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人教版语文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训练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A.冰镐()镶有()滞留()B.砭骨()履践()迸散()C.挣扎()轮廓()窒息()D.匍匐()崔巍()颤栗()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潦绕凄励养精畜锐B.峰颠泛骨斩钉结铁C.瑰丽辩认一口同声D,俯跌携带横亘绵长3.下列红色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养精蓄锐(勇气)体力不济(补益)B.情不自禁(受不住)异口同声(相同)C.勇往直前(去)拾金不昧(隐瞒)D.临危不惧(遇到)流芳百世(美名)4.造词填空。

(1)他用双手____________进岩缝,脚尖____________尖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____________地上升。

A.伸踩一点一点B.插蹬一点一点C.抓踩一寸一寸D.插蹬一寸一寸(2)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____________不足以忍受砭骨的大冰雪,____________不敢履践悬岩的边沿,____________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A.意志B.勇气C.神经5.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峰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普通得非常低矮了。

D.突击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七十米。

6.续写,使之构成排比句式。

人是在挑战极限中成长。

攀登过绝顶的高峰,才知坎坷的渺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查阅资料,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珠穆朗玛峰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训练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王富洲、屈银花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迸.溅(bèng) 挑.逗(tiāo) 嚷.嚷(rāng)B.伶.仃(lín) 枯槐.(huái) 琼.浆(qióng)C.遗憾.(hàn) 伫.立(zhù) 笼罩.(zhào)D.绽.开(zhàn) 酒酿.(niàng) 沉淀.(dìng)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辉煌凝望疑惑活泼热闹B.花苞花舱梦幻万花灿烂C.稀落繁密藤萝缓缓流过D.树稍条幅抚摸淡淡芳香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它的作者是宗璞。

B.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

C.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D.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读课文《紫藤萝瀑布》,作者喜欢紫藤萝,她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你喜欢什么花草鱼虫,想通过它们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呢?例:我喜欢水仙花,它要求于人的只是一盆清水,给人的却是沁人心脾的芳香,它告诉我: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我喜欢: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午12点过,趁着午间休息,简阳市三岔中学17岁的叶富源,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

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一场事故之后,叶春柏高位截瘫。

两年后,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的妻子离家出走,只剩下一对儿女。

姐姐叶东梅在外上大学,为了方便照顾爸爸,弟弟叶富源到三岔中学上高中后,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

尽管每天安顿好爸爸,深夜11点过后才能坐在床上靠着墙壁复习功课,但叶富源的成绩却很优秀,经常考到年级第一名。

父子俩对未来充满希望:“熬过这几年,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摘自《华西都市报》)(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名著阅读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名著阅读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名著阅读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

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

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

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

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

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

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

他低着头思索,想坏主意,想好一个主意就能进比拉一天车还多的钱;省了力气,而且进钱,他觉得非常的上算。

(1)祥子是________(作者)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2)祥子对待拉车的态度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原因造成祥子对生活态度的变化?(3)结合祥子的一生说说祥子是怎样由人变成“兽”的?【答案】(1)老舍;骆驼样子(2)原来祥子拉车勤快,爱惜车,肯卖力;现在变得对车不讲究,稍有甜头就倒车,拉车慢,不肯卖力。

造成变化的原因是:社会对他的剥削压迫,使他的买车梦多次被破灭,而生活的重担依然如故,甚至尤有过之,加上周围人们对他的不理解。

(3)祥子由人变“兽”,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①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②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痛苦无奈地挣扎;③在三起三落的极度绝望中扭曲了灵魂最终堕落成走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失意主意苦痛如是重负 B.达观责任圣贤海阔天空C.毫杰趣味责备悲天悯人 D.得罪解除坟暮任重道远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分.(fèn) 赔.礼(péi) 监督.(dū) B.卸.却(yù) 循.环(xún) 悯.人(mǐn) C.契.约(qiè) 排解.(jiě) 孟轲.(kē) D.中庸.(yōng) 恩惠.(huì) 离娄.(lòu) 3.读课文《最苦与最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4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

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

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及答案Section targeting七年级(下)语文练习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积累·感知】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确凿___油蛉___觅食___倜傥___菜qí___ jiàn___赏蝉tuì___kuī___甲二.形似字注音组词躁()___博()___瞪()___燥()___搏()___澄()___澡()___膊()___蹬()___臊()___薄()___橙()___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1.人迹罕至:2.人声鼎沸:3.高枕而卧:4.朝花夕拾:四.用下列句式造句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视觉的:写听觉的:写味觉的:3.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

7.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8.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2.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实践·拓展】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给美丽做道加法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响声,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11 .邓稼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可歌可泣___鲜为人知___鞠躬尽瘁___锋芒毕露___热泪满眶___马革裹尸___层出不穷___风悲日曛___二.据拼音写汉字至死不xiè___妇rú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péng ___断草枯家喻户xiǎo___兽tǐng___亡群燕然lè___功常fù___三军三.词语填空当之无___死而后______然不同知人之___盖世无___德高望___公而忘___两___清风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谁是最可爱的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谁是最可爱的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谁是最可爱的人》同步练习(含答案)同步练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坚韧(rèn)淳朴(chūn)狭小(xiá)覆灭(fù)B.谦逊(xùn)豆浆(jiāng)豁亮(huò)犁耙(pá)C.聚歼(jiān)迸裂(pēng)摁倒(èn)掐住(qiā)D.溜达(liú)掰开(bāi)憋闷(biē)过瘾(yǐn)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奔(___)流坚rèn(___)chún(___)朴迸(___)裂军yú(___)里huò亮(___)犁耙(___)过瘾(___)3.找出并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红高梁_____自毫_____豆桨_____愤不顾身_____4.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1)这场激战整整__________(延续持续)了8个小时。

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

___________(蜂拥涌)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

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__________(摔扔),向敌人__________(扑奔)去。

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2)我就__________(推踹)开门,__________(扑闯)了进去。

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儿哭,看不见人。

……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__________(抓拽)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5.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____)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____)3)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题(全册,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题(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全册,带答案)第1课《邓稼先》课时练习课时1基础达标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宰.()割筹.()划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锋芒毕露.()páng huáng()yǎng mù()妇rú()皆知马革guǒ( )尸jū()躬尽cuì()2.选词填空。

(1)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震撼震动)。

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重稳健稳妥)的判断。

(3)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焦虑焦躁),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全班45名同学,追捧“娱乐明星”的大有人在,崇拜像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的却寥寥无...几.。

B.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C.李强同学将在楼梯口捡到一百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D.面对主持人的一再提问,某明星终于开口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九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因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③②④C.②④①⑤③D.③②④①⑤趣味语文6.有一天,邓稼先的岳父许德珩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的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一、文学常识1、《夸父逐日》选自《》,是一篇;2、《木兰诗》是(朝代)(体裁)。

它与《》合称古代叙事诗的“双璧”。

3、《孙权劝学》选自《》,这部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司马光,字,(时期)家,家。

4、《伤仲永》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唐宋八大家”。

5、《口技》节选自《》,这部书是代编选的。

作者,字,代人。

6、《狼》选自集《》,作者,字,世称“”,代家。

二、字词整理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通_____,_________ 对镜帖花黄_____通______,_________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通______,______ 满坐寂然_____通______,__________孰为汝多知乎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止有剩骨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未尝.识书具()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或.以钱币乞.之()()问女何所忆.()赏赐百千强.()及鲁肃过.寻阳()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施.八尺屏障()众妙毕.备()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奋.袖出臂()两股.战战()与日逐走.()河.、渭不足()日始出时去.人近()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缀.行甚远()屠大窘.()顾.野有麦场()弛.担持刀()屠暴.起()3、词类活用父异.焉()邑人奇.之()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洞.其中()意将隧.入()犬.坐于前()策.勋十二转()4、表时间的词语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少时久之顷刻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 _________表示同时发生:_________表示相继发生:_________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_________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过了很久才发生:_________5、写出下列课文中的成语:《木兰诗》____________《孙权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逐日》____________(1)而 A 表顺接 B 表转接 C 表修饰 D 表并列远者小而近者大()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结友而别()道渴而死()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2)以 A 动词,认为 B 介词,把、用、凭借、因为 C 连词,用来,来或以钱币乞之()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儿以日初远()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盖以诱敌()投以骨()(3)于 A 在 B 从 C 到 D 比贤于材人远矣()受于人()饮于河、渭()犬坐于前()于厅事之东北角()(4)为 A 成为 B 作为 C 认为D因为 E 题写自为其名()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卒之为众人()治经为博士()化为邓林()孰为汝多智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之 A 代词 B 动词,去 C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D 结构助词,无实义E语气助词,无实义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卒之为众人()受之天也()拍而呜之()于厅事之东北角()撤屏视之()复投之()久之()毙之()禽兽之变诈()参考答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学生提问说明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望,应予肯定。

而先生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合适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犯了教学秩序和师道尊严。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4.言之有理即可。

如:主要是敬慕的态度,因为他为人正派,知识渊博,同时严而不厉,很爱学生,很少体罚。

1.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3.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4.①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表现出“我”猎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对“我”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6.拟人。

续写略。

7.写出两条即可。

如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

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2.相同点如:都是儿童之乐,表现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2.爸爸的花儿落了1.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又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2.爸爸爱花、毕业典礼。

3.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为“我”的成长起到了引路的作用。

4.①父亲叮嘱②赖学被打③父亲爱花5.前呼后应。

“花”有象征意义:花儿开得旺,爸爸身体健康;花儿落了,爸爸离开人世。

6.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和深深的眷念之情。

1.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了,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2.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了,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石榴树下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3.表示话还没说完。

4.“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

5.侧面烘托我的懂事、我的长大。

6.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7.“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很大一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大了。

”。

3.丑小鸭1.丑小鸭离家出走是被迫的,因为不仅周围的人不喜欢他,就连他的兄弟姐妹也欺负他。

他在野鸭群中受排挤,又经历了大雁被猎人打死的悲惨场面,最后死里逃生。

在农家小院,他虽然也受嘲弄,也被人看不起,但已经有了一个可以生存的“温暖的屋子”,“有了一些朋友”他应该满足了。

但是他偏不,他不愿意享受这种“安逸”,他要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

于是,他走了,他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了,他见到那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美丽的天鹅了。

后来严冬到了,他虽然几乎被冻死,但当他仰慕的天鹅飞回来时,他不顾一切地朝他们飞去。

于是,他发现自己也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试想,在已经有了相对安逸的生活以后,他如果不思进取,不再追求,他怎么能得到最终的幸福生活。

2.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喜欢他。

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要用脚踢他。

他独自流浪到一个农舍。

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咪咪的叫声和迸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

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3.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4.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最终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1.它认为自己是粗笨的,丑陋的,不配接近美丽的天鹅。

2.作为一只天鹅,渴望与同类接近,那是他的本性,同时,“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是丑小鸭心中的梦想与追求,为了实现梦想,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丑小鸭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这儿苹果……春天的气息”,一方面,美丽的自然界与美丽而高贵的天鹅相映成趣,使故事充满诗情画意。

另一方面,用自然环境的美丽来烘托丑小鸭美好的心灵,衬托人物的命运:丑小鸭变天鹅了。

5.只要你不懈地追求,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6.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

小孩子给他面包和麦粒称赞他是最美的。

7.感到难为情,太幸福了,一点也不骄傲。

4.诗两首1.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2.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六.1.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2.劝告希望3.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觉。

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

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1.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

诗人写作重点不是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点对未来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2.象征3.对已选择的路的不满,对未来选择之路的向往。

4.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自己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5.伤仲永1.属于2.曾经3.写4.聚,团结5.以宾客之礼相待6.我7.让,使8.相称,相当9.灭,尽 10.本来1.“扳”通“攀”,pān,牵,引 4.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自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5.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

7.如①忽啼求之②即书诗四句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8.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9.正面:A B C;侧面:D E F 10.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1.删去则行文更简洁,让读者通过事例去体会所说明的道理,更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不删,则文章叙事说理步步推进,并辨证地说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性,使读者理解更深刻。

2. 探究性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一个人的成功是基于多种因素的,只是它们各自所占的比重不等而已。

也许有人会说:天赋是成才的关键,没有天赋,不能成才。

也许有人说:天赋有利于成才。

也许有人会说: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天赋不足,后天可以补偿。

……6.黄河颂1.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