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茬免耕抛秧适应性栽培研究
免耕抛秧定点栽培试验效果与问题分析

13 立 . 苗
水稻免耕抛秧 较 翻耕 抛 秧立 苗困难 , 、 早 晚稻翻耕 抛秧 绝大部分立苗仅需 2 3 , ~ 而早 季免耕抛 秧大 部分 立苗需 4 d
~
5, d 晚季翻耕抛秧需 4 7 。影响 立苗 的主要 原 因有 : ~ d 免
率 和千粒重 总体上高于 翻耕 抛秧 和翻耕 手栽 ( 详见表 2 , ) 因 此, 经过两年定点试 验表 明 : 两年 连续 免耕对 水稻 产量 未产 生负面影 响 , 同时要进一 步提高水稻免耕抛 秧产量关键 在于 进一步 提高单位 有效 穗 , 其途 径可通过扩 大抛栽基本 苗和促 进免耕抛秧快速 立苗从而促进早生快发来 实现。 表 2 不 同栽培方式穗粒 结构 状况
收 稿 日期 :0 7 —8 2 0  ̄61
后 , 能达到理 想效果 , 未 于是在 抛秧前 7 用触杀 性除草剂百 d 草枯进行第 2 次灭茬 和灭 草 , 制 , 茬或除草基本 到位 , 经沤 灭 但大 田中仍存在少 量恶 性杂 草如 空心莲 子草 、 草 , 2年 游 第
早季 , 作为空 闲 田, 前 经抛秧前 7 用触杀性 除草剂 百草枯灭 d
基 金项 目: 江西省农业厅经费资助、 江西省农 大博士论文课 题 第一作者 : 熊清云( 9 8)女 , 17 一, 助理农 艺师。从 事农作 物栽培技术 研
究与推广 。
草、 灭茬 , 害基本控 制 , 草 但仍存在少量恶 性杂草 ; 1年 、 第 第
2 年晚季在抛秧前 7 用 触杀性除 草剂 百草 枯灭茬 、 草 , d 灭 第 1 由于人工收割 及抛 秧后 5 后使 用除 草剂 , 存在 少量 年 d 仅
维普资讯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研究

高经济 效益 的要 求 . 大 面积推 广应 用 。 可 关 键 词 水 稻 ; 耕 抛 秧 ; 育 期 ; 量 免 生 产 中 图 分 类 号 ¥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51 文章 编号 10— 7 92 1)3 04 —2 0 7 5 3 (0 0 1— 0 9 0
近年 来 , 着社 会 经 济的 不断 发展 , 大农 民 对 农业 新 随 广 技 术 有迫 切 的 要求 , 兴 县在 水 稻 栽 培 上 先 后 引进 和 研 究 新
现 代农 业 科技
21 第 1 0 0年 3期
农 艺学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研究
梁 健华 欧 杰 文 。 马瑞 军
(广 东 省 新 兴 县 农 业 推 广 总 站 , 东 新 兴 5 70 ; 新 兴 县 润 田 肥 业 有 限 公 司 ) , 广 24 0
摘要
水稻 免耕 抛秧 栽 培试 验 结果表 明 , 水稻 免耕 栽培 符合 市场 经 济所要 求 的低 成 本 、 强度 、 效益 、 低 高 高产衣 3 7 -  ̄ L ̄ 界环 保 潮流 、 k 提
2 结 果 与 分 析
131 小 区 对 比试 验 。 免 耕 抛 秧 ( 和 常规 犁 耙 田抛 秧 .. 设 A) ( K) 处理 。 C 2个 小区面 积 4 m , 重复 。 耕 田在 抛 植前 0h 3次 常 3d用拖 拉机 按 平时耕 作 习惯 耙好 ; 免耕 田在 抛 植前 1 0d排 干 水 , 植 前 8d用 4 %农 达 37 0mL h 对 水 9 0k 抛 1 5 /m 0 g均 匀喷 施 田面 , 后 4 喷 0h回水浸 田。 肥参 照 表 1 行 。 施 进
13 试 验 方 法 .
造 纯 氮 2 55 m 0 .0k 、五 氧 化 二 磷 1 8 g h 0 0k /m 、氧 化 钾 2 75 g} ;0 9年 晚 造 纯 氮 2 30 gh 五 氧 化 二 磷 4. 0k ,m 2 0 l 1 . k /m 、 0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水稻免耕技术是继抛秧新技术以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改革,使农民不再使用犁耙整地,而是通过合理的轮作,秸秆还田,使用施肥,免耕剂和化学除草等综合措施,使大田能达到无草的目的,能进一步减轻了耕种水稻的劳动强度,又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达到增产,低耗为目的。
棉洋镇农业站在二0一0年早造在联西村宫背塅进行了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法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面积为50亩,亩产为508公斤,比翻耕面积减产2.5公斤,减幅为4.8%,晚造通过试验和示范带动,并带动全镇十个村,面积达800亩,均获得成功,产量均在500公斤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免耕抛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慢延,已被大部分群众所接受。
双季稻免耕抛秧法是指在收获完上一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首先使用灭生性除草剂和免耕剂同时使用,进行灭除稻田中杂草植株,及落粒谷幼苗,摧枯禾稼或绿肥作物后,灌水层并施有机质肥或碳铵磷肥等数化肥沤田数日,然后排浅水3~5cm,进行排浅水3~5cm进排浸15天后进行抛秧,再按水稻抛秧的大田管理技术要求进行肥水管理及使用芽前除草剂第二次化学除草,最终达到大田中无杂草,水稻长势良好的方法。
一。
使用免耕的好法:1、保护土壤培肥地力,免耕可以减少在犁耙整地耕作而引起的土壤微生粒和肥料的流失。
2、稳定耕作层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免耕是使用禾头,杂草通过用除草剂、免耕剂在耕作层表面腐烂,形成良好的耕作层,稳定供应养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3、减轻劳动强度,免耕不用犁耙整地耕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劳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免耕使原作物根系和杂草根系残留于土壤中,形成了气孔,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封通透性。
5、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消耗。
二.免耕法的缺点:1、杂草萌发快,生长迅速。
2、杂草数量较多。
三.免耕必须解决问题:1、早造免耕要解决好大田杂草枯死,不要再生。
2、早造免耕应在设有犁冬晒白的基础上进行。
水稻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3 秧 田管理及 免耕大 田的准备 . ( )防鼠害。播种前 3 4天 。对秧 1 -
田全 面 灭 鼠 ,在 田埂 边 特 别 是 鼠路 上 投 放鼠毒饵。播种后 ,在畦面近 田埂处投 放鼠毒饵。每 千克湿谷加敌 鼠钠盐 5克
分散 ,不利抛秧。秧地及早备耕 。播种 前 5天灌 水 沤 田。
N Pcn P g u
h 06 u 207 ~
维普资讯
配成 鼠毒 饵,在傍晚投放。 ( )喷 施 多效唑 。秧 苗 ~叶 一 尖 2
时 ,每 1 0平 方米秧地用 2克 多效 唑对 水 1千克喷施 。施药时保持畦面湿润。 () 苗期 施 肥 第 一次 在 二 叶 一尖 3 时施 ,第二次在三叶一尖时施。每 次每 1 0平方米施复合肥 05千克 。 . ( )苗期 水的管理 。平时保持畦沟 4 有 水 ,畦 面湿 润 ,防 止 畦 沟 干 裂及 畦 面
干 燥 。施 肥 前 先 灌 水 漫 秧 盘 面 才 施 肥 。 施肥后保持水 浸过秧盘 面 2 4小 时 ,以
行抛秧 ,有利于抛匀。 ( )开工作行 。按 5米 宽的 田面 , 2
分成 宽 3 O田面抛去。
( ) 补 秩 。 将 剩 下 的 2 %- 0 的 3 0 3%
量烂泥。
( )选择优 良品种。 目前海南栽培 1 的水稻优 良品种 :早造杂交品种有特优 6 、 Ⅱ优 5 1 Ⅱ优 1 8等 ;早造优质 3 0、 2 常规稻 品种有 七桂旱 2 、特籼 2 、粤 5 5
2 播 种 .
播种前按每 1 O平方 米秧地 施复合 肥 O5千 克 于 畦 沟 , 与 畦 沟 的 泥 土 混 . 匀 ,然 后 在 畦 面 用 双盘 对 排 的方 法 排 塑
1 育 秧前 准备 .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许多农户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然而,由于传统的水稻耕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工、机械和时间,导致了劳动力短缺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稻抛秧技术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介绍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概念、特点、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概念及特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又称“抛秧直播技术”,是一种不需要翻耕、平整和插秧的耕种方法,采用这种技术种植水稻,不但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工。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前期准备简单: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土地整理,只需要将残留杂草清除干净就可以开始播种;•操作简单省时:与传统的耕作方式相比,使用该技术种植水稻无需插秧,只需要将种子进行直播,就可以完成播种过程;•生产周期缩短:免耕抛秧可以缩短水稻的生长周期,提高产量,使农产生产效益更高。
优势相比传统的农作耕种方法,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其中包括:1. 节省劳动力和时间使用该技术种植水稻无需插秧、翻耕、平整土地等传统农作操作,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和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农户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农作活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2. 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该技术在前期出产过程中需要的耕作降低,不需要大面积的杂草处理,使用量少,减少了肥料、农药和水源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农户和种植公司创造了更多的收益。
3. 增加产量该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不必再为病虫害导致的产量损失而担忧。
同时,种植水稻脱离了传统的耕作方法,利用地里一切资源,留下了旱田地里的垄口,更加利用了田间利用率。
4. 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了传统农作用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
未来发展趋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种植方式。
随着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这种种植方式将会越来越受到农户和生产企业的青睐。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该技术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成为水稻采种技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要点

3 2 抛秧 前麦桩和杂草处理 .
免耕抛秧前使用的除草剂最
好选用安全 、 快速 、高效 、 成本较低 的灭生性 除草剂克无踪 或草甘膦 。一般 在抛秧前 5 d 在杂草 充分 出齐后选晴天 ~7 , 的 中午 , 6 7 2 %克无 踪 2 0 5 mL或 1%草甘膦 每 6m 用 0 0 ~2 0 0
矛 盾 又 日趋 显 现 , 事 农 业 生 产 的 劳 力 主要 是 妇 女 及 老 人 。 从
浸 田在免耕化学 除草前要开好环 田沟和 田内沟 , 以提高排水 能力 。保肥 、 保水较 差的 田块不宜 推广免耕 抛秧 。
2 2 水稻 品种 的 要 求 . 免 耕 抛 秧 栽 培 对 品种 一 般 无特 殊要
时 劳力和 机械 动 力紧张的 矛 盾 ,促进 农村 劳动 力的转移 。 笔者从 水稻 免耕抛 秧 的基 本条 件 、大 田前期准 备 出发 ,介 绍 了免耕 抛秧 栽培 技 术要 点 。 关 键 词 :水 稻 ; 免耕 抛 秧 ;栽培 技 术
江苏海安县在全 国率 先普 及 了水稻抛秧技术 , 为解放农
盘旱育秧秧苗直接抛栽到大田中的一 项新 的水稻简易栽培技
术 。该 技 术 具 有 省 工 节 本 、简 便 易 行 、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缓 提 和 季 节 矛 盾 、 少 水 土 流 失 、 护 生 态 环 境 和 增 加 经济 效 益 减 保 等 优 点 , 受 广 大 农 民欢 迎 , 而 推广 应 用 前 景 广 阔 。 水稻 深 因
限度地提高秧苗素质 , 有利于抛后早扎根 、 早立苗、 早分蘖 。 3 免耕抛秧大田前期准备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及其高产配套技术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及其高产配套技术作者:儋州农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30 更新时间:2007-3-29 摘要水稻免耕技术的应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抛秧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
同时,这两项技术措施结合在一起的成功应用最终得益于水稻的高产配套技术。
如水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种子技术等。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优点有:1、免去传统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犁田、耙田,铲秧或拔秧、插秧等重体力、高强度的劳动;2、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单产,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并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机会;3、缩短水稻生产周期,提高耕地利用率,并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
在海南,为稻田种植冬季瓜菜提供充分的生产时间,本文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比较系统地探讨,提出该套技术的关键点,如:1、采用除草剂处理田间杂草或前茬稻桩时,要求杂草和稻桩不高于10cm,以利于灌水浸没杂草和稻茬,避免杂草和前茬稻桩再生;2、抛秧的秧龄与免耕备田时间要相配合;3、喷施除草剂处理田间杂草和前茬稻桩的时间应距抛秧移植时间7--10天,温灌浸田的时间确保有5--7天,使浸泡后的田面形成1--2cm的腐泥层。
同时,又顾及水稻生产的其他增产技术措施。
特别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中提倡使用低、中毒农药,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在当前海南水稻生产中应用效果比较好的农药及其使用方法,以期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
总之,本文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免耕备田、抛秧移植、科学管理这三方面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阐述,既是探讨又是总结,使之形成一整套实用的水稻生产技术,并为该套技术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稻免耕抛秧栽培配套技术免耕抛秧栽培是应用稻茬和杂草处理技术,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完全免去犁、耙田、铲或拔秧、手插秧程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水稻免耕技术的应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抛秧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
同时,这两项技术措施结合在一起的成功应用最终得益于水稻的高产配套技术,如水肥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及种子技术等。
水稻不同前作地免耕抛栽试验

试验地设在大同镇大 同村村 民张翼和石堡乡兴 农村一组村民袁平怀责任 田, 两地均为紫色水稻 田,
具有肥力中等、阳光充足、水源条件好、保肥水能
2 . 田间管理。抛 ( .4 4 手插)秧前按每 67 施农 6 家肥 10 k ,复合肥 5k ,秧苗立苗 ( 50 g 0g 返青)后, 结合施用水田除草剂并追施尿素 5g67 作分蘖 k/6 肥,其余管理与大 田生产一致 。
于对 照 2 %。
力 、减少生产 成本、提 高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等优 点,是促进 “ 农业增效 、农 民增收” 的有效途径,为此 ,本人在 多年 的农业技术推广 岗位上 ,分别在我市大 同镇、石堡 乡作 了如下水
2 . 在 20 年水稻收获后, . 1 04 4 及时排干田水, 秋种时, 在每个小区内开沟作厢,厢面宽 2 5 ,深 0 m .m 2 . ,沟 3
2 . 大 同镇在 4 1 .3 4 月 6日、石堡乡 4月 1 8日,厢
通过稻田不 同前作物免耕抛栽的对比试验,摸 索赤水地区水稻免耕抛栽的最佳前作地及翻犁抛秧 和手插秧栽培的最佳栽培模式。
2 试验材 料 与方法
21 试验 地 基本情 况 .
面基本无积水时,及时取苗抛栽和手插,秧龄均为 4 天,叶龄 43叶,每亩抛苗 25万苗,手插 1 1 . . . 2
宽 05 . 2 m,然后在厢面上免耕种植小麦、稻草覆盖马 铃薯、油菜各 2 厢,蔬菜为翻挖种植。 2 . 大 同镇 4月 1 .2 4 0日、石堡乡 4 1 月 2日,将试验
稻不 同前作物 ( 小麦、油菜、马铃薯 、蔬菜 )免 耕抛栽的试验。
l 试验 目的
地前作秸杆齐地表收割并均匀放于厢沟内( 此时油菜、 小麦 尚 未成熟,蔬菜、马铃薯刚收获)用脚压实,在 试验 田内喷施克无踪除去杂草,—天后用锄具将高出 地表的土平到沟内压住秸杆,同时灌水泡田和翻犁蔬 菜地 田,挖田埂近处沟泥糊补 田 埂,以防漏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超高茬免耕抛秧适应性栽培研究
摘要研究了超高茬免耕抛秧不同基本苗与氮肥运筹产量表现,以及不同化除方法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栽植密度为135万株
/hm2、基蘖肥∶穗肥为5∶5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 131.5 kg/hm2。
但比常规免耕抛秧产量(8 394.0 kg/hm2)低,且超高茬免耕抛秧应比常规抛秧增30万~45万株/hm2基本苗。
立苗早宜选择10%苄·环庚可湿性粉剂化除,立苗迟宜选择25%苄·二氯悬浮剂化除。
关键词超高茬;免耕;抛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010-01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由于农村中将秸秆用作薪柴的农户日益减少,导致大量秸秆被焚烧,不仅对生态环境、交通安全产生影响[1-2],而且使秸秆资源被大量浪费。
为有效利用秸秆资源,为探讨秸秆还田的有效途径,特开展水稻超高茬免耕抛秧适应性栽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0年在海安县南莫镇进行,供试品种为淮稻5号,前茬为小麦茬。
1.2 试验设计
(1)密度、施肥试验。
试验设密度、施肥方法2个因素,每个因素设1、2、3 3个水平。
其中,密度设75万株/hm2(a1)、105
万株/hm2(a2)、135万株/hm2(a3)3个水平;氮肥运筹设基蘖肥∶穗肥=5∶5(b1)、基蘖肥∶穗肥=6∶4(b2)、基蘖肥∶穗肥=7∶3(b3)3个水平,总施氮量均为309 kg/hm2。
以常规免耕抛秧(桩高5 cm左右)作对照(ck1),采取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小区面积13.6 m2,小区间筑小坝隔开。
(2)化除试验。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抛后立苗施10%苄·环庚可湿性粉剂600 g/hm2(c1)、抛后10~15 d喷25%苄·二氯悬浮剂(稻农乐)675 g/hm2(c2),以不施药剂作对照(ck2)。
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0 m2,小区间筑坝隔开。
1.3 调查统计
试验过程中,调查水稻的生育进程、茎蘖动态、产量结构、植株性状、化除效果、实收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与施肥条件下水稻生产试验比较
从试验结果看,各处理成穗数均显不足,低的仅315万穗/hm2,高的也只有411万穗/hm2。
当基本苗为75万株/hm2时,基蘖肥∶穗肥为6∶4处理产量最高,当基本苗为105万株/hm2、135万株/hm2时,基蘖肥∶穗肥为5∶5处理时产量最高,这表明基本苗偏少情况下,适当增加前期投肥,增加有效分蘖和有效成穗,有利于提高产量,而基本苗在105万~135万株/hm2情况下,按照群体质量栽培要求,调整肥料(氮肥)运筹,增加后期的施肥量,对于增加水稻产量比较有利,而常规抛秧高产栽培在调肥的同时,还必须与减
苗相配套。
这是因为超高茬免耕抛秧立苗时间长,立苗后单株绿叶数少,为获得高产,一般要比常规抛秧增加基本苗30万~45万株/hm2。
由表1可以看出,处理a3b1产量最高,为8 131.5 kg/hm2,但比ck1产量(8 394.0 kg/hm2)低,这是因为常规免耕抛秧成穗足造成的。
2.2 化除试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c1、c2对多数杂草都能起到比较好的防除效果。
抛后施10%苄·环庚可湿性粉剂为芽前处理,用迟了会对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该试验由于水稻立苗时间较长,用药推迟,导致其化除效果没有处理c2好。
抛后10~15 d喷25%苄·二氯悬浮剂,3 d即能杀死大量杂草,但药后秧苗出现落黄。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超高茬免耕抛秧在生产实践中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留茬高度以及收割造成麦桩倒伏给抛栽带来一定难度,进而影响活棵和均匀度[3];二是因为是免耕抛栽,原来寄生在麦桩上的灰飞虱直接侵染秧苗,易造成条纹叶枯病重发生;三是免耕抛秧一般在抛后9 d前后才能立苗,比常规抛秧迟2~4 d,且立苗后单株绿叶数比常规抛秧少1~2张,故对成穗以及最终产量产生一定影响[4]。
3 结论与讨论
(1)超高茬免耕抛秧通过割麦留高茬,将近30%的秸草直接还田,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秸秆,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但留茬过高给水稻
的抛栽、匀苗等田间操作带来影响。
因此,在以后的生产中应进一步调整留茬高度[5-6]。
(2)栽植密度为135万株/hm2、基蘖肥∶穗肥为5∶5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 131.5 kg/hm2。
但比常规免耕抛秧产量(8 394.0 kg/hm2)低,这是因为常规免耕抛秧成穗足造成的。
(3)施10%苄·环庚可湿性粉剂600 g/hm2、抛后10~15 d喷25%苄·二氯悬浮剂(稻农乐)675 g/hm2对多数杂草都能起到比较好的防除效果。
施10%苄·环庚可湿性粉剂为芽前处理,应尽量早施。
因此,水稻立苗早宜选择10%苄·环庚可湿性粉剂化除,立苗迟宜选择25%苄·二氯悬浮剂化除。
4 参考文献
[1] 陈德辉,李群,陆瑞平,等.超高茬免耕抛秧配套栽培技术初探[j].耕作与栽培,2006(2):21-23,32.
[2] 张荣生.早稻免耕抛秧不同施肥方法对比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7):131,140.
[3] 胡学军,孙亚军.超高茬免耕抛秧水稻适应性栽培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5):39,41.
[4] 周丽芳,毛盛河,王小明,等.水稻免耕抛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6):115-117.
[5] 邵风康,张大友,徐殿云,等.水稻免耕直播技术的利弊分析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87-88.
[6] 王方明,竭润生,李永英,等.川北地区水稻免耕抛秧及免
耕直播技术应用与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12(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