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mai学龄前先心病患儿主要照顾者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儿被发现了有先天性心脏病,据科学调查,约占了活婴的0.9%,而且发病率比较早,如果在缺氧的症状下,这种病情况就会更加地严重,甚至还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进行进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的手术,因为患儿手术前后会产生心理的应激反应,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患儿手术前后的一些不良反应,那么就需要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护理,这样才能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文根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手术前后的状态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应激反应【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91-02前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为手术对手术环境会产生一些负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方面的护理,从而帮助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和康复,医护人员一定要观察患儿的一些不良情绪的程度,从而促进患儿身心健康恢复,通过研究发现患儿术的反应性和配合治疗的程度以及术后的进食量,通过相应的护理之后,患儿的术后反应性和配合治疗的程度也是明显变好。
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方面的特点先天性心脏病患长期是与疾病相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已经不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样进行生活,由于孩子从五、六岁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那么在这个时候,疾病就会对患儿的个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由于疾病的原因,患儿家庭的家长们会对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过多的溺爱和保护,因此会使患者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这种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如果到了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以南方医院为例,回顾分析80 例先天性患儿的一些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有79 例先天性患儿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儿的一些不良情绪已经没有了,除了1 例病情严重出现死亡的情况,其它的患儿基本是痊愈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患儿的心理和身体的恢复,这样可以迅速地增加患儿的一种舒适感。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环境因素探析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环境因素探析目的对引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方法将笔者收集的2011年~2016年期间的422例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孕早期接触化学物质228例(54%),孕早期未补充叶酸201例(47.6%),父亲孕前吸烟饮酒214(50.7%),孕早期感冒及其他病史195(46.2例),先兆流产史164(38.9%)。
结论导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孕早期化学物质接触、孕早期未补充叶酸、父母孕前吸烟及饮酒、孕早期感冒、先兆流产等。
要降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就要提高和深化对危险环境因素的认知,孕期要避免暴露于相关危险因素,医疗部门必须加大宣传,以全面降低儿童病死率,促进我国优生优育。
标签: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环境因素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s,CH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特别是对于新生儿而言,更为常见和普遍。
此外,每年患病儿童的数量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儿童的健康和生命[1]。
一旦儿童患有了CHD,也会给家庭带来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同时社会也会受到很多不良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CHD的认识,从而有效预防、并进行及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对CHD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数都认为CHD的患病因素主要包含四大类,分别是遗传因素、母亲方面、表观遗传因素及周围环境因素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笔者从医自2011月~2016年期间收集的0~12岁的CHD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422例,包括了男孩225例,女孩197例。
对患儿统一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手术等,被确诊为CHD。
1.2 方法对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照料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照料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家庭照料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对0~3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家庭照料者,运用自编调查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同时对124名CHD患儿家庭照料者及120名社会健康人群分别评定两组的生活质量。
结果:家庭照料者的生活质量较健康人群低(P<0.01),家庭照料者生活质量女性低于男性(P<0.01),家庭月收入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低收入者。
结论:家庭照料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其中家庭月收入、患儿体质、患儿年龄、家庭照料者性别等因素是影响本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照料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家庭照料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照料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了解患儿家庭照料者当前的生活质量状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旨在为下一步有计划、有针对性、合理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提高家庭照料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抽取2009年8月~2012年7月124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照料者为研究组,患儿年龄0~3岁。
入选标准:由临床医生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直系亲属,每1个患儿取1名照料者,年龄必须满18岁,照顾患儿时间3~36个月,为主要照顾者。
其中男34例,女90例,年龄21~50岁。
对照组入选标准:从社区健康人群中随机选取120例为对照组,其家庭成员及本人均无严重躯体疾病,其中男50例,女70例,年龄23~50岁。
两组的年龄、婚烟状况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研究工具:①患儿家庭照料者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收集与患儿的一般家庭资料及其出生后的健康状况,了解照料者照顾患儿时间、对患儿病情了解情况、对疾病及护理相关知识等。
每个条目设几个相关选项,患儿家庭照料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多项。
通过X2检验分析其家庭照顾者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浅谈儿科护理工作的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

浅谈儿科护理工作的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儿科患儿由于认知差、年龄小、自制力差等方面的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影响患儿的治疗和恢复。
为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专科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在护理过程汇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和态度,充分保证对患儿的护理质量。
1 儿科护理中影响安全的因素1.1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原因1.1.1工作态度问题护理人员长期在纷繁嘈杂的环境下工作,加之工作量大,长期倒班加班,身心疲惫,对工作失去耐性和积极性,以致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主管医生,造成病情延误。
或是不严格执行医嘱,未认真执行审查制度,出现给药和输液错误等等。
1.1.2操作技术不熟练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经验、操作技能,心理能力和专业技术参差不齐,导致护理不到位。
其中最常见的是静脉穿刺,由于儿童的血管偏细、部分血管条件差,影响护士技术发挥,造成穿刺失败。
1.1.3护理记录不完善护理记录是重要的临床资料。
在护理工作中存在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涂改严重、记录数据不准;资料过于主观,不能反映患儿病情的变化过程;与医生记录不符合,或是过度依赖医生所写的病程记录,一味地照抄、照写及缺乏对患儿疾病的专业判断力,都会影响着儿科护理工作的进行[1]。
1.2医护患沟通不足1.2.1与患儿家属缺少交流护士由于工作繁忙缺乏沟通时间,易忽视一些特殊操作和药物应用及生命体征的检测时与患儿家属的交流。
例如:小儿的输液滴速应根据病情及药物的性质不同,护士会适当调节滴速,在输液过程中,遇到患儿用力、哭闹或更换体位时,有时会发生滴速改变,这时护士没有加强巡视,家长不询问护士自行调节,结果引发肺水肿,影响患儿的治疗与愈后。
1.2.2与医生缺乏沟通医疗与护理在临床上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护理人员与患儿每天接触时间最久,了解患儿信息较多,如不能将患儿的每天的动态详细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错过某些细节,使诊断与治疗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甚至出现医疗事故。
住院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护理负担的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住院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护理负担的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住院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的护理负担的状况,明确照顾者护理负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个体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本溪市中心医院的心内科住院患者中,以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共379名进行测量。
结果:本研究得出冠心病患者照顾者的护理负担程度较重;护理负担与时间打扰、经济影响、健康影响、持续照顾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护理负担与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照顾者自尊是照顾者护理负担的影响因素。
结论:1、住院冠心病患者照顾者的护理负担程度较重。
2、主观照料负担对护理负担有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照顾者的自尊是照顾者护理负担的有效影响因素,而自尊是护理负担的保护性因素。
应针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展分级管理以及增强照顾者的自尊来缓解住院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护理负担的发生。
关键词:住院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护理负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生活节奏和压力的加快,心血管危险因子如肥胖、糖尿病、运动减少等均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1-3],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心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位慢性疾病[4]。
在我国大部分的护理任务落在患者家属的身上。
而冠心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疾病特点,它给家属照顾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和护理负担的产生。
而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照顾者的护理负担[5]。
减少患者再住院的几率[6]。
因而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的心理健康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溪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病房的冠心病患者家属照顾者。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心内科住院,医生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照顾者;照顾者的照护对象为1人;患者住院时间超过5天;承担照护患者的主要任务,照护时间最长的照顾者。
排除标准:与患者是雇佣关系的照顾者;照顾者有精神疾病病史。
先心病患儿母亲育儿感受质化研究分析

先心病患儿母亲育儿感受的质化研究与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育儿感受。
方法:采用质化研究法,对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在患儿出院后半年进行访谈。
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的育儿感受:疾病不确定感、喂养困难、负担感、负罪感、自我育儿知识不足产生的无助感、对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和转归不理解导致的混乱与不安。
结论: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的育儿感受,指导医护人员为该群体患儿的母亲提供支持和个性化护理。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母亲;育儿感受;质化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发病率为活产儿的5‰-8‰左右,早产儿的发生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的发生率为活产儿的10倍【1】。
先心病患儿的父母,尤其是母亲,除了担负孩子的养育、照顾责任外,还承受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常常被许多问题所困扰。
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法,了解先心病患儿出院半年内母亲的育儿感受,为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012年2月-2012年10月,符合抽样标准的先心病出院患儿10例,遵照自愿的原则进行访谈。
患儿年龄6月-5岁,平均(1.6±0.8)岁,母亲年龄17-43岁,平均(26.1±4.1)岁,文化程度:小学2名,初中3名,高中2名,大专及以上3名。
有工作3名,间断工作4名,无工作3名。
1.2 研究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预先制定访谈提纲,在患儿出院后半年,由笔者上门进行访谈,主要内容:孩子患先心病后的感受、孩子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哺育困难和困扰、希望得到的帮助等内容进行访谈,时间约40分钟,采取录音或笔记的方式。
对访谈资料进行阅读、提取、整理、汇总、分析、归纳。
2 结果通过对10名母亲的访谈,将资料进行整合,结果如下:2.1喂养困难与患病不确定感2.1.1对疾病诊断不确定感2名母亲在患儿新生儿期,对医生建议未予采纳。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照顾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照顾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分析张丹丹; 蒋方莉; 杨绘绘【期刊名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年(卷),期】2019(014)003【总页数】2页(P280-281)【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照顾者; 健康教育需求【作者】张丹丹; 蒋方莉; 杨绘绘【作者单位】[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生率可达0.7%,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及生命安全。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良好的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患儿术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但患儿家长对健康管理认知不足,往往不利于患儿术后康复质量[1]。
本研究通过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提供高质量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7月期间在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0例,所有患儿均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且无其他疾病。
每名患儿选取1名长期照顾患儿的家长作为本研究调查对象。
在420名患儿家长中,男性220例,女性200例;年龄22~45岁,平均(34.6±2.4)岁;均高中及以上学历。
所有家长均对本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者,言语理解功能障碍及沟通障碍者,调查期间患儿死亡以及调查资料不全者。
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疾病特征、护理特点、实际临床情况,并参考万方、知网等平台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该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家长对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如一对一宣教、借助健康教育手册、图册、视频、微信群等方式;第二部分为健康教育内容调查,包括术前检查及准备事项、疾病危险因素、手术时机选择、手术过程、效果及预后、术后并发症情况、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出院健康知识、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情况、费用及报销政策、术后预防接种以及日常卫生健康知识。
该调查问卷内容有效度(CVI)为0.91,试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hs α为0.87。
儿科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儿科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作者:赵凤霞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54-01儿科疾病季节性强,周转快,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业务技术难度大,儿科护理对象除了患儿,更多涉及到的是患儿的家长,患儿处理能力差,需成人监护。
因此,儿科开展健康教育,与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密切相关,掌握儿科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 影响儿科健康教育的因素1.1 儿科护理工作自身存在因素的影响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家长要求高,护理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
静脉治疗耗时多,患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因患儿好动,致针头脱出需重新穿刺。
用药复杂,用药量小,输液速度要求严格。
治疗护理时间护患不易同步。
在常规治疗时间内,患儿可能在进食、排泄、睡眠、游戏,打乱正常工作程序。
基础护理量大,需占用大量的时间。
另外,儿科疾病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护士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儿科急危重症患儿多,难以把握教育时机。
1.2 患儿自身因素的影响患儿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要求;患儿自制能力差,使健康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3 陪护人员多、不固定及陪护人员文化层次的影响患儿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需家长帮助完成,其需求也要家长代为表达。
陪护对患儿照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独生子女多,一个患儿3~4名陪护轮流换班,他们共同了解的是患儿的生活习惯,而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情况缺乏连贯性的认识,不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
陪护人员知识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传播和实施。
1.4 护士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设置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护士没有系统地接受健康知识的学习,毕业后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也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护士既缺乏自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理念,也缺乏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护士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2 先心病患儿主要照顾者 负担得分 情况
8 2名 主要照顾 者
状况、 职业 、 家庭 月 收入 、 与患 儿 关 系 、 每 天 照顾 时 间 等。 ( 2 ) Z a r i t 照顾 者负担量表 ( Z a r i t C a r e g i v e r B u r d e n I n t e r v i e w, Z B I ) J :
8 2名主要照顾者 负担得分 4 1 — 7 8分, 平均( 5 6 . 9 3 + 8 . 1 3 ) 分, 其 中中度 负担者 5 2 例, 占
进行 问卷调查 , 分析 其主要影响 因素 。结 果
6 3 . 4 %, 重度 负担者 3 0例 , 占3 6 . 6 %。不 同性别、 年龄段 及婚 姻状况照顾 者 负担得 分差 异无统 计学意 义( P > 0 . 0 5 ) ; 不 同文化 程度 主
2 结 果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 的出生缺 陷之 一 , 成为 围产儿 死亡 和
儿 童 死 亡 的 主要 原 因 。 目前 手 术 治 疗 是 先 心病 患 儿 主 要 的治 疗
手段 。随着 医疗 技术水平 的发展 , 先 天性心 脏病 外科治 疗呈 现 低龄化 的趋势 _ 1 ] 。本研究通 过对 8 2例 学龄 前先 心病患 儿及 主 要照顾者负担进行 问卷调查 , 探讨 其主要影响 因素 , 为制定有针 对性 的护理 干预措施 , 减轻 主要照顾者 的负担 提供 依据。
除不 同年龄段患儿 主要 照顾者 负担 得分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外, 不 同性别 、 是否 独生子女 患儿 主要照顾 者负 担得分 差 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 见表 1 。两两 比较发现 , 婴儿期 得 分高于学龄前期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 ( 分。 ± s )
当代护士 2 0 1 5年 1 1月下旬刊
・ 2 3・
※调 查 分 析
N g ma i学龄 前 先 心病 患儿 主 要 照顾 者 负担 及 影 响 因素分 析
奉 华艳
摘要 目的 探讨 N g m a i学龄前 先心病惠儿主要照顾者 负担及 影响 因素。方法 选择 8 2例 学龄前先心病 患儿及主要 照顾者 负担
,
1 . 1 对象
于2 0 1 2年 3月 一 2 0 1 3年 5月对 在本 院接受 手术 治
女7 1 例( 8 6 . 6 %) ; 年龄 2 5 ~ 6 6岁 , 平均年龄 ( 4 O . 6 ± 1 2 . 5 ) 岁; 文
疗 的先心病 的学 龄前患 儿及 主要照顾 者进行 调查 。纳入标 准 : ( 1 ) 确诊 的先心病 患儿 , 首次接受 手术治疗 。( 2 ) 照顾者 与患儿
1 . 2 方 法
1 %), 其他 2 例( 2 . 4 %) ; 离退休 2 7例 ( 3 2 . 9 %) , 在职 3 1 例( 3 7 . 8 %), 其他 2 4例 ( 2 9 . 3 %) ; 家庭月 收入 1 0 0 0元 以下 1 5例 ( 1 8 .
3 %) , 1 0 0 0~3 0 0 0元 3 9例 ( 4 7 . 6 %) ,3 0 0 0元 以上 2 8例 ( 3 .
要 照顾 者得 分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P < 0 . O 1 ) 。结论 在本研 究 中, 惠儿年龄 、 主要 照顾 者的文化程度 、 每天 照顾 时 间是影 响主要 照 顾 者 负担 的主要 因素 。护理人 员应据此制定有针对性 的护理 干预措施 , 减轻主要 照顾 者的 负担 。
关键 词 : 先心病 ; 学龄前 ; 照顾者 ; 负担 中图分 类号 : R 4 7 3 . 7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5 ) l 1 — 0 0 2 3 — 0 3 和统计分析 , 方法包括统计描述 和多元线性逐 步回归分 析。
化 程度 初中及以下 2 6例 ( 3 1 . 7 %) , 高中或中专 1 6 例( 1 9 . 5 %)、 大专及 以上 4 0例 ( 4 8 . 8 %) ; 未婚 2例 (2 . 4 %) , 已婚 7 8例 (9 5 .
有亲属关系 , 并且照顾时 间最长 ; 年龄大于 1 8岁 ; 自愿参 与本调 查 者 。排除标准 : ( 1 ) 患儿 合并 有其他 器 质性疾 病 ; ( 2 ) 领 取报 酬 的照顾者 或合 并有躯体疾病者 。
1 对 象 与 方 法
2 . 1 一般情况
2 . 1 . 1 患儿一般情况
先心病 患儿 8 2 例, 其中男 5 o 例( 6 1 . O %) ,
女3 2例( 3 9 . 0%) ; 年龄最小 3 个月, 最大 5岁 , 平均年龄 ( 2 . 7 6  ̄
1 . 4 4 ) 岁; 独生子女 2 7例 ( 6 9 . 5%) , 非独生子女 2 5例 ( 3 0 . 5 %) 。 2 . 1 . 2 主要 照顾者 一般情况 主要 照顾 者 中男 1 1例 ( 1 3 . 4 %)
1 %) ; 每天 照顾时间小于 8小时 2 8例( 3 4 . 1 %) , 8 ~1 2小时 4 7例 调查工具包 括 : ( 1 ) 一般情况 问卷 : ① 患儿性
( 5 7 . 3 %) , 1 2小 时 以上 7例 ( 8 . 5 %) 。
1 . 2 . 1 调查工具
别、 年龄 、 是否独生子 女 ; 主要照顾者性别 、 年龄 、 文化程度 、 婚姻
评定 主要照顾者 的护理 负担常用量表 , 采用 0 ~ 4分 5级评 分 的
负担得分 4 l ~ 7 8 分, 平均 ( 5 6 . 9 3 ± 8 . 1 3 ) 分, 其 中中度 负担者 5 2
例, 占6 3 . 4 %。 重度负担者 3 O例 , 占3 6 . 6 %。 2 . 3 先心病患儿主要照顾者负担影响 因素分析 2 - 3 . 1 患儿一般情 况对 其主要 照顾 者负 担得 分单 因素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