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路桥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应用

合集下载

谈路桥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谈路桥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谈路桥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5-30T14:04:18.7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期作者:窦守连[导读] 目前越来越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对公路桥梁建设也就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和标准。

窦守连山东省郓城县公路管理局山东郓城 2747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其中公路、铁路建设在运行历程上和未来规划建设里程上都已经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混凝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备材料,曾经的工程建设大多使用普通的混凝土,但因为普通混凝土的弹性不好、抗拉力差一级耐久性不好等,比较容易导致工程事故发生,所以高性能混凝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它可以有效地克服普通混凝土的缺陷,是施工建设的最佳混凝土选择,当前国内外的桥梁以及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中广泛得到使用。

关键词:抗拉力;抗冻性;耐久目前越来越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对公路桥梁建设也就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各方面必须严格标准以达到质量要求。

因为普通混凝土的使用曾经给工程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土木建筑行业人士的关注。

在上世纪90年代,高性能混凝土开始在欧美过年得到重视并投入研究,最终研发出了一种高性能的混凝土,这种新型的混凝土完全能够满足当前以及未来短时间内的工程建设要求,克服传统混凝土的缺点,进一步加快土木建设工程行业的步伐,并且直接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1 传统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1.1抗拉力差传统的普通混凝土一般包括水泥、砂以及水,将他们充分混合搅拌硬化后形成建筑材料。

其中砂石主要起骨架作用,另外还会有抑制水泥收缩的功效;水泥和水混合成的水泥浆,与砂石等骨架混合在一块充分填满骨架间的缝隙,在前期主要是有润滑的作用,能够使基本材料容易搅拌,后期重要起粘胶的作用,将砂石完全粘胶在一块,形成硬度很强的材料,但是因为这些材料是属于比较脆的材料,容易变形被拉弯。

比如在实际的高速路桥梁中,在受力较重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缝隙等现象[1]。

高性能混凝土在路桥建设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在路桥建设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在路桥建设中的应用社会发展离不开建筑行业的支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在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力,更多的建筑要素为我国各类型建筑工程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其中新型材料的出现,拓宽了传统建筑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指一些过去难以实现的建筑目标,能够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得以实现。

混凝土作为各类施工建设中最常见的基础施工材料,在不同的工作领域工作条件下,对于混凝土材料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性能混凝土就是对应于特殊环境下结构物的最佳使用材料。

关键字:高性能混凝土;路桥建设;应用1高性能混凝土概述高性能混凝土诞生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出现了更多高层建筑单位负荷更大,或者是在桥梁施工建设中,为了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质量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施工建筑材料,最初是由西方国家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并投入使用的。

高性能混凝土利用现代材料加工技术大幅度提升了某一方面的混凝土线的在高强度高流动性低水化热和易于水下输送等领域有相应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单一领域的投放使用,能够解决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满足的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普通混凝土无法企及的效果,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混凝土,本文以高强度混凝土入手对高性能混凝土在投放过程中的应用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和分析,并且比对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项数据之间的差异。

2.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之间的差异高性能混凝土具有用水量低稳定性强,不容易出现收缩和虚变的情况,在投放时要根据使用对象的要求和使用环境的特点调配好混凝土的比例。

当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满足当前使用环境特点时,就可以表现出远强于传统混凝土的字密性和田中心,可以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减少后期进行质量补救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在施工工期控制上具有强有力的支持。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超过200Mpa,耐久性和耐热性也有了相对应的提升,能够投放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环境中。

实现了对大部分施工建设环境的适应性,能够承接绝大部分普通混凝土能够承接的施工任务,只要能够将高性能混凝土的造价成本以规模形式进行下调,那么高性能混凝土在未来一定会成为取代普通混凝土的有力竞争者。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前言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二、三十年,世界各国和我国的混凝土科学技术有了十分显著的发展,从混凝土外加剂的广泛应用到工业废渣作为磨细掺合料的开发应用,使混凝土技术向高强化、高性能化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高性能混凝土在1990年由美国正式提出,立即受到全世界注意,被称为21世纪混凝土。

我国1992年开始重视,现已在大城市商品混凝土和重要建筑中较普遍采用,形势很好。

高性能混凝土是在高强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逐渐被很多学者认可,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高性能混凝土(HPC)的涵义人们试图通过采用高抗渗性、高阻抗的混凝土来抑制或延缓钢筋腐蚀的发生,这种混凝土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那么,什么是高性能混凝土呢?ACI于1998年对高性能混凝土做了如下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果采用传统的原材料组合和一般的拌和、浇筑与养护方法,未必总能大量的生产出这种混凝土。

一般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高抗渗性和优良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因此,在桥梁、公路等工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无疑会大大提高工程建筑的使用寿命。

3 高性能混凝土优点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的,除采用优质水泥、水和集料以外,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应同时保证下列性能:耐久性、工作性、各种力学性能、适用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

这些性能到底以哪一个为主,或者说必须先满足哪一个性能要求才称得上是高性能混凝土,目前的趋势是偏向于高耐久性,但不同国家、不同学者、不同技术人员的看法并不一致。

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或功能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应该有一个或几个最主要的性能指标,对于这一点,应该是不会有疑义的。

因为即便是高性能混凝土也不可能同时达到所有的高性能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摘要:若能够保证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能从根本上缓解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且能充分发挥水泥与砂石等材料的应用优势。

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循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持续优化工艺应用流程,为提高工程整体施工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优势引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使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数量不断增加,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道路桥梁工程规模也在持续扩大,这也是现阶段混凝土技术应用范围较广泛的主要原因。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优势分析(一)强度较高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特殊的组成结构与极佳的应用效果,使其结构施工强度极高,为从根本上提升其道路桥梁工程应用安全性与整体性提供了完备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结构失稳现象发生概率。

从实际情况来看,混凝土界面结构在建设过程中若融入部分高性能混凝土,将能够实现界面结构改善效果,并为道路桥梁结构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完备条件。

对于道路桥梁结构来说,其结构荷载逐步提升会给地基结构带来较大的承载压力,若地基本身承载力不佳,将会增大工程结构失稳现象的发生风险。

而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出现,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痛点,增强结构整体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路桥结构变形,为保障行车安全与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完备条件。

(二)耐久性极佳从实际应用来看,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强度较高而且耐久性极佳,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避免影响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若混凝土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一旦气候环境出现恶劣变化,必然会对路桥结构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若将高性能混凝土融入其中,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路桥结构整体施工强度,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路桥使用寿命。

不仅如此,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整体施工成本较低,因此有更多资金投入人力与设备中,继而从根本上提高路桥整体施工效率,提升路桥工程整体质量。

(三)节能效果较强相较于传统工程类型,路桥工程规模较大,通常需要耗费较长的施工时间,若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不融入创新元素,一味地遵循传统施工工艺,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而且路桥应用效果达不到预期。

道路桥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应用

道路桥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应用

道路桥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摘要:通过分析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性能特点,提出了提高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性能的措施和方法,以促进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道路;桥梁;应用;随着对交通运输要求的日益提高,公路和桥梁的施工质量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延长公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是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也成为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发展趋势。

1、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意义国际混凝土路面会议提出公路和桥梁的表面设计在符合一般的平均强度的要求基础上,提出耐久性要求在未来发展方向中提出抗拉强度达17mpa的超高强混凝土,用于铺筑连续的混凝土路面,更要保证路面的耐久性、高弹性及抗渗性。

因此,在路桥施工中,广泛使用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明显地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减薄路面的厚度,一方面延长了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施工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另外,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浇筑的路面,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即使长期在恶劣的环境和气候下,也能够保证在其所设计的使用期内正常使用。

经实测,高性能路面混凝土的抗折弹性模量, 1级为4.305104mpa,2级为4.845104mpa,3级为4.605104mpa。

强度3级的高性能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中,骨料用量较少,粗骨料最大粒径较小。

国内外有关规范和文献都指出,混凝土抗折弹性模量和抗压弹性模量基本相同,其影响因素的主次及显著程度完全相同,且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但比值eh/ew 不是常数,而是在0.9~1.3之间变化,由此可见,高性能混凝土在提高路面抗压、抗拉等性能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桥梁施工中大力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可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同时,节约工程造价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在路桥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国外的发展与应用以北欧和北美为先导,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目前已在大量工程中应用,尤其是大跨度桥梁。

如:丹麦的大贝尔特海峡大桥、丹麦与瑞典之间的欧上海峡大桥、加拿大的联盟大桥、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等,这些跨海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均在100年以上。

公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公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公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变形,同时具有较好的抗渗性和抗裂性能,能够有效地防止外界因素对桥梁的影响。

在公路桥梁的施工中,利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主要包括桥梁墩、桥台、梁、浇筑缝、伸缩缝等关键部位。

桥梁墩和桥台是公路桥梁的支撑和承载部分,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高。

通过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增加桥梁墩和桥台的承重能力,减少混凝土的厚度,降低结构的自重,提高施工效率。

梁是公路桥梁承载车辆荷载的主要构件,对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要求都较高。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制作梁体,可以减少梁的截面尺寸,提高梁的强度和刚度。

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梁体发生开裂和氧化,延长梁的使用寿命。

公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浇筑缝和伸缩缝的处理。

传统的混凝土在干燥和湿润的环境下容易产生收缩和膨胀,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而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低的收缩率和膨胀率,能够有效地减少结构的开裂和变形,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还可以应用于公路桥梁的修复和加固工程中。

通过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修复损坏的结构部位,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也较为简便,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桥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为交通运输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基础设施。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具有较高抗压强度、较低泌水性、较好耐久性、较低收缩变形和较好耐久性的一种特殊混凝土。

它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大幅度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

由于其较高的抗压强度,可以更有效地抵抗荷载的作用,减少桥梁的变形和沉降,从而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

高性能混凝土的泌水性较低,可以有效地防止渗水问题。

渗水是桥梁工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会导致桥梁结构内部腐蚀,减少其使用寿命。

而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可以有效地解决渗水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较低,可以减少桥梁的开裂问题。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桥梁由于温度变化、干湿循环等原因会产生收缩变形,造成裂缝的产生。

而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其成分和性能优良,可以有效地减少桥梁的开裂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渗透性能,可有效预防钢筋锈蚀和碳化等问题,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这对于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与传统混凝土相似,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方法与技术容易掌握,可以较好地适应各种道路桥梁工程的需要。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对于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防止渗水、减少开裂等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还可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为人们的行车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公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公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公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公路建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其中公路桥梁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是常用的材料之一。

然而,在传统的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限制,其长期使用效果难以保证。

为了提高公路桥梁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高性能混凝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在传统混凝土基础上,采用新型混凝土材料、添加剂和先进技术制备的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裂性等特点的混凝土。

所谓高性能混凝土,是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而言的,它的传统强度指标是抗压强度,强度等级高于C50,甚至可达到C100以上,其主要特点是耐久性好、抗渗透达标、抗裂性能强、收缩变形小等。

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硅粉、超细磨料、高性能粘结剂、缓凝剂等多种材料。

另外,还需要采用一些新型添加剂,如高效减水剂、缓释剂和膨胀剂等,来调节混凝土的流动性、水泥的水化程度并增强混凝土的综合性能。

1. 提高浇注速度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可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浇注速度。

在桥梁施工时,可有效减少施工周期。

2. 提高桥梁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拥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在桥梁施工中可有效提高桥梁的承重能力和使用寿命。

同时,高性能混凝土可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保证了桥梁的德尔塔变形处于合理范围内。

3. 减少维护成本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成本较低,可有效降低维修保养费用。

4. 保证施工质量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制备和施工。

这不仅提高了施工质量,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为桥梁的安全保驾护航。

总之,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增强桥梁的耐久性,减少维护成本,保障了桥梁的安全使用,对于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路桥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路桥施工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桥梁的跨度与设计承载力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高性能混凝土以其高强度、高耐久性以及稳定性强等特点,在现阶段的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环境适应性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为此,笔者根据其多年的工作经验,就路桥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路桥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应用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家族中的一类,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混凝土,若使用常规的材料与搅拌方法很难实现其特殊用途。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高刚度、高弹性等普通混凝土难以比拟的特点,因此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1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的现实意义
随着基础设计建设的不断普及,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公路与桥梁等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可靠性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提升路桥工程质量,延长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已成为摆在路桥施工单位眼前的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也已成为混凝土施工工艺的
发展趋势。

对于现阶段公路与桥梁的表面设计而言,设计要求除了应符合一般强度的要求,还应确保路面的高弹性与耐久性。

在现阶段路桥施工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能在有效提升路桥表面承载力的同时减轻路面厚度,从而在提升了混凝土路面技术经济合理性的同时,提升工程的使用寿命。

同时,在长期的恶劣环境施工条件下,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不会影响到正常施工与其他正常工作。

2 高性能混凝土所具有的特点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而言,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1具有较高的强度。

对于桥梁构件而言,强度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桥梁不同部位的构件而言,对强度又有着不同的要求。

而目前桥梁所使用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能够达到c60~c80,这对提升桥梁的整体承载能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良好的耐久性能。

对于传统的普通水泥而言,耐久性普遍偏差,而对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能使这一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而言,在凝结硬化时能产生较强的密实度,能有效避免大量原生裂缝的产生,从而能有效避免水与其他腐蚀物的侵蚀,使桥梁的额耐久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2.3有较强的体积稳定性。

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对提升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安全。

对于其体积稳定性而言,包括收缩变形、体积变形以及温度变形三种。

在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成度的收缩变形,
会致使混凝土构件内部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过大时会使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使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下降。

为了将这种变形降到低限,在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水灰比与用水量。

3 路桥工程施工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要求
3.1 对水泥的配制要求
在此过程中所使用的水泥应为细度合格并且矿物组分合理的高
标号水泥。

同时,要求水泥具有较低的水化热,以使用少量的水就能得到设计要求的稠度,并加入适量的超塑化剂,确保混凝土在具有较低水分的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桥梁构件施工过程中,应使用强度在c4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

3.2 对骨料的配置要求
在配置高性能混凝土过程中,应确保粗骨料与细骨料都具有较高的强度,在路桥工程使用所常使用的骨料为花岗岩、硬质砂岩以及石灰岩等。

同时,在高性能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还应对粗细骨料的单位用量、表面特征以及最大粒径等参数进行有效控制。

3.3 对水灰比的要求
为了降低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构件的原生裂缝,提升构件的密实度,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用较低的水灰比,并将其控制在0.3 左右,将每立方混凝土的用水量控制在 160kg 以内。

3.4 对减水剂的要求
对于减水剂而言,其本质为表面活化剂。

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
对其少量使用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并确保混凝土有较高的坍落度。

同时,适量高效减水剂的加入能提升水泥的水化速度,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另外,减水剂的加入能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度与耐久性,从而方便路桥施工的开展。

3.5 对矿物掺合料的要求
在桥梁构件施工所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可根据施工条件加入一定量的硅粉、超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以有效提升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与耐久性。

4 高性能混凝土在路桥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4.1 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上文已经提到,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体积稳定性、耐久性与施工性,能长期承受冰冻、侵蚀、水冲刷等恶劣环境。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能有效提升路面的耐久性。

一方面能提升路基施工质量,避免路基发生下沉;另一方面能有效解决水泥用量与耐久性之间的矛盾,除了能有效改善耐久性指标以外,还具有高流动、高粘聚性以及高可浇筑性等优异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置思想是:选择相应的原材料,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处理,并掺入适量复合高效外加剂以及硅粉、粉煤灰、矿渣等材料,能获得具有低离析、高流态与质量均匀的高性能混凝土。

同时,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其他方面的性能进行开发研究。

同时还应从改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出发,采用高流态的施工方法,将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240mm-270mm 之间,能有效丰富高性能混凝土的
内涵,并使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得到提升。

4.2 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4.2.1 满足桥梁施工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体积稳定性、高强度性以及耐久性等诸多优良性能,这些性能也是确保桥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障。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不仅能充分发挥出其自身优势,还能有效降低构件的厚度,从而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桥梁工程按期完工。

以往桥梁的施工情况进行分析,桥梁因自重较大所产生的荷载占据着结构荷载的很大一部分。

而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能有效降低构件自重与横截面积,并使桥梁有更强的耐久性。

4.2.2 提升桥梁的跨预应力。

随着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对桥梁的力学特性与跨预应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为此,应强化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从现阶段对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情况来看,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对提升桥梁整体结构的预应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跨度较大的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对粉煤灰、矿粉等材料的加入,成为了特殊的参合材料,从而使桥梁具有较强的耐久性、高强度以及抗腐蚀性强等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混凝土构件结构特点与外部使用环境的不同,应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采用必要的混凝土保护涂层等,以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使混凝土的跨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高性能混凝土因其良好的耐久性、强度与稳定性等特
征,在路桥施工过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应以提升路桥工程的整体效益为出发点,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等方面入手,强化对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使用,并对该工艺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从而切实提升路桥工程的质量与技术经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矿军.公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探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3):33.
[2]黄顺兵.高性能混凝土在路桥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2,(11):206-207.
[3]张鹏,陈广明.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建设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2,(1):144-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