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与诗人情怀——陈再见小说论
微小中自有深意——陈再雄的三个诗写向度

当代教育文学论坛2018-31281995年出生于诗乡纳雍的穿青人陈再雄,可算是一个真正的年轻诗人——年纪轻轻,又在诗歌之路上跋涉良久,充满永恒的属于诗歌的朝气和闯劲。
细读陈再雄的诗歌,我在细微而又灵动的诗歌书写中,隐隐梳理出三个较为明显的诗写向度。
情感开合:恪守追求和准则的抒情“情”,是任何艺术都绕不开的永恒主题。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重点在于如何呈现情感、呈现什么样的情感。
情是多方面的,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宏观的家国情怀和微观的内心波澜。
任何一个诗人,都少不了为情作诗,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而陈再雄的不同在于诗歌中处理情感的方式和态度。
在《冬天的字迹》里面,他写“冬天,时间很容易被打发/你想不想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腊梅上写满字/你玩弄着一片枯萎的叶子/用来代替离别和深秋/此刻门中只有我一个人/桃花,还未完成羞涩/我绝望如冰尖的水珠/等你放下屠刀/我早已,白发苍苍”,用“枯萎的叶子”“桃花”“冰尖的水珠”替自己说话,没有过多的笔墨,亦无冗长的抒情,起笔平淡,意象随意散落如同星辰,但充盈其间无言而复杂的情绪,读者能够感知得到。
当他写道“我绝望如冰尖的水珠/等你放下屠刀/我早已,白发苍苍”,收笔的一句,像把所有散落的水珠,一下子收紧起来,提点了所有的情绪:未及立地成佛,已然白发苍苍。
所有叹息,都在这一句里了。
而《黄昏美学》一诗中,他以近乎完美的语感和节奏,写下一个人在冬日黄昏里的孤寂、犹豫、怅然甚或绝望:“黄昏降临,床将发挥作用/窗外的人,试图无家可归/对悲情的事物对答如流/她走到卡其色的大地上/拾起亚麻色的叶子/看似悲情,看似紧张/我试图关上窗,与世隔绝/回头才发现,我的床上/已铺满干燥的雪花”。
在诗歌中,屋内的“我”面向黄昏,对他者的一切判断都是不定的:“窗外的人”是“试图无家可归”,对“她”的判断也是“看似”,而唯一肯定的判断在于自身——想要与世隔绝,床上却已铺满干燥的雪花。
一个人背向外界所必然面临的孤独,瞬间跃然诗行间。
身份焦虑与记忆病症——陈再见小说的文化透视

如 “ 我”和哥哥走路去郑老师家里时的较劲 ,在
面子问题上的那种较 量也似乎有种 暗暗的嘲讽 ;
另外在到达 中心小 学门口处求 门卫让他们进去时 哥哥 “ 还没求 到郑老师 ,倒 先求起 了门卫” ,这
遗留着许多传统 的色彩。因此 ,在这样一个转型 又似乎是一种类似于文化抵不过权力的暗示 ,有
C 瑟
箭
/新 锐
身份焦虑与记忆病症
— —
陈再见小说的文化透视
。 唐诗 人
陈劲松评价
小年的江湖》说 : “ 涨 小年的江 (
湖》属 于成长小说 ,篇幅虽然不长 ,却颇见作 者 当研 究者 思考底 层写 作者 的作 家身份 问题 功力 。语言平实 ,叙事缜密 ,故事很有张力 ,情 时 ,普遍遗忘 了那些底层作家在他们 自己的作 品 节推动很有说服力 ,尤其是心理描写很传神 ,也
是废话 ,甚至还会 暗 自发笑……”这种态度无疑 弟的身份 出现 的,是农村新一代 的小 孩 , “ 我” 是隐藏在叙事人 “ 我”背后真实 的 “ 我”的一种 不仅看不惯 “ 哥哥 ”那一代还具有文化梦 ,或者 自嘲式抒写 ;最后哥哥学 医回来变得爱卫生 ,后 说还存有梦想。 “ 我”很 多时候是无 所事事 ,与 来开诊所也把一切布置得很像郑老师的房 间,一 年轻 时候的 “ 哥哥 ”完全不 同。这个 “ 我 ”是小 副文化人的派头 ,买报纸架 ,订 阅报纸 ,爱看副 于 “ 哥哥”的一代 ,也是新 于哥哥的一代 ,这样
的中国社会里 ,文化人 身份 的转型也要经历从城
知识也不行 ,连门卫也搞不定 ,最后还是要用哈
市到农村的扩展 ,在这个扩展过程 中,还有多少
让灵魂在想象的时空里自由驰骋——论陈春成的小说兼及“新南方写作”

的无与伦比的叙事想象力。他们常常突破经验的边
国族与世界,最终以一种“边缘性”姿态来挣脱旧有
界,通过丰饶、奇诡而又绚丽的想象来结构小说叙
的文学与历史叙事的重重枷锁,打破既往文学叙述中
事,重新激活了南方以南的文学魅力,让文学南方
的地理暴政,从而迈向更为广阔悠远的审美之境。
在作家想象力的驱动下变得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的东西也不得不服膺于技术的霸权,在一种机械的
中深山菜园旁长满青苔的溪桥之下,于是便将钥匙
审查装置当中变得荒腔走板,丧失了艺术的本真生
以及有关故乡的回忆都存放在此,紧挨着那块隐秘
命。而 《〈红楼梦〉 弥撒》 则在这一基础上走得更
的石碑,不为世人所知晓。而这,正是“我”用以
远。小说将叙事的笔触延伸至更为遥远的未来——
“另外一种逻辑、另外一种认识和检验的方法去看待
华“早在十六岁那年就离我而去,飞出天外了。我
⑥
这个世界” ,它必须扎根于我们存在的实在世界,
中年开始作画,不过是想描绘记忆中那些画面。写
“不管想象如何轻逸瑰丽,想象力只有置身于语言、
点诗,仅此而已。我只是如实临摹,并非世人所说
经验、现实、时代、历史、价值观等构成的理解力
这在朱山坡、陈崇正、林森、王威廉、林棹等新南
从这个层面来看,陈春成无疑是“新南方写
作”的典型作家,不过与林森、陈崇正、朱山坡、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南方写作
139
林棹、陶丽群等新南方作家所不同的是,陈春成小
作为个体的人越来越被禁锢在特定的价值体系当
春成通过其反经验的叙事策略,为我们呈春成在这里采
极为丰沛和饶有意味的审美空间。其中,既有对现
带着恨意去写作

带着恨意去写作作者:宫敏捷来源:《莫愁·智慧女性》2018年第05期我和作家陈再见认识很多年了,但说实话,对于他的小说,我不是很了解。
不是没有看过他的作品,相反,我看得还挺多。
作家毕飞宇说,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就是他的写作能力。
如果一个写作者,既掌握了极好的素材组织能力,又有不同寻常的主题提炼能力,那他的每一篇作品,一定都有着较好的质量。
其实,聪明的作家不会主题先行,并以此框住自己。
他只不停地写,把自己想要说的话表达完整,就可以了,至于是什么主题,那是读者的问题,评论家的问题。
陈再见,就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小说家。
我说对他的小说不了解,是我觉得,他的小说创作还没有定势,让人无法把握。
一个作家还在寻找发声方式的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会唱出什么样的歌谣来。
陈再见就是在这样的找寻中,迎来他的中篇小说集《青面魚》。
陈再见早期的许多作品,线条比较单一,顺着故事核心,一路捋下去。
而到了《青面鱼》,叙述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
最直观的感受是,这是一种新颖的蜂窝状的叙述。
小说的框架和故事的脉络都隐藏起来,放眼望去,小说中密布的,是一个个网状漩涡,每个漩涡中,都养着一只不断羽化的小蜜蜂。
随着羽翼的不断丰满,这些小蜜蜂一起振动出同一个频率的声音,合成了一首首旋律独特的歌谣。
《青面鱼》由六个中篇小说组成。
《蛇类》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基于对自己身体的本能认识,继而在此基础上去理解生活、理解人生的故事;《母辈》以“我”的视角,展现母亲一家人的生活曲折与爱恨悲欢;《殊途》的主人公是“我”的表兄,他从小因病导致脸色变成了青色,整个人生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后糊里糊涂地贩毒,也糊里糊涂地被枪毙;《弃儿》说的是一个图书管理员与一个喜欢画肖像画的女孩的故事,管理员一心想写一本关于癔症的小说,而这个女孩,正好是癔症患者;《鱼生》是一个关于复仇与自我救赎的故事;《天桥》有着多视角和双线条,一条讲述的是一个性别错乱的男子与另一个“畏罪潜逃”的男孩之间的短暂相处,另一条讲述的是一个被包养的空姐与破产香港富商之间的故事。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复习特训第三十一篇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复习特训第三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对下列曲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红叶无个人瞧”,大有物是人非之感,与姜夔的“念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有同工之妙。
B、“秋水长天人过少”句,回忆以往清秋时节,水阔天长,行人稀少。
C、“残山梦最真”,山河已残破,但过去的一切景物在梦中还最为真切。
D、“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美与丑、兴与亡的快速对比转换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奈。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长篇小说有《老人与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等,短篇小说有《在桥边》等。
B、《炮兽》节选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这是雨果最后一部小说。
C、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文《娜塔莎》选自《安娜·卡列尼娜》。
D、《骑桶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写的一篇表现主义小说。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变形记》《城堡》等。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是歌曲“涛声依旧”的歌词,请判断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A、比拟、对偶B、比拟C、对偶D、比喻【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zhàn)抖不已。
B、“出发!”他用一种纡尊降贵的男低音慢腾腾地喝道,随即穿过果园向打麦场(chǎng)走去。
他大口地吸着黎明时分的凛冽(lǐn liè)的寒气和夜间上了冻的光秃秃的果园的气息。
陈应松小说的诗性意蕴

湖北作家陈应松在近十年的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获得过多项荣誉,先后获得湖北文学奖、上海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奖、人民文学奖,其中《松鸦为什么鸣叫》获得了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他的小说《豹子最后的舞蹈》《云彩擦过悬崖》《望粮山》《马嘶岭血案》等系列作品给神秘的神农架又增添一道神奇诡异的传奇。
陈应松对乡土和农村的生存状态关注,对环境生态的关注形成了对现代生活的审美性的反思,其目的犹如荷尔德林所说,让人“诗意地安居在这块大地之上”,陈应松小说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学的诗性品质,这种品质是由他的小说具有诗化的寓言、诗的意味意境和诗的灵性与动感组成。
诗化的寓言作家张炜认为陈应松的小说充满诗意和悲悯情怀,“他的诗意和悲悯其实是充盈在所有的文字中的,不过他们在这些写神农架的作品中更为浓烈。
他笔下的故事和人物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那些似曾相识的套路和面目,而是带着另一种山野气息,一个独特世界的逼真、直扑眼前让人在战栗中迎接一次次的心灵的激荡。
”①终极关怀下的神秘主义色彩是陈应松小说诗化寓言的底色氛围。
陈应松小说始终都在呼吁人要有信仰,他说“我们要有信仰,你不管信什么。
在这个价值观、道德体系、精神世界都处于一种溃滑和迷茫的时代,心灵面临着巨大的不安和惊悸的时代尤其如此。
”②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使他内心及创作上充满了一种焦虑,反映在他的文学观上,他甚至认为“文学就是一种宗教。
”他期望对宗教思想有所借鉴,便于人们对终极价值的思考,于是他刻意在他的很多作品中营造了神秘的诗化寓言故事和结局。
他的代表作《豹子最后的舞蹈》《神鹫过境》等,营造了浓郁的寓言色彩,形成了寓言式的文本。
《豹子最后的舞蹈》表达了对人类不断地灭绝物种所造成的生态后果深深的忧虑,小说中森林里最后一只豹子的感觉描述:“以前,我们的孤独是幸福的孤独,是知道在某一处山谷里还有着我们的族群,有着我们的所爱,有着我们的血亲,而如今,我们的孤独才是真正的痛苦的孤独,没有啦,没有与我们相同的身影,在茫茫的大山中,我成为豹子生命的惟一,再也没有了熟悉的同类。
宝安作家陈再见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

现场/ THE SCENE72宝安作家陈再见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 粤东2018年9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与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2018年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宝安作家陈再见位列其中。
据了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316名青年作“情系深湘建设者”庆国庆首场演出在宝安上演○ 文 赵盼盼 图 陈森泉2018年9月27日晚上,由深圳市宝安区文联主办,宝安区曲艺家协会、湖南笑工场等协办的“深湘文化交流曲艺精品展演暨‘情系深湘建设者’”庆国庆首场演出在宝安区西乡会堂举行。
本次活动由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旨在进一步推进深圳与湖南两地的曲艺文化交流与发展,给来深建设者送上节日的慰问与祝福。
此次展演,著名相声演员大兵携“笑工场”赵卫国、周卫星、黄荣、熊壮、刁子等喜剧湘军,与宝安实验曲艺团、宝安区粤剧粤曲协会一起,给宝安市民和来深建设者带来不一样的节日问候。
据了解,“笑工场”是2009年由大兵发起创立,以青年相声艺术家表演群体为主,长期在长沙坡子街湘江剧院演出。
宝安实验曲艺团则是深圳地区唯一一支曲艺团队,曲艺团和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联合打造了小剧场“开心超市”,为深圳曲艺走向市场化探索了一条新路。
本次展演,宝安实验曲艺团除了献上多个获奖作品外,还送上诗词朗诵 《情系深湘建设者》。
此外,宝安区粤剧粤曲协会的卓佩丽也献上粤曲《卖荔枝》。
值得一提的是,“笑工场”带来相声《K 歌之王》、口技《大阅兵》,以及大兵和赵卫国亲自上演的返场双簧《英雄就义》和相声《向领导汇报》等精彩节目。
第二届宝安漫画节开幕 深圳市民过足“漫画瘾”○ 张伟彬第二届中国·宝安漫画节2018年9月末在深圳市宝安图书馆新馆开幕。
开幕式上公布了第二届“打铁杯”全国漫画大赛获奖名单,其中李伟的《畅聊时光》与本次主题“科技改变生活”高度吻合,被评委一致看好,获得一等奖。
《青面鱼》:“城”“乡”小说中的“时间简史”与“异度空间”

陈再见,藏身于大都市中的“80后”打工作家,他的写作经历堪称传奇励志,他用敏锐的洞察和深度细腻的感悟书写着最多彩、挣扎、质朴的底层生活。
“城”“乡”小说中的“时间简史”与“异度空间”《 青 面 鱼 》文/赵振杰高中辍学的80后作家陈再见,用五年时间从农村代课老师成长为打工文学新星,被评论界认为是继王十月、郑小琼后第三代打工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创作以“湖村”为背景,在新近出版的小说集《青面鱼》中,故事中的人物不仅生活在湖村,也到了城市和县城。
对于自己创作上的变化,陈再见说这不仅是写作视野的扩大,也是自我意识的反省:“我越来越觉得要写好中国的故事,就必须写好县城的故事,犹如贾樟柯最好的电影是‘故乡三部曲’——《小武》《任逍遥》《站台》,光靠这三部电影就可以奠定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的贡献和位置。
我也在试图写出一个中国的县城,至少是岭南的县城。
”关于《青面鱼》,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评论角度:“知人论世”的、文本细读的、精神分析的,“读者接受”的……忖度再三,我决定还是采用一种最笨最原始的“打开方式”——内容分类法。
这本书共收录了陈再见近期创作的六部中篇小说,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前三篇(《蛇类》《母辈》《殊途》)属于乡村题材,后三篇(《弃儿》《鱼生》《天桥》)属于都市题材。
前者承接了农民工“返乡”视角下的“湖村系列”,如《藏刀人》《哥哥》《一日》《少莲》《回县城》等;后者延续的是农民工“进城”视域中的“深圳系列”,如《七脚蜘蛛》《双眼微睁》《微尘》《张小年的江湖》《瓜果》等。
陈再见在这两种文学题材和审美向度上的持续拓展与开掘,使得评论界(包括文学评论、媒体评论、网络评论等)为他和他的作品贴上了一些内涵清楚、边界清晰的标签——打工作家、底层写作、乡土叙事、都市边缘人形象……需要强调的是,我这里所说的“标签”是一个相对中性的概念。
标签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刚出道的“80后”新人而言,在文学起步阶段,被贴上“标签”意味着一种认可与肯定,这是文学创作者进入评论场域和公共视野最便捷、有效的途径,“标签”自身所携带的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文学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认知上的“印随效应”,建立起相对稳固、静态的读者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 《 云南 ,云南》 这部 中篇 ,亦是通过少年 的叙
到 山区 、委身于 老光 棍的女孩 ,她年轻 、怀有 梦想 、 晨露朝花般清新 、神往着云南省 的蓝天 白云 ,在几次
说》 中的玛莱娜那样 ,经历 了极端激烈 的方式 ,但到 说 ,讲述 了女孩云南的悲剧人生 。云南是一个被拐卖
越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 的名字像精心选取 的 笔名 ,实际上却是本名 ,源于一位潮汕母 亲
下一胎 “ 再见”一个男婴的热烈期 盼。如今 力。我认为这是好作家 的基本素养 ,除文学
的他 ,是高产的撰稿人 ( 几年时间里发表了
一
外 ,还需有意识地涉猎音乐 、书画 、电影等
领域 ,即使没有上佳的天赋 ,也要能欣赏 ,
一
是一 帧耐人寻味的文艺青年生存样本。 陈再见没 受过系统 的文学 教育 ,不具
备学院背景 ,这正是他 的优势 和特质。他像
一
、
青春成长与少年心事
丛原野上的花 , 日 精月华地长起来了 ,颜
陈再见 的小说里 ,时常闪动着一双儿童
色鲜亮 ,野气蓬勃 ,散发着扑面而来 、令人 猝不及防的陌生美感 。
底也殊途 同归地消逝了。
《 张小年的江湖》 是陈再见青春叙事 的一部力作 ,
神会 ”的小说 ,阅读 时极 易勾起 “ 那些年” 的童年经
越狱 ”后 ,她 以 “ 杀夫”这一惨烈 的行 为 是隐秘微妙 的少年 心灵史 ,也是 一篇特别让人 “ 心领 不成功 的 “ “ 逃出”了大山 。身处云南的监牢时 ,她奇迹般地获得
四年 ,内心骚 动 不 安 的他 ,偶 然 而 又 必然 地
找到了小说这样一种独特 的倾诉方式 ,他经 庄。后来 ,音乐教师变成了疯姑子 ,反而以 常一动笔就写到了天亮 , “ 单纯 、勤奋 、心 无杂念 、安静 写作 ,像 个 刚学会走 路 的小 “ 正常”的姿态融 进世俗 生活 ,精灵般的双 胞胎女孩则 意外溺 亡于大军河 ,多年以后 ,
了一层 粘稠细滑的奶油 ,飘散 出甜丝丝 的气 味。女记 生命逃离 幽闭空间却进 入到下 一个 牢笼的寓 言 ,是 身
者对张小年那 “ 温 暖的一抱” ,在张小年心里掀起滔天 体 的 自由和精神 的逍遥 难以鱼 熊兼得 的隐喻 ,也是 一
的风浪 ,结尾处 ,女记者再度来到他面前 ,这个 生长 部 男孩 自我反省救赎的忏悔录 。这部 小说 的主角 ,依 于棚 寮区 、流浪时盗窃废品 的男孩 ,用谎 言把 自己塑 然 是美丽的女性他者 ,乡间的少年依 然对美好女性满 造成 一个真正 的男子汉 ,在五味杂 陈中艰难地 完成 了 怀着怜惜 同情却无力拯救 ,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久久
“ 成人礼” 。陈再见笔下 的少年 ,往往 心仪 同一 种类型 难以释怀 。 的女人 ,知性 ,书卷气 ,有教养有文化 ,带着 奇异 的
谁都 曾经年少 ,谁没崇拜过一位高 大俊 朗的叔叔 、一
同样是童 年视角 , 《 藏刀人》却另有 一番风 味 ,
验 :离家 出走 ,豪气 干云 ,白马银鞍 ,浪迹 天涯——
了至高 的精神慰藉 。在我读到 的陈再见作 品中 ,以这
浪漫不羁 的英雄 梦里 ,依然贯穿着少年对成熟女性 的 篇形式最为复杂 、故事最为跌宕 、内蕴最为丰厚悠长。 依恋 ,于是 ,这江湖上并无多少血雨腥风 ,倒像覆 盖 这部小说 里弥漫着罪感 ,充盈着悖论 ,是一则女性 用
பைடு நூலகம்
的眼睛。 《 大军河》通过乡村男孩的所见所
闻 ,讲述 了一个特殊家庭 的遭遇。音乐教师 和她 的一对双胞胎女儿 ,美丽高雅 ,是村庄
里一道迷人 而难 以接近 的景致 。她们 的 白 皙、文弱和艺术气息 ,异质 于蒙昧僻陋的村
他 注定要 写 小说 。青 少 年 时期 的他 , 多愁易感 ,喜读 “ 闲书” ;来深圳打工 的第
百多万字的小说) ,生 活上靠稿 费足以 自
养 ,兼职内刊编辑和图书馆管理员 ,与书籍 能聊上几句。
和文字刻意保持密切联系。在这个被消费主 陈再见的文学 “ 来历 ” ,大抵是源于天
义裹挟 、人人急不可耐 的时代里 ,陈再见不 性里的忧郁感伤 ,源于不甘于平凡生活的一
慌张也不落魄 ,自由写作 、散 漫生活的他 , 份 自觉 ,源于在成片成片的黑暗中 ,孤独地 参悟艺术奥秘 的一种坚定。
孩 ,虽然跌跌撞撞 ,却 无所拘束”——是他 仍让少 年魂牵梦 萦 。一 把光洁 润泽 的小提 对那段 时光 的 回忆 。经历 了大量 废稿 的淬 琴 ,在小说里 回旋出现 ,承担着隐喻和强调
炼 ,他迅速从习作 阶段攀升到真正意义上的
的功能。它雅致而又神秘 ,令少年产生了奇
56
特 的联想 : “ 她们 洁 白的肌肤暴露在外 ,一层 细小的 机 和希望 的世界 。所 以 ,对 于男孩 的谎话 ,想必 读者 毛绒 ,不知怎么 ,我总是想起那是一层刷上去 的油漆 , 就像 她们 的妈妈拥有 的那把小提琴 ,其肌肤有某 种相 并无道 德层 面上的厌 恶排斥 ,反而多了些 贴肉的理解 和宽容 。陈再见 的小说告诉我们 ,男孩 的成长和蜕变 ,
R E A T I O N A 鼎
/新 锐
少年心事与诗人情怀
— —
陈再 见小 说 论
。 蔡
东
深圳 这座魔力无 边 的城 市里 ,从 来都 文学创作。成为 了作家 的陈再见 ,对文学道
不缺少文学的追梦人 ,而陈再见是一个越来
路有着更加清醒和准确 的规划 ,他竭力使 自
己变得宽广 ,广泛地 阅读 ,写读书札记 ,关 注不同门类的艺术 ,培养 良好 的趣味和鉴赏
通之处 ,都美好得有些高傲 ,叫人敬畏 。 ”熟女美妇的 难免伴 随着刻骨而又难以言明的疼 痛 ,就像 他们突然 鲜 丽饱满和少年的生涩糅合交织 ,懵懂 的性 意识混杂 会变得沉默寡言 ,突然变得迷离恍 惚 ,这背后该有多
着伤逝惜美 的哀愁 ,谱就 了一 曲 “ 外来 者之殇 ” 的悲 歌 。小说里美好 的毁灭 ,虽然不像 《 西西里的美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