化,当今抗感染疾病已步入“抗生素危机”。
近年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倍受人们的青睐,因为它可促进生理的有益菌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达到调节菌群保持微生态平衡的目的。
我国今后10 年抗感染疾病的研究方向仍然是从分子水平着重研究内源性感染、感染与免疫、免疫重建及加强生物应答调节因素的研究等。
本章还概述了抗感染药物名称及分类的变迁,并为新的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了信息和经验。
第一节感染性疾病的涵义一、感染性疾病的概述感染性疾病系指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机体定植,其致病性及毒力造成宿主损害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表现各具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理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性疾病。
感染是炎症的一种类型,炎症(inflammation)是机体应答各种形式损害病理反应的总称。
一切生物因子或理化因子的损害均可导致炎症,而感染(infection)的病因仅限于有生命的病原体。
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及寄生虫(原虫及蛹虫)。
中药穿山龙和黄山药的原植物生药学鉴定

图 1 穿龙薯蓣 ( A )和黄山药 ( B ) 的原植物 ( 1) 和新鲜根状茎 ( 2) 图 F ig 1 O rig inal plants( 1) and fresh rhizo m e( 2 ) of D ioscorea nipponica( A) and D. p anthaica ( B )
穿山 龙来源于 薯蓣科植 物穿龙 薯蓣 D ioscorea nip ponica M ak in o 的 干燥根茎 , 又名穿地 龙、 山常 山 等
[ 1]
材进行鉴别, 包括性状和显微鉴别在内的至少 3 种专 属性方法, 区分出邻近种或伪品。中国薯蓣属植物约 [ 6] 52种, 但可供工业利用的药用植物仅 10 种 , 其中 绝大多数是作为甾体激素药物前体薯蓣皂苷元的工 业生产原料。具有心血管活性, 能用于生产防治冠心 病、 抗心肌缺血皂苷类药物的种仅局限在穿龙薯蓣、 黄山药 D. panthaica Pra in et Burkill等 少数种。因 此, 文中选择与穿龙薯蓣可能具有更近亲缘关系, 且 仅从外观不易区分的黄山药进行原植物、 性状、 显微 特征鉴定比较, 建立穿山龙生药学鉴定关键特征, 为 制订符合欧盟传统草药注册的穿山龙质量标准和穿 山龙 欧 盟 草 药 专 论 ( European Comm unity H erbal M onograph) 奠定基础。
殖和凋亡的影响 [ 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2000, 19 ( 5) : 347349 . [ 2] 罗荣荣 , 孙万里 , 印培民, 等. 微生 物转化美伐他汀为普伐他汀 的研究 [ J]. 江西科学 , 2004 , 22( 2) : 87- 90 .
中药穿山龙和黄山药的原植物生药学鉴定
445
1 实验部分
药讯内容医院抗菌药医嘱点评汇总

2012年三季度处方点评小结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处方点评制度,本着促进本院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适度之目的,对处方实行综合评价。
现将各门诊2011年第三季度的处方点评小结如下:一、资料从2012年7-9月份各门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一百张进行分析评价,以了解处方合理用药、费用控制、抗生素使用等情况。
二、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评价表的要求,重点评价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处方合理率及平均每张处方金额等情况三、结果门诊名称用药品种数(个抗生素使用率% 注射剂使用率% 处方平均金额元处方合理率% 1门诊 3.31 50.7 37 142.5984.32门诊 3.68 55 54 100.8894.33门诊 4.33 69.3 55.3 75.55394门诊 4.0 67.6 47 98.55725门诊 4.41 59.3 61.3 93.4787.3合计 3.95 60.38 50.9 102.2175.38四、讨论从2011年第三季度各门诊的处方点评中发现各门诊的抗生素使用率平均为60.38%,还偏高很多,处方平均金额为102.21元,其中1门诊为142.59元最高.从八月份开始,处方质量大有好转,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也提高不少,越级使用特殊类抗生素现象少见,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识不断加强。
但仍有如下问题:1.诊断字迹潦草看不清很多。
2.‘上感“病人无指征使用抗生素现象7例。
3.药品规格和剂型错误现象时有。
4.诊断与用药不符现象7例。
5,重复用药5例。
详情见当月点评。
希望各临床医生熟悉药品规格和剂型,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用药,药房同时加强把关,坚持“四查十对”,把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使我院的门诊处方合理率上一个新台级。
医院抗菌药医嘱点评汇总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和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方案精神,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结合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随机抽取住院患者30份医嘱(外科10份、骨科5份、肛肠科5份及内科1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和抗菌药物治疗用药进行专项点评,点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38号文件)及药物说明书等。
拉莫三嗪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 效 4例 , 伴 有 眩 晕 , 1 , 效 率 8 。发 病 3 无 均 占 7 有 3
超 过 7d治 疗 者 1 2耳 , 愈 者 3耳 占 2 , 效 2耳 占 痊 5 显
显 的关 系 , 龄 越 小 效 果 越 好 。通 过 对 照 结 果 表 明 葛 根 素 年
不 明 。③ 可 伴 耳 呜 。④ 可 伴 眩 晕 、 心 、 吐 , 不 反 复 发 恶 呕 但
作 。 ⑤ 除 第 Ⅷ 脑 神 经 外 , 其 他 脑 神 经 受 损 症 状 。 ⑥ 单 耳 无
发病 居 多 并 可 双 耳 同 时 或 先 后 受 累 , 侧 耳 聋 则 往 往 以 一 双 侧 为 重 。 其 病 因 、 防 、 疗 方 案 和 疗 效 评 价 等 问 题 , 内 预 治 国 外 已 有 大 量 研 究 报 道 。 目前 对 此 病 的 原 因 仍 无 确 切 认 识 ,
环 障碍 , 响整个 内耳淋 巴结 构。②血 管病 变 : 血 压 、 影 高 动 脉 硬 化 、 血 管 病 变 及 糖 尿 病 等 引 起 的 内耳 血 管 痉 挛 、 心 出 血 、 塞 。③ 内耳 蜗 窗 破 裂 。 ④ 内 耳 淋 巴 水 肿 。⑤ 铁 代 谢 栓 障碍 。⑥ 听神 经 痛 、 耳 手 术 肾 透 析 、 麻 后 均 可 引 起 突 中 全
有 效 率 为 7 。其 中完 全 治 愈 者 仅 占 2 , 且 就 诊 时 间 5 5 而 越 晚 , 果 越 差 , 中 无 效 者 大 多 为 发 病 2个 月 后 才 就 诊 效 其 者 , 大 多 伴 有 眩晕 。 突 聋 伴 有 眩 晕 者 往 往 表 明 病 变 范 围 且 较广 , 因此 文 献 报 道 此 类 患 者 疗 效 较 差 , 文 8例 无 效 者 均 本 伴 有 眩 晕 也 证 明 了这 一 点 。另 外 还 观 察 到 疗 效 与 年 龄 有 明
ICH M3(R2):药品人类临床研究和上市批准中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指南,2009

支持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和上市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指导原则缩略语(Abbreviation)缩写中文名AUC曲线下面积Cmax峰浓度EU欧盟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IV 人免疫缺陷病毒ICH 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
v。
静脉注射MFD 最大可能投予剂量MTD NOAEL PETPKPD SAR siRNA WOCBP 最大耐受剂量无不良反应剂量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构效关系小干扰RNA具生育能力女性目录1.前言 (3)1。
2背景 (3)1.3范围 (3)1.4一般原则 (4)2。
药理试验 (6)3.毒代和药代动力学试验 (7)4.急性毒性试验 (7)5.重复剂量毒性试验 (8)5。
2上市许可 (9)7.探索性临床试验 (10)7。
2 剂量低于治疗剂量或在拟定治疗剂量范围内的单剂量给药试验 (11)8.局部耐受性试验 (15)9.遗传毒性试验 (15)11。
2 无生育能力的妇女 (16)11.3 有生育能力的妇女 (16)11.4 怀孕妇女 (17)12.儿童临床试验 (17)13.免疫毒性 (19)14.光毒性 (19)15.非临床依赖性 (19)16。
其他毒性试验 (20)17。
复方药物毒性试验 (20)20。
参考文献 (23)1.前言1。
1 目的本文件的目的是提出支持药物临床试验(指定治疗范围和用药期限)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国际标准,促进技术要求的协调统一.对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协调有助于阐明当前的技术要求,减少各方之间的技术要求的重大分歧.本指导原则将有利于药物临床试验的尽快实施,根据3R原则(reduce/refine/replace)减少对动物的使用,以及减少其他药物开发资源的使用。
尽管在本指导原则中并未进行讨论,但应考虑使用新的体外研究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
这些方法若经验证且获得ICH认可,即可取代当前的标准方法.本指导原则将促进安全有效并符合伦理学要求的药物开发,使药物尽快上市。
临床药讯电子版09年第5期

本期目录药事动态SFDA修订国内盐酸吡格列酮制剂说明书 (1)SFDA发布2009年第1期国家药品质量公告 (2)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水溶性维生素 (3)规范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4)骨质疏松药为何致骨坏死 (5)手术前停药有讲究 (7)ADR之窗丙硫氧嘧啶可能造成严重肝损害 (8)近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要点解读 (9)药物咨询与分析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4例 (14)2009年第5期·总第17期药事动态SFDA修订国内盐酸吡格列酮制剂说明书2009年4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关于修订国内盐酸吡格列酮制剂说明书的通知》。
《通知》称,为控制盐酸吡格列酮制剂的使用风险,保护患者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盐酸吡格列酮制剂的说明书进行修订。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在盐酸吡格列酮制剂说明书中增加心血管风险的黑框警告,增加骨折、黄斑水肿等安全性风险信息。
二、请通知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尽快修订说明书和标签,并将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
相关药品生产企业还应主动跟踪该类药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情况,按规定收集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
附件:盐酸吡格列酮制剂说明书增加的安全性信息内容1. 在说明书的顶端增加以下黑框警告内容:警告:充血性心力衰竭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包括吡格列酮,在某些患者中有导致或加重充血性心衰的危险(参见[注意事项])。
开始使用本品和用药剂量增加时,应严密监测患者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体重异常快速增加、呼吸困难和/或水肿)。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应按照标准心衰治疗方案进行处理,而且必须停止本品的应用或减少剂量。
心衰患者禁止使用本品。
2. 在不良反应项下增加以下内容:黄斑水肿:有国外上市后的报道,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包括吡格列酮,发生或加重(糖尿病)黄斑水肿并伴有视力下降,但发生频率非常罕见。
尚未明确黄斑水肿是否与服用吡格列酮有直接关系。
新药研发三期临床试验

• 通过Ⅰ期临床研究,在健康人身上得到了为达到合理的血药浓 度所需要的药品的剂理的信息,即药代动力学数据.但是,通常 在健康的人体上是不可能证实药品的治疗作用的. • 在临床研究的第二阶段即Ⅱ期临床试验,将给药于少数病人志 愿者,然后重新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排泄情况.这是因为药 物在患病状态的人体内的作用方式常常是不同的,对那些影响 肠、胃、肝、和肾的药物尤其如此。 • 以一个新的治疗关节炎的止通药的开发为例。Ⅱ期临床研究 将确定该药缓解关节炎病人的疼通效果如何,还要确定在不 同剂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高低,以确定疼痛得到充分缓 解但不良反应最小的剂量。 • 可以说,Ⅱ期临床试验是对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Ⅱ期 临床试验一般通过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根据具体目的也可以 采取其他设计形式),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初步评 价,并为设计Ⅲ期临床试验和确定给药剂量方案提供依据。
Ⅰ期:此阶段大概需要1年时间,由20~80例正常健康志愿 者参加。这些试验研究了药物的安全性方面,包括安全剂 量范围。此阶段的研究同时确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等项目,1期 人体实验,短期小规模,20到100人,主要检查药物对人 体有无急性毒副作用 1、一般选择健康成人志愿者(年龄18-45岁)为受试对象,男 女各半。 2、毒性较大的药物,或耐受性在健康人与患者之间差异较 大的药物,选择符合药物治疗指征的患者作为对象。 3、考虑受试对象利益的某些特殊要求。
新药研发之
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 案提供依据。 Ⅰ期研究是人体药理学研究,通常是非治疗目的。一般在 健康志愿者或某类患者中行;具有显著潜在毒性的药物通常 选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Ⅰ期研究可以是开放、自身对照的,也可以为了提高观察 有效性,采用随机和盲法。 Ⅰ期临床试验的内容 根据我国药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Ⅰ期临床试验包括: 人体耐受性试验 单剂量递增耐受性试验 多剂量耐受性试验(视临床给药方案而定) 人体药快上市,又 要保证上市药品的安全,把握好上市速度 与安全性保证的平衡是政府监管部门面临 的挑战。新药研发除了开发周期长以外, 更是一项资金投入大、不可预测因素多的 系统工程,其高风险性不容置疑。新药的 希望寄托在在座各位的身上,大家一起加 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药讯2009第(3)期目录●药理学知识(2)
药动学基本参数知识
●新药介绍
新型降压药坎地沙坦
●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警惕心伐他汀与胺碘酮合用增加横纹肌溶解的危险●常用注射剂使用指南
阿奇霉素注射剂
★药理学知识(2)
药动学参数(接上期)
4、半衰期(half-life time):一般是指血浆半衰期(t1/2),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绝大多数药物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因此其半衰期有固定的数值,不因血浆浓度高低而改变。
5、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即按照血浆浓度(C)推算体内药物总量(A)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并非机体中真正的容积数,例如某些物质静注后任然局限于血管内,其分布容积与血浆容积相近,而某些药物集中分布于某种组织,其分布容积常大于总体液容积。
它的意义在于可利用这一数值可以根据血浆浓度算出机体内药物总量或要求达到某一血浆浓度所需的药物剂量。
6、清除率(Clearance,Cl)对整体动物,指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血浆中的某药全部清除干净,常用下列数学模型来表示:
dc/dt=-kC的n次方(完)
★新药介绍
一种血栓合成酶抑制剂---注射用奥扎格雷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固体疏松块状物。
药理作用:本品为高效、选择性血栓合成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血栓烷A2(TXA2)的产生及促进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而改善两者间的平衡失调,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扩张血管作用。
能抑制大脑血管痉挛,增加大脑供血量,改善大脑内微循环障碍和能
量代谢异常,从而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大脑局部缺血症状和脑血栓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失调。
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和脑梗死所伴随的运动障碍。
不良反应:
血液:由于有出血的倾向,要仔细观察,出现异常立即停药。
肝肾:偶有GOT、GPT、BUN升高。
消化系统:偶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
过敏反应:偶见荨麻疹、皮疹等。
必要时停药。
循环系统:偶见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发现时减量或终止给药。
严重不良反应:可出现出血性脑梗、硬膜外血肿、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
禁忌:1、对本品过敏者
脑出血或脑梗塞并出血者,大面积脑梗塞伴深度昏迷者
2、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如严重心率不齐,心肌梗塞。
3、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
4、严重高血压,收缩压超过200mmHg者。
注意事项:1、避免与含钙输液(林格溶液等)混合使用,以免出现白色浑浊。
2、本品与抗血小板聚集剂、血栓溶解剂及其它
抗凝药合用,能增加出血倾向,应慎重合用。
★药品不良反应通报
警惕辛伐他汀与胺碘酮合用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2008年,FDA发布关于辛伐他汀与胺碘酮合用的安全性公告,辛伐他汀与胺碘酮合用时有导致罕见的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并引起肾衰竭或死亡。
这种风险的发生几率与剂量有关。
当辛伐他汀日剂量超过20mg时,这种风险将增加。
辛伐他汀的处方信息曾于2002年更新,警告过上述风险。
但还是持续收到患者合用胺碘酮和辛伐他汀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报告。
FDA和生产厂商正对胺碘酮的说明书进行修订,警告此类相互作用的风险。
★常用注射剂使用指南
阿奇霉素注射剂
描述:一种半合成单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于红霉素和克拉霉素。
制备:0.5g本品用4.8ml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浓度为1-2mg/ml的溶液,滴注时间应在60分钟以上。
稳定性:制备好的溶液可在室温下保存24小时。
冷藏7天。
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克林霉素法莫替丁
芬太尼呋塞米亚胺培南西斯他丁左氧氟沙星吗啡氯化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