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利润差额变化规律探讨(PDF X页)

合集下载

两种成本方法在计算企业营业净利润时的差异分析

两种成本方法在计算企业营业净利润时的差异分析

两种成本方法在计算企业营业净利润时的差异分析作者:王国芬来源:《商情》2012年第09期[摘要]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两者在计算企业营业净利润时由于口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本文试从两种方法的内涵、计算产品成本时构成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两种方法计算营业净利润时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或称边际成本法,它是指在组织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先将成本按其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全部固定成本以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使得决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也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

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二战后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得到广泛重视并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变动成本法下,将企业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

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固定成本如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期间费用等,不计入产品成本。

在产品出售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资产价值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产品销售时,转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配比的也只是变动成本。

这样,它就能提供反映产品盈利能力的贡献毛益资料,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目标管理和分析考核。

在变动成本法产生以前,传统财务会计是将企业成本划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而不管它们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

计算产品成本时,将全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不管是变动费用还是固定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制造成本,将非制造成本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不计入产品成本而作为期间费用进行处理。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差额的变动规律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差额的变动规律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差额的变动规律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差额的变动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因素来解释:
1. 预期产量变化:如果预期产量变化,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差额也会发生变化。

变动成本法更注重固定成本的分摊,因此在产量增加时,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较高;而完全成本法则会考虑到全部成本的计算,因此在产量增加时,税前净利可能较低。

2. 固定成本水平: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如租金、折旧等。

当固定成本水平较高时,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较低;而完全成本法则会将这些固定成本计算在内,因此税前净利可能较高。

3. 生产效率变化:生产效率是指单位产量所需的资源消耗。

如果生产效率提高,即单位产量所需的资源减少,变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较高。

因为变动成本法更注重单位产量的成本,而完全成本法会计算所有成本。

4. 成本结构变化:成本结构变化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间接费用等的变动。

如果某个具体成本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较大,那么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差额也会有所变化。

总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差额的变动规律是
由上述因素综合作用而决定的,具体情况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差异探析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差异探析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差异探析作者:徐莉萍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5期【摘要】变动成本法广泛应用于内部决策,完全成本法符合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两种方法在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的确定及利润的计算上有所差别。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本文将对两种方法进行进一步地对比分析。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税前利润差1 相关概念概述1.1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将全部生产成本当作产品的成本,而将非生产成本当作产品的期间费用,并在当期损益中扣除的一种成本计算的方法。

1.2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计算原理较为简单,即核算人员首先需要分析成本性态,然后在此基础上核算成本构成,例如,直接工人、直接材料、可变性的制造费等生产成本;维护费用、广告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期间成本。

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之和即是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企业管理成本。

2 完全成本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2.1 产品成本的构成不同完全成本法是将成本区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非生产成本是作为期间费用,在当期损益中扣除的。

变动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并将上述成本按成本性态作了进一步划分,主要是将制造费用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类,变动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一样,都作为期间费用在当期损益中扣除。

图一中圈内为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构成,图二中为全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构成。

2.2 存货成本水平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时,期末存货只包含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而不包含固定生产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产品在已销售、库存和在产品中分配了所有的生产成本,使最终产品和在产品中不仅包括变动性的成本,而且包括固定生产成本。

2.3 对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成本按照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利润差额变化规律探讨

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利润差额变化规律探讨

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利润差额变化规律探讨邢如其【摘要】Due to the different calculation between variable costing and the full costing on the fixed manufacturing cost,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pre-tax profits calculated by two cost methods.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changing rule of the profit difference is decided by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volume of the product or ending inventory volume of the product,while which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theoretical defect through carrying out the example verification.The results are concluded by u-sing formula derivation to show that the profit difference is decided only by the production cost of be-ginning and ending inventories.%由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使得两种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出现差额,一些学者认为利润差额的变化规律是由产品产销量或期末产品存货量决定的。

通过实例验证,这种认识存在理论瑕疵。

应用公式推导得出结论,此利润差额变化规律只能由期初、期末存货固定生产成本决定。

【期刊名称】《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20-23,29)【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差额【作者】邢如其【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1由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使得两种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出现差额。

管理会计 第4节 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管理会计   第4节 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三、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化规律
(1)如果a末=a初,则△P=0,P完=P变 (2)如果a末>a初,则△P>0,P完>P变 (3)如果a末<a初,则△P<0,P完<P变
一般规 律
四、广义差额简算法
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简算法公式
两种成本法当期
完法下期末存货吸 完法下期初存货释
营业利润差额 (△P) 收的固定生产成本 放的固定生产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固定生产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期营业利润 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是:
●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 水平出现了差异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与期初 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之间产生了差异
【例3-9】分析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 的形成原因
已知:例3-5中的表3—8。 要求:通过观察该表所反映的两种成本 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与完全成本法下期 末期初存货吸收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差 额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成本计算法下 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形成原因。
要求: (1)计算各期期末存货量。 (2)计算完全成本法各期期末存货吸收的 固定生产成本。 (3)指出完全成本法各期期初存货释放的 固定生产成本。 (4)按简算法计算两种成本法各期营业利 润的差额。
解:
(1) 各期期末存货量的计算过程如下: 第十一期=0+5 000-5 000=0(件) 第十二期=0+5 000-4 000=1 000(件) 第十三期=1 000+4 000-4 000=1 000(件) 第十四期=1 000+10 000-4 000=7 000(件) 第十五期=7 000+2 000-5 000=4 000(件) 第十六期=4 000+2 000-6 000=0(件)

两种成本方法在计算企业营业净利润时的差异分析

两种成本方法在计算企业营业净利润时的差异分析

两种成本方法在计算企业营业净利润时的差异分析[摘要]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两者在计算企业营业净利润时由于口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本文试从两种方法的内涵、计算产品成本时构成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两种方法计算营业净利润时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或称边际成本法,它是指在组织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先将成本按其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全部固定成本以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使得决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也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

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二战后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得到广泛重视并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变动成本法下,将企业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

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固定成本如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期间费用等,不计入产品成本。

在产品出售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资产价值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产品销售时,转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配比的也只是变动成本。

这样,它就能提供反映产品盈利能力的贡献毛益资料,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目标管理和分析考核。

在变动成本法产生以前,传统财务会计是将企业成本划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而不管它们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

计算产品成本时,将全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不管是变动费用还是固定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制造成本,将非制造成本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不计入产品成本而作为期间费用进行处理。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差异分析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差异分析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产生税前利润 差异的原因
利润的计算主要是依据收入和费用来决定的,因此,想要找 到两种方法对企业税前利润所产生差异的原因,就必须要了解企 业的收入和费用。对于企业的收入,主要因素包括产品的销量以 及单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企业的销量和产品的单价 都是不会随之改变的,因而所计算的销售收入是一样的。对于变 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由于变动生产成本是包括在产品成本 中的一部分,所以不可能导致分期税前利润出现差异。完全成本 法下,非生产成本属于期间费用,只是计入当期损益方式有所不 同,不会对税前利润产生差异带来影响。但是两种成本在计算固 定制造费用的当期损益水平是有区别的,变动的成本法,当期发 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都被直接计算到了当期的损益中。对于完 全成本法的计算,当期损益的计算不仅受到本期发生的全部固定 制造费用影响,真正影响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差异来自于期 初和期末存货成本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只有当期初和期末 存货所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是一样的时候,两种成本法计算税前 利润值才会是一样的。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依据
1.变动成本法理论依据分析。产品的成本会随着产品的流动 而变化,也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和产品直接关联的费 用包括:生产所需要的人工、材料以及变动制造费用。期间成本 主要是指不会随着产品本身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和企业生产经营 时间的长短紧密的联系,效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消失,发 生额也会直接算入损益表中,不会延续到下一期。固定的制造费 用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的生产能力所发生的,与产 品的实际生产无直接联系,而与时间联系较为密切,所以固定制 造费用是要被计入期间成本。 2.完全成本法理论依据分析。生产产品会发生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及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由于固定制造费用和 变动制造费用都是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所以在进行产品成本 计算的时候,这两方面是要同等看待的,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计入 到成本中去。需要将全部的制造费用按照比例分摊到产品中,这 样计算出来的产品才是真正的产品成本,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 中,要将制造费用精确的分成固定和变动两部分难度较大,所以 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

管理会计 第4节 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管理会计   第4节 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涵义 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 差额的原因分析 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化规律 广义差额简算法
一、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涵义
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广义差额的计算公式为:
某期两种成本法营 该期完全成本 该期变动成本 业利润的广义差额 法的营业利润 法的营业利润 P完 P变
要求: (1)计算各期期末存货量。 (2)计算完全成本法各期期末存货吸收的 固定生产成本。 (3)指出完全成本法各期期初存货释放的 固定生产成本。 (4)按简算法计算两种成本法各期营业利 润的差额。
解:
(1) 各期期末存货量的计算过程如下: 第十一期=0+5 000-5 000=0(件) 第十二期=0+5 000-4 000=1 000(件) 第十三期=1 000+4 000-4 000=1 000(件) 第十四期=1 000+10 000-4 000=7 000(件) 第十五期=7 000+2 000-5 000=4 000(件) 第十六期=4 000+2 000-6 000=0(件)
非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非生产成本都 属于期间成本,只是在计入利润表的位 置和补偿途径方面有形式上的区别,所 以不会对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是否 出现狭义差额产生影响。
变动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变动生产 成本均属于其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 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也不可能使分期 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
第十六期=0(万元)
(3) 各期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量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如 下: 第十一期=0(万元) 第十二期=0(万元)
第十三期= 第十四期= 第十五期=
10000 5000 10000 4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