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至八单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复习资料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复习资料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复习资料课件本文旨在总结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抓住重点,有条不紊的巩固知识、总结所学,从而更好地复习语文课程:一、第一单元:“我的校园”1.学习主题:学习描写有关校园的文字及地点。

2.学习内容:小学校园的基本知识,例如:大门、走廊、食堂、操场等;校园外观景观;学校里有趣的活动;校园活动让人羡慕的元素等。

3.重点:活用描写有关校园的词语;阅读熟悉的校园描写文学作品;运用短文的写作;能够描绘学校的景色。

二、第二单元:“文字训练”1.学习主题:学习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习内容:字形、字义、汉字发展史等;准确、流畅地完成书写巩固;掌握基本的汉字交际运用;能够认读已熟悉的生活用字;阅读熟悉的文字,发现文字的藏义。

3.重点:发挥字的多义性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练习和巩固书写正确的汉字;能够运用文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传说”1.学习主题:学习中国古代的传说神话,增强对历史内容及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

2.学习内容:中国古代传说神话故事包括宋朝的画家、书法家钱某英、沙悟净、白蛇传、水浒传;还有吴承恩的《西游记》;叶椒《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等。

3.重点:能够正确的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尝试以神话传说的元素写出自己的小故事;了解著名文学作品中作者笔下主人公的行为能力、思维特征、品格特质等。

四、第四单元:“古诗文”1.学习主题:探索古诗文的内容主题和文学特点。

2.学习内容:意境之美: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一些雅致的词句表达出作者的美感;内涵丰满: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内容,从自然到社会发展;情节情景:古典诗词选用简洁的文字,通过丰富的比喻表达出情绪和情景;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用人物饱满深刻地描述了英雄人物和典型人物的形象。

3.重点:学习古典诗词中常见比喻;掌握常用词语及古典诗词的句式和格律;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改写或模仿古诗文试试。

(A4纸)历史八上复习提纲

(A4纸)历史八上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硝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二、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导火线):虎门销烟2、结果: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地(香港岛)、赔款、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协定关税。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概况: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战争原因: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

3、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起义(1851-1864):由洪秀全领导,起义军称“太平军”。

第3课收复新疆一、阿古伯侵占新疆:英、俄两国支持阿古伯政权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概况:甲午(1894)年,日本舰队袭击北洋舰队,战争爆发。

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日军曾在旅顺展开大屠杀。

3、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签订双方:中方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内容:割地(台湾等)、赔款(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等。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八国侵华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2、结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

二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重点汇总

二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重点汇总

二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重点汇总一、第一单元1. 识字:认读生字苹果、小猫、狗、书、小、鱼、和、球、我、好。

2. 词语:学习认读“苹果”、“小猫”、“狗”、“书”、“小鱼”、“和”、“球”等词语。

3. 句子:学习认读和书写“苹果红了”、“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小鱼哗哗哗”等句子。

二、第二单元1. 识字:认读生字爷爷、奶奶、小、去、了、家、在、干、净、昨、天。

2. 词语:学习认读“爷爷”、“奶奶”、“小去”、“了家”、“在干”、“净昨”、“天天”等词语。

3. 句子:学习认读和书写“爷爷在干活”、“奶奶在擦桌子”、“小狗去了家”等句子。

三、第三单元1. 识字:认读生字大、牛、马、兔、喜欢、吃、草、和、胡萝卜、个。

2. 词语:学习认读“大牛”、“马兔”、“喜欢吃”、“草和”、“胡萝卜个”等词语。

3. 句子:学习认读和书写“大牛喜欢吃草”、“马兔喜欢吃胡萝卜”等句子。

四、第四单元1. 识字:认读生字云、风、早操、的、这、他、们、她、是、老师。

2. 词语:学习认读“云风”、“早操的”、“这他们”、“是老师”等词语。

3. 句子:学习认读和书写“云风在吹”、“早操的时候”、“他们是老师”等句子。

五、第五单元1. 识字:认读生字门、窗、打开、来、了、新、同学、了、一、早上。

2. 词语:学习认读“门窗”、“打开了”、“来了”、“新同学”、“一早上”等词语。

3. 句子:学习认读和书写“门窗打开了”、“新同学来了”、“一早上风很大”等句子。

六、第六单元1. 识字:认读生字花、开、了、美、丽、香、多、颜色、红、黄。

2. 词语:学习认读“花开了”、“美丽的”、“香多颜色”、“红黄”等词语。

3. 句子:学习认读和书写“花开了很美丽”、“香气很多颜色很鲜艳”等句子。

七、第七单元1. 识字:认读生字树、叶、绿、鸟、歌、天空、和、唱、高、枝。

2. 词语:学习认读“树叶”、“绿鸟”、“歌天空”、“和唱”、“高枝”等词语。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梳理1-8单元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梳理1-8单元

第一单元:诗歌的魅力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欣赏诗歌、诗歌的基本特征、诗歌的意境等等。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老师可以通过朗读优秀的诗歌作品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诗歌中所蕴含的美,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它们既来源于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又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常见的成语,并通过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成语的起源和故事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成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谚语故事谚语是口头传统文学的一种形式,它简洁明了,具有深刻的智慧。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常见的谚语,并通过谚语故事了解谚语的意义和用法。

老师可以通过讲述谚语的故事和分析谚语的内涵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谚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动物或物品为主人公,用以寓教于乐的文学作品。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了解寓言的结构和特点。

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分析故事的寓意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领略寓言的智慧,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第五单元:识字技巧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识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一些识字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偏旁部首、结构规律、音形规律等。

通过这些识字技巧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识字,为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六单元:诗词鉴赏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通过鉴赏这些诗词了解其文学特点和情感表达。

老师可以通过朗读诗词、讲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含义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领略诗词的美,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它们既是文学艺术的典范,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导语:】这篇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的文章,是作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一新闻两则毛泽东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阵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阵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据南阳。

3、新闻常识: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大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3.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4、仔细揣摩有特别意味的语词,如“不料”等。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斗争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充满着胜利的自豪感。

5、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气力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芦花荡孙犁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全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强,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情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8单元全册知识点汇总(期末总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8单元全册知识点汇总(期末总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8单元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复习卡一、认rèn 一y i 认rèn,连lián 一y i 连lián。

二 三 四 五 二、看kàn 图t ú 选xuǎn 字z ì,打d ǎ“√”。

(人 云) (地 他)(目 日)(月 风)三、用yònɡ“ ”圈quān 出chū 前qián 面miàn5 课k è 中zhōnɡ 学xué 过ɡuò 的d e 字z ì。

四、看kàn 图t ú 猜cāi 字z ì,在zài 正zhènɡ 确què 汉hàn 字z ì 后hòu 面miàn 的d e 括kuò 号hào 里l ǐ 画huà“√”。

五、看kàn 图t ú 片piàn ,写xiě 汉hàn 字z ì。

六、读d ú 一y i 读d ú,连lián 一y i 连lián。

站如松 坐如钟 行如风 卧如弓七、背bèi 一y i 背bèi,写xiě 一y i 写xiě。

1. 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 下,日月照今古。

2. 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 。

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第一单元复习卡参考答案二、云 他 目 风 五、一 三 八 十口 耳 手 日 田 禾 火 虫 云 山七、1.一 二 三 上2.云 虫 山√ √ √ √第二单元复习卡一、照zhào 样yànɡ 子z i,写xiě 一y i 写xiě。

二、写xiě 出chū 下xià 列liè 韵yùn 母m ǔ 或huò 声shēnɡ 母m ǔ 对duì 应yìnɡ 的d e 整zhěnɡ 体t ǐ 认rèn 读d ú音yīn 节ji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一、英法侵华与火烧圆明园1.原因: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英)和“马神甫事件”(法)。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3.条约(1)英法美俄:《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4.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抢劫、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加赔款额。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瑷珲条约》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三、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一、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经过1.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开始的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3.定都天京:攻占南京4.《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目的: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干涉并与袁世凯相勾结四、辛亥革命的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经过:1911年12月,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到八单元知识整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到八单元知识整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到八单元知识整理以下是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的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包括《稻香》、《春晓》、《太阳》、《花之歌》等课文的重点词语。

2. 理解《太阳》一课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学习《春晓》一课的押韵和意境。

4. 了解《稻香》一课的乡村生活气息和情感表达。

5. 掌握《花之歌》一课的想象和语言风格。

第二单元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包括《古诗词三首》、《文言文二则》、《窃读记》等课文的重点词语。

2. 理解《文言文二则》中的重点词句和文章主旨。

3. 学习《窃读记》一课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

4. 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5. 掌握《匆匆》一课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第三单元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包括《那个星期天》、《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等课文的重点词语。

2. 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3. 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课的论证方法和语言风格。

4. 了解《那个星期天》一课的情感表达和叙事手法。

5. 掌握《灯光》一课的情感表达和细节描写。

第四单元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包括《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我的童年》等课文的重点词语。

2. 理解《表里的生物》一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学习《我的童年》一课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

4. 了解《文言文二则》中的重点词句和文章主旨。

5. 掌握《童年的发现》一课的幽默和讽刺手法。

第五单元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包括《太阳》、《松鼠》、《鲸》、《风向袋的制作》等课文的重点词语。

2. 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包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3. 了解不同类型说明文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如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等。

4. 学习如何写一篇条理清晰的说明文,并能够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 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如太阳的特点、松鼠的生活习性、鲸的分类等,提高阅读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复习资料音:正(zhēng)午排山倒(dǎo)海踌(chóū)躇(chú)逶(wēī)迤(yí)旮(gā)旯(lá)沏(qī)茶笤(tiáo)帚石碾(niǎn)殉(xùn)职拟(nǐ)定奔赴(fù)擎(qíng)着诞(dàn)生瞻(zhān)仰磅礴(bó)远征难(nán)只等闲(xián)岷(mín)山尽(jìn)开颜近义词磅礴(雄伟)等闲(平常)率领(带领)宣告(宣布)检阅(检查)挺立(耸立)汇集(聚集)庄严(庄重)鼓舞(鼓励)诞生(产生)欢跃(欢腾)飘拂(飘动)悲伤(悲痛)安慰(问候)踌躇(犹豫)繁忙(忙碌)眷恋(留恋)破格(破例)商量(商议)耽误(耽搁)干扰(打扰)诚恳(诚挚)旮旯(角落)转移(移动)操劳(劳累)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端端正正(工工整整)反义词逶迤(笔直)挺立(弯曲)汇集(分散)庄严(轻浮)肃静(喧哗)诞生(毁灭)悲痛(欢喜)尊重(轻视)安慰(责备)繁忙(清闲)商量(独断)诚恳(虚伪)端详(扫视)特殊(一般)端端正正(歪歪扭扭)句子把反问句改陈述句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局面。

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我们吃的穿的,没有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对句子的理解。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⑶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直奔”反映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喜悦之情。

⑷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国家领袖都充满了崇高与爱戴之情。

⑸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这是群众心里的光明。

第七单元复习资料音不可估量(liang)灰烬(jin)瑰(gui)宝绷(beng)得紧紧的嗖(sou)磨(mo)盘坠(zhui)入骨髓(sui)沉着(zhuo)豪迈(mai)一刹(cha)那诸(zhu)葛亮掷(zhi)手榴弹玲珑(long)剔(ti)透悄(qiao)然落地斩(zhan)钉截铁句子有还有超市里有生活用品,还有学习用品。

是也是她是我的母亲,也是我的启蒙老师。

多么多么小河是多么宁静,多么迷人。

句子理解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

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

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

第一次是作者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一笔一画地写,很认真也很吃力;他先用闽南语,再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教得非常认真。

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这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恶。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的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但是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忘记祖国,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所以,台湾刚“光复”,师生们就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作者走进教室跟师生一起读这句话。

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师生们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

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第三次出现,是作者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画像后激动地说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这里又一次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他们不许中国的孩子了解自己祖国历史上的伟人,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

“一定要领我去”、“中国自己的”这普普通通的几个字,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学校礼堂里的历代中国伟人画像中,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看着听着,此时此刻,作者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学校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所以眼睛湿润了。

“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⑤“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这时的全部感情了。

用反问句说,就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第六组复习资料音瓦砾(li)砸(za)数落(luo)糟(zao)糕供(gong)养龟(jun)裂腼腆(tian)歧(qi)途怔(zheng)住坠(zhui)入倚(yi)在敬(jing)仰混(hun)乱角(jiao)落血(xue)丝谨(jin)慎挨(ai)近兴(xing)奋几行(hang)几(ji)乎埋(man)怨誊(teng)写近义词伤害——侵害漂亮——好看坚定——坚决挖掘——发掘顿时——立刻肯定——确定危险——危急开辟——打开连续——延续耽误——耽搁疲惫——疲乏忙碌——繁忙赞扬——赞颂自豪——骄傲奇妙——奇巧谨慎——小心鼓励——勉励严厉——严酷歧途——歧路慈祥——慈爱假如——如果滚烫——滚热熟悉——熟识普通——一般冷漠——冷淡埋怨——抱怨昔日——往日悲痛——悲伤敬仰——敬重满怀信心——信心百倍反义词漂亮——丑陋漆黑——明亮坚定——动摇危险——安全肯定——否定连续——中断立刻——迟缓忙碌——清闲赞扬——责难自豪——自卑敬仰——鄙夷谨慎——放肆精彩——糟糕严厉——慈祥虚弱——强壮滚烫——冰凉失常——正常熟悉——陌生骄傲——谦虚普通——特殊赞赏——批评绝望——希望幸福——痛苦漆黑——光明得意扬扬——垂头丧气对句子的理解。

1、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了。

”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

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

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2、无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反复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3、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

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4、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