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妊娠期合并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护理
视网膜脱离护理

视网膜脱离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感染
与内眼手术有关。
2.焦虑
与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有关。
3.舒适的改变
与术后头低卧位有关。
4.疼痛
与眼压升高有关。
【护理要点】
1.术前评估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
2.协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
发长女病人可洗头后梳成发辫,利于术后卧位。
3.以卧床休息为主,禁止剧烈活动,可适当散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接受治疗。
术前卧床的姿势宜使视网膜的脱离部位处于最低位。
4.嘱病人保持大便通畅。
5.常规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术前冲洗结膜囊,防止术后感染。
6.手术当日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取俯卧位或侧卧位。
同时密切观察病人保持医嘱卧位的执行情况、病人的一般情况、皮肤状态等,协助完成生活护理,增加舒适感。
7.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激素类、散瞳眼药。
8.注气术后病人第2~3日(气体膨胀期),注意了解病人眼压情况,倾听病人主诉。
如眼压升高持续不降,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予脱水治疗。
指导病人多休息,以利机体修复。
9.术后饮食无禁忌,宜食柔软、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避免1次大量进食,保持大便通畅。
视网膜脱落术后的护理要注意哪些

视网膜脱落术后的护理要注意哪些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 637400视网膜脱落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眼部疾病,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或者再进行手术之后护理方式不正确,就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失明的情况。
那么什么是视网膜脱落?应该怎样治疗?手术之后需要如何正确护理呢?相信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位患者所担心的,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
一、什么是视网膜脱落?所谓的视网膜脱落,主要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出现分离的症状,通常视网膜脱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原发性的脱落,这是因为视网膜的裂孔导致,发病的人群大多数为中老年患者,同时近视的出现率也比较高。
最主要的诱发原因是视网膜周围的囊样以及格子状出现变性,或者是视网膜出现粘连。
同时由于外伤,年龄或者遗传因素等都会导致视网膜脱落。
第二种主要是继发性的视网膜脱落和渗出性脱落,导致的原因可能是高血压,肾炎症等,牵引性脱落的原因可能是糖尿病等相关的并发症状,或者静脉阻塞等导致。
而实体性脱落是因为脉络膜血管瘤等因素导致。
目前将视网膜脱落的情况还设置了不同的等级:A级是玻璃体中存在团块或者色素等;B级主要是在人体的视网膜中出现了褶皱裂孔或者卷边,甚至在褶皱的周围也出现了血管扭曲的情况;C级是视网膜中出现了比较固定的褶皱;D级是在视网膜中固定的褶皱布满了四个象限,同时也出现了折叠现象,可细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宽漏斗状,在漏斗状以及闭合的漏斗状,使得视盘也难以看清。
二、治疗方式有哪些?手术治疗是针对视网膜脱落治疗的主要方式,可以借助冷凝,光凝以及电凝的方式进行,让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和脉络之间相互粘连,使得裂孔能够闭合。
首先应该对视网膜牵引进行消除或者缓解,排出视网膜的下液,让色素上皮和神经上皮之间相互接触,如果患者的玻璃牵引比较严重,先要对其进行切割,然后结合实际的情况开展最佳的手术治疗方式。
视网膜手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治疗过程,其需要涉及到很多内容,因此,患者和医生必须要相互配合,医生结合实际的情况,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方案。
网脱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术前须知视网膜脱离是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有裂孔则称为孔源性网脱。
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有高度近视眼史。
您在入院后需进行充分散瞳,医生将认真仔细地检查您整个视网膜情况,这对手术成败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需要您耐心地配合。
同时当您入院时,护士会向您详细介绍病室环境、作息时间、床位医生、床位护士及护士长,使您有事可及时咨询,及时得到帮助。
手术前准备:1. 入院后第二天晨需留尿,抽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做心电图,拍胸片等全面检查,为手术做先期准备。
2. 点滴抗菌素及扩瞳眼药水,有利于预防眼睛感染及进行眼底检查,为手术顺利进行作充分准备。
点眼药水后需闭目5—10分钟,让药水充分吸收。
3. 尽量卧床休息,以防止网脱范围及裂孔越来越大,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手术效果。
同时卧位应根据裂孔、网脱的位置,一个原则:令网脱区处于最低位置。
4. 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女性病人经期高潮避免手术。
5. 术前排空大小便,术晨宜少食,但不能空腹,以免发生术中呕吐。
6. 保持心绪稳定,耐心配合医生检查。
术中配合:1. 手术中取平卧位,低流量吸氧,您若感到不适,请口诉,禁忌动手。
2. 术中应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如实在无法避免时应通知医生暂停手术,以免手术中的误伤。
. 术后注意事项:1. 卧位根据手术方案可有平卧、俯卧、侧卧,皆时医生及护士会详细予以指导。
2. 术后双眼加压包扎,手术当日可能会有呕吐,眼睛疼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可及时告知医生和护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3. 通常术后需应用激素,以减少手术反应,提高手术效果。
若是静脉点滴,速度宜每分钟70-80滴,否则会影响心功能。
激素药物对胃有一定的刺激,因此,如果是口服激素则应在饭后立即服用。
有胃溃疡史的病人更应注意,有胃部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4. 饮食宜软食,易消化,多食蔬菜,忌烟酒、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5. 出院之前要配戴小孔眼镜,具体由床位医生负责安排。
6. 出院后仍需休息2~3个月,此间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3个月后可恢复非重体力工作。
视网膜脱落术后护理须知!

视网膜脱落术后护理须知!视网膜脱落是指视网膜从眼球内部脱离的病症,会造成视力的严重下降。
此时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的护理同样非常重要,下面列出了一些视网膜脱落术后的护理须知。
一、注意休息术后应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和精神放松。
在一段时间内,应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运动。
术后3个月内,可以缩短每天用眼时间,进行必要的视光保健,如眼保健操、视觉训练等。
二、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术后需要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动作,这样可以减少眼内的压力,防止手术后再发生视网膜脱落。
如感觉要咳嗽或打喷嚏,可以稍稍弯腰,嘴巴微张,让气息缓慢散出。
三、保持眼部卫生术后要保持眼部卫生,避免发生任何感染。
在洗脸、洗头等活动前应用纱布或棉片盖住患眼。
洗完后用清水冲洗患眼,然后以消毒的棉签沿着睫毛根部轻轻擦拭干净。
同时还要避免流感、肠胃炎等传染病的感染。
四、遵医嘱使用药物在术后的几个月内,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如抗生素、消炎药、眼药水等。
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避免使用眼部刺激性强的药物。
如果有过敏反应,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五、定期复查在术后的几个月内需要定期复查,检查视网膜是否稳定,避免手术后再次出现视网膜脱落。
同时还要遵守医生的嘱咐,及时就诊,发现眼部异常症状及时治疗。
六、避免长时间用电脑术后需要避免长时间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这些设备会对眼部造成较大的刺激,容易导致视疲劳,增加脱落风险。
如确有必要使用,应使用护眼设备,如防蓝光眼镜等。
七、饮食保健术后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海鲜等,增强身体抗病能力,提高视网膜的健康水平。
总之,视网膜脱落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术后应尽量避免眼部的刺激,保持足够的休息和卫生,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复查,以保持眼部的健康。
视网膜脱离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视网膜脱离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作为眼科常见病,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出现分离的现象,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的可能,60~70岁是高发群体。
研究发现存在视网膜脱离家族史、高度近视人群更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通常无明显疼痛,但患者眼前自觉有漂浮物、光斑或光点等,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导致黄斑处脱离,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手术是临床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手段,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术前准备不充分,心理压力大,会影响到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存在感染、渗液等并发症风险,因此掌握视网膜脱离术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并采取措施有效规避至关重要。
·视网膜脱离术·临床将视网膜脱离分为孔源性、渗出性与牵拉性三种,视网膜脱离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常针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采用外路或内路两种途径实施操作,主要目的是将视网膜裂孔封闭。
通过外路制作骨膜外加压,将视网膜垫起,可帮助裂孔复位,复位脱离的视网膜。
内路则是通过玻璃体手术清除牵拉裂孔的玻璃体纤维增殖膜,然后在视网膜注入膨胀性气体、硅油,复位视网膜。
在具体操作中需要结合视网膜脱离的位置、范围等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一般对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采用玻璃体手术切除牵拉,使视网膜复位。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多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视网膜脱离术目前已比较成熟,在治疗视网膜脱离方面效果可靠,但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者的经验水平,而且与术前及术后处理息息相关。
应明确术前注意事项,配合有效的术后干预及护理指导,以增强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视网膜脱离术前注意事项·1.心理方面。
视网膜脱离术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不够,对手术充满担忧,存在焦虑、紧张心理,容易影响到手术配合度。
因此,术前医护人员应将手术目的、手术相关事项告知患者,安抚好患者情绪,普及疾病知识,保持全身心放松,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从而更好的配合完成手术。
妇产专科医院医生应该加强对妊娠合并视网膜脱离的认识

妇产专科医院医生应该加强对妊娠合并视网膜脱离的认识【摘要】目的加深妇产专科医院医生对妊娠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认识,减少产妇的致盲率。
方法对1889例高危孕妇(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龄者)进行常规高频超声扫查双侧眼球。
结果 2778只眼球中查出3只眼球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脱离,占1.1%,不可忽视。
结论①加强妇产科及超声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②不主张每个孕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双眼。
③但对高危人群,如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等应常规检查双眼,并随访。
④若医院条件确实不够的情况下,应该密切观察病人临床症状,如已经出现视力下降、黑影征、飞蚊征等等这些眼部不适或异常表现者应立即建议其到眼科作详细检查。
⑤如果已经确诊为视网膜脱离,应立即请眼科医生会诊,综合各方面情况,对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给病人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妇产专科医院;临床医师;超声科医师;高危孕妇;视网膜脱离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34—02【abstract】objective to deepen the specialist maternity hospital doctors on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retinal detachment,reduce maternal blinding rate.methods 1889 cases of high risk pregnant women (including diabetes,hypertension,the elderly) and conventional high frequencyultrasound scanning in bilateral eye.results 2778 eyes out in 3 ey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retinal detachment,accounted for 0.11,can not be ignored.conclusion1.strengthen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doctors and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2.do not advocate each pregnant women undergoing routine ultrasound examination.3.in but for high—risk populations,such as myopia,diabetes,hypertension should be routine examination of eyes,and follow—up.4.if the conditions in the hospital 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sufficient,should closely obser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such as has been decreased visual acuity,shadow syndrome,floaters syndrome etc.these ocular discomfort or abnormal performance should be immediately suggest its to t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for detailed inspection.5,if you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 retinal detachment,shall immediately request t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doctors consultation,integrated each respect circumstance,to continue a pregnancy or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to the patient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医疗行业越来越专业化,这给我们的专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提高。
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网膜及黄斑 区均未 见裂孔 。患者 视 力下 降 O3以上 ,最 差 .
视力为指数/0∞ 。 2
网膜复位 ,予 出 院。出院后 随访 3个 月 ,视 网膜 未发 生再 脱 离 ,但左 跟视 力不 能提高。
5 后接受高压氧治疗 1 。 d w 1 例患者单 眼视 网膜脱 离 ,治疗 3 d后恢 复 了正常视 力
对 象与方 法
1 对象 2 0 — Or年我院的妊 娠晚期合并 视 网膜 脱离患 03 20 7
( .) 10 ,此后一直未复发 ,患 者血压 控制 良好 ,无 水肿和 蛋 白尿 ,要求经 阴道分 娩 ,顺 产。3例患者 在治疗后 3 力 d视 好转 ,第 5~7 后恢 复正常 ,视 网膜平 伏。其余 3 d 例患者治 疗后 5 d起好 转 ,其中 2 ld后恢 复正常 ,1 ~7 例 4 例患者视
逝
堕堕堂 o 年第 2 卷第 1 期 zea P v e,DcⅡ e2o,vl0 01 08 0 2 hj i f d e lr 08 02 ,N . eM eb 2
6 ・ 5
妊 娠 期 高血 压 合 并 视 网膜 脱 离 的治疗
钟 丽萍 吴仁 毅
中图分类号 :74 2 l.4 6
吸收。遂停 2 %甘 露醇 。5 0 d后视 力 :右 眼 l ,轻 度 例 例
子痫前期 2 ,重度子痫前期 2例 ,无 高血压 1 。7例患 例 例 者 中均发生视 网膜 脱离 ,单 眼视 网膜脱 离 2例 ,双 侧 视 网 膜脱 离 5 例。5 例患者产时发生 视 网膜 脱离 ,l 例患 者产前 发生视 网膜脱离 ,1 例为剖 宫产术后 检查 发生视 网膜脱 离。 所有视 网膜脱 离均 为浆 液性脱 离 ,可见 后极 部视 网膜青 灰
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

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12-02-22T14:01:25.4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宁靖[导读] 该病症患者多发于老年人群,深度近视患者占大多数。
宁靖 (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眼科 5 2 5 0 0 0 )视网膜脱离指的是患者视网膜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的病理状态,是导致眼科致盲和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病症患者多发于老年人群,深度近视患者占大多数。
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巩膜冷凝、外垫压或行环扎术加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术,成功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51例,通过制定详尽的护理方案,加强了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计51例,均为2007年4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经诊断为视网膜脱离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25例,年龄区间介于18-78岁,平均年龄54.3岁,住院最长时间为58d,最短时间为8d。
2 围手术期护理51例患者中,行巩膜冷凝、环扎术患者共计20例,行巩膜冷凝、环扎、加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术患者共计31例。
2.2.1 术前护理心理干预:患者视力减退后,通常心理负担较重,患者对手术过程充满恐惧,并担心术后的视力恢复状况,因此心理护理对于视网膜脱离患者意义重大。
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讲解,使患者了解手术安全性和必要性。
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次努力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消除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工作[1]。
饮食与休息指导: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内多食用新鲜水果与蔬菜,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手术当天进食量应少于平时量,避免术中操作牵拉眼肌引起术后的呕吐、恶心症状。
指导患者经常卧床休息,要根据患者裂孔位置采用不同体位,使得裂孔处于最低位置,一般除必要检查外,减少患者眼球运动,防止网脱范围进一步扩大。
指导患者配合手术: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宣教,耐心讲解患者术中配合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妊娠期合并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0-11-04T11:06:10.110Z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2期作者:王萍郑莎邓春霞[导读] 妊娠期视网膜脱离是指在妊娠期间视网膜的内层即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分为原发性脱离和继发性脱离,妊娠期视网膜脱离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存在,多为继发性。
王萍郑莎邓春霞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市渝中区 400042
妊娠期视网膜脱离是指在妊娠期间视网膜的内层即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分为原发性脱离和继发性脱离,妊娠期视网膜脱离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存在,多为继发性。
原发性妊娠期视网膜脱离因其少有危险因素存在,属偶然发生,较少见,国内外相关报到甚少。
【1】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目的就是封闭裂孔,阻止视网膜继续脱离,使视网膜复位。
视网膜一旦复位眼球不会继续萎缩;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取决于脱离的部位、范围、玻璃体混浊程度、是否存在黄斑变性等因素。
周边部脱离经治疗后预后较好,黄斑区受累者,及时手术治疗复位,视功能也能恢复。
我科收治1例妊娠合并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7岁,因右眼视物遮挡感、视力下降1月,门诊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入院,患者妊娠4月(孕周16﹢4W),既往因“双眼高度近视”行“双眼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
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步入病房,精神食欲较好,血压正常,无全身水肿及蛋白尿;专科查体:视力:右眼0.12、左眼0.5,右眼结膜稍充血,角膜透明,KP(-),前房轴深,Tyn(-),虹膜纹理清,瞳孔圆,D=3mm,对光反射存在,晶体稍浑浊,可见人工晶体,玻璃体腔残留约1/4人工晶体,眼底见7:00-10:00位视网膜局限性脱离,11:00-12:00位激光斑封闭变形区良好;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KP(-),前房轴深,Tyn(-),虹膜纹理清,瞳孔圆,D=3mm,对光反射存在,晶体透明,前方可见人工晶体,玻璃体轻度浑浊;眼压:右眼6.1 mmHg,左眼13.7 mmHg,。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根据病因可分为三种类型:渗出性、牵拉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该患者是因为高度近视眼底改变所引起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主要治疗原则:手术封闭裂孔。
因患者怀孕已四月并坚持继续妊娠,向患者详细交代病情,告知手术风险及治疗对妊娠、胎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坚持进行手术,尽量避免使用药物。
术前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裂孔扩大,合适的体位是使视网膜裂孔处于最低位置。
该患者让其保持右侧卧位,嘱其头部及眼球不动或少动,避免引起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必要时包扎双眼以限制眼球活动;术前予妥布霉素眼液滴术眼防止感染。
经诊断明确,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因患者系妊娠期,避免术前的胸部摄片检查,避免造成胎儿畸形。
2015年1月27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玻璃体切除+光凝+硅油填充术。
术中见:高度近视眼底,视网膜菲薄,可见陈旧性激光斑,7:00-10:00位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术中切除玻璃体,注入重水压平网膜,气液交换。
护理
1.护理诊断(1)有跌倒的风险与视力下降、散瞳后事物不清有关;(2)心理的改变与担心术后恢复以及胎儿健康有关;(3)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4)舒适度的改变与术后体位有关;(5)潜在并发症与术后高眼压、伤口出血有关;(6)自理能力缺陷与怀孕四月行动不便有关;(7)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用药限制有关。
2.护理目标(1)住院期间,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避免患者发生跌倒、撞伤,保证其人身安全;(2)缓解其焦虑情绪,让其配合治疗;
(3)患者术后2h内疼痛缓解或者疼痛减轻;(4)患者术后3h后能适应特殊体位要求(5)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并发症的表现及护理方法;(6)患者床上活动、床下活动均有家属陪伴(8)术后伤口愈合正常,无感染发生。
3.护理措施(1)关注安全,预防受伤。
1)病房过道不摆放过多的物品、走廊两边均有扶手、卫生间地面干净无水渍;2)患者卧床时,给予双侧床栏保护,防止翻身导致坠床;3)护士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心理护理住院期间,由于孕妇心理负担较大,情绪波动大,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以诚相待,做好宣教工作,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消除紧张因素的作用。
【3】(3)疼痛护理 1)对患者的疼痛给予关心和安慰,可让家属与其聊天改变其注意力,播放患者喜欢听的音乐,让其心理放松下来;2)注意其疼痛性质,及时解除导致疼痛的因素。
3)对于术后眼压高,不能耐受,要及时行前方穿刺术,避免患者因眼部疼痛影响自身的血压。
(4)体位护理 1)硅油填充术后应俯卧位,但考虑患者系孕妇,为了不压迫其胎儿,故其将俯卧位改成坐位头低位;2)定时协助患者活动四肢,改变身体承重的着力点,给患者按摩颈椎,以减轻长时间同一个体位带来的不适;3)坚持睡前用温水泡脚,可喝热牛奶增加睡眠质量,提高舒适度。
4)护士夜间查房,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体位。
讨论
对患者采取了以上细心周到的治疗护理措施,已解决的护理问题:疼痛。
护理目标实现的有:(1)患者情绪稳定,能正确认识该疾病以及对妊娠带来的影响。
(2)患者在出院时已能有条不紊的对待体位的特殊性,并能熟练操作各种体位的更换方法。
(3)无高眼压、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无跌倒、坠床的发生。
(5)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正常,视网膜复位好,无院内感染发生。
妊娠患者是个特殊群体,很多生理上的代谢、循环的符合也与常人不同。
虽然在手术方面一般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大致相同,但是从入院到出院的一系列流程,还需要特别的注意。
【1】Sibai BM,Ramadan MK,Usta I, et al.Matern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442 pregnancies with hemolysis, 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low plate-lets(HELLP Syndrome). Am J Obstet Gynecol 1993;169:1000
【2】张承芬.眼底病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80
【3】陈亚琼,马岩梅,刘占宏.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妊娠1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951-1952。