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季度分析分析报告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报告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报告一、引言临床路径是指为了提供高质量、经济高效的医疗服务,在特定的临床情景下,根据循证医学和最佳实践制定出来的一种医疗服务规范和流程,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医院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本报告旨在对某医院在过去季度内实施的临床路径进行分析,以评估其效果和提出改进建议。
二、背景本报告所分析的某医院为一家综合性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
过去季度内,该医院实施了一系列临床路径,并推广应用于多个科室和疾病治疗中。
本报告将着重针对这些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
三、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为了进行临床路径的分析,我们搜集了包括病例数量、平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在内的临床数据。
同时,还收集了患者满意度数据和医务人员的反馈意见。
在数据收集结束后,我们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
四、分析结果4.1 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季度内,该医院成功实施了多个临床路径。
这些临床路径覆盖了心脏病、癌症、新生儿护理等不同的疾病和科室。
其中,心脏病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最为明显,在病例数量、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等指标上都取得了显著下降。
4.2 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实施临床路径的科室和疾病治疗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有所下降,病例的转归率也有所提高。
另外,临床路径的实施对患者的医疗费用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4.3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除了上述的数据分析,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对临床路径表示肯定,并认为它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
然而,也有少部分患者对临床路径不太了解,建议医院加强宣传,提高患者对临床路径的认知。
4.4 医务人员的反馈我们还对医务人员进行了询问和访谈,了解他们对临床路径的评价和建议。
医务人员普遍认为临床路径的实施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明确的治疗指导路径,有助于规范诊疗流程。
2023年临床路径季度总结5篇

2023年临床路径季度总结5篇临床路径季度总结1自1月起我院各科统一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起至3月,全院内外妇儿等共有13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有急性阑尾炎、腹沟股疝、胫骨平台骨折等共31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根据各科室上报数据统计,三个月来共有302例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其中有97例存在变异情况,变异率为32.12%,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共有46例,退出率为15.23%,临床路径完成率为84.77%。
路径依从性分析:心内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和糖尿病科甲亢,以及神经内外科医生对路径的依从性较低,其他病种医生、患者的依从性总体尚可,但也存在小的差异。
说明大多数医生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是满意的。
入组病人变异情况分析:单从数据看变异率尚可(32.12%),实际情况远高于此,可能与医生对变异的理解和记录、统计不到位有关;住院患者总人数统计不合理,部分医师对此理解不到位,未能将纳入路径病种的住院病人统计,而是将科室总住院患者统计,暂未能统计入路径率。
卫生经济学指标:单病种次均总住院费用:与未入路径管理的其他病种以及同一病种相比无明显降低。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分析,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路径管理工作;一是提高医师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加强临床路径工作培训,三是加快信息化进程,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为科学分析路径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客观数据,四是加强各学科、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疗效。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2本季度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二甲”展开,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我院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临床路径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有利举措。
现将第一季度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上半年临床路径病例汇总第一季度我院住院患者总人数407人,进入路径330例,进入率81.08%,比去年同期增长9.96%,完成274例,完成率83.03%,比去年同期增长6.09%。
一季度临床路径分析

2023年一季度临床路径质控分析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
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为达到临床路径规范管理的效果,现对2023年一季度临床路径进行分析。
(一)总体概况一季度出院总人数5555人,实际进入路径的2222人,入径率40%,未达到国家标准。
路径完成例数--人,完成率87.87%,退出例数583人,变异例数---人,变异率71.93%,变异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目标值--不超过15%。
一季度开展了路径的病种197个,45个路径未运行,入组完成率低于70%的路径病种37个,因退出、转科等因素导致完成人数为0的路径有20个。
(二)分科室完成情况从科室完成情况看,入径率达到70%的科室有4个,呼吸内科、产科、儿科、眼科。
说明以上科室在确定第一诊断比较精准,能及时将符合的患者纳入路径管理。
完成率排名前6的科室是神经内科、康复科、消化内科、产科、眼科、肿瘤科。
神经内科完成例数501例,退出少,说明科室对路径的诊疗流程把握精准,对表单的落实比较到位。
2023年我院将重点把控变异率,变异是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和表单所确定的以时间为序列的诊疗项目不一致的变化。
对变异的管理是临床路径不断推向前进的基础,并非发生了变异就要退出临床路径。
变异有正向变异:有利于减少住院天数和费用的变异,如患者病情变化,诊疗流程缩短,提前出院;有负向变异:延长住院天数和增加费用的变异,如因缺少药物、病情恶化、诊疗措施未及时落实等。
一季度的科室变异率,变异达到100%的科室中医科、耳鼻咽喉科、肾病内科、血液风湿科、神经外科,没有科室变异率控制在15%以下。
针对变异,医院将进一步规范科室的路径表单、病种情况,确保科室通过全员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知科室开展病种的诊疗过程、需要落实的检查检验项目。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报告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报告1. 引言1.1 报告背景及目的随着医疗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临床路径作为提升医疗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旨在分析本季度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评估路径效果,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下一季度临床路径的优化提供参考。
1.2 报告时间范围与数据来源本报告所涉及的时间范围为2023年第一季度,数据来源于我国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信息系统,包括患者病历资料、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财务数据等。
1.3 临床路径概述临床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基础,规定医疗过程中各阶段的目标和措施,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等目的的医疗管理模式。
临床路径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各个环节,涉及多个学科和专业。
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2. 临床路径实施现状分析2.1 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自报告时间范围开始,我单位在临床路径的实施上持续深化与拓展。
目前,临床路径已覆盖多个科室及病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我们实现了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
在已开展的临床路径中,我们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医患沟通,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此外,通过路径化管理,医疗团队可以更加明确治疗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差异。
具体来说,本季度我单位共开展临床路径项目XX项,涉及病种XX个,路径完成率达到了XX%,较上季度有所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既定流程操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2 季度新增与调整路径分析本季度,我单位针对临床需求和医疗实践,新增了XX项临床路径,并对原有XX项路径进行了调整。
新增路径主要集中在以下病种:XXX、XXX、XXX等,旨在提高这些病种的诊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调整路径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根据最新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外科手术季度临床路径分析

外科手术季度临床路径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已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病种,依据医学指南、临床经验和患者需求,制定的一套标准化治疗和护理流程。
它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对我国外科手术季度临床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路径的优化提供参考。
二、外科手术季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1.手术种类及例数根据我国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手术季度临床路径数据,本季度共开展手术1000例,涉及普外科、骨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专业。
其中,普外科手术占比最高,达到40%,其次是骨科手术,占比30%。
2.临床路径入组率在本季度手术病例中,共有800例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达到80%。
其中,普外科入组率最高,达到90%,骨科入组率为85%,心胸外科和神经外科入组率分别为75%和80%。
3.临床路径完成情况在本季度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800例手术病例中,共有750例按临床路径完成治疗,完成率达到93.75%。
各专业临床路径完成情况如下:普外科完成率为95%,骨科完成率为92%,心胸外科完成率为90%,神经外科完成率为95%。
4.变异情况分析变异是指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因患者个体差异、病情变化等原因导致的治疗方案调整。
本季度共有50例手术病例发生变异,变异率为6.25%。
其中,普外科变异率为5%,骨科变异率为8%,心胸外科变异率为10%,神经外科变异率为5%。
三、外科手术季度临床路径效果分析1.平均住院天数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本季度手术病例的平均住院天数由实施前的10天降至8天,降幅达到20%。
其中,普外科降幅最为明显,由实施前的12天降至8天;骨科降幅为18%,由实施前的11天降至9天。
2.医疗费用实施临床路径后,手术病例的医疗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
本季度手术病例的平均医疗费用较实施前降低了15%。
总结临床路径季度分析

总结临床路径季度分析近年来,临床路径管理已成为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对于临床路径的实施及效果评估,季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医疗机构了解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问题及改进方向,从而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季度分析进行总结,探讨其作用和实施方法。
一、临床路径季度分析的作用1. 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季度数据,了解临床路径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包括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2. 发现问题及改进方向:通过分析季度数据,发现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如执行率不高、路径内容不合理等,为改进临床路径提供依据和参考。
3. 优化资源配置:临床路径季度分析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比如根据季度数据,调整科室和护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临床路径季度分析的实施方法1. 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需要收集季度数据,包括患者数量、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等,同时还需要整理其它与临床路径相关的数据,如执行率、医务人员满意度等。
2. 数据分析和计算指标: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项指标,如季度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执行率的提升程度等。
3. 结果解读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比如某一季度住院费用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执行了新的成本控制措施,或是临床路径的优化等。
分析结果应客观、准确,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4. 撰写季度分析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撰写季度分析报告。
报告应包括数据、分析结果、问题发现、改进方向等内容,便于医疗机构进行参考和决策。
三、临床路径季度分析的注意事项1. 数据的可靠性:确保收集的数据准确可靠,避免因数据错误而导致分析结果的错误。
2. 知识结合实践:数据分析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解读,不能仅依靠数据本身进行评估。
3. 客观和全面性:数据分析和报告应当客观、全面,不得有主观偏见,并兼顾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意见。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分析报告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分析报告【临床路径季度分析分析报告】摘要:本文以临床路径为主题,对季度内的临床路径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不同病种的数据整理和比较,针对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达到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一、患者个案分析在本季度临床路径分析中,我们首先对不同病种下的患者进行个案分析。
以心脏病、糖尿病和肺炎为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长等数据,以获取更全面的患者信息。
心脏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且大多为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糖尿病患者中,女性患者占比高于男性,且年龄分布较为均匀。
肺炎患者中,性别比例接近均衡,但绝大多数患者为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根据个案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病种的特点制定科学的临床路径。
二、临床路径效果评估在季度分析中,我们需要对临床路径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患者的出院率、复发率以及住院时长等指标,评估临床路径对患者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的影响。
在本季度的评估中,我们发现临床路径在不同病种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心脏病患者的出院率明显提高,复发率有所下降,住院时长缩短,证明了临床路径在心脏病治疗中的优势。
糖尿病患者的出院率和复发率也有所改善,但住院时长的缩短效果不如心脏病患者明显。
肺炎患者的出院率和复发率均有提高,但住院时长相对较长。
三、临床路径改进建议针对季度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效果。
1.个性化治疗:针对不同病种的特点和患者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应注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加强饮食和药物辅助治疗的教育。
2.科技支持:利用医疗科技手段,提升临床路径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例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以实现早期干预和预防。
3.团队合作:加强医护团队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科学的工作流程。
通过科室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报告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报告一、引言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医疗操作规范,实现患者快速康复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一种管理模式。
本文通过对某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在过去一个季度的数据分析,旨在为该机构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本报告所用数据来自于某医疗机构过去一个季度的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包括患者入院情况、手术指标、病例费用、康复情况等。
数据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可视化技术。
三、临床路径执行情况1. 入院患者情况过去一个季度,该医疗机构共接收了XXX例入院患者,其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按年龄分布来看,40岁以下占XX%,40-60岁占XX%,60岁以上占XX%。
主要入院科室有XXX,其中XXX科室最多,占XX%。
2. 临床路径执行情况本季度,XXX临床路径的执行率为XX%,高于全院平均水平。
XXX临床路径的住院日均减少了XX%,平均住院费用降低了XX%。
3. 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率是指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本季度,不合格率最高的临床路径是XXX,不合格率为XX%。
主要的不合格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流程不熟悉、操作不规范等。
四、手术相关指标分析1. 手术量分析本季度共进行了XXX例手术,其中大型手术占XX%,中型手术占XX%,小型手术占XX%。
手术种类中,最多的是XXX手术,占XX%。
2. 手术并发症分析手术并发症是指手术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
本季度,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XX%,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XXX,占XX%。
主要的原因是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操作不规范等。
五、病例费用分析1. 住院费用分析本季度的平均住院费用为XXX元,其中药品费用占XX%,检查费用占XX%,治疗费用占XX%。
与上一季度相比,住院费用的平均增长率为XX%。
2. 康复情况分析本季度的平均住院日为XX天,与上一季度相比,平均住院日减少了XX%。
康复患者比例为XX%。
六、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1. 问题分析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本季度存在以下问题:- 不同临床路径的执行率和不合格率差异较大,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统计分析
2014年,我院不断深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
现对我院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分析。
一、2013年与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病种效率分析评价
2014年与2013年临床路径病种平均住院日对比
102030405020142013
20147.5 5.75102718.2
3210.5
2013
9.5
5.3
10.8
39.5
社区获得性肺炎胃、十二指肠
溃疡
急性肾盂肾炎
肾性贫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
急性肾损伤
2014年与2013年临床路径病种平均住院日对比
123456720142013
20143 3.8 3.53 5.43 5.6 4.5 4.92013
4
5.5
3.2
5.5
5.8
5
3
输尿管结石 急性阑尾
炎
顺产计划性剖宫产支气管肺
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
热性惊厥
对比2013年,我院第一季度各病种的平均住院日趋于稳定,除了肾性贫血的和急性阑尾炎的变化幅度较大外,其他各病种基本没有大幅变化。
其中平均住院日下降的病种有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肾性贫血、输尿管结石、急性阑尾炎、计划性剖宫产、支气管肺炎、轮状病毒肠炎。
肾性贫血和急性阑尾炎变化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病种数较少,单个病例对统计学影像较大而导致。
在术前住院日方面,剖宫产的平均住院日为0.5日,输尿管结石术前平均住院日为1天,急性阑尾炎术前平均住院日为0天。
二、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病种治疗效果评价
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出院30
天内再
住院率
非预期
再手术
率
院内感
染率
社区获得性肺炎100%00000胃、十二指肠溃疡100%00000
急性肾盂肾炎100%00000
肾性贫血0100%0000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
透析治疗
0100%0000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0100%0000
急性肾损伤0100%0000
输尿管结石100%00000
急性阑尾炎100%00000
顺产100%00000
计划性剖宫产10000000
支气管肺炎80%20%0000
轮状病毒性肠炎50%50%0000
热性惊厥86%14%0000入径病种实行效果总体较好,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与综合症,无出院14天及30天再住院案例,无非预期再手术案例,无院内感染病例。
三、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病种实施过程评价
病例数入组数入组率变异数变异率完成数完成率社区获得性肺炎44100%00%4100%
胃、十二指肠溃疡1616100%00%1275%
急性肾盂肾炎55100%00%5100%
肾性贫血11100%1100%00%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
55100%00%5100%液透析治疗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11100%1100%1100%急性肾损伤22100%00%2100%急性阑尾炎(腹腔镜)700%00%00%
输尿管结石3133%00%1100%
急性阑尾炎7571%00%5100%
顺产1355239%00%52100%
计划性剖宫产531528%00%15100%
支气管肺炎4545100%24%4396%
轮状病毒性肠炎22100%00%2100%
热性惊厥77100%00%7100%
合计29316155%42%15496%本季度临床路径全院入组率为55%,未达到相关指标,根据上表,我院入组率较低的几个病种分别是急性阑尾炎(腹腔镜)、输尿管结石、急性阑尾炎、顺产、计划性剖宫产。
根据以上分析,入组率低的科室主要在术科系统,外科入组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外科对第一诊断的把握不到位,导致部分应该进入路径的病例未进入路径,且因为外科病例数较少,病例数对比率的幅度影像较大。
产科入径率较低时因为产科有很多一开始未顺产后因其他原因转剖宫产的患者,因此,产科只将完整按照流程走的产妇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从变异率和完成率的角度来看,我院变异率控制在2%,完成率达到96%,已经达到相关标准。
四、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病种经济学评价
2014年和2013年临床路径病种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20142013
20144039.313743.834554.5116781.538822.23
12443.96
81402013
4361.8
3679.1
4830.4
19158.2
社区获得性肺炎胃、十二指肠
溃疡急性肾盂肾炎
肾性贫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急性肾损伤
从上图来看,我院第一季度各临床路径平均住院费用控制较平稳,其中平均住院费用出现下降的病种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肾性贫血、轮状病毒性肠炎,平均费用升高的病种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输尿管结石、顺产、计划性剖宫产、支气管肺炎、热性惊厥,除肾性贫血、输尿管结石、顺产外,平均费用基本在500元范围内浮动。
出现浮动较大的病种主要是疾病的例数较少,及治疗方案有所调整。
各临床路径药占比
67%
45%
34%
25%
58%
47%
51%
13%
29%
9%
17%
50%
13%
43%
0%
10%20%30%40%50%60%70%社区获得性肺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肾盂肾炎
肾性贫血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I g A 肾病行肾穿刺活检
急性肾损伤
输尿管结石
急性阑尾炎
顺产
计划性剖宫产
支气管肺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
热性惊厥
药占比
从药占比来看,所有病种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药占比最高,达到了67%,顺产的药占比最低,为9%。
因本年度首次开始统计药占比
这个指标,因此,该项目只能进行环比,本季度中只能在病种中进行比较。
从非术科系统中来看,药占比最低的是轮状病毒性肠炎,为13%。
今年年初开始加大对各科室的药品费用控制,从临床路径的角度来控制药品费用能够取得更大成效,希望各科室能够认真在临床路径工作中考虑药品费用比例,尽量压缩要比,减轻患者负担。
五、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实施变异及退出路径情况分析评价
我院第一季度变异患者数位4人,从数量上来说比较少,仅占总入径人数的2%,未完成路径的人数为7人,占总数的4%。
从这7人的情况分析上来看,其中4人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例,2人为支气管肺炎病例,1人为肾性贫血病例,主要原因是由于合并其他疾病严重疾病的情况较多。
其中消化内科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占56.25%,合并肠梗阻占6.25%,肾内科的肾性贫血主要是患者合并心衰和高血压等疾病,所以退出路径,儿科支气管肺炎是因为出现喘息而发生变异,严重者退出路径。
以上情况提示我院相关科室对入径患者的入院评估落实不到位,应该不断加强对入径患者疾病诊断的学习。
六、临床路径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从临床路径管理角度来看,我院三级临床路径管理组织在发挥自身作用上存在一定问题,相互协调沟通较少,其中指导小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路径的指导和实施提出有效意见,应该加强。
2、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管理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管理能力的训练。
第一季度仍然存在统计不清晰、上报时间过慢的问题。
3、相关科室学习有待加强,部分医师对入路径标准掌握清,导致部分患者在没有按要求收入临床路径管理,导致入径率较低,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
4、部分科室临床路径费用波动较大,并且没有提出具体的原因,没有详细的分析报告。
七、整改措施
1、加强临床路径组织化管理,狠抓各小组的工作实效,定期对工作小组的会议情况、培训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促进相关小组发挥作用,提升效率。
2、做好医务人员的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在第二季度开展1次临床路径全员培训,让科室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工作及实际操作方法有更明确的了解。
3、加强临床路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落实临床路径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将临床路径实施与科室绩效管理全面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