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讯

合集下载

药讯200703

药讯200703

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章感染性疾病与抗菌药物概述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及临床感染性疾病。

我国兼有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疾病谱,感染性疾病当今仍然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

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改变趋势是致病条件的变化及致病菌的变迁,致使目前一些非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亦可转变为条件致病菌,这些发病规律构成了我国感染性疾病的特征。

在感染源中,内源性感染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内源性肠源性感染主要由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通过肠道屏障进入体循环。

细菌的内毒素可最终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近10 年发现了引起感染性疾病的新致病菌约十余种,实际上目前仍不断有新的发现,尤其是新的病毒感染,它不仅增强细菌感染的致病性,并且可作为一种感染因子引起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病毒感染在特定的条件下诱发肿瘤已举世公认。

由于抗菌药物的应用导致机体微生态失衡,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临床感染复杂化,当今抗感染疾病已步入“抗生素危机”。

近年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倍受人们的青睐,因为它可促进生理的有益菌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达到调节菌群保持微生态平衡的目的。

我国今后10 年抗感染疾病的研究方向仍然是从分子水平着重研究内源性感染、感染与免疫、免疫重建及加强生物应答调节因素的研究等。

本章还概述了抗感染药物名称及分类的变迁,并为新的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了信息和经验。

第一节感染性疾病的涵义一、感染性疾病的概述感染性疾病系指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机体定植,其致病性及毒力造成宿主损害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表现各具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理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性疾病。

感染是炎症的一种类型,炎症(inflammation)是机体应答各种形式损害病理反应的总称。

一切生物因子或理化因子的损害均可导致炎症,而感染(infection)的病因仅限于有生命的病原体。

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及寄生虫(原虫及蛹虫)。

药讯1

药讯1
服用控释片剂时需用水吞服,严禁嚼碎或击碎分次使用。
治疗措施:暂停用药
由药物所致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称为药源性疾病。发生药源性疾病后只需停药一段时间,大多数毒副反应便会自然消失。所以暂停用药也是干预措施,而且是药源性疾病最重要、最有效的干预措施。

在用药期间,一旦出现新的症状(含体征、化验指标异常),便要考虑原有疾病恶化或药物毒副作用所致。此时应回顾近期用药情况,尤其是注意所用药物与新症状的关系。药源性疾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从数小时至3周不等,多数为1周左右。在此时期内发生的症状,可能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关。应立即停掉可疑药物,观察症状的变化。若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说明是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时同时应用多种药物,应先停用可能性最大的药物。若一时难以区分,可停掉全部药物,待症状完全消失后,再请医师重新制订治疗方案。
就目前异名繁多现状做些更改,可在TM(商标)或R(注册商标)后面标注国家或地区英文大写字首,如中国(China)的“C”,然后在其后面根据老药品出厂先后,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商品名,如R(或TM)-C-1,表示我国第一家复制的商品名,而第二家生产的为R(或TM)-C-2,以此类推。若是中外合资,即把两国英文大写字
一药多名弊病大
一种药品有繁多异名至少有以下弊病:
首先,造成时间与记忆的浪费。时间和记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宝贵的,不应让人们背记大量药品异名。初步估计,400张床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每位临床医师要与100~200个药名打交道,如果平均每一种药名有6~7个异名,就要记住1000个左右。据一些医院统计,各医院使用药名近1900种。如果平均每一种药有3个异名,该院药剂师要跟6000来个药名打交道。这么多的药物异名又不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的,收集、记忆它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06医院药讯1

06医院药讯1

医院药讯☆☆☆☆☆☆☆☆☆☆☆☆☆☆☆☆☆☆☆☆☆☆☆☆☆☆☆☆☆☆☆☆☆☆☆☆☆☆☆【合理用药】应树立“广义药品安全观”把生理过程说成病理变化,把小病说成大病,把疾病的痛苦与威胁变成了广告渲染画面,把个人或社会心理问题说成医学问题和社会恐惧症,为使用药物作铺垫。

药品产、供、用各环节的市场化、商业化倾向使药品安全受到威胁。

专家提出广义药品安全观:药品安全不仅仅是传统的理化药学概念,还要从临床使用角度考虑用药的合理性,防止不良事件发生;要从药物政策及社会学的角度考虑合格药品的可得性(即供得上、买得起、用得上),使用药者能够充分从药物治疗中获益,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害,才是用药安全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药品的安全不仅是化学性质纯净可控,还要求有产品信息(标签、说明书、广告、活页材料、专论等)、包装、售后服务和市场监管等系列措施作保障。

上市药品对广大人群不应该有“无毒副作用”的误解和误导,再注册药品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数据,包括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与风险和费用比等数据。

从社会学角度看,药品不仅是可上市的科技成果,也是政府实现其政治愿望的工具,因为“身心健康、病有所医”是国家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药品安全应担当起这一重任,作为药学工作者,必须有这样的政治认识。

然而,当前经济全球化与医药卫生领域腐败的全球性并存,药品产、供、用各个环节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倾向极大地威胁着药品安全。

药商和医生为了推销药品,往往把人的生理过程说成病理变化,把小病说成大病,把某些疾病的痛苦与威胁变成广告的渲染画面,把个人或社会心理问题说成医学问题和社会恐惧症,从而使用大量药物。

当前社会上存在不良的“四化”现象:即对老年骨质变化风险的扩大化,对骨质疏松胡乱用药;ED人群最大化,极力为该类药品促销;剖宫者普遍化(调查结果约有20%~30%是无指征的);临终过程医药化,明知没有医疗价值,仍不惜一切地用药抢救。

由此可见,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十分普遍。

药讯

药讯

药讯药事委员会二零一一年第一期2011年3月12日目录【规章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处方书写规范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合理用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临床使用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误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不良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警惕辛伐他汀与胺碘酮联合使用或高剂量使用增加横纹肌溶解发生危险 __ 8 【新药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奥拉西坦注射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注射用兰索拉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消银颗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骨刺胶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缩泉胶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川芎茶调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八珍益母胶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更年安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通宣理肺颗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果糖注射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热点话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2011年两会上医药产业的四热点话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尼美舒利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规章制度】处方书写规范摘要第一条处方格式由三部分组成:(一)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07医院药讯2

07医院药讯2

医院药讯☆☆☆☆☆☆☆☆☆☆☆☆☆☆☆☆☆☆☆☆☆☆☆☆☆☆☆☆☆☆☆☆☆☆☆☆☆☆☆【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在临床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

合理应用要注意以下问题: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纽带,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技术。

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与“治”。

《伤寒论》中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是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精髓的高度概括。

“辨”是“证”的依据,“论”是“治”的前提。

正如《内经》中所云:“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

”中药注射剂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及精确的工艺提取而生产的,而中医药理论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

所以,应用中成药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尤其应按辨证施治用药的原则,而不能简单地按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不经辨证,盲目用药。

如果不辨证施治,有时不仅不能奏效,反使病情加重。

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异病同证或同病异证等情况的辨证论治。

对证用药,才能做到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用量中药注射剂的用量应以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而定。

适当控制中药注射剂的用量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不了解药物的成分尤其是含有毒性的或不良反应较大的成分,随意增加剂量,不但无法达到治疗目的,反而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中成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中西药配伍合用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一个正在探索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联用合理,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甚至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而联用不当,则可出现相互削弱药物性能乃至损害人体健康的不良后果等。

所以,联用时一定要慎重,在不了解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合用。

如地高辛是治疗充血性心衰最常用的强心甙类药物。

中药蟾酥结构与地高辛相似,具有洋地黄强心作用。

这两个药合用可导致地高辛样中毒。

地高辛与血栓心脉宁(含蟾酥)合用就可引起地高辛样中毒;地高辛与六神丸(含蟾酥)合用能引起频发性室性早搏。

06医院药讯3

06医院药讯3

医院药讯☆☆☆☆☆☆☆☆☆☆☆☆☆☆☆☆☆☆☆☆☆☆☆☆☆☆☆☆☆☆☆☆☆☆☆☆☆☆☆【合理用药】以药代动力学为本选择抗高血压药物国内外指南对于长效CCB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一线地位给予了肯定。

CCB在中国的临床试验最多,证据也最充分。

人体血压存在波动性,如患者可发生“清晨危险”(晨峰现象)。

高血压时,血压的波动性与靶器官损伤关系最密切。

1987年Mancia首先证实,在血压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血压波动越大者的靶器官损伤也越严重。

即使血压不高的单纯性血压波动增高,也会导致心肌肥厚、血管重构和肾脏损害,即“锯齿效应”。

这进一步提示高血压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平稳,“全天候”(24 小时)降压至正常范围,保证夜间血压适度下降(10%~20%);避免晨峰现象,有效控制觉醒及恢复直立活动时的血压陡升。

根据人体生物钟的不同,应根据时间治疗学原则,个体化用药;并且降低血压变异性,平稳降压,推荐使用长效制剂。

第三代CCB氨氯地平(络活喜)有着与这些原则相符的药理学优势,使其在众多抗高血压药物中脱颖而出:分子本身作用持久,可24小时控制血压,特别是有效控制清晨血压;无需缓释或控释制剂,具有更一致的临床效应; 起效缓和,交感反射活性低;每日1次口服,提高治疗依从性;可掰开服用,方便医生、患者剂量调整;即使偶尔漏服1次,也能继续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更好的安全性,可用于心衰;简便处方,迄今未见有显著临床意义的药物间相互作用报告。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程能能癫痫治疗方案选择经验谈癫痫(epilepsies)是一种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突然、短暂且反复发作的脑部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征。

因神经元异常放电的涉及部位和放电扩散范围不同,该病可引起运动、感觉、意识和植物神经等出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功能障碍。

神经元出现阵发放电引发的一过性脑功能异常称为癫痫发作(seizures),每位患者癫痫发作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形式并存。

选择癫痫治疗方案要慎之又慎对癫痫患者实施规范治疗十分重要,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委员会近期发布的治疗指南强调,癫痫治疗的原则是在控制发作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力争在这两方面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药讯模板

药讯模板
美国亚特兰大市场研究所所长恩坦勒在对近20年中涌现的百万富翁做了专门研究后,意味深长地说:“靠运气和遗产致富的人可不多见,而绝大多数人的发家致富完全是建立在自己勇于进取、发奋创新、严于律己和勤俭节约的基础上。”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面对收入平平,常抱怨生活不给他们机遇,而看不到聚沙成塔、积水成河的道理。日本明治时代有名的船舶大王河村瑞贤,年轻时好长一段日子无所事事,在家赋闲无聊。后来因生活拮据,他就让一些乞丐去拾人家丢掉的生菜,然后卖给贫穷的劳工们。当他开始做这项生意时,不少人讥笑他、讽刺他,甚至有的朋友拒绝与他来往。而河村根本不在乎这些,他拼命地干起来,他认定这就是他事业的全部基础。不出几年,河村又投资船舶业,成了著名的船舶大王。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国,医药代表已作为一项终生职业,其工作性质
十分规范、工作目的明确。而在中国,医药代表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萌芽状态。
很多医药代表认为:知道一些产品知识,能完成任务即可合格,如果超额完
成任务则为优秀,其实不然。一个医药代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称为优
秀的职业化的医药代表。
1、胜任医药代表的工作,始终追求个人成功为出发点;
2、明确领悟工作计划;
3、精于销售、为临床服务的能手;
4、产品售;
7、按程序办事,按管理目标推进并实现。
先河公司的医药代表应常按以上7条对照自我,完善自我。
营销部 佘亮基
莫以利小而不为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愿望,总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财源滚滚,潇洒地做一回大老板。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难以梦想成真。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些人赚钱心太急切了,等不及小苗长成大树,他们要的是“大海”而不是“小溪”,看不到小溪汇集在一起能积聚成大海。
史克

3mg/支
438.2/支

某医院药 讯——药学信息简报

某医院药  讯——药学信息简报

药讯药剂科主办2014年第1期2014年9月医药信息欧盟不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的联合使用 (1)FDA批准首款吸入式胰岛素Afrezza上市 (2)不良反应静脉应用胺碘酮致急性严重肝损伤一例 (3)婴儿静脉输注头孢曲松钠相关结石2例 (5)合理用药预防血栓,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的区别 (8)孕妇抗过敏药的选用 (10)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 (11)抗菌药物从皮试误区浅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规范化应用 (13)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选 (15)新药介绍 (17)欧盟不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的联合使用欧洲药品管理局(EMA )的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 )评估了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控制身体血压和体液的激素系统的不同类别药物联合使用的风险。

这些药物(称为作用于RAS 的药物)包括三大类:ARB 类药物(含活性物质阿齐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奥美沙坦、替米沙坦或缬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后会引起血管扩张,有助于减少肾脏对水的再吸收,从而降低血压;ACE 抑制剂(贝那普利、卡托普利、西拉普利、地拉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咪达普利、赖诺普利、莫昔普利、培哚普利、喹那普利、雷米普利、螺普利、群多普利或佐芬普利)和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阻断参与体内产生血管紧张素II 的特定酶的作用(ACE 抑制剂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而肾素抑制剂阻断被称为肾素的酶)。

RAS 参与维持身体的水盐(电解质)平衡,从而控制血压。

作用于RAS 的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血压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种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供全身使用),而有些也用于治疗某些肾脏疾病,以降低尿中蛋白质丢失。

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可联合用药,但由于与单独使用一种药物相比,作用于RAS 的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会增加高钾血症(血钾水平高)、低血压和肾功恶化的风险,而且可能不会获得预期获益,因此,出于这种考虑,EMA对此类药物的联合使用进行了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新药及处方介绍
也有的医院将《药讯》作为医院《处方集》的维护简报,将处方集中药物修改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替代药物的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等通知全院的医务人员。

《药讯》的内容不宜过多,50页以内即可,可以每月出一期,应有电子版和纸质本两种。

《药讯》作为一个以“介绍新药、宣传合理用药”的专业性内部刊物,可以设些固定栏目,如新药视角、临床药报、各地用药传真、药物禁忌、不良反应、智慧网等,介绍新药新品,交流临床用药经验,解析各地同行用药短讯,宣传用药禁忌与不良反应等等,这些知识与信息对广大医药护人员都能提供非常有益的药学知识。

《药讯》的读者应面向医药护全体人员,因为这三者都与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医师不仅为患者诊断病症,更要对症下药、尽快为患者治好病,这就需要医师不断丰富自己的药学知识。

药师与药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

而护士同样需要掌握一定的药学知识,护士整天对患者进行用药与护理,能掌握到最详尽的用药情况,如果具备了更多的药学知识,就会及时发现用药问题,为医师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早日康复。

一个“小编”编写《药讯》的体会
我编写《药讯》是从2004年调入临床药学室后开始的。

当时我的前任编写的是4张A4纸的内容,也有几个固定的栏目,主要是针对药学人员的内容,临床上的内容比较少。

等到我编写的时候为了充实内容增加了几项栏目,如每季度的处方分析、不良反应上报分析汇总等,还专门开辟了药师论坛和前沿栏目,主要介绍最新的医药学知识和科技动向,摘抄最新的论文摘要。

我主要是从科里订阅的十几种医药学期刊和几种医药报中查找,也曾经向全院约稿,但收到的稿件不多,主要是我自己在编写和摘抄,遇到有用的内容及时写下出处,平时经常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如《中国医学论坛报》、《中国药师》、《医药经济报》等。

我把感兴趣的文章都下载下来,分别留存,做好标记。

由于我院还没有形成网络化办公,所以《药讯》只能印刷后发放,每季度末我把稿件编写好,排好版,交由专人负责印刷,大约1周后分发到各个临床科室,基本上在下一月中旬就能够看到。

我希望我院的《药讯》可以放到网络上,那么就可以缩短出版时间,减少费用,并且读者还可以把喜欢的内容摘录下载。

2006年最后一期我将《药讯》正式改版为《药学服务通讯》,内容、栏目每期相对固定,全面向医护药发展,力求使读者有所收获。

为了突出本院的特色,我在每期封面增加了医院的彩色图片,在封底增加了约稿启示。

我编写《药讯》几年来有两点较深的体会:
1.组稿时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因此组完稿后的校稿一定要自己和其他人一起完成,这样才能减少出错。

我就曾经有一次因为疏忽印好后才发现有3处错误,只能又加印刊误表来弥补。

2.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能全盘照抄期刊上的内容。

我看到过有的医院的药讯,从头到尾都是别人的东西,省事倒是省事,但是就缺乏了自己的特色。

我认为应该把自己的和别
人的内容相结合,把别人的东西为我所用,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避免落入俗套。

《药讯》应兼顾医、护、药
我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医院都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络,药剂科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出版电子版的《药讯》。

因为电子版的《药讯》成本低廉,出版周期短,形式活泼,能更及时、广泛地报道药学信息。

《药讯》的出版周期以月刊为佳,栏目应该相对固定,如:“药事法规”、“国内外新药动态”、“用药安全知识”、“护士用药指南”以及“临床用药咨询答疑”等。

页数可以根据每期的内容、篇幅而定,以A4规格4页为最适宜。

《药讯》的内容应该医、护、药三者兼顾,并以短篇报道为主,不含长篇综述类分析文章,也不作系统的知识介绍。

报道的药事动态力求准确、及时;报道的篇幅力求精炼;报道的形式力求简明、扼要,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去学习、了解。

每期《药讯》还可以向临床征集本期的反馈意见和下期的内容方向,这样,加强了药学人员与医生、护士之间的互动,更好地利用《药讯》将药学知识服务于临床,也提升了药学人员的地位。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温冬华)
让《药讯》这张名片更响亮
有的人将医院《药讯》比喻成医院的一张名片,向外展现医院的精神风貌;也有的人将医院《药讯》比喻成一个窗口,让社会各界了解医院,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如何才能办好医院《药讯》,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准确定位、突出特点、与时俱进。

医院《药讯》要定位在立足医院,面向医院,宣传医院,服务医院上;要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挖掘、传承医院自身文化积淀,不断弘扬时代精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药讯》成为医院与社会、与患者、与职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2.要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通讯员队伍。

临床一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医疗、护理、科研、教学、管理等动态信息。

这些信息是稿件的源泉,需要通讯员精心筛选后,加工整理撰写成文稿。

因此只有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通讯员队伍,才能提高院报稿件质量。

3.要突出以精品意识办报。

办好一份刊物,是一个艰辛的探索历程。

所以,在办《药讯》过程中,要以群众为中心,增加医院《药讯》的信息量,增强内容的可读性。

如要注重策划,注重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全景方式记录医院发生的大事和盛事;要注重品牌专栏,借助一个个品牌专栏形成医院《药讯》独特的风格。

(饶志农)
我办《药讯》这四年
记得我第一次接手《药学通讯》工作,是2003年的第一期(由于经费所限,我们医院的《药讯》是季刊)。

由于是刚接手这个工作,所以第一期基本是按着以前的工作思路,从杂志上摘抄篇幅不太长的文章,注重通俗性和科普性。

但是当我发放那期《药讯》时,面对着临床医生对这本刊物的“漠然”,我感到了很大的触动,决心一定要通过改版来让这本刊物真正成为临床医生的助手,成为医、护、药沟通的桥梁。

通过和一些相熟的医生沟通,我发现医生们需要的是更前沿、更有指南性的药物信息,而不是一些“老药新用”、“食疗药补”之类的小豆腐块。

于是,在此后的每一期《药讯》中,我都有意识地根据我们临床药师在我院查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推出一个专题,比如“降血脂药物专题”、“抗菌药物使用专题”、“降血糖药使用专题”等。

在每一个专题中,我都会将检索到的一些与专题相关的,特别是业内一些专家的文章,略加整理后归纳在一起,以飨读者。

在改版后的《药讯》中,还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和“护理之窗”两个专题,前者是重点介绍药品安全信息和不良反应案例,后者则是向战斗在临床一线的护士队伍介绍一些与她们工作密切相关的用药知识,比如“冬眠合剂的正确使用”,“常见抗菌药物的输注注意事项”,“哪些药物不能碾碎下胃管”等等。

通过改版,我院的医护人员明显表现出了对我们杂志的兴趣,有不少医生主动向我索取杂志,让我很是欣慰。

2006年,正值我院《药学通讯》第一百期之际,通过科主任的争取,加上《药讯》已经逐渐地在医院中有了一定的读者群和名气,《药讯》的经费来源由我们药剂科自筹变成了院方出资,于是我们开始筹划《药讯》再次改版。

这一次,我们将16开本变成了A4开本;将封面换成了彩页;在刊物上公布投稿信箱和热线电话;增加了“国际医药快讯”和“药师沙龙园地”两个栏目,前者是将在网络上查询的最新医药动态特别是一些国外指南性质的文献翻译整理,后者是我们的学习型组织“药师沙龙”每期讨论话题的精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网上建立了《药学通讯》网络版,通过电子信息互动的形式与读者进行沟通。

2006年末,我们还制作了2006年度《药讯》合订光盘,分发给各科室主任,深受院方好评。

主编《药学通讯》4年多来,真是有苦有甜,但是我们看到我院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就是最大的回报,《药学通讯》已经成为我科宣传合理用药和医药互动、互信的重要阵地。

(天津市环湖医院张毅)
《药讯》应联系实际、特点鲜明
现在,许多医院的临床药学室都办有《药讯》,为医、药、护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这是好事。

但是我曾经看过许多医院的《药讯》,大到国家级的知名三甲医院,小到一些基层医院,虽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却不尽人意,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各医院的《药讯》,基本上都是药学资料的摘抄,这些资料不实用,有些脱离医院实际,不能为临床提供必要的安全用药指导,因此难以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欢迎。

其实,医院的《药讯》摘抄一线新的药学动态、药学进展等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要在资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现在的药学资料和信息更新很快,有价值信息与垃圾信息并存,在编写《药讯》时,要慎重选择,去伪存真,为临床所用。

另外,《药讯》不能千篇一律,要联系各医院的自身实际,把本医院的合理用药方面的内容编写出来,包括用药特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细菌
耐药情况、本院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等信息,提供给临床参考,为本院的合理用药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