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路径总结

合集下载

医学实习报告儿科门诊的经验总结

医学实习报告儿科门诊的经验总结

医学实习报告儿科门诊的经验总结医学实习报告 -- 儿科门诊的经验总结在本次医学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儿科门诊的工作,通过与患者、家属和医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扩展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深刻认识到儿科医学的特殊性。

以下是我对于儿科门诊实习经验的总结,希望能对之后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一、儿科患者的特点与疾病分布儿科门诊的患者通常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对患者的身心发展尤为关注。

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以及疫苗接种等。

在与小患者的交流中,我们需要耐心和细心,因为他们往往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症状,需要我们通过询问和观察来获取病史和体征。

二、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与合作在与小患者的沟通中,我们需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倾听他们的话语和眼神,以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此外,我们还要经常与他们的家人交流,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和家族病史,这些信息将对我们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

与家属的沟通需要耐心和同理心,要提供详细的医学知识解释和建议,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

三、儿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1. 感冒和发热:感冒和发热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我们需要询问患者的体温变化、咳嗽和鼻塞等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

对于轻度发热的患者,我们可以建议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并休息;对于有继发感染的患者,我们要提供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2. 腹泻:腹泻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我们应该询问患者的粪便性状、频率和伴随症状,并且要进行体格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脱水程度。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口服补液盐溶液、控制腹泻症状和改善肠道菌群。

3. 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症状有咳嗽、流鼻涕、喉咙痛和呼吸困难等。

我们应该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和支持性治疗。

四、儿科门诊医疗团队的协作与学习作为儿科门诊的一员,与其他医护人员的协作至关重要。

医生的诊断经验和治疗方案帮助了我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患者。

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ofp dit isdie s . M eho s T o c m pa e t v r e lng h ofs a e a rc s a e t d o r he a e ag e t t y,t ve a e pr ori os — hea r g op ton ofh pi
ofi plm e ig. Re uls Ro a r s n e ii a g d i lnc l a hw a ot gh om p e in a i m e ntn s t t viu e t rts m na e n ci ia p t y g a hi c l to r to
理完成率 高, 变异 率 小 , 均住 院 费 用 、 品 比例 和 抗 茵 药 物 使 用 率 均 低 于 实施 前 , 者 满 意度 高 于 实施 平 药 患 前, 两组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0 0 ) . 5 。小 儿 支 气 管肺 炎 ( 重 症 ) 施 临 床 路 径 管 理 前 后 平 均 非 实 住 院 日、 均住 院 费 用 比较 ,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但 实施 路 径 管 理 后 药 品 比例 降低 , 者 满 平 差 P .5 , 患 意度增加 , 实施 前 后 比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0 ) 结 论 临 床 路 径 应 用 于 儿 科 疾病 管 理 后 , 差 P .5 。 诊
t lfe ,me ii e n u er t s a in a if c i n i o a iu n e i sa d b o c il n u n a( o a e s d cn sa d c r a e ,p t ts tsa to r t vr s e t rt n r n h a e mo i n n e n i p — s ro s eo e a d a t r ci ia a h ma a e n ,a d a ay e h r b e x s i g i h r c s e i u )b f r n fe l c l t n g me t n n lz d t e p o lms e itn n t e p o e s n p

儿科临床路径护理质量标准

儿科临床路径护理质量标准
儿科临床路径护理质量标准
入院第
1天
1、房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3、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床位,进行卫生处置,正确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4、患儿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饮食用药知识、安全知识、各种检查要求及配合要点注意事项
分值
扣分
实得分
30
入院第
2天
1.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做好病情动态评估与护理记录
3、患儿家属了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及检查检验结果
4、做好心理护理和患儿家属的沟通。
5、严格落实基础护理
20
入院第
3天
1、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做好病情动态评估与护理记录
3、严格落实基础护理
4、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
20
入院第4天--出
院前
1、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严格落实基础护理
3、做好病情动态评估与护理记录
4、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相关饮食及康复知识
20
出院前1天或出
院当天
1.向患儿家属发放爱心联系卡,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饮食、服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留患儿家属联系电话,以便回访
10
合计
100

最新 儿科疾病临床路径

最新 儿科疾病临床路径

矮小症临床路径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矮小症(旧称侏儒症)(ICD-10︰E34.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ediatric Endocinology》(Mark A.Sperling主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小儿内分泌学》(颜纯、王慕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身高处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身高标准参照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的中国2-18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ediatric Endocinology》(Mark A.Sperling主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等。

1.孤立性生长激素缺乏症药物治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2.甲状腺素功能减低症:甲状腺素替代疗法。

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一般骨龄12岁前生长激素替代治疗,12岁后联合或单独雌、孕激素治疗。

4.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相应缺乏激素替代治疗。

5.其他:对因、对症治疗。

6.辅助治疗:运动、营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34.3矮小症(旧称侏儒症)疾病编码。

2.没有明确的矮小病因。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并经内分泌专科或儿内科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检查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实习报告儿科门诊实践经验总结

实习报告儿科门诊实践经验总结

实习报告儿科门诊实践经验总结一、引言本文对我在XXX医院儿科门诊实习的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实习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经验,希望能够对以后从事儿科医疗工作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儿科门诊实践经验总结1. 观察病情与沟通能力在儿科门诊实习过程中,观察病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儿童往往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的不适。

实习期间,我学会了通过观察病儿的表情、行为和家长的描述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同时,沟通能力也是必备的技能,与孩子及其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儿病情,获取必要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正确判断和处理病情。

2. 儿童心理护理与成人患者相比,儿童更容易因为害怕、不适应环境或挂念父母而表现出焦虑、抵触情绪。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儿童心理护理,例如运用游戏、玩具等方式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同时,与家长沟通,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安抚,也是儿科门诊实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儿科门诊实践使我更加熟悉和了解了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学习了各种儿科疾病的典型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诊疗技巧和治疗方法,如:中耳炎的辨识和处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及常规治疗等。

这些经验对我今后的儿科实践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4. 儿科处置技巧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儿科处置技巧,例如适量静脉采血、皮内注射、骨穿、各种包扎、留置导尿管等。

通过反复的操作和指导,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并增强了自己处理急诊情况的能力。

5. 团队合作与沟通儿科门诊实习不仅是个人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会与团队内的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沟通。

在实习中,我与导师、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通过与团队成员交流和讨论,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沟通能力。

三、结语在这段儿科门诊实践经验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等素质。

医学实习报告在儿科部门的临床实践经验

医学实习报告在儿科部门的临床实践经验

医学实习报告在儿科部门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次医学实习我有幸进入了儿科部门进行临床实践,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对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下面我将就我的实习经历进行总结和分享。

一、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儿科是对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专科。

相比于成人科,儿科临床实践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儿科患者的年龄较小,身体较为娇弱,需要医生更加细致的照顾和关爱。

其次,儿科疾病多种多样,有些疾病在成人中很罕见,在儿科中却相对常见,医生需要具备对各种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能力。

此外,儿科临床实践中还需要与患儿的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病史以及提供相应的病情解释和治疗建议。

二、儿科临床实践中的挑战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我面临了不少挑战。

首先,儿童患者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因此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对各种传染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其次,儿童患者普遍合作度较低,难以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这需要医生耐心和技巧地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此外,儿科临床实践中还面临着时间紧张、工作量大等问题,需要医生具备高效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儿科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我获得了以下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准确的病史采集是进行儿科诊断的重要基础。

儿童患者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医生需要与家长充分沟通,了解病史的一些细节,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儿科医生需要掌握一些非药物治疗的技巧,如按摩、物理疗法等,这些方法对于一些儿童患者的康复非常有效。

此外,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儿科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医生在与患儿及其家长的交流中始终保持友好和真诚。

四、儿科临床实践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儿科临床实践也将朝着更加精细化、个体化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儿科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是指在中医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患
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方案,以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促进中医儿科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中医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总结和完善临床路径,以期提高中医儿科的诊疗水平。

首先,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临床路径。

通过对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等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中医药理论,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这些方案需要考虑到患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差异、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以确保针对性和个性化。

其次,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加强团队合作。

在制定临床路径的过程中,
需要医生、护士、药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合力。

在临床实践中,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可以更好地实施临床路径,提高诊疗效果。

另外,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临床路径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

及时吸收新的临床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总的来说,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是中医儿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
高诊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促进中医儿科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只有不断完善临床路径,加强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儿科的优势,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医院管理者对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

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指通过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对儿科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和控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

本文将从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定义、目的、原则、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定义儿科临床路径是指在明确疾病诊疗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儿科患者的病情特点和生理发育特点,依据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制定出一套包含入院、诊疗、出院等全程内容的操作规范。

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团队,制定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通过规范、标准化的方法,推动儿科患者的全程管理和控制。

三、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目的1.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效率。

通过精细化管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院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3. 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纠纷。

建立制度,明确医生的职责和责任,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4. 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制度化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四、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原则1. 临床路径要基于循证医学的指导原则,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科学地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2. 临床路径要符合患者的生理发育特点和心理需求,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3. 临床路径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4. 临床路径要强调团队合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五、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内容1. 临床路径管理团队的建立:由医生、护士、药师等多学科人员组成,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责任;2. 临床路径的制定: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临床路径;3. 临床路径的实施:将临床路径贯穿于患者的全程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医生遵循临床路径的规范操作,还要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4. 临床路径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5. 临床路径的改进优化:定期对临床路径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临床路径总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儿科2016年上半年临床路径实施工作总结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我科将2016年上半年临床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1、开展病种病例数情况:今年上半年共开展了3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共40例,其中支气管肺炎31例,入组率55%,完成率85%,退出临床路径4例,好转治愈27例,变异率、死亡率均为0,并发症及合并症均为0例;另外支原体肺炎8例,轮状病毒肠炎1例。

2效果评价:住院天数5-12天,平均7天左右,与标准住院日10-14天比较,实际住院天数不够。

进入临床路径后按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表单内容做相关的检查项目、合理用药。

医务人员评价:相关检查项目较多,有些检查项目家属不同意做,导致检查项目不够全面。

3存在问题、整改措施:①实际住院天数与标准住院天数有一定差距,今后积极与家属沟通,建议多住几天,达到标准住院日。

②检查项目较开展前增多,同时费用也增多,抽血量增多,部分家属对上述情况不够满意,今后我们多做解释工作,尽量使家属满意。

③上半年上报增加高热惊厥、毛细支气管炎等二种病种还未实施进入临床路径管理,争取下半年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