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指挥院校培训地方大学生学员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初级阶段培养问题研究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初级阶段培养问题研究

摘要: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必须从初级阶段抓起。

当前,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初级阶段培养在总体设计、培养模式、课程设置、配套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问题,必须创新思路,优化培养模式,加大初级教育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大力推动岗位互换、联合培训和对外交流。

关键词: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初级阶段军官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E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492(2016)02-0090-08A Study of Primary-Stage Cultivation of Commanding Talents for Joint Operations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初级阶段培养问题研究□黄新炳习近平主席在视察国防大学时强调:“要坚持把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突出出来”“机关、部队、院校各负其责,全军共同努力抓好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这项系统工程”①。

当前,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可区分初、中、高三个阶段,其中,中、高级阶段在思想认识、院校培养、岗位锻炼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初级阶段人才培养改革相对滞后,迫切需要研究改进。

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需要从初级阶段抓起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任职岗位多、专业跨度大和综合性强、周期性长等特征,只有经过初级阶段的系统培训,才能打牢长远发展基础,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的要求。

(一)联合作战行动日趋战术化,要求前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起点。

美军认为,21世纪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②。

从过去30年收稿日期:2016-03-09作者简介:黄新炳,南昌陆军学院院长,大校①《习近平在视察国防大学时强调:围绕实现强国目标推进军队院校改革创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载《解放军报》,2016-03-24(1)。

②参见刘亚洲:《精神》,171页,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09·黄新炳: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初级阶段培养问题研究发生的战争实践看,联合作战背景下战术层次的作战行动既有利于控制战争规模、保持政治上的主动性,也同样能圆满达成作战目的。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对 任 职 教 育 教 学 的 现 实
对 初 级指挥 员胜 任第 一任 职 需要的理解较为肤浅 , 只停 留在字
。 堂教学 与实 践教 学 的 比例 没有 发 生根本性 的改变 。 ( ) 学资源 建设 与使 用缺 五 教
反 思
面上的理解 ; 任职教育 中不 能有效
( 教 育观念 落后 一)
的实际环境 中 , 体验基层部 队管理 工作 的基本 内容和方法 , 培养 锻炼 组建集约化 的科研 中 现有校 园网络进 行优化整合 , 基 的专 业团队 , 对 及时研究任职教育教学 中的各 础 网络设 施 和终端 设 备进行 升 级 心 ,
拓展其功能, 使之既可进行异 种难题 和超前性课题 。 学员 带兵 管理 和做 思想 政 治工作 改造 ,
刘晓波 , 国勋 , 赵 宋礼 强
( 武警石家庄 士官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06 ) 5 0 1


武警初级指挥 院校任职教 育的教 学理论研究 、 养 目标 定位 、 学内容建构 、 法训法手段 , 培 教 教 以
及 学校教 学保 障建设等方 面在较低层次上徘徊 , 以适应部 队对人 才的需求。需要进一步转 变教 育观念 , 难 构 建一体化教 育训练 系统 、 色课程体 系, 特 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 索多元化人 才培养模 式, 强教 学训练场所 探 加
融入时代特性 、 队需要等 动态性 部
任 职教 育有鲜 明的职业属性 ,
要素 ; 对现代 型初级 指挥 员的素质 乏 一 体 化 设 计
培训 而教育本身在于培养和造就合乎时 构成缺乏深入研究 , 思路不清
收稿 日期 :0 2, 用 单 使
建设 , 为任职教 育教 学改革提供保 障。

军队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军队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军队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盛景军;王晴;李雪白【摘要】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必须居于院校教育的核心位置。

经过多年的实践,军队院校关于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和士官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均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

但这些理论成果落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其应用效果还受到学员、教员、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实施效果往往与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电子版》【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页(P56-56)【关键词】军队院校;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作者】盛景军;王晴;李雪白【作者单位】[1]空军勤务学院,江苏徐州221000;[2]空军勤务学院社科部,江苏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42提高教学质量是院校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而课堂教学质量又是整体教学质量的基础。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1.1 教员的问题近几年来,军队院校多次进行了编制体制调整,教学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教员自身也要转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军队院校教员在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

曾在学历教育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中老年教员是教学队伍的骨干力量,由于长期从事学历教育,使得这些同志在针对任职教育班次的计划(标准)修订中难以完全摆脱学历教育的框架,自觉或不自觉地回到学历教育的老路上。

在教材的编写上,则难以摆脱知识的体系性、论述的逻辑性等传统束缚。

使得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考核方法与考核标准等方面不能完全摆脱学历教育的影响。

又由于任职培训相比较于学历教育培训时间大大缩短,授课时数大大压缩,使得在任职培训的有限时间内难以完成学员岗位任职所需知识技能的培训,学员常常反映“学的用不上,要用的没有学”。

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跟不上装备和训练的发展,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落后于部队装备和训练。

对于青年教员,则分两种情况,一些教员直接来源于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虽然经过半年至一年的部队代职,但对部队的了解绝大部分还是来源于书本。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军队院校以往毕业学员学历问题规定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军队院校以往毕业学员学历问题规定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军队院校以往毕业学员学历问题规定(1983年4月15日)自国家恢复授予和晋升技术职称制度以来,许多军队院校、训练班(队)毕业学员或其所在单位来信来访,要求明确军队指挥院校和建国前后技术、医务院校以及训练班(队)毕业学员的学历。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院校、训练班(队)学历制度不够健全,不同院校或同一院校的不同班次、不同时期,招生条件、培养目标、学制年限、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差别较大,情况比较复杂。

考虑到军事科学的特殊性,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现对军队院校、训练班(队)以往培养目标是干部的毕业学员学历问题规定如下。

一、建国以后军队院校毕业学员的学历,凡总部颁发的训练任务规划、招生通知等文件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1974)政联字1号、(1975)政联字4号文件已明确规定计算学历。

二、入学时未明确学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1974)政联字1号、(1975)政联字4号文件和其它文件中也未作明确规定的,按下列原则确定学历:(一)指挥院校1.凡增养目标为连、排职指挥干部的培训班(完成班)学员和初级指挥院校的机关干部培训班(完成班)学员,学制满一年半以上毕业的为中专学历。

2.1966年以前和1979年以后,全国统一高考招收的高中毕业生,以及1980年以后经全军或大单位统考入学,经过初级指挥干部培训班学习,学制满3年不满4年毕业的为大学专科学历;学制满4年以上毕业的为大学本科学历。

3.航空学校的干部培训班毕业学员,1978年以前入学的为中专学历;1979年以后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满3年毕业的为大学专科学历。

4.中级指挥院校的培训班(完成班)学员学制满1年不满2年毕业的为中专学历;学制满2年以上毕业的为大学专科学历。

其中培养目标为连、排职指挥干部的培训班(完成班)学员,按“指挥院校”第一款办理。

5.军事学院(含原南京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和原高等军事学院的培训班(完成班)学员,学制满一年半以上毕业的为大学专科学历。

军队初级指挥任职培训毕业学员能力等级评定亟待解决的六大难题

军队初级指挥任职培训毕业学员能力等级评定亟待解决的六大难题
标准 已基本 明确 ,需 要深入 论证 的是 专业技 能应达 到 的具 体标准 。可借鉴 部队专 业技术等 级 “ 四级 ”晋 升
基 金 项 目 :第二 炮兵 工程 大学 2 O 1 2 年度 教育 教学 理论 研 究重点 课题
( E P G C 2 0 1 2 0 2 3 )。
模式 与标准 ,研究论 证初级 指挥任 职培训 学 员的专业 等级考核标准 。
考核必须 要有基 准 ,监 督才 有依据 ,训练才 有 目
标 。构建科 学合理 的能力素 质标准 体系 ,是 推行能 力 素 质等级评定机制 的前提 。要把握三 点 :

是要把握 好院校 与部队能 力素 质标 准的衔接 , 能力素质考核模型的构 建问题 建立 体现时 代要求 、符 合 岗位特 点的能 力素质考 搞 好 定 位 。部 队 目前按 照 “ 任职 考 资 格 ,在 岗评 等
二 是 符 合 院校 任 职 培训 实际 特 点 ,科 学 构 建 各
质标 准应 以达 到部队 “ 三级 ”指挥 员标 准为宜。 二是要 利于组织 院校教 学训练 ,细化标 准 。明确
能 力 素 质模 块 。一 方面 ,对初 级 指 挥 任职 培 训 能 力 能力 的具 体标 准 ,能够 为能 力素质训 练 “ i ) l l N什 么程 素 质模块 的划分 办法 ,总部 有宏观 指导性意 见 ,必须 度” 、 “ 考到 什么深 度”提 供基本遵 循 。当前 ,指挥 作战 、组织训 练 、管 理教育 和做基 层政治工 作的能 力 遵 循 ;另一方面 ,部队作 为用人单 位 ,对 初级指挥 人
分 、 考 核 内容 细 化 、 考核 模 式 创 新 、 奖 罚措 施 配 套 及 考 官 队伍 建 设 六 大 难 题 。在 分析 各 类 问 题 的基 础 上 ,探 讨 了解 决 问题 的 相 关 对 策 。研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个性特征调查分析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个性特征调查分析

( P . eu s E Q) R sR Thr smak ieec ew e h oe f h r d oi tdnsad toeo ai a eewa re df rnebt entes r 0 eame p les et n hs fnt n d f cs t c u ol
【 关键词】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个性特征 ; 部队生;地方生
An lssO1p r o a iyc a a t r t s fs u e t nCh n s P o l ’ ay i 1 e s n l h r c e i i t d n si t sc o i ee e pe SAr d P l eF r eElme t r o me oi c oc e n a yC mma d n -
【 中田分类号】B 4 . 【 84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98 20 )0 — 16 O 02 92(06 3 08 一 3
【 】 目的 摘要 探讨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学员 的个性特征 。方 法 采用艾森 克个性 问卷 E Q ( P 成人 )对 52 3
名武管初级指挥院校学员进行测试 ,与全国常模、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并在不同生源、不同年级之间进行比较。 结果 武警学员各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P分与全 国军人常模比较接近,N、 、L分与军人常模差异 E
显著 ;部队生与地方生之间 P 、E分差 别不明显 , 方生 L分显著高于部 队生 ;不 同年级 之 间其他年级组, N分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结论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的学员个性特征的特殊之处在于
情绪相对稳定,性格偏外向,社会适应性较强,心理素质发展水平与任务的要求相适应。
i l g v eru iu esn l yc rcei is Th y8ei d t dysed 10 s ds o e to et g o e a n C l eh et i nq ep ro ai h atr t . e r r ai a ync d h w x rv r.Th ya一 h t a sc n v t ) a n e l

努力提高武警初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的质量

努力提高武警初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的质量
地 0 期 武 园
努力 提高 武警初级指挥皖校任职教胄的质量
日 武警北京指挥学院 郭希礼 陶中华 李全林
武警部队初级指挥院校的任职教育 ,是指基层军官在
完成基础 学历教育 的基 础上 ,为适应 岗位转换或晋升需
时 ,应根据学院任职教育培训对象和层次增多的实际,注
重选调与选聘两种方法 的有机结合 ,无论是军人还是地方 人员 ,不管是部 队人 员还是 院校人 员 ,无论是领导 干部

6 ・ 8
维普资讯
围防20年第2 武 园 0 8 期. 警 地
式 ,向 由指 挥 、管理 和 技 术 为主 要 内 容 的复 合 型 教 育模 式
还是一般干部 ,能调就调 ,不能调就聘 ;只要是任职教育 人才培训和教学任务所需 ,合理地聘任兼职教员也完全必
要。
要而进行 的专业 知识 、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 的实践活 动 。作为 由学历教育转型为 任职教育 的武警 初级指挥 院 校 ,因教学任务 的转变 ,原 来的教育观念 、教员 队伍结
与学历教育不 同,任职教育是根据 岗位任职需要的知
识 、技能而开展 的一种教育活动 ,本质上也是一种与工作
实际联 系更为紧密的高层次素质教育 ,强调教学 内容的实 用性 和实践性 ,注重学用一致 ,坚持 “ 干什么学什么 ,缺 什 么补什么 ”的教学原则 ,以任务需要 和岗位需求为牵
引 ,以增强受训者的实践能力为 目标 ,有针对性地实施新
证 明 ,在 开 展 专题 式 教 学 时 ,教 员 必 须着 眼 “ 个 紧贴 ” 四
偏重培 养综 合素质 向注重提高 专业 素质和综合 素质并重 的转变 ,力求使指挥 人才能够在较 高的科技素 质j “ I 复 合” ,参谋人才能够 以较深 的科技功底 “ 谋划” ,政工人

初级指挥院校生长军官学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初级指挥院校生长军官学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初级指挥院校生长军官学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作者:肖为胜管丽来源:《管理观察》2018年第34期摘要:继全军院校调整改革后,各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重视学历教育后,一年来陆军步兵学院在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软硬件的运行上存在矛盾困难。

本文以当前学历教育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从人才培养思路、学习环境营造、教员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手段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策略,促进办学质量效益提升。

关键词:生长军官通识教育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学历教育是军队初级指挥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军事人才科技素质的培养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关键。

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深入研究学员“通识教育+工程技术+首次任职”的指技融合本科教育的模式方法,打牢学员科学文化基础,是推进教育转型的关键所在。

1 陆军步兵学院学历教育面临的困境1.1学历教育的培养模式存在过于统一和刚性的弊端陆军步兵学院学历教育的办学定位明确指出:研究和遵循军事高等教育规律,坚持学术性教育与军事职业教育并重,既强调通识教育、打牢学员长远发展基础,又强调第一任职、满足部队岗位需要。

和军事类课程相比,如果用同样的模式和标准要求科学文化类课程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原先任职教育时期,几乎砍掉了所有的文化课,教学内容以军事课为主,辅之少量文化类选修课。

要求教学内容贴紧部队岗位需求,强调重点培养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使学员下到基层立即能上手,现学现用,立竿见影。

现在开办学历教育,要把之前丢掉的文化课补齐,虽然按照总部的要求加大了文化课的比例,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出成效是不现实的。

文化课教学周期较长,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员的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重难点问题的设置、教学时间的分配、学习效果的评价上都各有不同。

基础课的学习侧重平时的积累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学习成绩才会逐步提高,从而形成较为固定的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指挥院校培训地方大学生学员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随着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趋势的进一步增强,从地方大学生中选拔部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军初级指挥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如何把他们培养成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合格初级指挥人才,则是目前摆在各类初级指挥院校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一、增强四种素质,塑造新型初级指挥军官
(一)政治思想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无形的战斗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内容。

教育实践证明,地方大学生只有具备了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真正做到从武志向坚定、入伍动机端正、甘愿献身国防、安心部队工作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就能自觉磨练意志,刻苦学习现代军事科技知识,提高现代战争指挥艺术,增强身心素质。

院校可与地方大学政治思想教育搞好接轨,使其教学内容主要突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特色,将《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人民军队建军思想》和《忠诚卫士与军法常识》等课程走进地方大学课堂;院校的政治部门要注重使命教育,努力使学员明白为谁当兵、为谁扛枪和为谁奉献;一些有条件的院校还应充分发挥院校环境育人功能,让众多优秀的政治思想素材和资料出现在校园网、图书馆和小广播之中,弘扬军人无私奉献主旋律,突出高品味;院校要注重社会实践环节,经常带领学员到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高新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等参观见学,提高认识,认清使命,强化军人特有的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

(二)军事专业素质
一般而言,军事专业素质由多方面组成,是军事理论知识、军兵种知识、军事科技知识、外军知识、战术思想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任职需要相适应的娴熟的军事技能和带兵艺术等因素综合运用的体现。

实践表明,要在有限的培训时内,尽快提高地方大学生学员的军事专业素质,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学员学的不一定要那么多,研究的也不一定那么广,但第一任职必须的东西一定要学精,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东西也要尽量涉及。

如可在第二学期,适时将分队作战指挥与组训教学内容纳入教学,尽早让他们进入情况;应针对大学生自学能力强等特点,可尽量减少室内理论教学环节,增加室外教学实践课比重,精心构设现代战场环境,让学员充当分队指挥员角色,在教员引导下练指挥、练协同和练战法;在进行分队指挥和战法训练的同时,要不失时机传授分队组训方法,通
过战法与训法的有机结合,使学员本级作战指挥与本级组训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三)军事管理素质
军事管理素质是军事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责而必须具备的管理知识、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总和,是军事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提高军事管理效益的保证。

为此,院校教育工作者要让学员认真学习人民军队的管理教育理论,了解我军管理教育传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学员朝夕相处的学员队干部,还要充分发挥启蒙老师的作用,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搞好“传、帮、带”,要教育学员增强法制观念和条令意识,切实领会“以法管理、以情带兵、身先士卒和模范表率”等管理手段的重要意义;要引导学员了解和熟悉基层各种工作程序,学会制定各种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工作;要鼓励学员敢于站在上级的角度看问题和想办法,使其在虚拟的角色互换中提高管理意识。

(四)身心素质
众所周知,基层指挥员是处于工作第一线的带兵人,整天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工作紧张且强度大,需要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坚韧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连续工作的能力。

然而,地方大学生学员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却普遍较弱,恰似温室里的花木,难以经受基层天地里的风吹雨打,十分需要锤炼。

对此,院校教育工作才要充分利用大学生仍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的可塑性强和具有接受超强度训练的基础等特点,优化训练内容,采用科学方法,引进激励机制,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缩短训练适应期,训和养保持一致,将练体能与练技能、练智能有机合,并将身体素质训练成果及时应用到其它课目之中。

如通过走、跑、跳、攀、越、投和举等科目的体能与技能训练,增强学员身体的力量、速度、灵敏性和柔韧性,从而提高其在各种困难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能力;可针对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将心理训练纳入军事训练体系,加强他们的感知、思维、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地增强临危不惧和处变不惊的勇气与胆识;可多组织一些拉练演习,在近似实战的环境里摔打磨练,锻造他们不怕艰险和敢打敢拼的精神,培养其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沉着稳定的作战心理。

二、培养五种能力,实现从地方大学生向初级指挥员的转变
(一)带兵能力
管好部队带好兵是所有军队的一项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是基层指挥员开展
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其效果对官兵的成长进步、部队的战斗力和军队的整体形象都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院校要高度重视地方大学生带兵能力的培养。

为尽快提高他们的带兵能力,院校教育工作者们应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如可引导他们探索新时期治军的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地改进带兵方法;教育他们树立依法带兵的理念,端正对兵的态度,认清打骂体罚的危害性;要使他们明白知兵爱兵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以情带兵;要培养他们耐心细致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认识说服教育和以理服人的重要性;要教导他们身先士卒,以模范行为带兵,要确立他们带兵育人的观念,发挥其知识优势,践行知识带兵。

(二)组织指挥能力
基层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即分队战时指挥能力和分队日常组训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协调人、事、物、时间和信息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善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对各项工作进行分类和综合。

实践表明,提高地方大学生学员组织指挥能力的手段十分丰富,如传授他们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提高其科学预见和宏观谋划能力;让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掌握运筹谋划理论,增强其灵活使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知识的能力;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干中深化所学的知识,积累组织指挥经验。

(三)基层管理能力
实际上,管理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过程,而要提高地方大学生学员的管理能力,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

如可通过建立管理信息网络,确立分析汇报制度,引导他们善于和勤于观察发现问题,增强其了解和掌握部属情况的能力;可利用课余活动或专门时间,组织他们进行典型管理案例的模拟作业,如辩论赛和模拟答辩等形式,让其在对抗性论战中掌握准确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可建立模拟连制度,鼓励他们参与学员队的管理,让他们在代职连长、排长和班长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院校还可与部队开展共育人才活动,组织大学生学员下部队当兵见习,代职锻炼,让他们提前进入真实情况,“预生”管理能力。

(四)思想工作能力
实践表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是基层带兵人不可缺少的本领。

院校要积极引导地方大学生学员,认真研究新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贯彻落实“四个知道一个跟上”的要求,并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谈心交心等手段,着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正面教育的能力、说服教育的能力、协调整合的能力和教育激励
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针对性、及时性、经常性和灵活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五)开拓创新能力
地方大学生学员普遍具有文化基础厚实、遇事反应敏捷、创新意识强和喜爱独立思考等特点,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发散性和独创性均较强,而院校要充分利用他们这些长处,以创新方式方法的传授和创造意识的增强为重点,打造他们一流的创新能力。

如可充分发扬军事民主,营造宽松氛围,大力鼓励大学生学员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新思路,乐于表达新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勇气和创造激情;要大力支持他们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敢于放手让他们干,但对过程和结果不要求全责备,而要积极引导,以增强其创新信心,丰富其创新经验;学员队可经常聘请一些在开拓创新方面取得不凡业绩的军地精英到校传授创新心得,不间断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之始终处于创造性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