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卷气候专题复习解析
2016年高考全国卷1主观题43选修5自然灾害地理答案和评分说明

2016年高考全国卷1主观题43选修5自然灾害地理答案和评分说明
43.标准答案:
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2分)
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3分),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2分)
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3分)
补充说明:
答出“堆积物深厚(或多、丰富)”,得2分。
答为“冰川强烈消融”,或“冰川消融快”,或“冰川融水量大”,得3分。
答出“降水丰沛(或多,丰富)”,得2分。
答为“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或“狭窄的河谷,积累了巨大的能量”,或“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得3分。
43.【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
中游河谷狭窄。
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
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三答案详解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三答案详解【答案】1.D 2.C 3.B【解析】1.纺纱厂是劳动力导向性产业,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即工资)所占比重大;结合材料中“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可知,该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说明主要原因是在越南或者巴基斯坦建厂,劳动力价格较低。
故选D。
2.美国棉花生产高度机械化,投入高,成本高,排除A;“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说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排除B;从材料可知,我国在国外建纺纱厂的市场主要是我国,排除D。
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更优,故选C。
3、材料表明,我国纺纱厂的区位选择经历了国内一越南、巴基斯坦一美国的变化,从土述分析可知,由国内向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转移主要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而美国劳动力成本远远高出我国,国内企业仍向美国转移,说明我国纺纱业已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
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最近的实事为切入点,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知识点。
“纺纱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事实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以及材料中“中国、越南和巴基斯坦、美国的纺织行业工人工资由低到高依次为越南和巴基斯坦、中国、美国”这一有用信息的准确获取是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
第1题较为容易;而第2题考生可能容易在“美国农业发达,高度的专业化、机械化”的知识基础上误选A选项,题干中“主要”两字很关键,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内部交易成本较低,因此“投资环境”才是该企业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的主要原因。
【答案】4.A 5.C 6.D【解析】试题分析:4、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升级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该区域的主要产业,即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
2016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试题:1.5天气气候及变化含考点详细解析

1.5 天气气候及变化【2016 •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1. 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2.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1. B2.D 1000 km甲乙第1』题图【2016 •天津卷】13. (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1、2题。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D.②①③图7巴西地形示意图表1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耕地面积(万公顷)年份国家\20062008201020122014巴西61006500800078009400中国1217812172135391351613859注: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粮食产量(万吨)...年份国家20062008201020122014巴西1166013800140001630019300中国4980052870546405895060710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6分)(2)据图8、图9说明巴西I、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eo* w do* w图&巴西!月降水量分布图图9巴西7月降水量分布图(3)巴西将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13. (18 分)(1 )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016年高考试题(地理)浙江卷解析版讲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选择题部分(共140分)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份。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答案】1.B 2.D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名师点睛】从图表中读取云杉林分布区变化和冰盖面积变化信息,来综合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状况。
3S技术的各自主要应用领域需要重点辨别:RS主要针对面的事物的信息获取;GPS主要针对点事物的信息获取;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③→①→②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3.D 4.C【解析】试题分析:3.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气候”专题复习

块状 的高压 中心和低压 中心 。其 中亚欧大 陆上为印度低压 , 北 太 平 洋 上 为 夏 威 夷 高 压 , 大 西 洋 上 为 亚 速 尔 高压 。 北 冬季 , 副极地低 气压带被大陆 上冷 高压切断 , 断裂成块状 的高压 中心和低压中心。其 中亚 欧大陆上为亚洲高压 , 北太平
洋 上 为 阿 留 申低 压 , 大 西 洋 上 为 冰 岛低 压 。 北
考 点 4世 界 降水 纬度 分 异 与 气压 带 、 带 关 系f 1 : 风 表 )
表 1 纬 度 位 置 气 压 带 带 风 降水 特 点
赤道附近
赤道低气压
终年高温多雨 降水少
终 年 温 和 湿 润
专 题 点 拨
、、
,_ “ 候 ຫໍສະໝຸດ 题 复 习 气 审:0 0 l 0 ●◆ ●赵 守 拙 / 苏 省 丹 阳市 第 六 中学 ( 13 0) l 江 220
一
、
考纲 解读 与 考点分 析
夏 季 ,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被 大 陆 上 的 热 低 压 所 切 断 , 裂 成 副 断
南北 纬 1。 O ~南北 回 赤道低气压带 与信风 一年 中分湿季和干季 归 线 之 间 带 轮 流控 制 南北纬 3 。 4 。 0 ~ 0大陆 副热带 高气压带 与西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 西 岸 风 带 轮 流控 制 温 和 多 雨
就高三 复习而言 , 教学 中要 依据考 纲 , 实考点 , 化要 落 细 求, 重点讲 解 , 提高灵活运用知识 的能力 。学会分析材料 , 尤其 是读懂 各种气候统计 图 , 是本 专题 的训l 练重点 。从 近三 年高 考 试卷气候 部分试题来 看 , 直接考 气候 类型 名称 、 分布 、 判读 的题 目较少 , 大多是 气候 的形 成 因子分 析 或通 过气 温 、 降水 统 计 图 判 读 气 候 类 型 后 , 查 其 对 工 农 业 、 通 等 影 响 的 分 考 交
2016年全国卷2(地理)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B】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C】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B】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D】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2016年全国卷二地理

2016年全国卷二地理
2016年全国卷二地理部分考题主要考察了地理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
包括气候变化、植被覆盖、坡度等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部分题目:
1. 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哪个?
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积雪厚度
D. 植被覆盖度
2.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这是因为该坡什么因素?
A. 年降水量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
3.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以上考题考察了考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需要考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
历年地理高考题汇编:2016年全国卷Ⅲ(高清解析版)

历年地理高考题汇编:2016年全国卷Ⅲ(高清解析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Ⅲ)第Ⅰ卷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
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C.投资环境D.市场需求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C.运输量D.设备费用1.D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
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选址主要考虑劳动力价格。
由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力价格比美国低,比越南、巴基斯坦等国高,故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劳动力价格低于美国,D项正确。
审题方法此题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提取关键数字“1/3”“1/4”“3”,找出这些数据隐含的原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信息。
2.C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
由材料信息可知,越南、巴基斯坦、美国都属于国际市场,原料价格相差不大,A项错误;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不具备劳动力价格优势,B项错误;K企业将在美国生产的第一批纱线运至杭州,故美国不具备市场优势,D项错误;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厂应该是看中了其投资环境,如劳动力素质、技术、资金等,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纱线,C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全国卷“气候”命题的着眼点分析
例题二(2011年全国大纲卷)(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 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 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 气候资料。
1 连续五年中都涉及气候考点,2012年分值达16分; 2 题型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综合题考查分值大,难度大; 3 间接考查的方式多从气候的要素入手分析; 4 信息呈现的图像类型多样;能力关注点为信息获取和解读、区 域对比分析等。
三 、有关气候知识点的回顾与整合:
1 影响气候成因的自然因子
气
宏观因素
四 全国卷“气候”命题的着眼点分析
例题四(2015年全国卷I)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
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
120°
122°
葫芦岛
40° 38°
城市
秦皇岛 乙
丙
年平均气
甲
60
40
大连 20 0
丁
烟台 温≤– 4 ℃ 日数等
2014年 全国卷II 10题 选择题 4分 中 气候--降水 区域综合图 信息获取和解 读
2015年 全国卷1 7题,8题 选择题 8分 难 气候--气温 等物候线图 区域比较分析 和知识调运
2015年 全国卷I 37题 综合题 8分 难 气候--气温 区域综合图 区域比较分析 和知识调运
二、 全国卷关于“气候”的命题特点: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解析】描述气候特征,应该根据气候资料来对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进 行描述:即气温和降水。描述的方式先总后分。
答题规律:
某种气候的特征描述思路一般包括:年均温高低、年 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 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描述。
一般描述气候特点的规范用词: 时间:全年……;夏季……;冬季…… 气温:高温、炎热、温和、低温、寒冷、严寒 降水:多雨、湿润、少雨、干燥
(通常:夏季月平均气温高于22℃,称为炎热或高温,低于 22℃为凉爽,冬季月平均气温高于0℃称为温和,低于0℃称为 寒冷,月降水量达100㎜以上,称为多雨,50-100mm湿润,反 之就是少雨或者干燥。)
全国卷“气候”命题的着眼点之二:
展示区域综合图和气候图,要求对气候特征的描 述,考查学生区域分析能力和描述能力!
候气
因温
素
微观因素
的
成
纬度位置 下垫面 天气状况
地形 坡向 海陆位置 洋流
因
大气环流
分 析
降 水
海陆位置 洋流因素
大陆性、海洋性
地形因素 地势;坡向
知识回顾
2 气候类型主干知识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资料判断
气 判断 根据地名、自然带等判断
候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
类
型 特征 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描述
主
值线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
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45°N,位于西风带,距海(180km)较近, 西侧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植被较好,东侧为山地背 风坡,降水少为高原荒漠,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全国卷“气候”命题的着眼点之一:
从气候的要素入手,考查气温、降水成因。命题形 式:通过等值线、遥感地图、统计图等考查分布特 点、影响因素、特征差异。
四 全国卷“气候”命题的着眼点分析
例题三(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 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 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解析】根据经纬网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 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时沿岸秘鲁寒流 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气候干旱。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解析】此题注意材料提示: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因而 沿岸地区芦笋种植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再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 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
全国卷“气候”命题的着眼点之三:
以区域综合图为载体,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对 区域气候特征的成因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区域比 较分析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标卷 (2)
读
2013年 全国卷I 4题 选择题 4分 中 气候--降水 区域综合图 信息获取和解
读
2013年 全国卷II 6题,7题 选择题 8分 中 气候--气温 区域综合图 信息获取和解
和降水
读
2013年 全国卷I 36题(1) 综合题 8分 难 气候--气温 等高线地形 区域分析与描
图
述能力
2011年 全国新课 36题(1) 综合题 10分 中 气候和水资 区域示意图 区域分析与描
标卷
源
和气候图 述能力
2011年 全国大纲 36题(1) 综合题 8分 中 气候特征 区域综合图 区域分析与描
卷
和气候图 述能力
2012年 全国新课 37题(1) 综合题 16分 难
气候 区域综合图 信息获取和解
必修一第二章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罗祎宏
一 “气候”在全国卷高考中的地位 二 全国卷关于“气候”的命题特点 三 有关气候知识点的回顾与整合 四 全国卷“气候”命题的着眼点分析 五 关于“气候”专题复习建议 六 课后练习
一 、“气候”在全国卷高考中的地位:
年份 题卷
题号 题型 分值 难易 考查知识点 呈现方式 考查能力
干 成因分析 知
气温成因分析 降水成因分析
识 气候知识的应用
四、全国卷“气候”命题的着眼点分析
例题一(2013年全国卷I)图2为45o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
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 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