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2.1物质的量实验中应用(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2.1物质的量的单位__摩尔1教案必修1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2.1物质的量的单位__摩尔1教案必修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课题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1物质的量、摩尔的含义
2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使用
依据:考纲
了解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教学
难点
运用摩尔质量进行简单计算
依据:‘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历年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含义
3、独立订正答案。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阅读教材11-13页,完成课后练习A组(同桌检查并签字),思考练习B组题(要求有痕迹)。
2、熟记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的概念(组长检查)。
3、完成预习习题卷(上课抽查)
让学生明确下节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自主学习。
7.
1..物质的量
2.阿伏伽德罗常数
3.摩尔质量
教师针对
1学生提出的问题
2本节重点难点3易错点、拓展讲解、知识整合
1提出疑问
2讨论思考
3提出的问题
4总结并记录
训练学生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的思想
10
5.
目标
检测
随堂测试小卷
1、巡视学生作答情况。
2、公布答案。
3、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1、小考卷上作答。
2、给出标准答案同桌互批。
2描述以上概念的相互联系
二、能力目标
运用摩尔质量进行简单计算
理由:
依据会考、高考考纲得出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高中化学 开学第一周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2节 化学

高中化学 开学第一周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2节 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意义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摩尔质量与质量之间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本节课我们通过由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为例,分别从宏观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再从一滴水含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12克碳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引出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存在一定数量上的关系。

而物质的量就是将这两者联系到一起的桥梁。

然后对今天的重要知识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及应用物质的量时应注意的问题的学习。

并通过动画得到摩尔粒子数和宏观之间的关系,得到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任何一摩尔物质的质量的求算,我们得到摩尔质量的概念。

课件通过图片的形式引入新课,动画的方式进行微观探究更清晰的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个转变,通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建立集合的概念引出摩尔这一单位及使用范围,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通过推算得出摩尔质量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推理,归纳,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新课引入】C + O 2 === CO 2从宏观上看是宏观物质: 12克炭 32克氧气 44克二氧化碳 从微观上看微观粒子: 1个碳原子 1个氧分子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一滴水含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12克碳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存在一定数量上的关系。

那么这种关系是通过什么来练习在一起的呢,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的学习内容,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见课本图表)一、物质的量1. 定义: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知识梳理2.符号:n3.单位:摩尔4.计量对象: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等所有微观粒子及他们的特定组合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讲解】那下面来看下物质的量的单位[投影] 【播放动画视频】讲解动画得出结论知道摩尔的标准、符号、表示方法1、标准:1摩尔粒子集体所含粒子数与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2、符号:mol3、表示方式: X mol H2SO4在应用物质的量时应注意(1)“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开。

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物质的量实验中应用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物质的量实验中应用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丁达尔现象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CO2、NO2、Mn2O7、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C.漂白粉、水玻璃、铝热剂均为混合物D.熔融状态下,CH3COOH、NaOH、MgCl2均能导电2.某科研小组利用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含Fe2O3、SiO2、Al2O3等杂质)制备重要的化工原料纳米Fe2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煅烧前硫铁矿粉碎的目的是__,硫铁矿煅烧得到的气体需回收,该气体在工业上的主要用途是__。

(2)用稀硫酸浸取硫铁矿烧渣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浸取后过滤得到的滤渣的化学式为__。

(3)加入FeS2的主要目的是还原滤液中的Fe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反应中每消耗1molFeS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检验Fe3+是否完全被还原,应选择__(填标号)。

A.KMnO4溶液B.K3[Fe(CN)6]溶液C.KSCN溶液(4)加FeCO3调溶液pH到5.8左右,其目的为__。

(5)加入NH4HCO3生成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若煅烧得到160g纳米Fe2O3,则消耗的气体和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3.下列石油的分馏产品中,沸点最低的是A.汽油B.煤油C.柴油D.石油气4.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如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右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aCl是非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5.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 -49.0kJ②CH3OH(g)+12O2(g)→CO2(g)+2H2(g)+192.9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H3OH完全燃烧放热192.9kJ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Q的Q<192.9kJ6.钒及其化合物在特种钢材的生产、高效催化剂的制备及航天工业中用途广泛。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及含义。

2.理解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一、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单位(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用符号n 表示。

“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为专用名词,不可任意加减字,既不是物质的质量,也不是物质的数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2.阿伏加德罗常数根据表中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入表中空格内:通过上表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12g12C所含的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

(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kg12C所含的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个,用符号N A表示。

(2)物质若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个微粒,其物质的量为1mol。

(3)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N A,约为6.02×1023mol-1,其单位是mol-1。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 )(2)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物质的量描述对象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 )(4)1mol氢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2mol电子( )(5)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答案(1)×(2)×(3)√(4)×(5)×解析物质的量是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的是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多少,而不表示物质的质量,也不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数目。

高中化学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711061125.doc

高中化学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711061125.doc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1.2.1 物质的量实验中应用(第1课时)教案

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1.2.1 物质的量实验中应用(第1课时)教案
10分钟
3。


讲 评
教材P17(1/2/4)
1突出概念准确性
2突出公式简单套用
1、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对学生的展示和评价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3、要对学生不同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给出准确的评价,总结.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材P17(1/2/4),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统一答案.
派代表说出答案。
其他组给予评价(主要是找错,纠错)
7.


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计算的基本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知、未知量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4)写出答案。
2.弄清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2)单位问题: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二、物质的量浓度
1、含义:
2、符号
3、单位
4表达式:
5注意事项:①字母的含义②体积的单位
量在实验中应用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1描述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2总结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依据:考纲
了解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
难点
1总结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推论
2研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依据:‘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历年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1在具体问题中探究概念的使用.
2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10
4.


提升
三、常用计算
1公式
2稀释
3换算
教师针对

秋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1.2.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

秋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1.2.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

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1.2.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1.2.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1.2.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学习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的定义、符号及其单位摩尔的定义、符号等,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物质的量形成一定的印象.2、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预习导学】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____________。

表示____________。

物质的量单位是_____,简称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

2、阿伏加德罗常数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__________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__________个,把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该物理量用符号_______表示.3。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粒子数是通过_________联系起来的。

它们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其中n 表示___________,N A是_________,N是_________。

4.摩尔质量(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符号为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 g/mol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2)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知识讲解】1971年第14次国际计量大会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和符号1、定义:表示物质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3)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与离子的检验。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1)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2)物质的量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课前准备实验用品:所用课件:①有关知识归纳与比较的表格与网络图。

②有关分离提纯的实验装置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我们学习化学就必须先从实验中来学习它。

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这些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等。

推进新课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投影][分析]过滤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一贴、二低、三接触”,如下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层部分轻轻接触;倾倒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璃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 ‘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历年会 考、高考的必考内容 理由: 依 据 会 考、高考 考纲得出
学习 目标
二、 能力目标 利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相关计算
教具 教学 环节 1. 课 前 3 分钟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教辅 P9 笃学一
1 巡视做答情况 2 评价自学结果 3 板书本节重点
1、验收学 生自主学
10 钟

内容完成情况。 习 的 结 果 2、 学生互相补充、 2 、 解 决 自 评价。 3、 质疑、解答。 主学度 3. 做 议 讲 评 教材 P17(1/2/4) 1 突出概念准确性 2 突出公式简单套用 1、巡视学生的完 成情况。 2、对学生的展示 和评价要给予及 时的反馈。 3、要对学生不同 的解题过程和答 案给出准确的评 价,总结。 1、 学 生 先 独 立 完 成 教 材 1 在具体问 题中探究 概念的使 用。 2 加深对公 式的理解。 10
8. 课 后 反

6布 置下 节课 自主 学习
1、 阅读教材 16 页, 2、 完成 教辅 P9 笃学二 A 层(同桌检查并签字 思考 慎思 3 B 层(要求有痕迹) 。
让学生 明确下 节课所 学,有 的放矢
2、熟记物质的量浓度配制的步骤(组长检查) 。
任务
进行自 主学 习。
7. 板 书
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计算的基本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知、未知量 (3)列出比例式求解 x。 (4)写出答案。 2.弄清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2)单位问题: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二、物质的量浓度 1、含义: 2、 符号 3、 单位 4 表达式: 5 注意事项:①字母的含义 三、常用计算 1 公式 2 稀释 3 换算 ②体积的单位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
课题 教学 重点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 1 描述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2 总结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课时 1 课型 新授
依据:考纲 了解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 难点
1 总结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推论 2 研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一、 知识目标 1 说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 写出公式、指出适用范围
训练学生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的思想
10
5. 目标 检 测 随堂测试 教辅 P10 (例 1、体验 1)
1、 巡 视 学 生 作 答情况。 2、 公布答案。 3、 评 价 学 生 作 答结果。
1、 小考卷上作答。 检 查 学 生 2、 同桌互批。 对本课所
5
3、 独立订正答案。 学 知 识 的 掌握情况。
1 课代表公布答案 3 互批、订正答案
1。重点知 识强化记 忆 2 积累易错 知识。 3 分钟
一、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 2.承 接 结 果 验中的应用 1 计算的基本步骤: 2. 应注意的问题 (1)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 纯物质之间的量的关 系。 (2)单位问题:上下
就板书的本节内 容灵活提问
1、 通 过 回 答 问 题 学生展示预习
P17(1/2/4), 然 后以小组为单 位统一答案。 2、 派 代 表 说 出 答 案。 3、 其 他 组 给 予 评 价(主要是找 错,纠错)
4. 总 结 提升
三、常用计算 1 公式 2 稀释 3 换算
教师针对 1 学生提出的问题 2 本节重点难点 3 易错点 拓展讲解、 知识整合 1 提出疑问 2 讨论思考 3 提出的问题 4 总结并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