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或称临床要径、照顾图径、综合性照顾等。

是医疗或健康机构里的一组人员(医师、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护模式,让服务对象从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来接受照护的一种服务模式。

还可以这样理解,临床路径是由医师与护士及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

国外文献报道实施临床路径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有利于医疗品质的改良。

由于它是多种专业人员合作以控制品质与经费的模式,因此它是最好的模式。

这种先进的模式的特点可高度概括为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临床路径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通过近20余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一、临床路径的步骤1.成立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在PICU成立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骨干的临床路径推行小组。

选择开展临床路径的团队人员。

团队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及医技人员等。

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应强调团队精神,统一认识,收集相关资料,形成多专业人员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1)选择临床路径的疾病或手术,设计临床路径工作模式。

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业务专长、病例数量、病例对医疗质量和经济指标的影响等因素,并参考别人的经验来选择合适的疾病或手术进行临床路径,并设计临床路径工作模式。

(2)制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

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必须根据实施临床路径各专业人员的工作范围制定职责。

例如,护士在推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不但负责具体实施路径内容的职责,还负有收集资料的责任。

(3)负责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协调和沟通。

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

如患儿需要做某项检查,而该项检查需要预约或排队,这时推行小组要进行协调,尽量优先临床路径患儿。

(4)确定各项临床路径的预期目标,包括界定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需要进行的检查、每天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等预期目标。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476)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50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 编码:BEZ2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 编码:D69.0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

社,2002 年)(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

出版社)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

性紫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 天。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儿科)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儿科)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儿科)
组长:龚全业
副组长:胡国峰兰桂君
成员:孟宪坤付克功科住院医师刘冬廉会民李艳花个案管理员:科住院医师
(一)本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
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
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二)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
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
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儿科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

标准住院日:14天打印日期:2014年07月30日住儿科住儿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A标准费用:元%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次20"ml",每12小时一次 长嘱,青霉素(80万u),每次20"万U",每12小时一次%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次20"ml",每12小时一次 长嘱,头孢唑啉钠针(先锋V)(0.5g),每次.2"g",每12小时一次%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次20"ml",每12小时一次 长嘱,哌拉西林舒巴坦针(0.75g),每次.2"g",每12小时一次%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次20"ml",每12小时一次 长嘱,头孢塞肟钠针(3g),每次.15"g",每12小时一次,每次50"ml",每日一次 长嘱,氯化钾(10ml*5z*1g),每次1"ml",每日一次 长嘱,维生素C针(1g),每次.5"g",每日一次 长嘱,维生素B6针(0.1g,每次5"ml",共2"瓶",每日二次 临嘱,注射用西咪替丁(0.4g),每次.045"g",每日二次,每日一次 长嘱,维生素C针(1g),每次.5"g",每日一次 长嘱,维生素B6针(0.1g),每次.05"g",每日一次 长嘱,胞二磷胆钠针(20mg*2ml),每次20"mg",每日一次一次 长嘱,维生素B6针(0.1g),每次.05"g",每日一次 长嘱,胞二磷胆碱钠针(0.25g*2ml),每次1"ml",每日一次二磷胆碱钠针(0.25g*2ml),每次1"ml",每日一次。

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ofp dit isdie s . M eho s T o c m pa e t v r e lng h ofs a e a rc s a e t d o r he a e ag e t t y,t ve a e pr ori os — hea r g op ton ofh pi
ofi plm e ig. Re uls Ro a r s n e ii a g d i lnc l a hw a ot gh om p e in a i m e ntn s t t viu e t rts m na e n ci ia p t y g a hi c l to r to
理完成率 高, 变异 率 小 , 均住 院 费 用 、 品 比例 和 抗 茵 药 物 使 用 率 均 低 于 实施 前 , 者 满 意度 高 于 实施 平 药 患 前, 两组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0 0 ) . 5 。小 儿 支 气 管肺 炎 ( 重 症 ) 施 临 床 路 径 管 理 前 后 平 均 非 实 住 院 日、 均住 院 费 用 比较 ,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但 实施 路 径 管 理 后 药 品 比例 降低 , 者 满 平 差 P .5 , 患 意度增加 , 实施 前 后 比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0 ) 结 论 临 床 路 径 应 用 于 儿 科 疾病 管 理 后 , 差 P .5 。 诊
t lfe ,me ii e n u er t s a in a if c i n i o a iu n e i sa d b o c il n u n a( o a e s d cn sa d c r a e ,p t ts tsa to r t vr s e t rt n r n h a e mo i n n e n i p — s ro s eo e a d a t r ci ia a h ma a e n ,a d a ay e h r b e x s i g i h r c s e i u )b f r n fe l c l t n g me t n n lz d t e p o lms e itn n t e p o e s n p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培训计划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培训计划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近年来,中医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为了提高儿科中医临床工作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其对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的认识,我院决定组织开展儿科中医临床路径培训计划。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我院儿科中医临床工作人员,包括中医医师、护士等。

三、培训内容1.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的概念和目的2.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的特点和原则3.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的相关流程和要求4.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中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案5.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中的常见药物使用及配伍原则6.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中病情观察及记录要点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中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四、培训形式本次培训采用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授课、病例分析、实际操作演练等环节。

同时,鼓励参与者积极参与互动讨论与交流,以提高学习效果。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计划持续为期一周,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六、培训人员本次培训将邀请我院各科室的专业老师担任讲师,同时组织优秀的临床医师分享实际案例经验。

七、培训效果评估为了确保本次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将对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的参与者进行效果评估,以及提供个人学习总结和培训心得报告。

八、培训后跟踪为了更好地促进培训效果的巩固和提高,我们将进行培训后的跟踪辅导,帮助参与者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九、总纲本次培训计划是为了加强我院儿科中医临床工作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其对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优质的中医临床服务。

我们期待通过培训,能够使参与者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提高我院儿科中医临床服务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上述培训计划,我们相信能够提升我院儿科中医临床工作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的认识,从而提高我院儿科中医临床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患儿和家长。

儿科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简介儿科临床路径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一般儿童常见疾病的特点,制定出一套标准的诊疗方案和路径,以指导医生和护士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操作。

目的儿科临床路径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准化的处理方式,以确保每个儿童在得到适当治疗的同时,减少患者和家属的不必要焦虑和痛苦。

通过统一的临床路径,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协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实施步骤儿科临床路径的实施步骤如下:1. 确定常见疾病:根据现有医学研究和统计数据,确定儿科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2. 制定诊疗方案:针对每种常见疾病,制定出一套标准的诊疗方案,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等。

方案应经过专家组讨论和审查,并与相关临床指南相一致。

3. 制定路径指南:根据诊疗方案,制定出一套儿科临床路径指南,明确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执行时间、责任人等。

路径指南应简单明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培训和交流:针对制定的临床路径,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熟悉并能正确执行路径指南。

同时,建立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平台,分享经验和问题,不断改进临床路径。

特点儿科临床路径具有以下特点:- 标准化:通过制定统一的诊疗方案和路径指南,确保每个患者得到相同的规范化治疗。

- 协作性:要求医务人员之间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临床路径的实施和改进。

- 迭代性:临床路径应不断进行评估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

结论儿科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提高儿科临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和路径指南,可以确保每个儿童得到适当的治疗,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路径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临床情况。

儿科临床路径护理质量标准

儿科临床路径护理质量标准
儿科临床路径护理质量标准
入院第
1天
1、房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3、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床位,进行卫生处置,正确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4、患儿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饮食用药知识、安全知识、各种检查要求及配合要点注意事项
分值
扣分
实得分
30
入院第
2天
1.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做好病情动态评估与护理记录
3、患儿家属了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及检查检验结果
4、做好心理护理和患儿家属的沟通。
5、严格落实基础护理
20
入院第
3天
1、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做好病情动态评估与护理记录
3、严格落实基础护理
4、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
20
入院第4天--出
院前
1、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严格落实基础护理
3、做好病情动态评估与护理记录
4、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相关饮食及康复知识
20
出院前1天或出
院当天
1.向患儿家属发放爱心联系卡,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饮食、服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留患儿家属联系电话,以便回访
10
合计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1。

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为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

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局部症状:可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痛、咽部不适等,多于3-4天自愈.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婴幼儿起病急,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

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内因发热引起惊厥。

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有时可见下颌和淋巴结肿大。

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肠道病毒感染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2。

两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

好发于夏秋季。

起病急骤,表现为明显咽痛、高热、流延、厌食、呕吐等,病程约为1周. 检查可见咽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咽的粘膜表面有多个2—4mm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

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它部位.病程约为一周左右.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3、7型引起。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未特征。

常发生于春、夏季,散发或小流行。

临床表现有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有消化道症状。

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结合膜炎,可伴有结合膜出血;颈后及耳后淋巴结增大。

病程1-2周。

B。

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RP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CRP有不同程度升高.(2)病原学检查:视需要可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可用免疫荧光法、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前降钙素原可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

(3)ASO、ESR测定:ASO↑、ESR↑常提示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4)胸部X-ray:必要时做该项检查,以排除下呼吸道感染。

大多数呈双肺纹理清晰、无炎症影像学改变。

(5)心电图:必要时做该项检查,以排除心肌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开窗通风、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

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氨基酸、维生素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抗感染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病毒(利巴韦林、磷酸奥司他韦)或抗生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4.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烦躁不安者,可给适量镇静药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有低氧症状者吸氧;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呕吐、腹泻者及时予液体疗法。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6.9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编码.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2。

必要时检查:ASO、ESR;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

3.必要的告知.入选临床路径、避免接触性交叉感染等护理、注意观察高热者病情变化。

(七)入院后3-5天。

1。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各种呼吸道病原学复查;(3)ASO、ESR复查;(4)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复查.2。

必要的告知: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如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等临床表现,及时退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八)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计委发〔2014〕版)执行.(九)出院标准。

1. 连续3天腋温<37.5℃;2。

症状明显减轻;3。

体征改善-炎症明显吸收。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

对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疾病,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体温不退、局部体征没有明显缓解,需要改用其他抗感染药物。

(2)病情进行性加重,炎症向邻近器官蔓延出现并发症,需要加用其他治疗方案。

2。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

(十一)费用标准。

(1200-2000)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5–7天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炎(ICD-10:J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病诊断要点为:1.病史:大多数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

2。

症状: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低热、流涕、鼻塞、咳嗽,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2-3天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重不等,咳嗽明显加重,并有喘息发作。

3.体征:大多数有发热,体温高低不一。

听诊呼吸音粗糙,可有。

不过定的散在干罗音、粗中湿罗音。

婴幼儿有痰不易咳出,可在咽喉部或肺部闻及有痰鸣音.4.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正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多增高。

5.胸部X线:约半数表现为肺纹理增重.(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

2.加强呼吸道护理: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合理应用雾化吸入,雾化后及时予以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控制感染:由于病原体多为病毒,抗病毒药物可选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干扰素等;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用相应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4。

对症治疗:应使痰易于咳出,故不用镇咳剂.可用祛痰药、平喘、抗过敏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1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入院后第1-2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与CRP、尿常规、粪常规、胸片检查;2。

根据病情科选择: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呼吸道病毒检测;呼吸道细菌培养及药敏;血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心电图。

3.必要的告知: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肺部症状变化。

(七)入院后第3-5天。

1。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检测;心电图复查;血清过敏原检查;超声心动图;复查血支原体、衣原体;2.必要的告知: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时应当及时出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八)出院标准。

1.喘息消失,咳嗽明显减轻.2。

连续3天腋温<37。

5℃。

3。

肺部体征明显改善.(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支气管炎患儿住院经综合治疗10天,仍有反复咳、喘发作,迁延难愈,称为难治性支气管炎,应当及时退出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十)标准费用控制。

(2600-3300)二、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炎(ICD-10:J21)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两肺固定性细湿罗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

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60%)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经常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

供给充足水分,给营养丰富饮食.2。

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补充,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液体还有助于气道的湿化。

但有注意输液速度,过快还可加重心脏负担。

3.抗感染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4.对症治疗:(1)氧疗:有缺氧表现,如烦躁、发绀或动脉血氧分压小于60mmHg时,需吸氧。

(2)气道管理:及时清除鼻腔内分泌物与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气道的湿化有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水肿。

(3)腹胀的治疗:低钾血症科补钾,缺氧中毒性肠麻痹时,应禁食和胃肠减压,也可用酚妥拉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