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儿科系列(一)——心连心传世名方-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儿科临床常用中药方100个(部分配方歌,欢迎下载,补充)

儿科临床常用中药方100个(部分配方歌,欢迎下载,补充)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便血崩漏总能医。
26
四神丸(《内科摘要》)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肉豆蔻,五味子,补骨脂,吴茱萸
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除油五味具;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27
生脉散(《医学启源》)
益气养阴,敛汗生脉
人参,麦冬,五味子
生脉麦味与人参,益气养阴效力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55
茵陈蒿汤(《伤寒论》)
清热,利湿。退黄
茵陈,栀子,大黄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湿热蕴结在肝胆,清热利湿退黄良。
56
理中汤(《伤寒论》)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57
保元汤(《博爱心鉴》)
益气温阳
人参,黄芪,甘草,肉桂
58
保和丸(《丹溪心法》)
消食和胃
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黄根最宜;自汗盗汗心液损,固表敛汗见效奇。
40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沙参,玉竹,生甘草,冬桑叶,麦冬,生扁豆,花粉,(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
41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黄芪,炙甘草,人参,升麻,柴胡,橘皮,当归身,白术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黄;归草栀子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
45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养阴透热
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伏阴分此方攀;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儿科常用方歌首精编WORD版

儿科常用方歌首精编WORD版

儿科常用方歌首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说明: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着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如有错漏请指正、谅解!?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大黄【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中医儿科常用方歌100首学习资料

中医儿科常用方歌100首学习资料

中医儿科常用方歌100首儿科常用方歌100首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2.八珍汤(正体类要) 12.五皮饮(中藏经)四君四物加枣姜,八珍双补气血方,五皮饮用五种皮,苓腹陈姜桑白齐,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利水消肿理健脾,脾虚湿滞皮水医。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13. 五苓散(伤寒论)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人参乌梅加瓜草,莲子山药益脾气,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固涩敛阴升清阳,气阴两伤止泻强。

14.五虎汤(证治汇补)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麻杏石甘汤加细茶人参白术五味子茯苓麦冬 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消毒疗疖肿,银花野菊蒲公英,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16.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朮甘草四味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再加藿香与半夏,不换金来治时疫。

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17.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牛黄清心朱芩连,山栀郁金蜜和圆,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胶芍草麻桑,清热解毒又开窍,中风惊厥急救先。

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18.匀气散(医宗金鉴)8.大青龙汤(伤寒论)顺风匀气术乌沉,白芷天麻苏叶参,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木瓜甘草青皮合,歪僻偏枯口舌喑。

太阳无汗兼烦燥,风寒两解此为良。

19.乌药散(小儿药证直诀)9.小青龙汤(伤寒论)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中医儿科常用方歌100篇

中医儿科常用方歌100篇

中医儿科常用方歌100篇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2.八珍汤(正体类要) 12.五皮饮(中藏经)四君四物加枣姜,八珍双补气血方,五皮饮用五种皮,苓腹陈姜桑白齐,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利水消肿理健脾,脾虚湿滞皮水医。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13. 五苓散(伤寒论)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人参乌梅加瓜草,莲子山药益脾气,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固涩敛阴升清阳,气阴两伤止泻强。

14.五虎汤(证治汇补)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麻杏石甘汤加细茶人参白术五味子茯苓麦冬 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消毒疗疖肿,银花野菊蒲公英,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16.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朮甘草四味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再加藿香与半夏,不换金来治时疫。

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17.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牛黄清心朱芩连,山栀郁金蜜和圆,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胶芍草麻桑,清热解毒又开窍,中风惊厥急救先。

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18.匀气散(医宗金鉴)8.大青龙汤(伤寒论)顺风匀气术乌沉,白芷天麻苏叶参,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木瓜甘草青皮合,歪僻偏枯口舌喑。

太阳无汗兼烦燥,风寒两解此为良。

19.乌药散(小儿药证直诀)9.小青龙汤(伤寒论)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儿科常用方歌100首

儿科常用方歌100首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说明: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如有错漏请指正、谅解!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13、五苓散《伤寒论》【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儿科方剂

儿科方剂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方义】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

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

气行则痰化;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

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少用鸟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

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

【炮制】上为俰咀。

【功效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二陈汤】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姜梅一并存,燥湿化痰兼利气,湿痰为患此方珍。

2.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处方】当归去芦,酒浸微炒(9克)川芎(6克)白芍药(9克)熟于地黄(酒蒸,熟地黄已有成品,干地黄即生地黄晒干,12克)各等分【方义】本方是补血调经之常用方剂,由《金匮要略》胶艾汤减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方中熟地甘微温,滋阴补血,为君药;臣以当归甘辛苦温,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佐以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柔肝,和营止痛;使以川芎辛温,活血理气。

其中地、芍为血中之阴药,归、芎为血中之阳药,四药相合,可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

因此,不仅血虚之证可用本方补血,即血滞之证亦可用本方和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而为治理血分疾病的基本方剂。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三钱(10克),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10叶,阿胶1片,同煎如前法。

或血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亦加胶艾煎(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补血调血。

营血虚滞证。

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口唇、爪甲色淡,舌淡白,脉弦细或细涩。

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方歌: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原著无用量)。

功效:酸甘化阴,健脾止痢。

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3克漂白术4.5克白云苓3克北五味1.5克杭麦冬3克炙甘草2.4克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白芥子(主痰)莱菔子(主食痞兼痰)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方歌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熟地黄知母(盐炒)黄柏(盐炒)龟甲(制)猪脊髓功效:滋阴降火主治: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干地黄各六钱,麦冬、连心各六钱,麻仁、五味子各二钱,生龟版、生牡蛎、炙甘草、生鳖甲各四钱,阿胶三钱,生鸡子黄二枚。

功效: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动风证。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2克(去节) 桂枝4克(去皮) 甘草5克(炙) 杏仁6克(去皮、尖) 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 石膏20克{碎)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儿科系列(一)——心连心传世名方

儿科系列(一)——心连心传世名方

小儿宣肺止咳颗粒—积食咳嗽的克星
黄痰咳喘,就用小儿宣肺!
用方要点
感冒、支气管炎多痰
1. 安全:1岁以内的婴儿可用 2. 善治风热感冒:咳喘并有大量黄稠痰,呼吸较粗重
3. 容易积食、反复感冒。
桔梗汤—小儿止咳糖浆
【成份】甘草流浸膏、桔梗流浸膏、氯化铵、酊橙皮。辅料为蔗糖、苯甲酸钠、香兰素。
【功能主治】祛痰,镇咳。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咳嗽。
*陈昭定为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 功用 健脾和胃,消积增。 • 主治 针对婴幼儿成长发育特征,科学组方,在消积食、增 食欲的同时,更注重小儿脾胃调理。
太子参:体润性和,没有人参 的燥烈之性,常用于体虚的儿 童
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 泻痢后重,大便不通。
鸡内金:消积滞,健胃消食。 治食积腹胀,呕吐反胃,疳积, 遗尿等。
【用法用量】口服,2~5岁一次5毫升,2岁以下酌情递减,5岁以上一次5~10毫升,一日 3~4次。 【规格】10ml*6支
【原文点睛】
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311条) 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曲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 肺痈,桔梗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七篇第10条) 桔梗一两、甘草一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 血也。
退热良方—小儿解感颗粒
小儿解感颗粒思路应该来源于《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小柴胡是 古代退热抗炎、免疫调节剂。小柴胡汤有很多加减变化的方法,大枣 、人参、黄芩、生姜皆可以去掉,唯有两位药不变,那就是“柴胡” 与“甘草”。 小儿解感颗粒因为用于急性发热,所以去掉了小柴胡汤的“参、枣 、姜、夏”。添加了“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