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摄影感光材料与冲洗
黑白感光片的冲洗课件

配制冲洗药液
✓药品 ✓水 ✓药品溶解 ✓药液的稀释 ✓药液的过滤与保存
黑白感光片的冲洗
冲洗胶卷的方式
✓ 机器冲洗
胶带式 显影罐冲洗
轨道式 ✓ 人工冲洗
左右拉送冲卷法 冲洗盆冲洗
U形冲卷法
黑白感光片的冲洗
冲洗胶卷的步骤
1. 在其中一个量杯根据药品包装说明配置 显影液,并在量杯上写上D-76 显影液 (显 影液)字样. 2. 在其中一个量杯根据药品包装说明配置 停影液,并在量杯上写上停影液字样. 3. 在其中一个量杯根据药品包装说明配置 定影液,并在量杯上写上定影液字样.
显影药品
✓ 显影药品——把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成金属银。 ✓ 显影剂:用于进行图像的显现(米吐尔、海得尔、 菲尼酮) ✓ 保护剂:用于防治显影剂被氧化而导致显影剂性 能下降(亚硫酸钠) ✓ 促进剂:显影剂必须在碱性环境下才具有活性, 促进剂就是用于提高显影剂活性用的(碱 ——硼 砂、碳酸钠、氢氧化钠) ✓ 抑制剂:显影剂在显影时除了对感光的卤化银又 还原作用外,还对未感光的卤化银有轻微还原作 用,抑制剂对显影液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在显影 过程中,其对强光部位的抑制较弱,对阴影部分 抑制较强,这样可以提高相片反常,减少底片的 灰雾度(溴化钾)
黑白感光片的冲洗
停显药品
✓ 停显药品——中和底片的碱性物质。 ✓乙酸(冰醋酸——99%冰醋酸 3份 + 水8份 →28% 醋酸或30%的食用醋精 ) ✓酒石酸 ✓柠檬酸
黑白感光片的冲洗
定影药品
✓定影药品——除去未显影的银盐。(F-5) ✓定影剂(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铵) ✓保护剂(亚硫酸钠) ✓附属剂(酸性剂——醋酸、硼酸) ✓坚膜剂(明矾、钾铬矾)
第一节 胶片冲洗的原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素材

照相机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
很多可以记录影像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
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等。
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
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
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照相机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在公元前400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
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
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黑白摄影拍摄冲洗印放技术初涉心得

黑白摄影拍摄冲洗印放技术初涉心得——《感光材料应用基础》课期中报告本学期已至期中,记得马震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曾讲过:“艺术≠技术”,因为摄影是情感化的艺术,所以“艺术=技术+情感”,摄影先是技术,后是艺术。
于是,带着对摄影艺术的懵懂,开启了对《感光材料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自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的诞生之日起,摄影已走过170多年的历程。
从尼埃普斯发明“日光蚀刻法”获得到史上第一张能留存的照片——《窗外景色》;到达盖尔在法国科学院将其“银版摄影法”公诸于世;再到塔尔博特发明“卡罗式摄影法”做到纸上成像的成功……随着人们对影像信息记录和传播的需求,及物理、化学等学科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摄影术自诞生起就得以飞跃式的发展。
尤其是作为摄影三大元件之一的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换代,感光度、清晰度、颗粒性等方面的性能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感光材料的性能不断改进,为摄影画面制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技术手段,从而为摄影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黑白摄影在记录和表现现实世界方面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黑白摄影中,把一个现实的色彩世界置换为黑、白、灰的单色影像的原理是同摄影表现的原则相一致的,也就是说,黑白摄影能够更准确地体现创作者的美学意识和思想内涵。
正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鉴赏水墨画的文化传统,我十分喜爱水墨画,并也学习过一段时间,中国画论中有“墨分五色”,“墨分七彩”之说,水墨画的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墨写色,注重“神似”而非“形似”的美学思维方式,更能充分、纯粹地体现创作者的精神和艺术境界。
艺术总是相通的,我想,通过黑白摄影也可以做到,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一种艺术创作理念,要不断的从生活中发现并表现美,为世人还原一个别样的世界!在学习《感光材料应用基础》课程之前我也曾对黑白摄影以及暗房技术多少了解过,所以学习起来并不觉得吃力。
但问题在于我习惯按照自己的一条路子走,老师在暗房调配好的药剂我不会信手拈来,我觉得只有自己亲身探索才能真正领会科学道理的来之不易。
摄影感光材料PPT讲稿

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
• 当胶片显影,结构已发生变化的卤化银
晶体便转化为黑色金属银颗粒的聚结体, 从而产生影像—负像。胶片上那些没有 感光的,也就是没有发生结构变化的晶 体即被一种称做定影剂的化学品洗去, 使这些部分呈现浅灰或透明。
乳剂层
片基 背面层
光晕的产生与防止
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
• 当你拍摄时,光线照射,到达乳剂层上的卤化银
晶体时,晶体发生结构性变化,并与邻近晶体相 互聚结起来。
• 乳剂层接受到的光量愈多,就有更多的晶体聚结
在一起,光量愈少,晶体的变化和聚结也愈少。 没有光落到的乳剂上也就没有晶体的变化和聚结。
• 这种因感光聚结而形成的团块就是潜影—一种看
摄影感光材料课件
摄影感光材料
• 一、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 二、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材料 彩色感光材料
• 三、感光材料的性能 • 四、感光材料的选用及其他注意事项
什么是感光材料
• 感光片和相纸之所以能感光,主要是感光
物质在光线照射下,能发生光化学效应, 生成潜影。
• 1935年,柯达公司成功研制出柯达彩色胶
片,这便是今天的彩色胶片的先驱。
• 20世纪70年代,塑料片基开始代替醋酸片
基,胶片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高。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相纸的发展史
• 感光纸(相纸)就是采用纸来做片基的感
光材料。
• 19世纪70年代末,相纸为蛋白相纸,1880
年出现了溴化银印相纸,19世纪80年代, 开始出现粗面纸和布纹纸制作照片。20世 纪70年代末,出现涂塑纸、纤维纸基相纸。
X线照片冲洗技术(1)

X线摄片后处理
意义 常用设备和器材 化学冲洗过程
显影 漂洗 定影 水洗与干燥 自动冲洗技术
化学冲洗技术的意义
冲洗技术(胶片后处理技术)是X线摄影技 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X线摄影的继续。处 理得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摄影工作的 不足;处理不当,则可能是“ 成事不足,败 事有余”。每个X线技术工作者,都应该重 视冲洗技术,把握X线成像检查技术工作的 最后环节,提高工作质量。
抑制剂的作用
溴化钾在显影液中的 作用: 抑制显影剂的还原作 用,防止灰雾产生; 降低胶片的有效感光 度。
X线胶片显影液配方
两种类型: 各种不同的X线胶片的指定配方; 市售的成品配方。
P~Q型显影液:由菲尼酮和对苯二酚组合的 显影液配方。
M~Q型显影液:由米吐尔和对苯二酚组合的 显影液配方。
保护剂:(亚硫酸钠)保护主剂不会遇酸分 解;防止污染。
酸剂:(醋酸):中和碱性停止显影,延长 定影液使用寿命。
坚膜剂(钾矾或铬矾)使明胶收敛。
人工冲洗照片过程
显影 中间水洗 定影 水洗 干燥
暗室基本操作
X线胶片的装卸: 启封与改裁;装片;卸片;夹片。 装片的冲洗: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干燥。 照片的整理:核对编号;装袋。 照片的存档。
3.5m。 位置:应靠近X线机房,若有多台X线机可
选择居中的位置。 建筑要求:地面;墙壁;门(迷路门、普通
门);窗;传片箱(双箱双门);传湿片池; 通风及室温:通风设备;暗室温度应保持在
15~20℃左右。
暗室照明
安全照明 普通照明 湿片观片灯
安全照明
安全照明灯的结构: 由安全灯滤光片和安全灯体组成。
感光片与冲洗工艺

5、解像力:指胶卷对景物细部的表现力。 (分析力、分辨力),用1毫米内能分辨多少条线 来表示。 6、灰雾度:胶卷上未经曝光的感光乳剂经显影后 产生的密度; 有:乳剂灰雾、显影灰雾、空气赤雾、磨擦灰雾、 漏光灰雾; 7、保存性:胶卷保持照相性能基本稳定所能存放 的时间长短及对存放条件的要求
胶卷主要照相性能的内在规律: 感光度高——反差性小——宽容度大——颗粒度 大——解像力小——灰雾度大——保存性差;
乳剂层
片基 防光晕层
二、胶片的照相性能
1、感光度 2、反差性 3、宽容度 4、颗粒度 5、解像力 6、灰雾度 7、保存性 8、感色性
1、感光度:又称“片速”,指胶卷对光线的敏感 性。同DIN制——德国、ASA制——美 国、ISO制——国际标准 GB21=DIN21=ASA100=ISO100 GB24=2GB21=DIN24=2DIN21 =ASA200=2ASA100=ISO200=2ISO100 #
四、黑白胶卷:
(一)黑白胶卷的类型: (1)全色片:对可见光中的各种色光都有能起敏感 反应;(标有pan) (2)色盲片:对可见光中的紫、蓝色光起敏感反 应(翻拍片、拷贝片); (3)分色片(正色片)对可见光中的红、橙色光 不起敏感反应,而对黄、绿、青、蓝、紫能起 敏感反应。 #
(二)黑白胶卷的冲洗
蓝+黄=
红+绿=
绿+蓝=
蓝+红=
(2)减色法
用三补色滤光层从白光中按不同比例减去原色而 取得其它色彩的一种方法。 黄+品红+青=白—蓝—绿—红=黑
黄+品红=白—蓝—绿=
黄+青=白—蓝—红=
品红+青=白—绿—红=
(三)彩色胶片的结构:
保护层 紫外吸收层 感蓝层 黄滤色层
光学摄影与暗室冲洗技术 热电偶

光学摄影与暗室冲洗技术热电偶光学摄影与暗室冲洗技术热电偶在摄影工艺中具有重要作用。
摄影是一门艺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线在物体上的反射、折射和透过等现象来把物体的形象记录下来。
而光学摄影则是在摄影的基础上采用相机等光学仪器进行图像记录的方式,成像的过程中,摄影师要对光线的方向、强度、颜色和质量等因素加以掌控,以得到良好的摄影作品。
然而,摄影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误差,例如曝光不足、曝光过度等。
这时,暗室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暗室技术,就是在黑暗的光线环境下,利用热电偶、显影剂等设备和化学试剂对底片进行处理,实现底片的冲洗、显影和定影等操作。
暗室技术能够大幅提高照片的质量,使之达到更高的要求。
因此,光学摄影和暗室技术都是摄影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
热电偶是暗室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仪器之一,其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和热功效应的。
热电效应是指在两种不同金属接触处,由于温度差异而产生的电动势。
而热功效应是指通过过渡金属而产生的电动势。
因此,热电偶利用不同金属之间的热电效应和热功效应,实现对底片和显影剂的温度测量和控制。
这样,摄影师就能够精准控制底片和显影剂的温度,从而使得底片的显影时间更加稳定和准确,成像效果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暗室技术流程中热电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摄影师需要将显影剂在恰当的温度下进行预处理,然后在底片中通过胶层将照片中的反光线反射到底片上,然后将底片与显影液进行反应,逐渐形成照片。
而热电偶则能够帮助摄影师控制显影液的温度,确保底片在正确的温度下进行显影,从而使得成像效果更加优良。
总之,光学摄影和暗室技术是摄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热电偶作为暗室技术中的重要仪器,能够帮助摄影师精准控制底片和显影液的温度,以获得更加优良的成像效果。
未来,热电偶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望在摄影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摄影技术(一)

实验5—6 摄影技术(一)【实验目的】1. 了解拍摄、冲洗和放大的基本原理。
2. 初步掌握拍摄、冲洗和放大的基本技术。
【实验原理】1. 照相原理普通照相涉及两方面的知识:几何光学和基础化学。
我们知道:如果把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2f 以外,那么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在f 和2f 之间就会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普通照相就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将被拍摄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照相机镜头)的2f 之外,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成像的地方放置感光材料(胶卷),用景物的光对胶卷进行感光,感光过的胶卷经过冲洗就成为可以永久保留的图片了。
感光材料具有感光性,对光很敏感。
感光材料的主要成分是卤化银(通常是AgBr 和AgI 的混合物),当有光照到上面时,卤化银会发生分解反应,析出银原子。
222AgBr Ag Br →↓+光这些银原子都结合在卤化银晶体中某些杂质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核心,即所谓显影中心,也就产生了“潜影”。
将有潜影的底片放入还原剂(显影液)中,则还原出金属银,呈现黑色。
没有被光照的卤化银没反应,是不稳定的,将其溶解掉以后就变成透明的(或称之为“白色”),这样就形成了黑白分明的图片(底片)了。
另外,感光强的地方形成的银粒子层厚,颜色就深;感光弱的地方颜色就浅。
这样,感光材料就通过黑白和深浅把景物发出的光的有无和强弱真实地记录下来。
通常底片都是负片,底片上的颜色与实际景物的颜色正好互补(景物是白色,则底片上是黑色;景物是红色,则底片上是绿色)。
若要得到与正常景物颜色一致的图片,则必须再进行一次负片过程,即冲印照片过程。
冲印照片的过程与拍摄过程的原理相同,只不过是将景物(即底片)放在凸透镜的f 和2f 之间,这样就可以在2f 以外获得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在成像的地方放置感光材料(即相纸),对相纸进行感光,感光过的相纸经过冲洗就可大学物理实验166 以获得与正常景物颜色一致的、尺寸较大的图片了。
2. 照相机的主要部件1) 镜头① 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但绝不是一片凸透镜!它是由多片透镜组成的一个透镜组代替了一个凸透镜,用多片透镜主要是为了消除成像时产生的色差、慧差、球差、场曲、像散、畸变等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摄影感光材料与冲洗摄影感光材料摄影感光材料有感光片和相纸两种,二者都对光线极敏感,经拍摄或印相、放大感光,可形成潜影,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处理,潜影便成为可视影像。
黑白片:通过不同的层次和阶调节器的灰调来再现景像彩色片:表现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彩相纸同样道理.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一、感光片的发展历程感光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感光物质本身的发展,二是感光物质载体——片基的发展。
黑白感光材料的发展可从感光性、形态、工艺及感光速度等四方面体现(箭头表示递增方向)。
1.感光性:色盲片(只对蓝、紫色感光)→分色片→全色片→红外片。
2.形态:金属片→湿片→干片→软片→卷片3.工艺:单层——分析率高,感光度低,宽容度小↓多层——分析率底,感光度高,宽容度大↓多层薄层——涂有低、中、高三层感光度之乳剂层,提高清晰度,增加宽容度,通过强力显影尚可大大提高感光度↓染料成像——无银盐形象,颗粒细,宽容度大,感光度可变(A S A125~A S A1600)。
4.感光速度:慢片→中速片→快片→特快片感光材料的发展趋势是彩色片的生产大大超过了黑白片;感光乳剂的涂布向薄层、多层、高感光度发展;非银盐照像体系(染料成像、重氮片、磁录像)的研究积极开展,感光材料加工工艺向高温快速发展;涂纶片基与三醋酸纤维系片基同时并存。
二、相纸的发展史相纸的制造和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发展变化也不大。
卡罗法的感光片,是将感光物质涂在纸上的,这实际上就是感光纸的结构特点。
感光纸就是采用纸来做片基的感光材料,也叫相纸。
感光材料的构成感光材料的主要构成成分一是片基(纸基),二是感光乳剂,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涂层。
一、黑白感光片的构成黑白感光片主要有五层,以片基为中心,上面有结合层和乳剂层、保护层,下面有防光晕层片基 感光乳剂 其他物质1.片基——乳剂的载体(1)对片基要求①透光率大(90%以上);②机械强度大(弹性强度好;断裂强度、冲击强度大,耐折次数多);③几何稳定性高(有较小的含温量和小的收缩率,不易变形);④化学稳定性好,耐光、耐热、耐酸碱,对乳剂层不产生化学作用。
(2)片基种类①硝酸纤维素脂片基。
易燃,少用。
②三醋酸纤维素脂片基。
不易燃,尺寸稳定性差。
③涤纶片基。
不易燃、稳定、价格高、导电、难涂布。
④聚碳酸脂片基:很有潜力。
2.乳剂层感光乳剂层的主要成分为感光剂、支持剂、增感剂和补加剂。
(1)感光剂感光剂的主要成分是卤化银。
其中溴化银感光最快,碘化银最慢。
负片多用溴化银加入1%~ 3%的碘化银。
正片多用氯化银再加入部分溴化银,卤化银以微小晶体态存在呈等轴式结晶,一般均不完美,而它的一些缺陷与位错及晶格中呈运动状的银离子恰恰可以在形成感光中心及曝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杂质的存在也可成为感光中心。
高速片的晶体直径大(1.1微米);负片的卤化银晶体直径为0.9微米,正片卤化银晶体直径为0.3微米。
直径越大,感光度越高,颗粒均匀反差大,宽容度小;反之,反差小,宽容度大。
(2)支持剂——明胶(动物骨胶)卤化银不溶于水,它必须在彼此不接触的分离情况下,才能产生清晰影像,故采用明胶。
明胶的作用是①保护作用。
使卤化银晶体彼此隔离,均匀分布,未曝光的卤化银晶体在显影时不至于被感染显影,从而保证影像清晰。
②具有照像活性。
胶质中含有极微量的硫化物,可产生感光中心,提高感光度。
它还可与曝光时产生的溴、氯等化合(B rˉ +hυ→ B r+e)(A g++e→A g)(hυ光量子;e:自由电子),防止卤素再与银结合成卤化银(即去卤作用)。
实际这上也提高了乳剂的感光效率。
③明胶易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便于制备、加工。
明胶的缺点是它随动物生活史的变化面其中微成分也产生变化,因而照相活性很不一致。
有人想用高分子化合物取代之,至今没有重大突破。
(3)增感剂增感剂分化学增感剂(碳氰酸金、硫代硫酸钠)和光谱增感剂(光谱增感染料)两种。
光谱增感处理不仅可得到不同感色性的感光材料,还可为摄影中运用滤色片获得各种艺术效果提供可能性,并且为彩色胶片的制造及彩色摄影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
(4)补加剂主要包括防灰雾剂、坚膜剂、防腐剂、防氧化剂及表面活性剂(降低乳剂的表面张力、利于在片基上均匀涂布)。
3.保护层约为1微米厚的明胶,防止乳剂层受摩擦产生摩擦灰雾。
这样多少会影响解象力及感光度,所以现在多采用牢固的方法。
4.底层——结合层由明胶和少量的片基溶剂溶解于水或溶剂涂布于片基上,它对片基表面进行溶蚀,使其凸凹不平,使乳剂层通过底层的作用牢固粘于片基上。
照相纸乳剂层下面是钡底层,它由硫酸钡晶体及明胶水溶液混合而成,它可填充纸基上的空隙,防止乳剂渗入纸基;同时由于硫酸钡反光率很高,照片上不产生阴影的部分反射密度就很小,因而可提高照片的反差。
涂塑相纸的聚乙烯树脂层可防止药液渗入纸基,节约药液,干燥时不必上光。
乳剂层下面的涂塑层中亦可加入钛白以提高纸基的反光率和影像的反差,标记为R C。
柯达产品在涂塑层外加还原剂(只在2%的N a O H液中显影剂即可显影,30~50秒),一般显影1~3分;定影1~2分;水洗 4~5分;干燥2~3分5.背面层背面层具有防光晕、防静电、防卷曲的作用。
①防光晕底片曝光时,光线穿透乳剂层至片基上,再透过片基及空气的界面,部分光线(强光部分)会被反射回到乳剂层、产生曝光,底片冲洗后在明亮物体的影像周围会形成光环(即光晕),因此必须涂以防光晕物质(银质、染料、碳黑)以吸收之。
(2)防静电片基由绝缘材料制成,所以易产生静电电荷的积累,会在乳剂层中产生树枝状黑影,并且由于静电的吸引易使片基吸附尘埃、杂物,会划伤底片会所以要有防静电物质(导电性能好的高聚物的盐类及专门生产的有机静电剂)。
(3)防卷曲为了防止片基涂布后向乳剂层这一面卷曲,必须在乳剂层的另一面涂布防卷曲层,使胶片两面的应力平衡。
为此应用成膜性物质(如乙基纤维树脂、聚苯乙烯),或选用适当的混合剂(如丙酮及甲醛的混合剂)对片基背面进行处理使其受溶剂作用发生溶胀,干燥过程中又收缩,这种收缩产生的应力可使涂布乳剂向乳剂层那面卷曲以达到平衡。
二、彩色感光片的构成彩色感光片有银盐系统和非银盐系统两大类。
非银盐系统感光片与银盐系统感光片比,具有以下优点:节省银且不需在暗室操作,不需湿法显影、定影,加工速度快,影像清晰,可重复使用。
具体涂层分布如下:最上层为色盲乳剂层,未经光学增感,只感受蓝、紫短波光,不感受红、绿光;中层乳剂加有增感绿染料,可感受绿光和蓝光;下层乳剂加有增感红染料,可感受红光和蓝光。
(一)彩色负片的构造底层 防光晕层 感红乳剂层 隔层 感绿乳剂层 隔层 黄色滤色层 感蓝乳剂层保护层(1)乳剂层:彩色胶片的特点是利用三个乳剂层分别记录蓝、绿、红三原色光,其乳剂仍以卤化银为感光物质所以三层乳剂对蓝光均很灵敏,最上层为未经光谱增感的色盲乳剂,它只感蓝光,对绿、红光均不敏感,在其正面是一层黄滤光层,它可以吸收蓝光使之不能照射到中、下乳剂层,它一般由明胶和胶体银制成,银粒极细,呈胶体状时,均匀分散开来成黄色,它在冲洗中(漂白时)被氧化为银盐,定影时用海波液溶去。
在中层乳剂中加入增感峰值在550n m的增感染料故该层对绿光敏感。
下面乳剂中加增感峰值为650n m增感染料,故该层对红光敏感((2)成色剂(即偶合剂)多层彩色胶片通过加入不同的成色剂实现感蓝、绿、红三原色,经曝光、冲洗后在各层形成与所形的成感色为互补色的影象。
彩色负片在上层的乳剂层中加入生成黄色染料的成色剂,中层加入生成品红色染料的成色剂,下层加入生成青色染料的成色剂。
彩色正片中,上层感绿光,加入生成品红染料的成色剂;中层感红光,加入生成青染料的成色剂;下层感蓝光,加入生成黄染料的成色剂。
成色剂是一种可以和显影剂的氧化物发生偶合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在其结构中都含有活性亚甲基X—C H 2—Y。
显影时首先是已曝光的卤化银被彩色显影剂还原出银,同时,彩色显影剂被氧化为显影剂的氧化物,并和乳剂中的成色剂发生偶合反应,生成染料即彩色影像。
彩色显影剂+卤化银→银影+显影剂的氧化物显影剂的氧化物+成色剂→染料(彩色影像)目前使用的成像色剂分水溶性及油溶性两种,前者又称为非扩散性成色剂(加入了长的碳链)后者又称保护性成色剂,它在冲洗干燥前呈乳白色,不易迅速鉴定其色彩。
(3)防光晕层可防光晕,提高影像的清晰度及解像率,此层要在显影前去掉,在彩色反转片中,此层涂于下乳剂层与片基之间,在漂白及定影后方可去掉。
多层彩色片的成色原理彩色负片曝光时,三层乳剂分别对蓝、绿、红光感光,显影后乳剂中银离子还原为银,形成黑白影像,同时,显影剂被氧化为其氧化物,并与成色剂偶合生成染料,形成彩色影像,漂白时,将银影氧化为银离子,同时黄滤光层及某些胶片(如彩色反转片)的防光晕层中的胶体银,也被氧化为银离子,形成银盐,随后进入定影液中,全部被定影溶解除去,胶片上得到与原景物成补色的负像。
彩色反转片首先进行黑白显影,然后二次曝光,使拍摄时末曝光的卤化银曝光产生潜影,然后再进行彩显,经漂白、定影,将2次显影得到的银盐全部除去。
最后只保留了第二次显影时产生的彩色正像。
(二)彩色反转片的构造1 内式彩色反转片2 外式彩色反转片三、黑白相纸的构成黑白相纸在纸基上涂有三层药膜。
依离纸基由内到外的顺序,依次为含钡膜、感光乳剂层和保护膜。
四、彩色相纸的构成彩色相纸由纸基和三层感光乳剂构成。
纸基上涂有树脂,能防止乳剂层渗透到纸基上。
三层乳剂分别为:上层:感红层,含有青成色剂;中层:感绿层,含有品红成色剂;下层:感蓝层,含有黄成色剂。
五、彩色反转纸的构成彩色反转纸也是由感红、感绿、感蓝三个乳剂层组合而成并分别含有生成青、品红、黄的染料影像成色剂。
感光材料的种类一、黑白感光片的种类从形态上看,有硬片和软片两种 ①硬片——玻璃基片②软片——分页片、软片两种从感色性能上分,黑白感光片有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三种 从感①色盲片——只能感受蓝、紫片,片速低、感色性差、宽容度小。
银粒细、解像力高、反差大。
适用于电影正片、幻灯片、翻拍片。
②分色片——对蓝、紫、黄、绿光感光,中性,适合拍无红色的物体。
③全色片——能感受全部色光、片速高、宽容度大、感色性能好、银粒较粗,反差平、解像率低。
④红外线片——利用红外线进行拍摄的感光片,能感受红外区域的不可见光,同时对可见光中的蓝色短波光及紫外线敏感,所以拍摄时必须加深红滤色镜。
冲洗加工同一般黑白片。
光度来看,黑白感光片有慢速片、中速片、快速片及特快片等3.按感光度可分为三种①低速片——感光度I S O50/18以下。
②中速片——感光度I S O64/19~125/22之间。
③快速片——感光度I S O400/27以上。
什么是I S OP230I S O,即相机的感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