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谱漫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祖的习俗,而祭祖的习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感激先人的情怀;然而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那么多从未谋面的先人是如何被纳入到祭奠和追怀的对象中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家谱了。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过程,同时也重点记录家族里面重要人物的事迹的家族历史文献,又被称为族谱、宗谱等。

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家谱的形式并不相同。

在北方,家谱又叫“谱单”,以图表的形式简明、清晰地记录家族血缘发展过程,还可供后人悬挂供奉。

南方的家谱则要详细得多,除了家族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这些内容被装订成册,存放在祠堂里面,因此家谱又被称作“谱书”。

谱单和谱书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关于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还曾有口承家谱、结绳家谱等。

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的家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当时,由国家设立谱局、选取谱官统一进行家谱的编纂工作,并与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相配合,共同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

宋明以后,家谱沉降到庶民社会,开始成为庶民家族“尊祖、敬宗、收族”的文献依据。

此后,“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的体例也不断得到完善,并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民间修谱传统。

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4大部分:一是谱序。

谱序多由家族名人或族外名人撰写,主要包括此次修谱缘起与目的、修谱经过、家族历史渊源、迁徙经过及谱学理论等,目的是宣扬祖先功德,使子孙敬祖向善。

二是凡例。

凡例是家族思想的总括性表述,规定了家谱纂修的基本内容与首要原则,可以说是家谱纂修活动的纲领性文字。

三是家族世系。

世系是家谱的核心部分,也是家谱中分量最重的部分。

传统的世系记载方法提出家谱要重点记载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五服以内族人的个人信息。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文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诗中写的是张继夜泊枫桥的情景。

枫桥即今江苏省常熟市枫桥。

唐代的枫桥,因其美丽的风光而有“江南第一桥”的美誉。

文章描绘了夜晚枫桥的景色,以及诗人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枫桥夜泊》中的枫桥位于哪个地方?2. 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什么意境?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 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 枫桥位于江苏省常熟市。

2. “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寂静的夜晚中,诗人通过钟声传递出自己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表达了要想有清澈的水,必须有源头不断地涌出活水的意思。

4. 诗中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享受,不要让金钱成为空虚的象征。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品德人格,保证人生代价的实现。

儒家寻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品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实际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等候和寻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品德操守,要精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解释,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出格是人的品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寻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增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寻求精神生活,品德理性正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品德,如正义、诚笃、信赖、刻薄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品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进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肯定增加,人们领会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寻求的乐趣。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第Ⅰ卷(客观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悼念(diào)穴位(xué)契约(qì)卓有成效(zhuó)B. 拜谒(yè)教诲(huì)解剖(pōu)不可估量(liáng)C. 削弱(xuē)碛口(qì)惩治(chéng)强聒不舍(qiáng)D. 芰荷(jì)慰藉(jiè)飞猱(náo)载笑载言(zǎi)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坐镇辩证法入不敷出循私舞弊B. 帐篷金刚钻计日程功夸夸其谈C. 翱翔烟幕弹唇枪舌箭前倨后恭D. 沉缅暴发户甘拜下风举棋不定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_______”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②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_______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③然而,我_______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_______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 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B. 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C. 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D. 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C. 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 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

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

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

”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

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

《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

”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

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

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

《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语文高一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使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旅客们纷纷表示不满。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大家一读。

2.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 jiàng)倔强(juè jiàng)B. 蹉跎(cuō tuó)蹉跎(cuō suō)C. 筵席(yán xí)筵席(yán qí)D. 徜徉(cháng yáng)徜徉(táng yáng)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

B. 他做事总是不拘小节,真是不修边幅。

C. 他因为一时冲动,竟然做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D. 他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仍然谦虚谨慎,真是不骄不躁。

4-20. 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

”2.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

”3. 请填写《出师表》中的名句:“臣本布衣,______。

”4-10. 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分)2. 文章中提到的“他”具有哪些特点?(5分)3.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5分)4-10. 略。

四、古文翻译(共20分)1.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分)2.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江苏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比较乔娟①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乱世。

孔子小心翼翼地调和着新旧社会中的矛盾,企图在其中找到新的出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每个人都能成为道德至上的君子,人格完善;社会在“礼”的规范下,尊卑有序,井井有条;统治者做到“克己复礼”、“仁者爱人”,遵循中庸之道,孔子认为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一定是幸福的。

亚里士多德同样生活于社会转型过渡时期,当时整个希腊社会处于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之中。

他从维护马其顿统治利益出发,既反对消极禁欲,也反对过度享乐,希望通过伦理道德平衡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以实现政治社会安定和谐。

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在其道德行为中寻求欲望、情感、理性间的和谐。

因此,二人都想通过理论的建构去调节和平衡当时他们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从而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境界。

②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因此,孔子的幸福观里,个体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加强道德修养,只有具备道德才是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

统治者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才能稳定自己的统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亚里士多德受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也肯定德性的重要性,认为唯有品质优良的人才能够做到公正、节制,才能为善。

常人所获得的一般幸福可以通过行德来实现,依靠智德所获得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③享乐生活、政治生活和思辨生活是亚里士多德的三种生活类型。

那些崇尚声名、积极活动的人以荣誉为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以荣誉为幸福的观点太肤浅。

他也反对以物质财富为幸福,因为它不是引起本身而是为了其他东西被追求。

“快乐、荣誉、德性比财富更有资格被视为生活的目的,因为他们都引起本身而被追求,然而他们看来也并非幸福(最高善)。

”④孔子认为钱财和权势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孔子坦荡承认追求物质的正当性,但他更加强调获取物质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正道和义,同时,他也敏锐地感觉到幸福与物质的满足并不具有必然联系。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粗荼淡饭、悠然自得的生活同样有其乐趣。

不行正道而取得的富贵,只是过眼浮云罢了。

⑤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就是将道德和幸福联系了起来,虽然过分地讲幸福与道德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将道德和幸福放在一起就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二人对幸福与道德的感悟不同,但对当今社会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却有着重要的借鉴。

幸福不只有道德的成分,还需要情感。

这里的情感包含对幸福的渴望、热爱以及追求幸福过程中受到稳定情感的支配。

幸福的元素应该包含有道德,有热情。

(《人民论坛》2014年第17期)1.下列关于“幸福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分)A.亚里士多德在肯定德性的重要性方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衣钵,认为获得最大幸福是靠行德与智德来实现的。

B.孔子对钱财与权势不回避,他强调了物质的满足与幸福不具有必然联系,所以幸福与符合正道和义有联系。

C.幸福不是拥有道德的成分,就是需要情感,而情感的范围应包括对幸福的渴望、热爱以及追求幸福过程中受到稳定情感的支配。

D.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均认为要想达到理想的社会境界,其途径是通过理论构建去调和复杂的社会矛盾。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3分)A.第①②段,介绍了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产生于复杂的时代背景,他们对幸福观的认识有共同之处:都认为幸福与道德密不可分。

B.第②③段,分析了孔子的幸福观偏重政治意识,更强调幸福观在统治者治理国家方面的实用性;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偏重个人意识,从几种生活类型的角度分析了幸福观。

C.第③④段,介绍了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幸福观的认识上面的不同点:幸福与物质的关系各有侧重,孔子承认追求物质的正当性。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更有思辨色彩,更为全面。

D.本文通过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两人幸福观,他们均倡导仁爱,为今天的人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提供了理性的思考。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3分)A.孔子认为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就须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修养。

统治阶级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就能稳定自己的统治。

B.孔子一直尝试调和新旧社会的矛盾,力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认为尊卑有序、遵循中庸之道的社会是理想的幸福境地。

C.那些崇尚声名、积极活动的人以荣誉为幸福,亚里士多德对此表示异议,他认为生活的目的应该是以正当手段去追求财富、快乐、荣誉、德性。

D.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幸福与道德的感悟不同,但是他们给人类做出了最大贡献就是将道德与幸福统一起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窖鹿田洪波老甄挖的鹿窖一连七天都扑了空,这让老甄有些急,离筹集鹿品进京献贡的日期越来越近,他几乎每天都要把指头扳几个来回。

他呆在山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小心翼翼查看自己挖的鹿窖是否出现了破绽,可每次总是把头摇了又摇。

鹿窖就挖在马鹿经常出没的山道上,被枯树枝、浮土和草皮覆盖着。

鹿窖的中间和顶部摆有两层井字形的木杆,两层木杆相距四尺左右,上大下小。

担心窖到的马鹿受伤,老甄甚至心细地在窖里悬了一张“网床”,以使马鹿掉下去时四肢能完好无损地被“网床”兜住。

他还在鹿窖上放了盐,撒上了人尿,增加气味吸引马鹿。

但马鹿好像与老甄捉起了迷藏,一连多天都没有动静。

老甄多少有些泄气,索性坐在鹿窖一侧,拿出烟锅抽起烟来。

烟是上等的烟,但老甄却抽得没滋没味,下意识地叹出声。

就在这节骨眼上,他抬头,突然看到了一头定定瞅向自己的马鹿。

老甄打眼便知,那是一头带了崽的母鹿,它一点平日里的警觉也没有,似乎被老甄布下的鹿窖气味迷住了,只是犹豫地面向着老甄,两只耳朵不时忽闪着。

老甄的心深渊似地沉了一下。

他知道,一贯小心谨慎的马鹿之所以敢与他面对,完全是它和它的孩子缺少盐碱所致。

他虽然被伏历哈色坎48家猎户推为进京献贡代表,但他也实在不想窖到一头怀孕的母鹿。

那会让他不安,一如他当年逃荒到这伏历哈色坎时一样。

那会儿,伏历哈色坎已是皇家围场禁区,他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开垦荒地,并小心捕猎,用野兽皮换回油盐、布匹、棉花、针线、锅碗刀勺等,日子才一天天有了色彩。

老甄尤其擅长窖鹿,渐渐在伏历哈色坎一带窖出了名气和地位。

今年他已窖到了十九头鹿,还差一头就达到皇家猎场要求的数目了。

早几天,猎户头领交待老甄说,如此次按期完成皇家猎场所要求进献的鹿数,光绪帝很有可能给伏历哈色坎增加拨付的银两,将其正式建为皇家鹿苑。

届时,老甄甚至有可能被封为七品鞑官,那样的话,他的祖坟可就冒了青烟了,这不能不让老甄动心。

老甄轻轻扔掉烟锅站起身,瞅着母鹿慢慢往后退。

他不想惊动它,他只是希望它能跟着他往前走。

一点点走进他的陷阱。

老甄的面色很难看。

他有些矛盾,既希望母鹿本能地警觉到危险,又期望它能够走向早已布好的陷阱。

以老甄的判断,如果母鹿掉进陷阱,它所怀的幼崽必死无疑。

这未免有些残忍。

但老甄这会满脑子充斥的全是封官晋爵的事……有一会儿,他甚至闭了眼睛往后退,他清楚地知道陷阱的路线。

母鹿低下头去嗅盐碱,它似乎很沉醉那个气味,有些贪婪地循着那股气味慢慢往前走。

就这样,母鹿往前走,老甄往后退。

老甄在心里祈祷着,他知道他就要大功告成了。

他甚至打定主意,封了官他就洗手不干了,再娶一个二房,给他生个儿子好传宗接代。

但母鹿却突然警觉地抬起了头,惊骇地瞅向老甄,老甄起始没明白,等他回头看时,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如果他再往后退,就是深不见底的山崖了。

老甄的脸都吓白了。

他一屁股坐了下来。

他惊奇地望向母鹿,望向这个似乎很通人性的生灵。

他又犯起了犹豫,犹豫自己要不要也制止母鹿踏进他的陷阱……老甄把嘴唇都不自觉地咬出了血,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就在这犹疑之间,“咕咚”一声,母鹿掉进了老甄的鹿窖。

随着一声哀鸣,老甄也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老甄最终在猎户头领那里得到了赞赏,但老甄似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只是机械地忙着备车进京。

二十只高大健壮的马鹿被分装在二十个笼子里,其他猎户筹备的鹿品也装了满满两车,被护贡兵丁护送着浩浩荡荡开向京城。

无论老甄路上怎样照应着母鹿,那头母鹿似疯了般,不断将头别向笼子。

两天后,那头母鹿终于在笼子里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护贡兵头目恼怒不已,下令将他关在了笼子里。

第二天早起,护贡兵丁发现老甄也撞死在了笼子里。

他的一双眼睛瞪得很大,似有什么问题难解一样。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第一自然段写老甄为窖鹿心急如焚,为后文尽管老甄内心矛盾但仍不放弃埋下伏笔。

老甄对封官进爵的渴望彻底打败了他内心的挣扎,这突显了老甄的虚伪。

B. 老甄为窖鹿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一连苦等好几天,还承受着感情上的煎熬,可是母鹿却固执地撞死在笼子里,想到前功尽弃,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

C. 母鹿很有灵性,它仿佛看透了老甄挣扎的内心,因此一贯小心谨慎的它放松了警惕,并且在老甄即将掉落悬崖的一刹那提醒了他,可还是没能逃脱被捕的命运。

D. 小说情节很简单,语言也很质朴,但是展示出来的人性的挣扎却震撼人心,文章有大量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做了全方位的展示。

5.主人公老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说的结尾“老甄也撞死在了笼子里”,这样的安排是在情理之中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证明。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二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